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53

第53章 警察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与训练(48398)(6)

9.6.警察同事交往心理分析

警察组织是具有严密组织性、纪律性,需要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的组织。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警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警察的人际交往中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警察组织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工作威信、组织的效能,因此,研究警察同事之间的交往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6.1 对警察组织人际关系的调查

根据警察接触人员所处的空间位置,可以把警察的人际交往类型分为内部交往型和外部交往型,前面介绍的各种警察人际交往关系都属于外部交往型,而警察组织中警察同事之间的交往则属于内部交往型。

为了了解警察同事之间人际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设计了《警察心理辅导问卷》(1)采用匿名问卷,在3个学年中对多个班的在学在职民警进行了问卷调查。此调查采用随堂不记名问卷调查,要求被试独立回答,答毕即刻交卷,并记一次平时成绩。根据教学主管部门提供的情况,50%左右的被试系党员,约将近20%的被试系现任在职科所队长,绝大多数被试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少数人低于30岁或将近50岁,80%左右的被试曾经或正在公安工作一线工作,工作年限绝大多数超过5年。

其中,涉及到同事关系的问题见(表9—5)。

另外,在同事中有知心朋友的为76%,没有的为19.2%,另有4.8%的人空答此题。

通过分别对科所队长学习班学员104人;民警大专班学员154人;民警素质学习班(落聘民警学习班)学员97人,总计被调查人员355人进行了《警察心理辅导问卷》(3)的匿名调查。调查时间在学习班开班之后,讲授心理辅导课程期间。调查显示,与《警察心理辅导问卷(1)》所反映的情况具有极大的一致性,见(表9—6)、(表9—7)、(表9—8)、(表9—9)。可以认为,在绝大多数基层警察组织中同志关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由于以上调查被试均来自不同的基层组织,因此,此调查不能用于不同基层警察组织人际关系的比较研究。同时,由于样本比较小,也只能反映出警察组织人际关系中带有倾向性的现象和问题,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所有警察组织人际关系的标准。尽管如此,调查的结果仍表现出警察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积极现状,同时,也反映出同级之间的人际关系比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密切。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此问题在其它单元中专门论述。

9.6.2 高自我价值感与低自我效能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水平不仅可以影响人的自信心、目标和动机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而且对人的人际交往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1)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worth)是指个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

在有关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中,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分布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对被试进行自我价值感测试,然后按得分高低平分为两组,基本上实际得分都在理论分值范围的中上部。用中数划分法对自我价值感得分进行划分,产生出两个组:中数以上者为高自我价值感组,这种人喜欢认同自己的最佳状态;中数以下者为低自我价值感组,该组的人对测试中问题的选择大多居中。这样就形成了高分是名副其实的高,而低分则处于测试的中间值,低自我价值感者实际上是人群中自我价值感居中的人。因此,低自我价值感者不是简单地与高自我价值感者特征相反,与高自我价值感者以非常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方式比较,他们的典型特征是中庸。

高自我价值感对人际交往的负效应

警察的工作性质要求主体应该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有自信和开放的性格特征。高自我价值感的人同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肯定有助于其人格的良性发展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其能够与周围人有效合作。但是,对于一个具有高自我价值感而自我效能水平相对较低的人来说,与具有相同水平自我效能而自我价值感较低者相比,其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实际效果可能会低于后者。

有学者认为,当非常有利的自我评价受到他人强烈的批评时,最有可能因自我危机而导致与他人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源于有利自评与不利他评之间的差异,当个体被迫接受不利的他评时,就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关于自我评价动机的研究围绕着两个假设:首先是自我提升假设,这种观点认为人们都希望最大程度地获取有利的自我概念,所以不断寻求提升自我评价;其次是自我验证假设(sclf-idcntification hypothesis),认为人们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的自我评价,因此尽量避免改变自我概念。虽然,这两个假设并不相同,但都强调高自我价值感者对负面反馈的强烈反抗,以避免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和损失,保持心理的平衡。

仅仅是高自我价值感并不足以导致人际交往的问题,自我效能水平与自我价值感的结合才是更主要的因素。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Bandura,1982)把个体对成就行为是否成功的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后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成就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其意味着个体是非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并以此从事这种活动。自我效能水平不仅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状态,而且还影响到角色认同和自我评价的真实程度。

如果自我效能水平高个体对自己的角色有接近实际的认识,自我评价也符合实际,那么准确的反馈信息,即便是否定性的也只起到验证自我评价和促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如果自我效能水平低而自我评价又是膨胀的,那么准确的反馈将否定个体的自我评价。因此,有利的自我评价会增大个体遇到外部威胁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发生人际矛盾冲突的可能性。

警察工作性质对高自我价值感的压力

警察工作拥有侦察办案的权利和行政执法权力,这种特殊的角色会使个别人形成膨胀的自我价值感,个别人的这种自我意识具有职业弥散性,会扩展到其生活的其它方面,并反应在包括同事之间交往在内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另外,警察工作是刚性非常强的工作,无论对于工作任务还是工作纪律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同志,将会下岗学习,有的甚至会被劝退、辞退。在众多的职业中,限制性规定最多,管理最为严格的职业之一就是警察。

严格的管理、同志间的批评帮助与膨胀的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有利的自评与不利的外部评价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某些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并影响同事之间交往。人们对他人意见的关注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和情境变量,使人敏感并容易导致冲突的因素主要有:

(1)自评的不确定性。肯定自己具有某种良好特质的个体比不肯定的个体较少受到不利他评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那些有利自我概念不确定的个体比较容易对他人的意见批评做出防御性反应。

(2)自评的依赖性。人们在需要他人验证自己同一性的程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已经取得相当工作成就并得到广泛承认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对于荣誉没有更迫切的需要,对于他人的误会、批评或者不切实际的贬损也较少敏感的反应;而对于所渴望的同一性尚不圆满的个体来说,他们就可能有获得他人确认的迫切需要,并对他人的批评、误解和轻视性评价反应敏感。

(3)自评的不稳定性。有的人自我价值感的整体水平波动得比另一些人大,自我评价不稳定的人倾向敏感和防御,与自我评价稳定的人相比,他人的批评、误解和轻视性评价会使其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对其来说,他人的批评、误解和轻视性评价最有可能使其自我价值感下降。

因此,可以认为尚未形成正确而稳定的警察意识的人、刚刚参加警察工作的人、拥有膨胀的高自我价值感的人、自我价值感高且不稳定的人,有可能对他人的批评、误解和轻视性评价做出敏感的反应。

9.6.3 竞争与合作的同事关系

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警察组织中不仅许多领导岗位要求竞聘上岗,就是许多工作岗位的调整也需要竞聘上岗,这对需要良好团队精神的警察组织的人际交往提出了新的要求。

敢于竞争

一个优秀的警察,对于任何工作都会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不管自己能力的大小,总是尽力发挥使出所有的力量。行为科学家范德维格的研究显示:“在比赛、运动或者任何事情当中取得成功,对于人的自尊心和幸福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他的研究还表明,在童年时期相互竞争当中所学会的那些需要遵守的规则和付出的努力,乃是对于今后生活中应付那些真正竞争的事情与场合的准备。而且,在一件事情上拼命奋斗的精神,能够扩展到其它方面去,增加人们对于取得更多成就和突破自己的局限的兴趣。竞争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毫无疑问是有益的。

然而,有的人受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仍错误的把竞争与“出风头”、“争名夺利”,以及与利用不正当手段、使用不公平竞争的方式,贬损别人突出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我们所讲的竞争与压倒他人、欺骗他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实际上,竞争是能够使大家都从中获益的过程,在竞争中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在与他人竞争的同时,更主要是不断的跨越自己与自己竞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竞争的领域是互相促进的问题,而非你死我活的战场。聪明的人,在竞争中会看到自己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而别人也有成功的可能。

警察组织的发展、警察工作效能的提高需要竞争机制的导向,一个合格的警察必须是敢于竞争、乐于竞争的人。

充满自信

在自我认识中增强自信心。警察工作需要竞争,竞争需要自信,应该充分地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同时也能客观地看到别人的实力和能力。这就是自信。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自信起来。有了自信就不会由于一时的失败或者由于他人的不当劝诫,便丧失自信而无所适从,从而放弃机遇,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奋斗的方向。充满自信的人,具备成功的人格特征,不论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都会沿着自己设计的目标走下去。

虽然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性格,但这种性格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的正确总结,表现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果敢的决策。那种主观臆断,不是自信,只能是自大。

在工作中同事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但在超过你的同事面前,你不必自卑、不必嫉妒;在不如你的同事面前,你不该趾高气扬。

正确对待嫉妒

在竞争中消除嫉妒心理。嫉妒现象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对于同志的成功,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愿意宽容。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而我们并不想去获得时,我们仿佛站在这种成功之上,有了一种优越感。另一种情况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时,我们不会期望获得,这时我们似乎站得离这种成功太远,心中有了一种淡漠感。

假如同事的成功是我们有能力却没有机会获得的,或者是有机会却没有能力获得的,嫉妒情绪就可能会乘虚而入了。

德国慕尼黑心理学家迪特尔·弗赖研究提出恶性嫉妒和“良性嫉妒”的见解。

恶性的、消极的、破坏性的嫉妒。持这种嫉妒心理的人,在把自己同别人相比是时,总是用外在的东西作为衡量的尺度,在内心深处时时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其心理动机是要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甚至,我不但要得到你的东西,而且我不让你得到你有的东西。这种性质的嫉妒可以发展为仇恨,甚至带有攻击性。嫉妒者的心理状态是:焦虑、不安、主观意识强、敏感性强、注意力集中于他人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把自己放在一个痛苦的、不断地与别人比较的情景之中。常产生这种嫉妒心理的人,不会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强的信心。

还有一种良性的、积极的“嫉妒”。持这种心态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把握他人的成功之道,钦佩他人的能力和成就。他们会由此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比对方更大的成功。因此,这种性质的“嫉妒”能使人产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和实际的进取行为。

嫉妒心理对人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恶性嫉妒心理会导致心跳加快、皮肤静电增加等生理反应。恶性嫉妒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偿或调整,则会出现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免疫功能降低,进一步可引发高血压、偏头痛、胆结石、肠胃系统疾患等一系列病症。而“良性嫉妒”者则因为自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心态稳定、精神充实,机体内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免疫力增强,不易患病,精力充沛。所谓“良性嫉妒”,体现了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

处于嫉妒情绪中的人,不妨分析一下同事为了成功所做的努力、付出的辛苦。努力作到这一点,也许嫉妒心理就减少了一半,恼怒情绪也只剩下一半。如果你能进一步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优点、特长找出来记下自己的优势所在,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你就找到了增强自信心,摆脱不良嫉妒心理的路径。

以良好的心态去竞争,可以密切战友关系、建设良好的群体社会心理气氛、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会进步决定了人生就是赛场,你追我赶,前赴后继。警察工作决定了同志关系比其他关系更重要、更现实。因此,任何竞争都必须遵循规则。你跑得快,我比你更快,这是竞争;你跑得快,我追赶不上,在后面叫好助威,这是风格;你跑得快,我耿耿于怀,设法档道、下绊子,这是嫉妒。其实任何时候,优胜者都只是少数,人生的竞争不在于一定要争第一,而是常保青春、永不满足、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竞争中应当记住,好的同事关系是人生的幸运,恶劣的同事关系恰似一种慢性折磨。

有理想、有抱负,乐于竞争,是有志青年的共同特征。干部体制的改革,基层领导竞聘上岗,进一步激发了青年民警的竞争意识。许多有为的青年民警为了争取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纷纷登台亮相。一位中年民警开玩笑地说:过去选干部是委任制,使我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我又过了年龄。否则,我也竞聘一把。

同样是竞聘,也存在着不同的心态。绝大多数同志能怀着公正、平和的心态,参与竞聘,正确地面对竞聘的结果。也有个别同志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想参加竞聘而没有勇气,失去了一次机会,又感到惋惜。落聘的同志中有个别人,对于与自己差不多的同事担当了领导职务感到不服、不满,甚至有嫉妒情绪。也有个别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不知如何处理好与同志的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不敢放手工作。如果,所有的同志都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和参与竞争,就会在我们队伍内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乐于合作

“现代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善于合作。同样,警察工作对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能独立工作、独自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警察;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宽容精神,不能协同作战,同样无法适应新形势对警察工作的要求。

有学者指出:学会合作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具有正确的合作观和群体创造意识。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并存。人才间相互协作和激励必将带来创造的活力。其次,具有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属于伦理道德体系。一个创造群体的形成依赖于每个成员的合作精神,创造过程的每一进展均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合作精神集中体现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创造群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除了要有对人坦诚、宽厚、关心等修养外,还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要善于与人交流,思维敏捷,思想开朗,善于吸收对方的新思想,捕捉对方的思想火花。能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观点。能否妥善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

可见,合作这种心理素质对于正确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而鼓励竞争,敢于进取、创新、竞争,有开拓性和献身精神,更能反映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

总之,好的同事是良师益友,在你消沉时、需要帮助时,他善解人意,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好同事也会有缺点,你可以容忍,也可以当面指出批评,但不要背后议论。同事关系如果变成斗争关系,那就是最糟糕的人际关系。

如水的君子之交、亲密的兄弟之谊、抛却利害的战友之情,都适合做同事关系的代名词。不必同喜同恶,但需同舟共济。

9.6.4 能够与意见不同的人有效合作

良好、有效的同事关系绝不是意见、观点、性格和行为方式完全一致或完全相容的关系,而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还是一种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关系。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因为关心、爱护一个同志而不同意他的某些做法,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也会出于责任和公心对与自己有矛盾、隔阂的同志给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个人也可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把这种区别视为不正常、不正确而加以排斥,那就必然会损害同事关系。同事之间相处必须要摆脱非此即彼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运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有一位几次立功受奖的同志,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清楚地感到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对工作的尽心尽力、他对同志的一腔热忱。

他说:我热爱警察工作,所以,刚参加工作就规定自己要向身边所有的同志学习,学习自己不懂的所有业务知识。因此,准备了个本子,总在记,有时其它小组的案子我也问。一度我的“好奇心”引起了一些同志的误会。有人认为我“好出风头”、有人认为我“别有用心”,吓得不敢和我谈案子,生怕惹出是非来。还有的人嫌我事多,烦我。对此,我也很苦恼。我明明是好心,怎么就会得到别人的误会呢?但是,我始终没有动摇做一个合格警察的愿望。有老同志指点我:你不要拿着个本子乱记,想学东西要多听、多看、多干、多思考。慢慢地我也感到一开始自己太学生气了,也不管人家累不累、案子办到了什么程度,难怪人家烦你。为了提高自己的办案本领,必须首先适应警察集体的工作氛围,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积极调整了自己待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后来,我连续侦破了几个案子,领导表扬了我,年底我还立了三等功。我干的更起劲了,有时我忙完了自己的工作还去帮助别人,由于我爱说,往往客观上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干了一些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的事。又有人说我骄傲,有个同志不知是出于误会还是嫉妒,利用工作中的矛盾,和我大吵了一架,还几乎要和我动手。我气得要命,但一直克制着自己,没有扩大矛盾。我一直认为我不应该对这次纷争负责,可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了他也批评了我,我感到很委屈。而且,这次矛盾的爆发从客观上也影响了我。原来已经融洽了的同志关系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志对我冷淡下来,我认为这一年我的工作比前一年还要出色,可年终评优时没有人在会议上为我提名,我感到灰溜溜的很孤立。

一度我曾怨领导不公平,怪同志们不理解我,想过要调离这个单位,心情沮丧,懒得上班。但我毕竟是太热爱自己的工作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经过积极努力地调整,我终于又振作起来了。

我一如既往地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后来的工作中又连续取得了好成绩,一次由于抓捕犯罪嫌疑人有功受到了嘉奖。后来,还立过功。现在我已经不去刻意追求立功、嘉奖,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从工作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和满足。现在,每当工作取得成绩时,我都能主动想到同志们的劳动和付出,同志们也大都能客观地评价我,即使是有些矛盾误会,也都能在工作中自然消化,同志们关系健康和谐。现在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集体。回想起来,当初为了那么一点点挫折,几乎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自己是多么软弱、多么幼稚可笑。

我们这位战友,他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始终执著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因为他有着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良好的正向思维能力。试想,哪里没有困难、哪里没有人际间的矛盾?他当初如果真的调换一个单位,暂时地绕开矛盾,他的挫折容忍力能够得到迅速地提高吗?因此,人的正向思维能力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如果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的不合理做法伤害了他人时,能够主动与对方沟通并适时地表示出真诚的歉意,你越是感到这种做法有困难,却越是能够表示出自己的诚意,这就表明你已经在人际交往中摆脱了消极的心态。警察中的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成功恰恰是由于正向的思维方法。因此,他们能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获得他人的支持。他们肯定自我,也肯定他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热爱自己,也热爱他人。他们性格开朗热情,有极强的感召力、吸引力。双眼和心胸对他人身上美好的东西敏感,感受、欣赏它们,并乐于汲取它们,内化、美化、强化自己。他们对战友的“弱点”亦如童贞善良的孩子看待身有伤病的人一样,充满宽容之心,少有“嫉恨如仇”的态度。因此,他们总能获取友谊和支持,减少敌意和仇恨。他们能将“个体”力量融合到群体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

正向思维创造了健康的内心,然后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开辟了走向成功的道路,创造了敢于成功的自我。

9.6.5 警察人际交往水平对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水平、交往方式,不能使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要求、限定不同人的做法,交往方式实际上就是人格特征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感到有些人人缘非常好,容易接触、工作中合作愉快;而有些人不容易接近,对人缺乏真诚,彼此间也容易产生误会和隔阂。不同的交往水平显然会对工作产生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尽管人的交往方式无法用固定的模式来概括,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许多常见的交往方式,确能给人以启发。根据个人的理解,以对照的方式把影响人际交往水平的一些做法列举在(表9—10)中,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