一、脊柱
脊柱是支持体重,维持躯体各种姿势的重要支柱及维持躯体活动的枢纽,由骨与纤维组织构成的椎管可容纳并保护脊髓、马尾神经和神经根。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姿势或形态异常、活动度受限以及疼痛等。检查时应注意脊柱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范围及有无压痛及叩击痛。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配合触诊和叩诊。
(一)脊柱弯曲度
1.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段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受检者取直立或坐位,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自上而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2.脊柱病理性变形
(1)脊柱后凸即脊柱过度后弯时称脊柱后凸(kyphosis),俗称驼背(gibbus),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青少年脊柱后凸多为胸椎结核,病变部位常发生在胸椎下段及腰段;成年人脊柱胸段呈弧形后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上半部,是由于骨质退行性变导致胸椎椎体压缩而成。
(2)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椎部位,见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内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
(3)脊柱侧凸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称脊柱侧凸(scoliosis),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生长发育期坐、立姿势不端正,坐骨神经痛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姿势性侧凸早期,脊柱曲度尚未固定,因体位改变侧凸可得到纠正;器质性侧凸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其病因有先天性、外伤后、特发性脊柱侧凸、慢性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及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二)脊柱活动度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活动自如。但各部位活动范围明显不同,以颈椎段和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检查脊柱的活动性时,应让患者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以观察脊柱的活动情况。脊柱活动受限常见于相应阶段软组织及韧带劳损、脊柱结核或肿瘤浸润使椎骨破坏、脊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等。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
嘱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注意有无压痛。
2.叩击痛
①直接叩击法:是以中指或叩诊锤自上而下直接叩击各椎体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与腰椎。②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患者有无疼痛,产生叩击痛的部位多提示病变所在部位。
正常人脊椎无压痛及叩击痛。若脊椎有病变,受损部位可出现压痛及叩击痛,常见的病变有脊椎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椎外伤或骨折等。
二、四肢与关节
四肢及关节的评估常以视诊和触诊为主。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况等。正常人四肢与关节左右对称,形态正常,无肿胀及压痛,活动不受限。
(一)形态异常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四肢畸形、肌萎缩、水肿、静脉曲张、肢端肥大、关节脱位、骨折和双侧肢体粗细、长短不一等;注意有无关节红、肿、热、痛;有无肢端发绀、杵状指(趾)和反甲(匙状指)等。
1.四肢形态异常
(1)匙状甲
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呈匙状。病变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病因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甲床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
(2)杵状指(趾)
表现为双侧性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正常人指甲根部软组织与甲床的角度小于180°,杵状指(趾)时此夹角等于或大于180°。其发生一般认为与肢端慢性缺氧使末梢毛细血管增生、扩张,造成末端软组织增生膨大有关。临床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支气管肺癌、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硬化等。
(3)肢端肥大
在青春期发育成熟后(骨骺端已愈合)发生腺垂体功能亢进,如腺垂体嗜酸细胞瘤或腺垂体嗜酸细胞增生等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造成末端骨组织及其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大,使肢体末端异常粗大,多见于肢端肥大症。
(4)膝内、外翻
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能靠拢。如双脚内踝靠拢时,两膝关节分离称为膝内翻或“O”形腿畸形;当两膝关节靠近时,两踝分离,称为膝外翻或“X”形腿畸形。这两种畸形多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足内、外翻正常人当膝关节固定时,足掌可向内翻、外翻达35°,复原时足掌、足跟可全面着地。足内翻是足掌呈固定性内翻内收位;足外翻正相反,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位。足内、外翻畸形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6)肌肉萎缩
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体积缩小、触诊肌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萎缩现象。一侧肢体肌肉萎缩常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伤;双侧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性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也可为肢体长期不动而引起废用性肌肉萎缩。
(7)下肢静脉曲张
多见于小腿,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严重时有小腿肿胀感,局部皮肤颜色暗紫或有棕褐色素沉着,甚或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或遗留棕褐色瘢痕,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栓塞性静脉炎患者。
(8)水肿全身性
水肿,常表现为双侧肢体水肿,且下肢较上肢明显。局限性水肿,表现为一侧性或肢体某局部,是由于局部静脉或淋巴结回流障碍所致,如静脉血栓形成、丝虫病等。丝虫病引起的水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皮肤增厚变粗,指压后无凹陷,称象皮肿。
2.关节形态异常
(1)指关节形态异常
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双侧对称性指间关节增生、肿胀呈梭状畸形。早期局部有红肿及疼痛,晚期明显强直、活动受限,使手腕及手指。
向尺侧偏斜爪形手:是指手背及手掌的骨间肌和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使手指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第4、5指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
(2)腕关节形态异常
常见于以下疾病:腱鞘囊肿、腱鞘滑膜炎、腱鞘纤维脂肪瘤等。另外,当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发生炎症、扭伤或骨折时,均可使关节外形改变。
(3)膝关节形态异常
膝关节的肿胀及热痛,活动障碍,常为外伤或炎症所致,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也可见于外伤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痛、痛风等。当关节腔内有过多液体积聚时,关节周围明显肿胀,触诊有浮动感并出现浮髌现象。
浮髌现象检查方法:嘱患者平卧位,患肢伸直放松。检查者左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固定在肿胀关节上方两侧并加压,右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固定在肿胀关节下方两侧,目的是使关节腔内的积液不能上下流动而影响浮力,然后用右手示指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当按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的碰触感,松开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二)运动功能检查
四肢的运动作为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上肢运动灵活,下肢主要是行走。四肢的运动是在神经的协调下,由肌肉、肌腱带动关节的活动来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都会引起运动障碍或异常运动。
关节活动可用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两种形式表示。主动活动指受检者以自己的力量活动,能达到的最大活动范围称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被动活动是指检查者以外力活动受检者关节,能达到的最大活动范围称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不能达到其各自的最大活动幅度时为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各关节本身的退行性变、创伤、炎症、骨折、脱臼、肌腱及软组织损伤、纤维化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关节失稳等。另外,关节周围或邻近受损也可影响关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