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79

第79章 警察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28424)(3)

13.3.基层领导者的素质

我们反对过分夸大或神化领导者或管理者素质作用的观点,但也认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素质。管理心理学侧重于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分析领导者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思维方式、观念、能力等许多方面,是个非常广泛的问题,为了避免重复,这里择要而论。

13.3.1.管理心理学对领导者素质的论述①

管理心理学对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些相关的观点。

包莫尔的观点

美国的包莫尔(W·J·Baumol)教授提出企业家应该具备10个基本素质:(1)合作精神;(2)决策能力;(3)组织能力;(4)精于授权;(5)善于应变;(6)勇于负责;(7)敢于求新;(8)敢担风险;(9)尊重他人;(10)品德超人。

一些日本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0项品德:(1)使命感;(2)信赖感;(3)诚实;(4)忍耐;(5)热情;(6)责任感;(7)积极性;(8)进取心;(9)公平;(10)勇气。

10项能力:(1)思维、决策能力;(2)规划能力;(3)判断能力;(4)创造能力;(5)洞察能力;(6)劝说能力;(7)对人的理解能力;(8)解决问题的能力;(9)培养下级的能力;(10)调动积极性的能力。

企业改革家的8大特征

美国《工商周刊》文章提出企业改革家的8大特征:(1)重行动,重成果;(2)敢于负责,从我变起;(3)善于寻求最佳策略,不固执己见;(4)善于发掘同事的潜能和想象力;(5)善于使他人领会自己的意图;(6)因势利导,循循善诱;(7)不断进取,永不满足;(8)善于寻求支持者并取得他们的帮助。

领导能力的11要素②

(1)坚定不移的勇气;(2)自制;(3)正义感;(4)正确的决定;(5)明确的计划;(6)任劳任怨;(7)迷人的个性;(8)同情与了解;(9)注意细节;(10)愿意承担全部责任;(11)合作。

杰出管理者具备的7要素

(1)了解部署;(2)让部署产生尊敬之情;(3)授权给部下;(4)让部下参与决策;(5)信任部下;(6)一有机会就嘉奖;(7)在众人面前嘉奖,在无人处批评。

拿破仑·希尔提出的17条定律③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访问和研究了包括福特、罗斯福、洛克菲勒、爱迪生等500多位成功者之后,他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带有规律的17条定律:

(1)积极的心态;(2)明确的目标;(3)多走些路;(4)正确的思考方法;(5)高度的自制力;(6)培养领导才能;(7)建立自信心;(8)迷人的个性;(9)充满热忱;(10)创新致胜;(11)专心致志;(12)富有合作精神;(13)正确对待失败;(14)永葆进取心;(15)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⒃身心健康;⒄养成良好的习惯。

干练领导的特征

有人提出干练的领导应该是:(1)不讲情面,但不冷酷无情;(2)坚持原则,但公平合理;(3)坚决果断,但灵活机动;(4)目标坚定,但不自以为是;(5)大胆革新,但稳扎稳打;(6)情绪乐观,但面向实际;(7)善于观察,又善于分析;(8)手中有权,但不以势压人;(9)精力旺盛,但头脑冷静。

不称职领导者的持征

我国有人将不称职领导者的特征概括为:(1)不懂预测,对意外事件毫无准备;(2)自以为是,总愿自己动手;(3)事无巨细整天忙忙碌碌;(4)每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甚至带着工作下班;(5)对马上能解决的问题,总要推到明天,对简单的问题也要研究;(6)对棘手问题回避,解决不彻底;(7)办事不分主次、轻重;(8)看问题绝对化,好走极端;(9)总力求采取最佳措施,但往往不切实际;(10)对下属举止冒昧轻浮,以求获得平易近人的名声;(11)没有原则性和负责精神,出了过错好往别人身上推;(12)“开门办公”,随便什么时间、什么事情,谁都可以进他的办公室;(13)好图虚名,见荣誉就抢。

类似的论述还有许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管理心理学重视对领导素质的研究,这对我们无疑是有启发的。

13.3.2.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表现为,在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与创新精神密切相联的,创新精神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与求实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缺乏创新精神,墨守成规,缩手缩脚就无法很好地承担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恩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4页)可是,有些人颠倒了思维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出发点,在固定的模式内思考问题,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善于独立思索,唯上、唯书,而不求实。

社会责任感还表现为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较强的识别能力,既要善辨真伪,又要敢于同以各种伪装出现的腐朽思想和错误行为进行斗争,积极地保护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并不神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福兰克·巴伦博士在对具有创造力的人细心研究后,发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以下特征⑤:

(1)观察事物时具有独特的细致的敏锐性;

(2)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具有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而这个不同点往往是很重要的;

(3)同大家一样观察事物,考虑问题,但观察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同;

(4)有独特的认识和意见,而且不拘泥于这种认识和意见与别人的认识和意见是否相同;

(5)认真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在热心于此的同时,能比较各种意见的好坏,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创新能力;

(6)与其说他是天才,不如说他在体力上、精神上充满了活力,从而朝气蓬勃;

(7)富于想象力;

(8)不认为自身能力是有限度的,使自己的思考广泛地、有弹性地像气球那样向外延伸;

(9)不拘泥于形式,其态度和想法都是自由自在的;

(10)有意识地去过复杂多彩的生活,从不躲避困难与害怕的压力。

13.3.3.领导者的知识饥饿感与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生产、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思想观念都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之中,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信息量激增,只有在吸收、掌握和运用知识上高人一筹的人,才能成为称职的领导者。知识饥饿感已成为各级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观念之一。

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至今仍嗅觉不灵,听力迟钝,目光短浅,习惯于照老经验办事,乐于闭目塞听。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思想僵化,落后于时代的发展。(2)缺乏社会责任感,出于懒惰、怕艰苦、求平安的心理状态,拒绝再学习。(3)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又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为了掩盖不安心理,对众多信息采取了闭目塞听的拒绝态度。这种人显然不能胜任领导工作。

在科学昌明、知识爆炸的时代,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是因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必然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缺乏知识饥饿感,就无法从众多信息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以为自己的水平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不再学习,就会变成庸才。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人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同时,也为不断学习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领导者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改造,对自己智力资源的开发。

知识的丰富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前提是要有目标、有系统地学习。知识饥饿感是在知识有序性、整体性的基础上生成的心理动因。对知识缺乏系统理解的人,则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领导干部不仅愿意学习,还必须会学习,自学能力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13.3.4.领导者的危机感和竞争观念

领导者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本部门、本地区与它部门、它地区的差距,看到国际上科学技术发展对我国的挑战,产生非改革不可、非奋进不可的危机感,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产生前进的动力。领导者的危机感是领导者从外在环境中体验到危机和挑战的心理反应。其存在可以使主体对自己的地位和外在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激发出迎接危机和挑战的内在动力。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危机感可以使之反思,继而奋进,产生拼搏和竞争的观念。

领导者应当具有竞争的意识,要有搞好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雄心,同时要能够创造好的环境,善于发现人才,鼓励人们去竞争。这种竞争排斥小生产的传统狭隘心理所产生的诸如平均主义、大锅饭、红眼病、中庸等陈腐观念,扩大了人们的心理接触范围,有助于产生新的友爱精神和民主气氛。

领导者具有时代危机感和竞争观念,并率先在工作和学习上鼓励、参加竞争,是领导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在竞争中才会促进事业的发展,领导者的能力和才智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工作威信才会树立起来,人们之间才可能形成新型的协作精神。

13.3.5.领导者的意志和勇气

领导者要具有始终不渝的意志品质。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克服困难,排除阻力是需要意志和勇气的。同时,领导者还应具有在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开展工作的勇气,敢于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承担责任,并在工作出现误差时能承认自己的失误,无论对下级的工作还是对自己的工作都具有坦率、负责的自我批评精神。

13.3.6.领导者的宽容精神

社会心理学把宽容理解为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势力报复而不加以报复的一种道德伦理观念。宽容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从社会心理学观点看,领导者不仅需要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同时还需要兼具较高的涵养性。既能公平合理地处理下属在物质利益和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又能妥善地解决同级单位、上下级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宽容精神与报复心理、嫉妒心理是相对立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心理层次的普遍提高,要求领导者具有宽容的精神。领导者手中的权力可以成为对属下任何一个“不听话”的人最有力的报复武器,具有强烈报复心和嫉妒心—这种人类最低级情感的人,可以通过各种光明正大的名目,细微地观察、研究每个人的弱点、缺点;又可以通过“加工”、“合成”、“改制”,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向上级报告;还可以吹毛求疵地干扰他们不满意的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可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形成时代认知,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求自己不是抓住他人的短处不放,而是要激发他人的长处,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

美图钢铁之父—卡内的墓碑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话:“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这对许多人都是有益的借鉴。

13.3.7.领导者的交际能力

领导者是一种多层次、多渠道的与群众往来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要求领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沟通的重要因素,领导者善于理解人、同情人,能够在不同层次,通过不同渠道与群众发生联系,是实现领导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不断提高交往质量与效率,可以发现、培养下级的能力,促使下级产生群体向心力和认同感。交际能力是现代领导者的特征。

13.3.8.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领导者能够审时度势,综观全局,预测未来;能够敏锐发现、及时抓住、有效解决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和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的问题,保证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全局是与局部相对立存在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均有自己的全局,决策是在缺乏确定性的环境中,对若干种工作方案的择优选择。如果决策正确,则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决策失误,将会给工作带来较大的损失。

有些领导者虽然具备战略眼光,但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知道应当抓全局性的问题,但不清楚在一个时期内哪些问题具有全局性,这与知识素养差、缺乏时代认知、水平能力低有关。

(2)知道哪些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但缺乏正确的决策观念。比如,在决策工作中只听得赞成意见,听不得不同意见,不懂得在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是最接近事实和科学的决策。可见,小生产的狭隘心理和陈旧的社会心理习惯,也会妨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知道哪些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但不具备正确决策的方法。通过知识和信息的综合,最大限度地预测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是领导者的职责。单凭个人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决策,己经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为决策工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依靠集体的智慧(决策集团、智囊集团),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都要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对各种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减少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工作失误。

可见,领导者培养、提高自己的战略决策能力,首先要具备时代认知,要有新的观念,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心理水平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总之,从总体看,领导者应当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从个体看,领导者的素质相对说应当是高的,否则就不是称职的领导。但是,任何人的能力、水平都不是天生的,领导者应当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