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人经商手册
18677700000134

第134章 懒是河北人的天性

河北人的懒惰是出了名的,这种懒惰实际上是源于某种知足常乐的心态。知足常乐,是河北人的生活信念。对河北人来说,一杯“二锅头”、一碟花生米,就足以使他忘记了忧愁。家中生活虽不富有但却闲适,这样的生活,正是河北人心中的理想生活。

懒似乎已经融进了河北人的血液里。河北人的懒是冬天一家人在一起喝酒,搓麻将。这样的生活信念,表现在河北人身上,使得他们的商业意识也自然变得非常弱。

河北夹在山西、山东两省之间,历史上,河北西有晋商,东有鲁商,米、盐、布帛、水果都被两省商人承包了,南来北往,有的是商人和商队商船。河北人夹在中间,用不着辛劳,那商品就自然流通过来。河北自然条件并不差,又处在中原腹地,生活虽不富有,但人却很闲适。

河北离北京最近,只要河北人愿意,北京城中的商业机会唾手可得。但是河北商人并未在北京城里忙碌,最多也是个别人的小打小闹。甚至,就是河北自己的城市,也多是外省商人占着主流。

河北人由于闲适养就的“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是一种对经商的怯懦。在历史上,河北人也曾有过做生意的辉煌。明清时期,河北安国是有名的药都,是南北药材的集散地,当时各大商帮都云集安国,生意买卖格外兴隆。但是,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了。

也许是河北人做生意怕冒风险的原因吧,他们做生意总是以保本为前提。河北人炒股总是见好就收,如果不是东北人南下,河北的股市总是风平浪静。

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河北的兴隆盛产红果,满城盛产草莓,每到收获季节便堆积如山,本地消费力有限,而又不便外运,于是年复一年,河北人推车挑担去卖,卖不掉的便烂掉,从没有人在果品的深加工上做些文章。究其原因,他们的说法就是:这些果子外面多着呢,谁要呀?结果让外地人捷足先登,在这两地兴建了果品加工企业,盈利相当可观。

河北人的懒不是那种“四体不勤”的懒,河北人干起活来也不懒。河北人的懒,是深藏在心里的懒,懒得去用心,懒得去动脑筋,一句话,懒得去竞争。河北人受不了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工作,也受不了精细的商业经营管理。惰性使河北人以懒惰的外在形象作为自身的盾牌,以避免自己陷入商海不能自拔。

“懒得去想……”这是很多河北人的心态。河北人可以在小事上勤勤恳恳,对于做生意却表现出一个“懒”字。

针对河北人的“懒”,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一些方面:

(1)把生意送上门去

河北人闲适惯了,懒得外出做生意,因此要与他们做生意,就要上门去。一是把商品送到他们的跟前,多在河北开店,增加销售点;二是要多增加收购点,把河北人的产品收购过来,再异地买卖。

(2)积极开展有效的竞争

河北人的“懒”,实际上是源于一种对经商的怯懦。在商场上,勇于与他们竞争,河北商人就会难以承受压力,结果“激流勇退”,甚至让出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