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及其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外形特征之一,是检查者较容易观察到的部分,仔细评估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评估资料。
一、头部
(一)头发
评估时应注意头发的颜色、疏密度、质地、分布、脱发的类型与特点。颜色、疏密、曲直与种族、遗传因素及年龄有关。儿童和老人头发较稀疏,头发逐渐变白是老年性改变。头发稀少,如斑秃、伤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放射治疗、抗癌药物引起等,评估时要注意其发生的部位、形状与头发改变的特点。
(二)头皮
评估时需分开头发观察头皮颜色、头皮屑、头癣、炎症、外伤及瘢痕等。
(三)头颅
评估时采用视诊、触诊、测量的方法。视诊时应注意头颅的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触诊时用双手仔细触摸头颅的各个部位,了解其外形,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头颅大小以头围来衡量,方法是用软尺自眉间向后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正常成人头围53-58cm,新生儿34cm。头围在儿童阶段,不同年龄头围不同。颅缝在出生后6个月内骨化,囟门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
头颅大小的异常或畸形是一些疾病的典型体征,例如:
1.小颅
由于囟门、骨缝过早闭合引起,这种畸形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
2.巨颅
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头皮、颈部静脉充盈,头大颜面小,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导致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为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
3.方颅
前额左右两侧均向外突出,头顶部平坦呈方形,称为方颅,多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4.尖颅
又称塔颅,由于矢状缝和冠状缝过早闭合所致,头顶部尖高突起,与面部的比例异常,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即Apert综合征。
5.长颅自颅顶至下颌部的长度明显增大,见于肢端肥大症。
头部的运动异常,一般视诊即可发现。头部活动受限,见于颈椎疾病;头部不随意颤动,见于震颤麻痹;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常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称为Musset征。
二、面部
面部为头部前面不被头发遮盖的部分。评估面部及其器官对某些疾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观察受检者面部结构是否对称、面部表情、皮肤的颜色与质地、有无水肿、瘢痕及不自主运动等。
(一)眼
1.眼眉
观察眉毛的分布、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稀疏和脱落。正常人眉毛内侧与中间部分比较浓密,外侧部分较稀。如外1/3的眉毛过分稀疏或脱落,见于黏液性水肿、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麻风病等。
2.眼睑
评估时注意眼睑的形态和对称性,有无红肿、上睑下垂、闭合障碍;注意有无压痛、包块、倒睫等。常见的异常有:睑内翻常由瘢痕收缩所致,见于沙眼或烧伤;睑外翻见于睑外伤或炎症;上睑下垂分为单侧上睑下垂和双侧上睑下垂,双侧者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单侧者见于动眼神经麻痹;眼睑皮下组织疏松,轻度或初发水肿常在眼睑表现出来,见于肾炎、营养不良、慢性肝病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如发生双眼睑闭合障碍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面神经麻痹。
3.结膜
按解剖部位分为睑结膜、穹隆结膜和球结膜三部分。检查上睑结膜时需翻转上睑,检查者用示指和拇指轻捏起上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嘱被检者向下注视的同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眼睑向上捻转,上睑即被翻转。翻眼睑时动作要轻巧、柔和。检查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上睑,同时嘱受检者往上看,即可使眼睑恢复正常位置。检查者用右手检查受检者左眼;左手检查受检者右眼。
检查结膜有无充血、出血、苍白、发黄、颗粒与滤泡等。常见的异常有:结膜充血主要见于结膜炎、角膜炎的病人;结膜出血者若有多少不等散在出血点时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若有大片结膜下出血,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膜苍白见于贫血;结膜发黄见于黄疸;结膜滤泡与颗粒见于沙眼。除沙眼、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外,几乎所有的结膜炎症状在下睑结膜的表现都比上睑结膜更明显。
4.角膜
角膜表面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因此感觉十分灵敏。检查时用斜照光观察其透明度,注意有无云翳、白斑、软化、溃疡、新生血管等。云翳与白斑如发生在角膜的瞳孔部位可影响视力;角膜软化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严重缺乏病人;角膜新生血管可以由严重沙眼引起;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的浑浊环见于老年人,故称为老年环,是类脂质沉着的结果,无自觉症状,不妨碍视力;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黄色的色素环,外缘较清晰,内缘模糊,称为角膜色素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5.巩膜
正常为不透明瓷白色。在发生黄疸时,巩膜部最为明显。评估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嘱被检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观察全部巩膜颜色有无异常。巩膜黄染常见于黄疸,为不隆起的、均匀一致的淡黄色改变。中年以后可出现内眦部稍隆起的不均匀分布的黄色斑块,为脂肪沉着所形成。
6.虹膜
是眼球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中央有圆形孔洞即为瞳孔。正常虹膜纹理近瞳孔部分呈放射状排列,周边呈环形排列。虹膜纹理模糊或消失见于虹膜炎症、水肿和萎缩。形态异常或出现裂孔见于虹膜后粘连、外伤或先天性缺损等。
7.瞳孔
是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直径2-5mm。评估时应注意瞳孔形状、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是否正常。
(1)形状改变: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可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
(2)大小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理情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瞳孔较大,光暗处瞳孔可扩大,精神兴奋、疼痛、恐惧、冷热刺激瞳孔扩大。病理性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类农药中毒、某些药物(吗啡、氯丙嗪等)影响或Horner综合征;病理性双侧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阿托品化;一侧瞳孔散大,常为颅内占位病变肿瘤、脑疝、脑外伤等。
(3)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分为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光源直接照射瞳孔同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恢复正常。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检查者应用一手挡住光线以免使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4)集合和调节反射:①集合反射:将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由1m以外缓慢移向眼球,双侧眼球向内集合,称为集合反射。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集合反射减弱;动眼神经受损时,调节反射和集合反射均消失。②调节反射:嘱被检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迅速移至距眼球约5-10cm处,正常人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反射。
8.眼球
评估时注意眼球外形、运动和压力。
(1)眼球外形:①眼球突出: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眼球突出多由于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偶见于颅内病变。②眼球下陷:双眼球下陷见于严重脱水、老年人由于眶内脂肪萎缩亦有双眼球下陷;单侧眼球下陷见于霍纳综合征和框尖骨折。
(2)眼球运动目的:在于评估六条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检查者将示指置于患者眼前30-40cm处,嘱受检者固定头部,眼球随检查者食指所指方向移动,一般按受检者的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顺序进行,每一个方向代表双眼的一对配偶肌的功能。眼球运动是受动眼、滑车、外展三对脑神经的支配,如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脑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的病变,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多由颅脑外伤、脑炎、脑脓肿、脑出血、鼻咽癌等病变所致。
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即眼球震颤。运动方向以水平方向最为常见。运动的速度起始时缓慢,复原时迅速。评估时嘱被检者眼球随检查者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自发的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等。
(3)眼内压增高或减低:眼内压增高见于眼压增高性疾患,如青光眼。眼内压减低,出现双眼球凹陷,见于眼球萎缩或脱水。可通过触诊或眼压计来检查,触诊法简单易行但不够准确,眼压计测量精确度高。触诊评估时嘱受检者向下看但不能闭眼,检查者用双手示指置于被检者上眼睑的眉弓和睑板上缘之间,其他手指置于额部和颊部,而后两手示指交替轻压眼球赤道部,并可凭借手指的感觉判断眼球的硬度。
9.视力、视野、色觉及立体视的评估
(1)视力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通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测。
1)远视力受检者距视力表5m处,两眼分别检查。一般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单眼所能看清的最小一行“E”字形视标开口的方向,记录该行的视力读数即为该眼的远视力。若在5m处不能看清0.1行视标者,嘱被检查者逐渐靠近视力表,直至认出0.1行视标为止,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视力=实测距离(m)/正常人能看清该行视标的距离(50m)。若在1m处仍不能辨认0.1行视标者,改为“数手指”。嘱被检查者背光而立,检查者任意伸出几个手指,嘱其说出手指的数目,记录为数指/距离(CF/cm)。视力严重减退时,可用光源照射检查其有无光感,分别记录为光感或无光感。
2)近视力通常是指阅读视力。在距视力表33cm处检测,能看清“1.0”行视标者为正常视力。
(2)视野即检查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测定视野常用方法有面对面对比法及利用视野计法。面对面对比检查方法:病人与检查者相对而坐,距离约1m,分别检查两眼。如检查右眼,则嘱被检查者用手遮住左眼,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此时,检查者也应将自己的右眼遮盖。然后检查者将手指置于二者中间位置,从上、下、左、右周边部逐渐向中心移动,嘱被检查者见到手指时立即示意。同法再测左眼。根据正常视野即可比较出病人视野缺损的大致情况。若有异常可用视野计作精确测定。
(3)色觉分为色盲和色弱两种。色弱是指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减低。色盲是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丧失。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让被检查者在距0.5m处读出色盲表上的彩色数字或图像,若在5-10s内不能读出者则按色盲表上的说明判断为某种色觉异常。
(4)立体视参见眼科学教材。
(二)耳
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1)耳郭
注意耳郭有无发育畸形、耳前瘘管、红肿、瘢痕、结节。耳郭皮肤红肿并有局部发热和疼痛,见于感染;牵拉和触诊耳郭引起疼痛,提示急性炎症;痛风患者可在耳郭皮下触及痛性小结节(痛风石)。
(2)外耳道
注意皮肤有无红肿、异物、溢液。外耳道有局部红肿,并有耳郭牵拉痛,提示为外耳道疖;有脓液流出,伴痒、痛者见于外耳道炎;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者见于颅底骨折;对耳鸣患者则应注意是否存在外耳道疤痕狭窄、耵聍或异物。
2.中耳评估
鼓膜是否穿孔,观察穿孔的位置及有无溢液。
3.乳突
为耳后的骨性隆起部分,乳突内腔与中耳道相通。患化脓性中耳炎时由于引流不畅可蔓延为乳突炎。评估时注意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有无压痛。
4.听力
先用粗测法初步评估,在安静环境下,嘱受检者闭目静坐,用手指阻塞一侧耳道,检查者持手表或以拇指与示指互相摩擦,自1m以外逐渐移近受检者耳部,直到受检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正常者一般在约1m处可听到机械表声或捻指声。精测法是采用规定频率的音叉或电测听设备所进行的一系列较精确的测试方法。听力减退见于耳道有耵聍或异物、听神经损害、中耳炎等。
(三)鼻
1.鼻的外形评估时注意鼻部皮肤颜色和鼻外形的改变。若鼻尖和鼻翼部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组织肥厚,见于酒渣鼻。由于鼻腔阻塞使外鼻变形,鼻梁宽平似蛙状,又叫蛙鼻,见于鼻息肉。若鼻梁塌陷,宽平呈鞍状,又称鞍鼻,见于鼻骨骨折、鼻发育不良或先天性梅毒。
2.鼻腔观察鼻中隔有无偏曲、鼻腔黏膜及鼻腔分泌物。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正中,但不引起呼吸障碍。清稀无色的分泌物为卡他性炎症;黄绿色黏稠分泌物为化脓性炎症所致。
3.鼻翼扇动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是呼吸困难的表现之一。
4.鼻旁窦共四对,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当引流不畅时可发生炎症,出现鼻塞、流涕、头痛、鼻窦压痛。在按压时,应询问有无疼痛或观察受检者表情并需两侧对比检查。检查方法如下:
(1)上颌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被检者两侧耳后,双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2)额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被检者颞部,双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上按压。
(3)筛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被检者耳后,双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
(4)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四)口
口的检查包括口唇、口腔内器官和组织以及口腔气味等。
1.口唇
口唇的毛细血管丰富,因此正常人口唇红润光泽。评估时应注意色泽、口角的对称性、有无疱疹、口角糜烂。若唇色苍白见于虚脱、贫血;口唇发绀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口唇呈樱桃红色见于一氧化碳中毒。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严重脱水者。急性发热性疾病常有口唇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伴发有大叶性肺炎、感冒、疟疾等疾病。口角糜烂见于核黄素缺乏症。口角歪斜见于面神经麻痹。口唇肥厚增大见于肢端肥大症等。
2.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的检查应在充分的自然光线下进行,也可用手电筒照明,正常口腔黏膜光洁呈粉红色。如出现蓝黑色色素沉着斑片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若黏膜下出现出血点或斑块可能为出血性疾病或维生素C缺乏。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出现针头帽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对麻疹早期诊断有价值。黏膜溃疡见于口腔炎症。黏膜上附着凝乳状的雪白斑点或斑块,不易剥离,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见于久病衰弱者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牙齿
评估牙齿时注意其色泽、排列与形态,有无龋齿、残齿、缺齿与义齿等。正常成人有32颗牙齿,呈瓷白色。若牙齿呈黄褐色,为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所引起,有地区流行性;若中切牙切缘呈月牙形凹陷且牙间隙过宽,称为哈钦森牙,为先天性梅毒的重要体征之一;单纯性齿间隙过宽见于肢端肥大症。
4.牙龈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且与牙颈部紧密贴合,评估时注意观察牙龈有无肿胀、溢脓、出血及色素沉者。牙龈充血、水肿见于牙龈炎;牙龈出血常为口腔内原因(牙石等)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牙龈溢脓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瘘管等;牙龈的游离缘出现蓝灰色的点线(铅线)是铅中毒的特征。
5.舌局部或全身
疾病均可累及舌,评估时注意舌的形态、舌的活动状态及舌的感觉变化。正常舌质淡红、湿润,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伸舌居中无偏斜,无震颤,舌苔薄白。当出现舌体肥大多见于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的病人;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可见舌乳头萎缩、舌体变小、舌面光滑称光滑舌,亦称镜面舌;猩红热病人,舌乳头红肿如草莓称为草莓舌;伸舌震颤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舌下神经麻痹时伸舌偏向一侧。
6.咽部与扁桃体
咽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部检查一般指口咽部。被检者取坐姿,头略后仰,张口发“啊”音,检查者用压舌板将舌的前2/3和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使软腭抬起,在照明的配合下可见软腭、咽腭弓、舌腭弓、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等。急性咽炎时咽部充血、红肿、黏膜腺分泌物增多;慢性咽炎时咽部充血、表面粗糙,淋巴滤泡簇状增生;急性扁桃体炎时腺体及周围组织充血、肿胀,扁桃体隐窝中有黄白色分泌物,可形成假膜,易拭去,可与白喉的假膜区别。扁桃体增大分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肿大;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肿大。
7.口腔气味
健康人口腔无特殊气味,饮酒,吸烟的人可有烟酒味。如有特殊难闻的气味称为口臭,可由口腔局部、胃肠道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
局部病变:如牙龈炎、牙周炎可产生臭味;牙槽脓肿可产生腥臭味;牙龈出血为血腥味。其他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烂苹果味;尿毒症患者为尿味;重症肝炎患者肝臭味;肺脓肿患者为组织坏死的臭味;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大蒜味。
8.腮腺
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正常腮腺体薄而软,触诊时摸不出腺体的轮廓。腮腺肿大时以耳垂为中心隆起,见于急性腮腺炎、腮腺肿瘤等。腮腺导管位于颧骨下1.5cm处,横过嚼肌表面,开口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评估时注意导管口有无分泌物。
三、颈部
颈部评估应注意颈部的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颈部血管、甲状腺和气管的变化。评估时受检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和肩部,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检查者手法应轻柔,当怀疑颈椎有疾患时更应注意。
(一)颈部外形
正常人颈部直立时两侧对称,活动自如。矮胖者较粗短,瘦长者较细长,男性甲状软骨较突出,形成喉结,女性则平坦,转头时可见胸锁乳突肌突起。
(二)颈部的分区
目的为描述和标记颈部病变的部位。根据解剖结构颈部可分为两大三角区。①颈前三角区: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②颈后三角区:为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三)颈部姿势与运动
正常人颈部柔软、无抗力,伸屈、转动自如。颈部运动受关节、肌肉及支配的神经影响。头向一侧偏斜称为斜颈,见于颈肌外伤、瘢痕收缩及先天性斜颈;颈项强直为脑膜刺激征的特征之一,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颈部运动受限并伴有疼痛,见于颈部软组织炎症、颈肌扭伤、颈椎关节半脱位、颈椎结核或肿瘤等。
(四)颈部皮肤与包块
评估颈部皮肤时应注意有无皮疹、蜘蛛痣、感染、瘢痕、皮肤瘘管等,引起颈部包块的原因很多,如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或肿瘤等,评估时应注意包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有无压痛、发生和增长的特点等。
(五)颈部血管
1.颈静脉
(1)颈静脉怒张
正常人去枕平卧时颈静脉是充盈的,但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是塌陷的。颈静脉充盈、怒张提示颈静脉压异常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情况。测量颈静脉压的方法是:受检者取半坐位或坐位,检查者用手指在锁骨上方轻压颈外静脉,待压迫点以上的静脉充盈后,放开手指,观察并测量颈静脉搏动点与经过胸骨角水平线的距离。如大小4cm,则估计其中央静脉压大于9cmH2O,即静脉压升高。
(2)颈静脉搏动多
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因静脉与动脉部位相近故应鉴别,静脉搏动柔和,范围较弥散,触诊时无搏动感。
(3)听诊
一般颈部听诊用钟形听诊器听诊,被检者取坐位。应注意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以及受体位等的影响。颈静脉杂音最常出现在右颈下部,它随体位变动、转颈、呼吸等改变其性质,与动脉杂音不同。若在右锁骨上窝处听到低调、柔和、连续的“翁鸣”,坐位时头转向左侧更清晰,卧位或压迫颈静脉时可消失,为生理性杂音,这是颈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口径较宽的球部所产生的。
2.颈动脉
(1)颈动脉搏动
在正常情况下无颈动脉搏动,只有在剧烈运动后心脏搏出量增加时可见。如在安静时见到明显的颈动脉搏动,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严重的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触诊
触诊时不可用力揉按,以免引起颈动脉窦反应,特别注意不能两侧颈动脉同时揉按。颈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颈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两侧颈动脉搏动强度明显不等,可见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
(3)听诊
颈部大血管区听到血管性杂音,应考虑颈动脉狭窄,由大动脉炎或动脉硬化引起。
(六)甲状腺检查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两侧,分峡部和左右叶甲状腺,甲状腺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不易触及。
1.甲状腺检查方法
(1)视诊评估甲状腺大小及对称性。正常人视诊时看不到甲状腺的轮廓,在明显消瘦或颈部比较细长的人、青春发育期女性可略增大。评估时嘱受检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受检者双手置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
(2)触诊是检查甲状腺的主要方法,可了解甲状腺的质地、表面有无结节、有无压痛、震颤等。有以下两种检查方法。①前面触诊: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面,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食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进行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②后面触诊:检查者站在被检者背后,一手食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可触及者;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者,但在胸锁乳突肌外缘以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3)听诊用钟形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翁鸣”样血管杂音,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很有帮助。
2.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
(1)单纯性甲状腺肿腺体肿大明显,多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征。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大的腺体质地柔软,触诊可有震颤,听诊有“翁鸣”样血管杂音。
(3)甲状腺癌触诊时包块可有不规则的结节感、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甲状腺移动受限。
(4)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易于甲状腺癌相混淆。在腺体后缘可以触摸到颈总动脉的搏动,而甲状腺癌则往往将颈总动脉包裹在癌组织内,触诊时摸不到颈总动脉的搏动,可以此作为鉴别。
(七)气管检查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评估时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检查者以示指及无名指分别置于左右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胸骨上窝的气管上,观察中指与示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以判断气管有无移位。当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时,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一侧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时可将气管移向患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