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06

第6章 心理健康概述(21190)(2)

2.2.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2.2.1.素质是个集合概念

素质最初是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脑的特性,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并以能力的形态表现出来。然而,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过程中,逐渐扩大了其内涵,现在人们习惯将其用于表达后天教育的结果,即指人某一方面的基本品质。

我们讲,向素质要警力,人民警察必须要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素质。由于人民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成员必须具有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素质;具有适应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伦理道德素质;具有适应艰苦、危险工作需要的良好的身心素质。而且,心理素质是其它各项素质的基础,它渗透在各项素质之中,各项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实质上都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各项素质的改善,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提高。

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是人民警察素质构成中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反映一个人心理水平、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区分为:(1)智力活动水平:敏锐细致的观察力、稳定广泛的注意力、快速准确的记忆力、丰富广阔的想象力、灵活果断的思维判断力;(2)非智力因素:情绪、情感、态度倾向等;(3)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4)心理健康水平。

2.2.2.身体、心理和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大量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存在,现代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医疗模式向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因素(情境因素)的综合模式转变。

心身疾病系指,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诱发、推动或者主要的作用,而且具有躯体组织结构改变和损伤的器质性疾病。这其中包括两个含义,即由于心理挫折、创伤因素,导致情绪消极变化,引发或者延缓、加重了躯体疾病;另一层含义是指躯体疾病使得主体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进而导致心理状态的消极变化,反过来延缓了病情的好转或加重了病情,以及又引发出新的躯体疾病。心理因素对躯体致病可累及各个系统。但是,那些与情绪联系特别密切、由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最容易受到伤害。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此问题的具体内容在后面另有论述)可以诱发或者加重机体组织疾病,而一个具有良好心态、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人,不但可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有助于原有疾病的尽快痊愈。另外,道德健康体现了主体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价值观念的问题,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反映。因此,心理健康的意义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