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闲话三国
18681900000074

第74章 历史这面镜子

人是感情的动物,世界上一切人类的活动,无不是由于人类感情所催发而生成的。所以,爱的感情,是一种促进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恨的感情,同样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恨,是人性恶的一种强烈表现形式,正如爱是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的感情的流露一样。恨所体现出来的种种乖戾悖谬,阴刻卑劣,残忍险毒,暴虐严酷,一直到杀人越货,伤天害理,疯狂报复,人性丧失。是由于人类先天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占有欲望,和几乎属于本能的排斥异己的垄断心理,与后天的社会不公正,人类不平等以及正义、邪恶、良知、罪行等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冲突,而使心理失去平衡的状态下逐步形成的。

作为统治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宗室、后妃、储子,下至将相、官僚、吏属、衙役,这些人在对付被统治者的反抗时,常常由于集团利益,能够惊人地保持一致,但在统治集团之间,因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权益的多寡,利害的轻重,而形成的矛盾冲突则表现在你死我活的内部斗争上。那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就叫权术。而对于权力层面的人物来讲,权术,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手段。也是人性恶的一种展现方式,《三国演义》一书,就是一本讲权术的书。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以崇高的感情外衣掩盖下的本非良善的结契,到最后邓艾、钟会的二士争功,死于非命为止,贯彻始终的无不是人性恶的表演。恶,推动着“合久必分”,同样是恶,又促进了“分久必合”。

由于恶,在这同一战场上,魏延、杨仪在前,邓艾、钟会在后,演出了情节故事,矛盾冲突大同小异的火并的悲剧,毫无疑问,是导演这出戏的诸葛亮和司马昭,把握住一山不容二虎的人性恶的本质,驱使他们产生出不共戴天的互相厮杀的仇恨。但也应该看到,同样由于恶,在毫不容情地加速着魏亡、蜀灭、吴降的进度,使时代跨入一个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说,恶,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一切,都不以人们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于是,善善恶恶,爱爱仇仇,就是人类感情活动的全部内容。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爱和恨,善和恶的推动,使社会的变化加快,使人类的竞争加剧。于是,聪明才智的超常发挥,精神世界的飞跃升华,便成为可能。

所谓乱世出英雄,并不是上天安排,英雄多生于乱世,而是乱世能创造更多的磨炼机会,以及可以脱颖而出的机遇。太平盛世,按部就班,长幼有序,循规蹈矩,英雄就不大容易找到用武之地,无用武之地,也就显不出盖世英雄。所以,由治到乱,或者由乱到治的过程,总是人才辈出的时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三国这段九十六年的历史时期内,得到最充分的论证。

自黄巾起事,天下大乱,于是干戈四起,烽火不止,此其时也,诸侯蜂拥而动,豪杰不安于位,正是风云变幻,群英际会的良机。董卓跋扈,吕布骁勇;曹操枭雄,刘备韬晦;袁氏兄弟,逐鹿中原;荆州刘表,举足轻重;江东孙氏,虎踞龙蟠;诸葛孔明,定计三分,俱是不可一世的领袖人物。乃至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鲁肃、周瑜、吕蒙、程普,张辽、乐进、于禁、许褚等武将,到徐庶、庞统、法正、谯周,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张昭、顾雍、诸葛瑾等文臣,称得上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才演出了精彩千古的三国英雄会。

等到魏、吴、蜀立国称帝以后,基本步入正轨,虽然还有司马懿、陆逊、魏延这类杰出人物出现于国与国之较量中,但叱咤风云者,已寥若晨星矣!到了三国末期,也就只有邓艾、钟会差可比拟。至于蜀之姜维、吴之诸葛恪则更是等而下之了。

这也可以说明人才成长的一个总规律,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当然还要包括各式各样的厮杀较量)是启动才智产生链式反应的最有效的起爆器。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从第一回汉光和七年(174年)、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事写起,洋洋洒洒,到最后的第一百二十回晋咸宁六年(280年)、太康元年(280年)吴主孙皓降晋为止,以七十余万字,把魏、蜀、吴三国兴亡盛衰的九十六年间纷繁复杂的事件,数以千计的人物,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要言不烦,精彩纷呈,确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辉煌的作品。

因为中国人有记载历史的悠久文化,也有演义历史的古老传统。这部书就是融正史记载和民间演义于一体的杰作。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考察,再比不上这部书,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历史启发了。所以,在明清,这部《三国演义》,又被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可见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小说,是记录了三国这样一个特别生动深刻、复杂丰富年代里的历史小说。因此,无论什么时代来读,无论什么社会体制下读,更无论什么人来读,都会具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的。这部小说中无数人物的感情世界,生存空间,命运走向,人生历程,都能供后来人参照,并从中获得启示。

爱和恨的感情,构成了历史,遂像一面镜子,供后人借鉴。

甚至到结束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人物,那个残酷的暴君孙皓,是如何令人发指地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再返回本书第一回汉末那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陈尸遍野,饿殍千里的年代,似乎也就是整个中国漫长历史的写照。在这几乎是数千年中国人命运的微缩篇章里,读书的人难道还会得不到生存奋斗的启示么?

三千弱水,取一瓢饮,这部积累了几乎是中国人全部智慧的《三国演义》,即或是一鳞半爪,也是一种生存的学问。在认识人生,体味人生,奋斗人生,改变人生的过程中,能使我们稍稍聪明一点的话,不也是件有益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