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33

第33章 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39276)(4)

7.4.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

7.4.1.对人的基本看法和自我概念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理论。人本主义认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建立在对精神病患者变态心理研究的基础上的,贬低了人的意识和个性等有价值的心理品质。人本主义者还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生物还原论,尽管人存在着本能,但更不能忽略人其他特有的潜能。同时,个人与社会也并没有本质的矛盾,不必对心理的社会冲突抱悲观态度。人本主义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研究的基础上的,抹煞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本主义者还反对行为主义关于物质、社会、文化环境能促进或限制人的潜能得以实现的机械决定论。它强调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健康人格,研究人类中的精英。

这种心理治疗的首倡者是卡尔·罗杰斯(Car l·Rogers)。他认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个人的和主观的世界之中的,即使他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或其他相似的领域中,具有最客观的机能,这也是他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选择的结果。”例如: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总是有所怒而发,决不是受到肾上腺素的影响;当他爱的时候,也总是有所爱而爱,并非盲目地趋向某一客体。与心理分析理论不同,该理论把人行为中的生物性理论降到了最低点。

该理论把自我与自我概念区别开来。在这里自我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而自我概念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一个人自己的体验或机体的真实的自我相同的。

有效正确的自我概念使得人们能够真实地感知来自体内外的经验或体验。而无效(不正确)的自我概念,虽然不能使人正确地感知其经验、体验,却很顽固地固守着阵地。因为,其与有效的自我概念相似,也使人感受到需要的满足,其中也包含许多价值的条件作用,而这种作用越深植入自我概念和其结构之中,也就越加难以改变。因为,要改变它们,必将导致自我概念与经验或体验的不一致而产生的焦虑。

自我得到的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冲突矛盾时,自我概念受到威胁就产生了恐惧,通过防御机制否认和歪曲自身的经验、体验。当经验、体验与自我的不一致有可能被意识到、觉察到时,焦虑就产生了。一旦防御机制失控,个体就会产生心理失调。

基于这种理论,罗杰斯提出来访者中心治疗即非指导的治疗原则。这种治疗的着眼点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自我的经验、体验的方向发展。这种理论把人的生物性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尤其适于调整因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的心理问题。

7.4.2.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

罗杰斯曾就治疗的过程提出12个步骤,并强调说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来访者前来求助;

咨询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咨询者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咨询者对来访者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疗效的产生;

进一步扩大疗效;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咨询(治疗)结束。

7.4.3.非指导的治疗技术

罗杰斯在1942年在其《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倡非指导(nondirective)的治疗方式。他认为,指导式的治疗假定咨询者应为来访者选择治疗目标,指导来访者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治疗实际上假定咨询者地位优越,而来访者是无法全部承担为自己选择治疗目标的责任的。非指导的治疗认为来访者有权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尽管他选择的目标可能与咨询者的看法很不相同。如果来访者对自身的问题有所领悟的话,他们更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不同的治疗观对治疗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指导式的治疗者更倾向于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工作,一旦症状消除或问题得到解决,治疗就算是成功了。非指导的治疗着眼点在来访者本身,而不是他的问题。一旦来访者对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他就能够选择适应环境的方法。由于其领悟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他会更有能力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来访者中心治疗即非指导的治疗,这种治疗的着眼点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经过来访者中心的治疗,来访者可达到某种程度的人格改变。这种改变的特征是:焦虑减轻、自我防御减少、自我经验或体验被歪曲或否认的情况减少,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体验更趋于一致。

7.4.4.对人本主义的评价

优点

(1)从发展和积极的角度看人,强调人是可以塑造、改变的,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通过积极的引导人会产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并实现自我价值。

(2)以人为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来访者应为自己的问题负责,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3)重视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关系比技术更重要。咨询者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以权威者的面貌出现在来访者面前。

(4)咨询或辅导过程中,强调关注来访者的情绪与情感。

缺陷

(1)过分强调了情绪与情感,忽视了理性、认知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不重视诊断、心理测量和个人资料的收集。

(3)过分强调咨询者对来访者的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进行指导,这在咨询和辅导过程中存在着操作方面的困难,并且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4)所谓非指导性原则容易被误解为只要聆听、神入即可收效的简单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