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84

第84章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与警察组织发展(13341)(1)

14.1.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基本含义

警察工作性质决定了在警察组织内部形成良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良好的团队精神有赖于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任何一位优秀警察工作成就的取得,既与个人的觉悟、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又与团队精神、群体社会心理气氛密不可分。心理学家拉文将人与环境的关系概念为“行为乃是人与环境的函数”①,他发现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只注意个人本身的因素,而忽略了人强烈地为其环境所左右的事实。我们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但这个环境不会从天而降,如果忽略了良好环境的含义,不懂得它所赋予人的感受和人对它应有的回报和珍惜,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它。为了提高警察组织的工作效能和警察的战斗力,就必须注意警察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建设。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了解影响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群体社会心理气氛在组织发展中的影响,以及良好社会心理气氛对警察组织发展和个人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了解测定警察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方法。

群体内社会心理气氛是在一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组织目标、价值观念等众多生活、工作和社会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在正式群体中相互关系的环境总和。群体内社会心理气氛与宏观社会的政治形势、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经济形势等方面,构成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不等于思想认识、政治观点,但与思想认识、政治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警察组织内部良好的群体社会心理气氛,是激发个体工作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14.1.1.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实质

社会心理气氛是某一社区或群体内的人们能够感知到的具有相同持续性的一般气氛,能影响每个成员的情绪和行为。②关于群体社会心理气氛这个概念一般可定义为,制约和形成人们在劳动群体中相互关系的环境的总和。③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由多因素决定:

群体意识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人际关系、领导行为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感觉、信念、荣誉等价值评判。在相互影响下,不同个体自我感觉中的共同因素,形成了在特定群体内占主流的思想意识,并稳定地综合反映在大多数群体成员的意识之中,形成了群体的意识状态。

群体情绪

群体的整个情绪状态对群体的工作有着明显的增力和减力作用。实践表明,在具有良好社会心理气氛的群体中,艰苦的环境往往会激发人们进取、拚搏的勇气。而当群体内占优势的情绪状态是彼此仇恨、嫉妒、纷争、缺乏谅解精神时,这个群体内就会充斥着争执、中伤和结怨。这种情绪状态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会使一些人的心理畸形发展,大大削弱人的创造性和群体的工作效能。相反,相互谅解、关心、帮助、支持,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成为群体的主导心境时,人就会相对处于满足平衡的状态。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有时能够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所引起的心理不满,形成代偿、补偿的作用,提高人们的需要层次。所以,群体情绪状态是群体社会心理气氛整体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人际关系

群体内人际关系包括同级和上下级之间两方面的内容。任何正式群体均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中不互相配合,就无法实现组织目标。人际关系是与领导行为、组织发展过程、组织发展目标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不好,就会产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就可能激化矛盾。

对现实的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群体内大多数成员表现出的劳动态度、对自己工作社会价值的评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方式等内容,构成了人们对社会现实态度的综合性衡量标准—社会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某方面超越他人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但这种心理需要的水平和实现的方式,是受人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的。人们在社会工作中,在满足物质的需要之外,还存在许多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还要保持与周围人心理上的平衡。当群体的工作体现了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承认时,就会进一步强化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反之,群体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否定和忽视,就会成为动摇群体工作自信心的因素之一,使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情况。有时这种社会忽视现象会强化群体的内聚力,使人更加努力工作,以赢得周围人和社会的承认,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有时则是构成离心力的重要因素,使人不安心工作,对工作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14.1.2.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表现形式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是通过群体成员对待自己、对待劳动、对待共同工作的同志、对待领导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4)。其综合表现为:

科学的领导行为

领导是领导者借助于一定的环境,受一定环境影响,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过程;领导是创造的过程;领导是与群众往来的过程。在正式群体中,不同的领导心理和行为,会对群众的积极性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均会对群体内社会心理气氛构成重要的影响因素,群体内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品格、工作作风、价值定向和社会责任感、献身精神,与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密切相关。

正常的组织发展

组织由群体构成,群体在组织内进行活动,任何组织结构均是根据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组织的发展变化,对群体内社会心理气氛产生影响,当组织结构成为该组织继续发展的障碍,或者当该组织出现了改革的征候,而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不利于组织的发展时,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而群体及成员能够自觉遵守共同制定的群体行为规则和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则体现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信息渠道畅通

在积极变革的形势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信息的增多,人们在筛选、吸收信息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这就导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对许多问题表现敏感。这就要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加深理解和信任。有的单位因为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上级对下级无原则地猜忌,下级对上级怀有逆反心理,同级之间相互嫉妒、排斥,这些不健康的心态,破坏了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必然会对人际交往、工作各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

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渠道畅通,保证了领导者耳聪目明,能够及时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改进工作;而群众因为自己的呼声能够被领导者听到,并能及时从领导者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减少了误会和各种思想问题。

具体说,信息渠道的畅通,可以防止流言、减少误会,提高了彼此的信任度和人格的尊重,增加了群众对领导者的满意度和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积极的群体情绪状态

在群体内部正向思维、积极奋进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主导的氛围既体现出对群体活动的导向性、规范性、权威性,也体现出民主性和宽松性。

创造性的工作氛围

当代的改革、与时俱进,要求每个组织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都要从事创造性的劳动。所谓创造,包括首创、独创、创新和对自己的不断突破,是丰富个性不断突破既定的共性,并通过这种个性独创活动促使共性不断更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自由发展视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将个人与集体放在统一的位置上。如果靠压抑或牺牲个人的创造性去实现群体的目标和稳定,必然会造成组织发展的停滞和群体活力的萎缩。创造性劳动是个人的进步和集体的进步,而群体的发展又为个人的自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新的起点。当前的警察工作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任何组织缺乏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热情就无法顺利实现警察工作的目标。创造性的工作范围取决于:鼓励个人成才的宽松氛围、提供成才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在关注个人的问题时同样应该关注他生存的各种环境因素。应该看到,环境(群体内的文化和社会心理气氛等)是人建设的;人是由环境不断塑造而成的;人与环境不断相互影响并改造,这种动态的关系决定了在警察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关注警察组织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