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62

第62章 警察心理应激与训练(35863)(7)

10.7.加大心理负荷能力的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面临压力。压力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习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上升。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既可以使人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又可以激发动机,使人更加努力地完成工作。人的力量和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调动主观能动性,突破一个一个障碍,得到持续地发展。纵观古今,几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面临的压力、挫折越大、越复杂,对自身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必要时他的活动可以进入极限状态。这时,表明人在充满斗争的生活中,唤起了坚强的意志力,其创造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超负荷训练已经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和选拔某种特殊职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绝不赞成那些不计后果的“工作狂”,这种现象本身就体现了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作为警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有效工作的范围、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10.7.1 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上

有的青年民警在群众工作中、在纠正违章的执法过程中,或者在制止犯罪的危险时刻,感受到强烈的挫折,并产生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每当即将经历类似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严重的甚至于只要想到这样的工作场景就会焦虑不安。对于已经构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人应该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对于存在轻微程度问题的人,应该通过及时的调整训练,提高其应激水平。

(1)及时调整的必要性

《人民公安报》2001年10月24日在《开枪后,与心理专家谈话》的文章中披露,深圳市巡警L在解救人质的过程中开枪击毙歹徒。第二天就接受了心理专家的谈话。警察处置突发事件后48小时之内接受强制性的心理援助服务,这在中国大陆警界尚属首例,这标志着心理科学已经被引入到警务实践当中。警察处置突发事件时往往要承受双重精神压力:一方面其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状态,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其会在心里不断反复问自己是否有权力处置(如击毙)另一个生命?他还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回忆经历的紧张场面,从而使当事人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此时,心理专家的介入可以判断这名警察是否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中,能否继续持枪执行任务;还可以根据情况及时制定出调整心态的方案,为其提供科学的心理支持与援助,帮助其尽快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走出来。

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一位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她在一次主持直播节目时,因为脑缺氧或缺血的缘故,突然短暂的失去了意识,大脑一片空白,当她恢复意识后努力克制自己的紧张把节目做完,然后不敢见任何人匆匆跑回家。她不清楚在自己的节目中出现了多长时间的中断,她认为这是了不得的大事故,认为自己今后再也没有资格主持节目了,处于高度的焦虑之中。这时,想起了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我告诉她,先稳定一下情绪,然后给自己的领导打电话说清这件事。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她现在最惧怕的就是听到同事,尤其是领导的评价。我说,你如果寻求我的帮助,希望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按照我的建议去做。在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她终于鼓起了勇气,打通了领导的电话。领导在电话里批评了她,也安慰了她。事情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严重,第二天她正常上班,在很短的时间内情绪得到了恢复。

试想,如果她当天不面对这个事件,转天继续不敢接触同事,她的情绪会是什么状态?肯定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恐怖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症状。解决起来就会很麻烦了。警察是高度应激的工作,经常会产生强烈的挫折体验,这种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即时性的,而不要拖到问题严重之后。

(2)训练的方法步骤

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在审查犯罪嫌疑人时,不慎让对方逃跑了。为此,他感到极度的焦虑,认为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就出现事故,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并因此不知道如何与同志们交流,不愿意、不敢上班。他搞不清楚自己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总认为只有稳定了情绪之后才能上班,其实他进入了一个误区。

下面的方法步骤有助于解决类似的问题:

(1)首先搞清楚哪些具体的事件、问题使自己感受到挫折体验;

(2)认清是这些具体的事件、问题使自己感到痛苦,还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3)搞清楚自己在目前情况下准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把自己认为面临的问题纪录下来,确定怎样才能达到确定的目标。而不要去关注怎样才能让自己感到愉快;

(5)在感到将要被紧张焦虑吞没时,不要竭力试图控制这种感受,不要试图首先解决紧张焦虑的情绪问题之后再面对现实。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导致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实际问题上,强制自己带着不安的心理采取直接的行动,面对和解决自己已经确定了的问题;

(6)如果仍然觉得情绪极不稳定,无法自控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是否是自己过度夸大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与自己的人格特征有哪些内在关系?然后继续采取行动。

这种训练方法都是在基本的心理咨询理论基础上制定的,为了加深理解和认识,可以进一步学习前面的基本理论部分。这种方法在落聘民警班和新警适应性训练中均是非常有效的。

10.7.2 控制愤怒情绪的训练⑨

愤怒是由于外界干扰使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受到阻碍,逐渐积累紧张性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压力过大,应激水平降低,会使人的激惹性增强,变得焦躁易怒。警察的职业权力、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故意激惹、紧张的工作等会使一些应激水平偏低的警察出现紧张愤怒的情绪。愤怒使人大脑皮层处于紧张状态,血管、心脏等处于亢奋状态,肌肉也呈现紧张,神经系统出现紊乱,这些变化又集中反映为情绪的不稳定,心神不安、思想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个别警察工作中的失误和违纪违法行为往往与应激状态下的愤怒情绪有关。

(1)愤怒情绪的表达形式

(1)自我压抑。强压怒火,忍气吞声,虽然不导致严重的行为后果,却付出了损害身心健康的代价。

(2)自我惩罚。把对他人和某事件的愤怒情绪转向自己,因为有理而无法或不能表达则毁坏自己的心爱之物,打自己,甚至自残、自杀,做出自我惩罚式的发泄。

(3)报复发泄。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代价,宣泄自己的心理能量。

(4)自我发泄。当众或独自一人大哭、大叫、大闹一场,缓解压力。

(5)理智发泄。将自己的痛苦、愤怒向亲朋好友或者心理咨询工作着讲述,求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或者,通过兴趣、爱好,通过体育运动缓解心理压力。

(2)克制愤怒的训练方法

前面提到的松弛训练法和其它方法都可以用来缓解愤怒情绪,这里再介绍一些实用方法。

(1)群体训练方法:

①组织每个参训者举出一个最令自己愤怒的个案,分析最初的理由和行为结果,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②组织参加者对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模拟训练,进行告别愤怒的练习。

③设想在工作中被别人误解、伤害后,会产生的最大的愤怒情绪和最严重的行为及其后果。

④回想使自己最生气的一件事,试着把自己的愤怒情绪引发出来,然后通过松弛训练法使自己平静下来。

⑤讨论愤怒情绪不当宣泄的后果,总结经验和收获。

(2)自我训练方法:

①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的经历,利用照镜子技术对自己说“没关系”,提高自己的涵养。

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采用心理放松的方法对自己说“小事一桩”。

③每次要发怒时,努力推迟发怒的时间,让时间逐渐的延长,达到自我控制。

④当被对方激怒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行事的权力。你没有权力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心意。

⑤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在发现你即将发怒的时候提醒你制怒。

⑥写“发怒日记”,记下发怒的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达到自我控制。

⑦提醒自己自尊、自爱,无论别人做的事如何不好,都要看到发怒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尊严。

⑧每当要发怒时,用几分钟想想自己的感觉和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⑨当你情绪稳定时,找那些能够与你交流的发泄对象谈心,相互指出对方容易引起发怒的言行、感受和后果。

⑩面对挫折、压力时,不要灰心、放弃,勇敢的面对现实就没有时间发怒了。

(11)用莎士比亚的话:“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的烧伤自己。”提醒自己发怒是不值得的。

(12)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方式面对挫折和各种不如意,以自我解嘲的方式面对问题。

10.7.3 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

弗·培根说:“恐惧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恐惧是人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逃避的动作并伴随着异常激动的表现,如心慌、毛发竖立、惊叫、预示危险的面部表情和姿态等。引起恐惧的刺激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因素还是主体自身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当危险情境极度威胁人的生命,自身又无能为力时,会产生绝望情绪。对于应激水平低的人,危险刺激可能会导致恐怖性神经症或其他神经症。神经症的调整和治疗,参见本研究7单元的内容。这里介绍一般性的心理训练方法。

(1)自卑感与恐惧心理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当个体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当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⑩他用3个孩子初次被带到狮笼面前的表现来说明自卑感的不同表现方式。一个孩子躲在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他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觉到自己所处的劣势,每个人都依自己的生活风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他的感觉。

他还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改进所处的地位。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他一定会使人采取某种行为,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他是人类地位不断发展的原因。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他也会面临不断出现、尚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谁的地位已经完全站在控制其生活环境的最终目标。

对于紧张、危险的环境,警察也会感到压力。在危险环境中,人会出现家兔般应激和雄师般应激的区别,警察应该表现出雄师般的应激水平,紧张、害怕不是两者的区别,面对危险并战胜它才是根本的区别。

(2)摆脱自卑战胜恐惧的训练

仅仅知道自己存在着自卑情结,不知道如何克服和正确认识,只会加重人的自卑感。重要的是寻找战胜自卑培养勇气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只是介绍一些训练的具体程序。

(1)变恐惧为动力。紧张恐惧意味着挑战,因此恐惧也是一种动力。一味地畏惧将一事无成,面对困境树立畏惧造就“超人”的信念。一旦形成了我是警察,我应该勇敢无畏的信念,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得所向披靡。要不断的进行自信心的训练。

(2)设置实战情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突发事件、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增加人内心的紧张情绪,在技战术训练中设置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形成不同警种混合、交叉的工作场面,造成近似实战的背景,拓展每个人的业务视野。使不同警种、不同人在复杂、危险和奇异的训练情况下产生对艰苦工作的切身体验,在实战训练背景下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实际战斗能力。

(3)坦然面对危险。在危险的工作条件下,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是非常自然正常的现象。但是,经过训练的警察,在危险的关头善于把这种消极的情绪隐蔽起来。不去关注自己的紧张情绪,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坦然面对问题,这时面对恐惧的最好办法也许就是让自己多害怕一会儿,无论多么紧张害怕,只要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4)认清自己的恐惧有时竟是儿童时期心理防御方式的再现。儿童时期面对各种未知的生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其中包括恐惧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走向成熟,过去的一些情结积淀在潜意识之中。在新的生活中,遇到强烈的刺激,会使早年生活中形成的不愉快体验被突然诱发出来,使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甚至对那些根本没有现实危险的事务产生恐惧。应该重新认识领悟,这是儿童时期心理防御方式的再现,这种紧张恐惧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5)敞开心扉。当你感到非常紧张恐惧时,不要把这种心理当作极端的隐私,可以在可以沟通的好朋友间、在亲人间,也可以面对心理咨询工作者讲出自己的感受、印证自己的感受。尽快搞清自己的这种感受是正常的还是“自设”的,及时调整训练,清除心理垃圾,不要让它形成问题。

10.7.4 培养工作、生活兴趣

警察工作使人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长期紧张、复杂,甚至琐碎的工作,使人感到疲劳。许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面临危险的工作挑战时,可能会紧张、恐惧,但同时也激起了抗争、奋进的力量。可长期一贯的日常工作,由于太平常显得微不足道,而往往忽略了这个对手,在无休止的循环中,被消耗得疲倦懈怠,因此大大降低了应激水平。所以,培养工作、生活兴趣可以提高警察的应激水平。

(1)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的危害

没有兴趣、沮丧,进而导致迟钝往往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结果,也是一些人行为问题和违法犯罪的原因和结果。对许多人来说,无趣、沮丧、迟钝远比突然的压力和紧张更令人感到痛苦。作为警察,如果面对工作感到束手无策,而又不愿意想办法去解决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而是因为日复一日的疲劳,导致厌倦、沮丧,这本身就体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严重的,甚至就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2)培养工作兴趣

不同的人对于工作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把工作视为个人成就的指标,把工作视为个人的生活乐趣;有的人把工作视为个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就如同自己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一样;有的人拥有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获得生活中的一种安全感。因此,工作的价值因人而异,工作的成功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11)他认为把事业当成自己的乐趣就能够成为超人,可见兴趣的作用和力量。如果不热爱警察工作,很难设想一个人能够在长期的时间里做到尽职尽责。实际上,面对同样的工作,只要调整一下心态,以愉悦的心态去感受工作,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1)把自发的兴趣变成自觉的兴趣。一些年轻同志在刚从事警察工作时,有一种自发的工作兴趣,觉得新鲜、刺激,有意思,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在乎。但是要想长期保持这种兴趣则需要把自发的兴趣转换成自觉的兴趣,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警察工作艰苦、琐碎,但却是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工作,犯罪手段和治安形势的迅速变化需要每一位警察都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看到警察工作的挑战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持自己的工作兴趣。

(2)感受工作的乐趣。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终生成就奖”,是奖给对国家有终生突出成就的人的。然而,此奖的最近一届却奖给了一位普通的邮差清水龟之助。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准确而快速地将各种各样的邮件送到收件人手中。但就是这件平凡而细小的工作,他25年如一日,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和情况,从未请假、迟到、早退、脱岗。经他手投递过数以亿计的邮件,没有发生过任何差错。

有人说他是“忍者神龟”,能够忍耐清苦和寂寞,并背负着社会给予的责任。但他却没有把工作简单的当作谋生的手段,却相反把工作视为精神快慰的追求,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当人在平凡中寻求到和悟出了快乐,就不会因为平凡而自怨自艾,平凡的工作也就成了快乐的工作。其实,我们许多警察也拥有着类似的心态,所以,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了任劳任怨、无愧无悔。

(3)养成工作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伴随着机体生化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会导致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对这种工作和生活产生厌倦,并出现心理上的疲劳感,降低应激水平。所以,如果人对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方式感到单调乏味而产生心理疲劳的话,应该重新以一种积极的、参与的、创造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本身不吸引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变得有趣,那就是通过把他和已经使人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两者之间的联系越大,趣味性越能体现在整个过程中。这样,本身趣味性不强的东西从它相关的东西上得来的趣味也变得无比真实,无比强烈,就好像它本身从一开始就是充满趣味的。”(12)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意志力的强度取决于兴趣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认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大理想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还有什么?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给了他满意的答复。“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许多人常常无法随意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其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自然,也会由此找到许多乐趣。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绪中的积极因素,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达到“极致”。

(3)培养生活中良好的兴趣、爱好

良好的兴趣、爱好为人提供了一个升华的窗口和宣泄的渠道,有助于人的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可以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

良好的兴趣、爱好作为人们对事物喜好倾向的主观情绪,必然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丘吉尔在《我与绘画的缘分》一文中说:“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黑格尔在他的论著《美学》中这样谈及兴趣:“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吸收,也存在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兴趣之广泛,常常会令人瞠目结舌。兴趣领域的拓展,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尤为重要。知识爆炸和信息化进程,使当今时代的各种知识互为包融、交互和关联。这就让那些站在狭窄知识平台上的人们,要想展开宏伟事业的臂膀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另外,兴趣是一种积极关注的心态,起到了增强意志力的作用。兴趣具有横向辐射的功能,还可以调整改善人的整个生活状况。因此,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同样有助于提高应激水平。

10.7.5 系统脱敏训练

系统脱敏训练与松弛训练法结合,通过重新建立条件反射,可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治疗神经症。治疗包括三个步骤,即排出由弱到强的焦虑层次表、进行放松训练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当来访者想象第一个焦虑层次时,同时肌肉放松,若不感到紧张害怕,则进入下一个焦虑层次。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焦虑层次。系统脱敏法有四个变式,即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脱敏法和情绪性表象法。有的研究者发现,在愉快环境中逐渐暴露恐怖刺激比想象恐怖刺激更有效。

举例:一位年轻的交通警察因为在执法过程中受到被处罚人的侮辱、谩骂,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调节,产生恐惧心理,不能正常上岗值勤。为了克服他的焦虑恐惧心理,将引起他过敏刺激的工作情景分解成若干阶段:(1)着装准备上班;(2)进入工作环境;(3)开展正常工作;(4)发现违章人员;(5)指示对方停车;(6)与对方开始接近;(7)指出对方的违章行为;(8)依法进行处罚;(9)由于对方的不理解、不服从,再次发生误会、冲突;(10)自己心平气和地批评对方,纠正违章。依次做好10张卡片。训练时,先从第一张卡片开始,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感到紧张,就开始做肌肉的紧张松弛练习,然后再继续进行,当对某个阶段的想象不产生紧张情绪后,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个训练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应该每天做一个卡片的训练,依次类推,直到任何情景的想象都不会导致紧张情绪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