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01

第1章 警察心理辅导概述(1)

警察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1警察心理辅导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在社会转轨的今天,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压力,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是全社会的问题。警察经常要与各种社会问题和存在各种问题行为的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负的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警察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工作压力和各方面消极信息对警察的影响又是全方位的,社会在呼吁人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和建设心理支持系统的同时,对警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向素质要警力,素质当然包括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与警察工作要求的其它素质,形成了十分重要的互补、互相促进的关系。警察心理辅导,意在提高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警察的战斗力。同时,警察的心理辅导应该有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

我国的心理辅导工作起步较晚,尤其对于警察组织的心理辅导更属最近。但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性和生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了解:

(1)什么是心理辅导;

(2)心理辅导的概念和功能;

(3)警察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4)警察心理辅导的特点;

(5)警察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施原则;

(6)警察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7)对警察心理辅导工作体系的初步设想。

在警察组织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应该了解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以及与相关工作的异同之处。

1.1.1.警察心理辅导的概念

辅导就其本意而言,就是“帮助”和“指导”,即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行为中的自主性,更好地适应警察工作。心理辅导的着重点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使之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自我指导,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面临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时,传统的观念使得大多数人不肯轻易求助于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有学者曾对市民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认为当今中国人心理调节渠道按频率大小依次为: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心理咨询机构、老师,中国人呈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边缘型心理模式。即中国人当面临心理问题时主要靠自己(91.6%、89.04%)及知心朋友(89%、54.79%)(前者为市民,后者为选修心理健康课的大学生),心理意义上的密友超过父母家人亲情,这构成了中国人心理调节的重要特征。①传统观念认为,心理问题——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是由于人思想道德品质存在问题。这样一种落后、错误的观念仍在影响着相当的人,形成了中国人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上的封闭。同一调查表明,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为34.7%和16.44%,这显然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有碍于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另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有50%的人认为健康的标准不包括心理健康因素,36%的人认为,只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21%的人认为,只有影响了生活和健康才需要咨询与治疗。②正是这种理解与认识的误区,使国人认为只有“不正常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在西方国家,一个人如果连续几天情绪低落,就会去看心理医生,而在我国相当的公众则会认为这是神经过敏。事实上,如果一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调整,一旦遇到强烈外界的压力和负性刺激,就有可能使问题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明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的人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可仍有相当的人难于迈出这一步。可见,心理健康已经远远不单纯是个别性、个人性的问题,而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同样的情况存在于警察队伍中。有些民警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导致工作失误或出现了违纪违法行为,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接受心理帮助、寻求心理支持的最佳时机,不但为自己也给工作带来了损失。这进一步表明了,在人民警察队伍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

1.1.2.警察心理辅导的功能

警察心理辅导既着眼于警察个人良好人格的最终形成,又指导个体解决现实的心理问题。因此,按警察心理辅导工作的目标,可分为知识性辅导、预防性辅导、治疗性辅导和发展性(开发性)辅导。知识性辅导主要在于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有助于人民警察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预防性辅导侧重于针对队伍建设中和工作中已经发生的问题或有可能将要发生的问题,对民警进行心理辅导,防止问题的扩大和再发生。治疗性辅导侧重于个别咨询、调整,应由受过专门训练,有一定专业工作经验的心理学工作者具体开展。发展性辅导着眼于不同民警的人格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开发,辅导的对象具有普遍性。

1.1.3.警察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警察工作具有突出的政策性、法律性、政治性和阶级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工作的始终。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既密切相关又存在区别。

区别

(1)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侧重探讨人们内在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党建理论、伦理学、法学等,注重规范人的外在行为。

(2)两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无论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辅导,心理辅导的侧重点,是满足个人的需要,是个性的良好发展,侧重于培养、发展人的自主性,并使之贯穿于整个工作、生活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于队伍共性问题的研究,侧重于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服从、服务。

(3)两者的工作思路不同。心理辅导侧重于人的心理层次和心理结构的研究,其把人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来进行调整、研究。而思想政治工作更侧重于对人外在行为规范性的研究。

(4)两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的内容,体现了上下级的关系。而心理辅导则体现了一种平等协商的关系,心理咨询或辅导员不是以领导者、权威者的面貌,而是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咨客或来访者面前。

相同点

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1)两者都把整个工作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当作一个系统及一个系统的子系统来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心理素质和思想观念、外显行为方面的完善。

(2)两者在工作中均注重超前预测,注重把握工作对象心理和思想观念上的不确定因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开展工作。

(3)两者都是警察队伍建设,提高警察整体素质所必需的。因此,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应同样受到重视。

1.1.4.警察心理辅导的特点

心理辅导不是心理科学在警察队伍建设中的简单应用,而是警察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是一种新的工作观念在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因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但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还体现出工作的自身特点。

特点主要有:

(1)心理辅导是整个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

(2)心理辅导的开展应以全员为实施对象。

(3)领导与民警共同参与。

(4)无论从人的发展还是工作的需要看均要注意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

(5)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共进的特点。

(6)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符相乘又有区别,为避免两者的混淆,应保持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内容、对象,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7)心理辅导应始终把对象的个性完善、自主性的发挥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点。

(8)整个过程要保持自身工作理论、内容、方法、手段、设备、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

可见,心理辅导是个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多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的综合性工作,是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部门紧密结合共同开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