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35

第35章 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39276)(6)

7.6.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

7.6.1.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森田疗法是日本精神科医生森田正马创建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正马认为他的方法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尤其是赤面恐怖等。

神经症与神经质症

森田正马的学生高良武久在《森田心理疗法实践》一书中指出:“神经症是由心理作用引起的精神或身体、或二者兼有的一种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慢性固定状态。”因器质性病变而起的症状,不是神经症。

他们认为,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适应症。神经质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具有某种症状,这种症状对其正常生活造成障碍,所以,患者本人有克服症状、从这种症状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欲望。如果患者具有症状,但并没有克服的欲望,对他人的劝告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不能称作神经质症。如果别人发现了患者具有症状,但本人对此毫无察觉,没有疾病意识,这也不能称为纯粹的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仍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可基本保持人格的统一,一般不会发生离奇反常的越轨行为,没有反社会的表现。但是,如果患者由于症状而日趋消极,也会对社会生活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应。

森田根据其对“神经质”的理解,把神经质分为以下方面:(1)普通神经质(神经衰弱);(2)强迫观念和焦虑症;(3)发作性神经症,如心悸发作、焦虑发作等。他还认为强迫动作不属于神经质,因为病人不伴有自我排斥的心理冲突。如强迫洗濯的人,实际上自己并不想停止洗濯,求治欲不强,不适用于森田疗法。

(2)疑病素质与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的发病基础是病人的疑病素质。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生存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宁担心。当他们把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某种感觉误认为是病时,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是敏锐,“症状”也就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于内省、关心身体状况,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这是一种人类本性的生存欲的表现。生存欲表现为: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求知欲强、肯努力;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希望向上发展等内容。

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极强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想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契机诱发了疑病体验,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身心。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亡的恐怖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例如,过高的成功欲望同时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怖;过强的保持健康的欲望又会伴随着对疾病侵袭的恐惧。前者有可能形成强迫观念和行为,后者有可能导致疑病症状的产生。

神经质症的主观性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疲劳、衰弱及其它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属于主观范畴之内的、自我知觉的东西,而非客观的产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特别对于症状,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绪,往往做出明显失误的判断。

神经质症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对死的恐怖过强,因此把本来正常的现象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现。这种主观判断是没有客观事实基础的,但患者却对此坚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这就是症状的主观表现。其主观性还表现为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他们因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但却不知这种苦恼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苦恼的根源就在于自身。

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

“适应不安”这个说法来自高良武久的论述。他认为,适应不安的程度随着个人的素质、年龄、现在所处的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较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因其有较强的内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较外向的人则不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看,青春期前后最容易出现适应不安。这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自身欲望增长而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他还认为: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如果人们对这些令人讨厌的,但同时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也认为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但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或排斥适应不安感觉的人,对不安更加注意,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更易于由不安发展成为慢性神经质症。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精神拮抗与思想矛盾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存在类似于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的对应和调节现象,因此,称之为精神拮抗作用。如果说神经质症的发病与疑病素质有关,而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关的话,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

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伴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例如,恐惧时会出现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出现内疚的感情。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性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现象,这种拮抗作用不是我们能够一一加以随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过强或缺乏,人都会出现问题。神经质症患者的各种苦恼,就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拼命要加强生的欲望而排除对死的恐惧,为否定失败的可能想尽种种办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应增强,加之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神经质症患者之所以产生思想矛盾,并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人性的实质。例如,恐怖、不安、苦恼这些人人都会有的令人讨厌的情感,患者总想避免和消除,却不知这是一种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想用是非善恶的标准来衡量这类情感,决定取舍,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即是受到“理应如此”的思想愿望支配所造成的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造成神经质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7.6.2.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根据上述理论,森田提出了对神经质症“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要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和破坏精神交互作用。他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说理是徒劳的。人的感情变化有其规律,注意力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等等。因此,森田疗法认为让病人的苦恼发展到顶点,也就不会感到苦闷了,在治疗中要求病人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听其自然。

(1)顺应自然

何谓听其自然?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病人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体验到对自然(指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具体的说,就是要老老实实的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用任何手段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

顺应自然,就应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经质症患者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人人都会经历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压制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积极的情感。

顺应自然,就要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正如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常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静,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个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作为,则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人大可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只需注意自己的行为。还要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这才可能减轻以至于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顺应自然,就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并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疑病素质的作用,把某种正常的感觉视为异常,并由于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顺应自然,还要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实的客观规律。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例如,恐惧与不安是常见的心理现象,非要把它视为异物而与之艰苦抗争,坚持认为自己就不应有不安等现象,就是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反之顺应自然,不以不安为怪异,就可以排除思想矛盾,从神经质症的精神冲突中解脱出来。

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务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务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的事物,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应该控制的事物,如人的行为。

一面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作自己身心内的异物。对它不加排斥和压抑,采取“有,就让它有去!”的态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即“忍受痛苦,为所当为”。这样就解除了主、客观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了精神交互作用和过剩的精神拮抗,顽症也因而减轻和消失。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现实,陶冶性格。高良武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现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一些神经质症患者往往认为只有先除掉症状,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情,为此他们发出了昂贵的代价。因为不做事情或少做事情减少了自己实践与适应实际生活的机会,还会使精神能量更集中指向内部,注意自己的症状,并使疑病素质进一步发展。

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就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力。在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中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个过程也是使内向性格发生某种改变的过程。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的过程。

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的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而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其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个治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治疗对情感、意志、行动和性格之间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最终可以达到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的目的。根据这种思想,有的学者在运用森田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忍受痛苦,无所不为。”的治疗思路。

7.6.3.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可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方式。由于较重神经症病人对引起他们痛苦的症状采取“听其自然,不予理睬”的态度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森田设计了一个独特的住院隔离疗法。住院共分四期:(1)绝对卧床期;(2)轻劳动期;(3)重劳动期;(4)生活锻炼期。隔离住院的目的是使病人对精神的自然流动及其演变有实际的体会,消除以前对病的臆断和误解,达到心理的“自然流动、无所经心”的状态。森田疗法也可以用于门诊病人。

7.6.4.森田神经症诊断标准①

症状上的特征

森田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应满足(1)、(2)的标准,同时(3)的5个标志中应满足3项。

对症状具有异常感,伴有苦恼、痛苦、病感(自我异质性)。

对自己现有状态(性格、症状、烦恼)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焦虑(适应不安)。

对症状的内容及对症状的认知等项目中,满足3项以上。

①由于症状(烦恼)引起的持续的预期焦虑(预期焦虑)。

②症状(烦恼)的焦点明确(主要是对一件事而烦恼,防卫单一化)。

③认为自己的症状是特别的、特殊的(认为自己的症状特别)。

④具有想消除症状的强烈愿望(克服症状的趋势)。

⑤症状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相关,可以了解(了解可能性)。

症状形成的机制

在此,必须满足(1)、(2)两个标准。

必须确认精神交互作用,把握由于注意和感觉(或症状)的相互激活而使感觉(或症状)鲜明化。注意固着,注意狭窄而陷入恶性循环。

(2)必须确认思想矛盾,要满足①、②标准:

①消除症状的趋势,认为只要消除症状,就能做自己期望做的事,或期望完全没有焦虑、恐怖的状态。

②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而成熟的内心冲突。

性格特征

内向性、弱力性。

①内向性(对自己的存在过度内省、有劣等感)。

②顾虑性(拘泥于细节、难以自拔)。

③易受伤害性、过敏性(容易因别人的言行受到伤害,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行)。

④疑病性(对自己的身体及感觉过分敏感的倾向)。

⑤被动性(缺乏主动性,易消极,对新事务接受慢)。

(2)强迫性、强力性。

①求全欲强(强迫地追求完美,不这样做就不满意)。

②优越欲强(厌恶失败)。

③自尊欲强(自尊心强,希望有好的评价)。

④健康欲强(总想心身健康,期望完全没有焦虑的状态)。

⑤支配欲强(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握自己和周围的欲望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