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成为骨干
18683200000008

第8章 发挥自己的优势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不要想着努力去补齐短板,而是应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将时间投入到重点优势中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发挥所长,就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精力,将其投入到最可能成功的领域。不要把时间平分在所有的事情上,而要有所侧重。在优势上投入的时间越多,研究就越深入,优势就会越明显,对工作的提升和帮助也会越大。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时,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同时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因为我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必须择其一,然后全力投入进去。”他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了做科普作家。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

将不擅长的部分交给别人

没有谁可以万事不求人就能做好一切。我们在工作中,也要管理好“自己做”和“请人做”之间的关系,将自己不擅长或者做起来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多的部分“外包出去”,让别人代劳。也许自己不擅长的正是对方擅长的,通过优势互补,借力打造,能更快地取得职场成功。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在天文观测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擅长理论研究,这直接导致他虽然花了很长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但得出的正确结论却不多。第谷知道理论不是自己的强项,也很难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突破,所以他专门请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两者相得益彰,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所以,在职场中要善于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可以让我们更专注地做好自己擅长的事。

将一件事做深、做透职场中,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懂点却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没有老板敢冒险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样的人去做。

其实,做工作不应该贪多,而要求精、求深。

全国劳模许振超,是青岛港的桥吊队队长,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通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将集装箱装运技术研究得很透彻,成了世界上一流的技术专家。他曾用4年时间绘制出两尺多厚的桥吊控制系统模板的电路图纸,也曾创造出15分钟故障的振超效率,他还研究发明了一钩准、一钩清的绝活和无声响操作的技巧,大大减少了装卸货物时造成的碰撞和损坏。他的技术成果在整个青岛港推广后,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我们不应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是全才,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明智的。只要抓住自己的特长深入钻研,将分内工作做深、做透,我们也可以成为业内专家,成为优秀的员工。

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劣势和优势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职场中,如果遇到了无法克服的“短处”,可以尝试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动脑筋、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最起码不让其阻碍优势的发挥。这虽然很难,但只要努力去做,是可以实现的。

有个人很喜欢射击,但总是射不准。子弹经常偏离靶心,这对准确性第一的射击要求来说,简直是不可弥补的缺点。但他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几乎所有的子弹都偏向右上方,这就说明,他只是技术动作有问题,但稳定性非常好。于是,他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这个“缺陷”,认真训练,射中靶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通过努力,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省队、国家队,最后还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他就是奥运名将许海峰。

射击不中靶心,对职业射击运动员来说的确是很大的劣势,但许海峰却能从劣势中发现机会,最终转劣势为优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所以,如果工作中遇到难以克服的缺陷时不要绝望,通过自我管理认真分析一下,看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化弱为强。

各行各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专注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尔·盖茨说过:“成功者最大的优势在于专注。”所以,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浪费自己的优势,要让它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第一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