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上善若水
18681700000002

第2章 黄帝修道成仙的传说

追本溯源——道教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宗教经过“诸子百家”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多种学术流派。其中,由于厌倦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长期纷争和战乱,便出现了以敬畏鬼神、清静无为以及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学说,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道教,又称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从当初占卜人事的方术,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祭祀上天和祖先,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祇三大系统,将祭祀天地与敬祖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直到汉代,才确立了“道教”的名称,形成了真正具有宗教特征的教派。

那是我国上古时期,原始部落有熊氏首领少典的妻子附宝,生得天生丽质,美丽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在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

有一天夜里,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北斗星比较明亮。附宝忽然发现绕着它起了一道青白的光,照耀四野,天地通明。这是什么景象呢?附宝正在纳闷,忽觉腹中一股热流涌动,原来是受孕了。

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有一天,天空出现了五彩祥云,百鸟朝凤。此时,附宝在沮水河畔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出生的时候,紫气环绕其身。

相传男孩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到了15岁,就已经无所不通了。男孩长大后,身高过九尺,相貌奇伟。他黄皮肤,宽肩膀,高额头,深眼窝,长胡须,虎背熊腰,英俊魁梧,仪表堂堂。

这个男孩因为居住在轩辕之丘,就是后来的河南新郑的西北,因此以“轩辕氏”为号,人们称他为轩辕。也有说因为他发明了轩辕,就是一种古老的车,所以人们称他为轩辕。

轩辕20岁的时候,继承了有熊国国君的位置,因为这个氏族居住在黄土地上,人们在黄土地上耕种生存,以地为大,于是就把轩辕首领称为黄帝,就是管理整个黄土的帝。他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

据古籍《太乙数统宗大全》记载,黄帝即位的那一天,出现了“五星联珠”的异常天象。五星是指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星联珠是指这5颗星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道历将其作为起算点,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这一时刻不仅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的时刻,自然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历法的开端了。

黄帝执政,天现吉兆,认为这是上苍的恩赐,降幅人间。为了感谢天地神灵赐福,黄帝开始巡游天下,登临泰山,封禅膜拜,祈求上苍保佑华夏子孙,能够永远幸福安康。

黄帝还听说崆峒山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因养生求得道法,活了一千二百岁而还没有衰老。就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黄帝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谈的呢?”

黄帝听后,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愧对天下众生。于是,回来后,就不再处理政事,自己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修炼道术。

黄帝赶到崆峒山广成子的居处时,看到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就跪着膝行到他跟前,请求他传授长生之术。广成子见黄帝如此精诚,心中甚慰,就起身给黄帝传授修炼道术的精要,他说:

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修道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明,也就是在修炼之时,看不见、听不到身边的任何事务,全神贯注,凝神静修,排除外界一切干扰。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就会十分清爽,你就会专心做好一件事情,也就可以获得长生了。

广成子不仅告诉了黄帝修炼道术的方法,还授予黄帝《道戒经》70卷,《自然之经》1卷,《阴阳经》1卷。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取得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房中术,了解性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相结合的道理。而后,回到自己的行宫,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深谙长生之法。

黄帝晚年的时候,来到中原腹地首山,采来铜矿,在荆山下铸鼎,用来熬煮油烹食物,由此开启了我国食疗养生的先河。

黄帝的食疗养生方法经后世医家、医学理论家的增补,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名为《黄帝内经》。此书是内丹养生之道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

黄帝铸鼎烹食后,有一天,从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来,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们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带领华夏子孙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当时有几个小臣,也想随黄帝升仙,便一齐说道:“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说完一拥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那只龙一扭动身躯,把这些人都摔了下来。这些人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坠落地上后,手中龙须都变成了龙须草。

龙载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黄帝崇拜鬼神,最后得道成仙,这种传说时间久了,到殷商时期便形成了天神、地祇和人鬼三界,以及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后来,人们不仅承袭了这种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将这个神灵系统纳入了神仙体系,使得黄帝也就成为了尊神之一。

[旁注]

有熊氏 有熊始于少典,黄帝继为有熊国君。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河南新郑是古代有熊国的地域,但黄帝为“有熊国君”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奠定了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故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宗祖神。

道历 道教专用的历法。在演变过程中又被称为六十花甲历、华胥历、华历、伏羲女娲历、甲子历、黄帝历、黄历、夏历、农历、阴历、周历、中华历、中历。传说道历的起算点是黄帝即位的那一天,恰逢冬至及朔旦日,所以道历的起算点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广成子 黄帝时期的人,住临汝崆峒山上,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传说广成子活了一千二百岁后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一说广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还有说“道”的化身曾3次降于人间,分为黄帝时期的广成子、西周时期的老子、东汉时期的张道陵。

玄女 也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原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女仙。汉魏时期,玄女在社会上特别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响。玄女与素女是房中术的老前辈,彭祖、老聃是她们的学生,黄帝的飞升也有赖于她们的法术,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于首位。

素女 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或言其擅长音乐。素女的身份说法不一,有说是黄帝的侍女,也有说是黄帝的性学老师。在我国文学史上,素女的形象被定位为古代第一位操琴女乐师。

《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成书春秋战国时期。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它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阅读链接]

关于玄女来历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在古书中记载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中,玄女是一位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女神;在道家诸仙中,她是传授房中术的玄女与素女的合称或并称;在古代通俗小说中,玄女已衍变为决定主人公前程和扭转乾坤的命运、佑护之神。

另外,在民间祭祀之中,玄女又成为很有灵光的送子娘娘甚至香烛业的行业神。如在北京朝阳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