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18682100000022

第22章 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中的

现代社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交际的增多,聚会也变得多了起来,各种名目的聚会,似乎都少不了“酒”。同学会喝,同乡会喝,联谊会喝,联欢会喝,拜年喝,相聚喝,高兴喝,痛苦喝,有事喝,没事照样喝……总之,喝酒的花样名目繁多得数不胜数,一时间,似乎找不到不喝酒的理由。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也有人喝酒喝得离谱,喝得一发不可收:朋友聚会,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开怀畅饮,不喝酒不够意思,不喝倒不罢休,不喝醉不爽;喝多了吐了再喝,喝倒了爬起来再战,喝病了挂完吊瓶继续上阵;喝完酒,哭的,跳的,唱的,闹的,打架的……

都是酗酒惹的祸:危害身体,铺张浪费,败坏风气,影响事业,破坏家庭,违法乱纪……由此带来的奢靡风、浪费风、攀比风与日俱增,有百害而无一利。老板酗酒,无心料理生意;员工酗酒,不能正常工作;公务员酗酒,那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影响政府形象,难以胜任本职……

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借酒浇愁”是很没有道理的,看似潇洒人生,其实是逃避现实、自暴自弃。“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我们常常片面理解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认为交朋友离不开饮酒作乐,事实上“酒肉之交”未必靠得住。还有不少男性错误地认为“男子汉天生应当会喝酒”,其实,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男子汉”未免失之偏颇。“会酒未必真豪杰,忌酒如何不丈夫?”还有人硬着头皮充好汉,在酒桌上“舍命陪君子”,这种人大多酒量并不大,总想博取他人心悦诚服,而最终往往授人以笑柄。

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应适当地限制饮酒,一切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完全发生变化。适当饮酒有益健康,但是不节制只能是自己毁损自己的身体。

【故事佐证】

从前,有一个女人,她丈夫好酒贪杯。她想帮丈夫戒掉这不良恶习,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次,她丈夫大醉如泥,像死人似地不省人事,她就把他背出去,放到墓穴里,然后回家了。估计丈夫快清醒时,她便来到墓地,敲墓穴的门。丈夫问:“谁在敲门?”女人答道:“我是给死人送吃的来的。”丈夫说:“喂,好朋友,请你不要送吃的,还是先送点喝的来吧。没有喝的,真让我难受。”女人捶胸顿足,伤心地说:“啊,我多么的不幸呀!我费尽心机,一点效果都没有。老公呀,你不但没有改好,反而变本加厉,你的嗜好已成了一种恶劣的习惯了。”

这故事说明,人不能沉湎于不良的嗜好中,即使你并非有意,可是习惯成自然,等那时再想戒除就不容易了。

2005年,英国保守党卫生健康问题发言人戴维森当之无愧地成为虚伪政客中的一员。曾在公共场合大谈青少年酗酒危害的戴维森,被英国《世界新闻报》揭穿了面具。原来,戴维森是一名“酒鬼”。

戴维森65岁,已婚,有5个孩子。《世界新闻报》在报道中称,戴维森在招待会上频频举杯,喝得酩酊大醉,最后与苏格兰议员克里斯蒂娜·格雷厄姆一同离开,此后两人整晚都在同一所公寓里度过。60岁的格雷厄姆女士已离异,在一周内,这是她第3次和戴维森整晚单独相处。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03年9月,戴维森曾代表保守党在议会发言讲述青少年酗酒的危害性。他当时曾冠冕堂皇地说:“这关乎减少饮酒造成的风险,一些危险的性行为都在酒后发生。”也许是醉后步履蹒跚的缘故,招待会当晚,戴维森曾被路上的一块鹅卵石绊倒,导致一条腿骨骨折。随后,他在爱丁堡一家医院接受了治疗,腿上还打了石膏。

贼喊捉贼,十分可笑,但是可见酗酒的危害。醉酒之后,人的行为往往不能自控,所以酗酒不仅对身体不好,同样酒后的不清醒行为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俗话说酒能乱性、酒能误事,就是如此。

第三篇 友谊与心理学名言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培根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

爱默生

世间最有用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谁都会有需要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

[俄]托尔斯泰

朋友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份厚礼。

[英]斯蒂文生

友谊是没有羽翼的爱。

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