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85

第85章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与警察组织发展(13341)(2)

14.2.不同心理气氛与警察组织发展和工作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心理气氛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良好的心理气氛不仅是组织有效发展的标志,也是促使每个组织成员保持较高心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环境与个体的心理控制能力相互促进,个体的心理控制能力可以促进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而良好的心理气氛又对个体的心理控制能力起到了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另外,当人的心理状态与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关系相协调时,人可能会按照群体的意愿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当心理的不相容超出了限度时,人就可能做出与群体要求根本相反的行为来。了解在不同的心理气氛中,人们行为的变化,对于积极地推进组织建设和心理气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4.2.1.对不同心理气氛的理解

由于人们认识的多测度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动机、目的,去认识同一个事物,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群体心理气氛均有自己的感受,感到适应或不适应。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判断不是以每个人的感受为基础的。

群体气氛中反映的主导价值观念

每个警察组织都有自己的需要、动机和目标,判断一个组织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水平,首先要观察其需要、动机和目标是否符合整体工作的目标和社会的要求。

在一个正式群体中,领导者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关系融洽,并能按照正确的规范交往、工作,人们互相关心、支持,能够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整个群体的发展符合主流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就较好。反之,领导者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相互嫉妒、猜疑,或者领导者与群众之间拉帮结派,哥们义气取代了同志关系,整个群体在领导者带动下集体从事不道德、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那么这个群体的内部再团结,也只能存在着非常消极的社会心理气氛。

群体气氛不是成员个性品质的简单总和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是人们在群体活动的相互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特殊的结构关系。有的领导在选择干部时忽略了对人个性的综合分析,把一些思想品质、业务能力都比较好的人安排在一起工作,他们之间可能会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而互相排斥,产生不相容的情况。在一些重要部门选择的都是业务尖子,就如同在科研单位,只注意吸收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缺少中间和低层次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一样,也会导致组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同样会出现运转不灵的现象。在警察组织中除了通过团队意识的培养,解决上述问题之外,还应该看到,如果问题仅仅是单方面因素引起的,只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就可以促使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良性转化。反之,如果对问题采取忽视态度,也会进一步污染群体社会心理气氛。

不同角色的人对心理气氛的感受存在差别

在同一个群体中,不同角色的人对于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感受具有接近性、一致性的趋势,同时,也会存在感受上的差别。我们在《警察心理辅导问卷》(3)中有一组调查团队意识的问题,这些资料反映的情况虽然并不等同于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但是却可以从一个角度、一定程度上看到不同被试对群体心理气氛的感受。首先,从资料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试对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群体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其次,这种感受又依科所队长班、民警大专班和民警素质班呈梯形递减趋势,见(表14—1)、(表14—2)。

异性效应对群体气氛的影响

警察组织是以男性为主体的组织,在个别完全由同性组成的群体中,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适当让少数异性参加该群体活动后,由于异性介入所产生的吸引和制约,会使人们的态度和认知发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变化。这种仅仅因为通过“异性效应”的“润滑作用”就使问题得以解决的群体,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良社会心理气氛。

可见,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不能将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简单地等同于思想觉悟。但是,又不能不看到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形成和发展同群体成员的思想觉悟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14.2.2 不良社会心理气氛的消极作用

群体内的不良社会心理气氛可以减弱、抵消正常管理工作的作用,在群体大部分成员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使管理工作、思想工作成为负值。在一个存在不良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群体中,尽管人人都有进取意识,也不会形成以组织目标为每个人职业理想,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甚至还会加速组织的瓦解。

在充满矛盾的群体内,社会心理气氛不好,探测环境必然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该群体的成员,这期间就可能会强化其不良的动力定型;也可能会引起其对周围环境稳定的消极情绪反应;也可能有人利用这个过程来达到个人的目的;周围的人际关系矛盾还会使之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会削弱管理工作、思想工作的作用。

但是,无冲突也并不说明就存在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有的群体中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团队意识和工作热情,人们之间只存在可用工作程序表现出来的事务性关系,彼此漠不关心,甚至连简单的问候也没有。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的情感,形成对工作、对群众消极应付的态度和自私自利的品德。

另外,领导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领导者作风与群体不相适应,如实行家长制式的领导,容不得别人在各个方面超越自己;通过各种手段谋取私利;拉帮结派、用人为亲等,必然会严重腐蚀群体社会心理气氛。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管理工作就会失去说服力,越是强调加强管理和思想工作,就越容易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

14.2.3 良好社会心理气氛的强化作用

警察组织中的优秀群体一般都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息息相通,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工作中的竞赛、竞争。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得组织中的纪律、制度和规范化的各种要求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管理工作格局。

有助于协调组织中人际关系

群体的活动效率最主要是取决于人际关系与人对群体、对工作的认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产生了矛盾均会影响群体的活动效率。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强化了“我群感”,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人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群体。例如,会使相对落后层的群众和产生思想问题的人感到自己的行为、思想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这种客观的认识是他们转变思想,重新选择行为方式的前提之一。暗示和服从,尤其是信任是群体规范内化、外化的重要促进因素,成为群体中相互影响的主要调节者。当存在各种不正确认识的人进一步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他人的尊重时,就容易对周围人产生好感。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他们接受别人的影响和帮助,会促使群体内占主流的积极意识辐射扩散到他们身上,会使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愿意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放弃个人的不正确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另外,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也使得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人乐于帮助他人。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促进了群体内不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理解和包容。

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任何一个结构合理、运转正常的组织都能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良好的群体气氛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1)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能使人获得安全感。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不仅可使人免去孤独感、恐惧感,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帮助,还消除了彼此的戒备,使人感到轻松。当人生病或遇到困难使,群体内部的帮助、支持还会增强人的自信心。

(2)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满足了人归属与友谊的需要。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扩展、增进了成员间沟通的渠道和交往的层次和空间,使人在相互协作、帮助的过程中,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合作,获得友谊和信任。

(3)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有助于实现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愿意有所成就,都有自尊的愿望,具有良好协作关系的群体,成员间彼此尊重,有助于人在群体活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地位、存在价值、力量和荣誉感。另外,对创造性劳动和竞争的肯定与支持,为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激发了人的工作积极性。

(4)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强化了人的正确定势。具有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的群体,成员在许多方面可以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讨论、协商,发表观点,有助于澄清一些模糊看法,并能使一些思想认识处于动摇、不确定状态的成员通过群体内的交流,坚定正确的看法、增强信心、强化积极的思想定势。

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每个群体均要承担、执行和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以保证整个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良好群体心理气氛的群体能够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智慧,有利于更好地做出决策,而每个成员均对群体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就有助于每个成员贯彻执行群体的集体决策。

另外,群体所存在的凝聚力、吸引力,客观上也会起到社会隔离的作用。当一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时,他的交际、归属、尊重等高级心理需要在集体活动中得到满足时,会提高他的集体主义意识。有的人可能只是出于环境和心理气氛的影响,屈与心理压力而违背自己的意愿,表现出好的工作态度,当然他可能与取得同样成绩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思想上存在问题的人,在具有良好社会心理气氛和不良社会心理气氛的群体中,对同一个问题可能表示出完全不同的意见和评价。能够在有益的群体活动中表示顺从或接受来自积极方面的暗示,正是他们改变价值观、思想转变的起始点。这种转变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无疑是十分积极的。

《警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三)显示,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工作适应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见(表14—3)、(表14—4)。我们强调环境和群体社会心理气氛对人的影响作用,对绝不应该夸大这种作用。不能期望一个存在某种不正确思想的民警,一旦进入优秀的集体,就会十分自觉、主动地完全改变自己适应这个群体。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有助于开展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但绝不能因此而取代正常的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