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18674300000025

第25章 弘扬优秀传统加强诚信建设

程勇 傅本宏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进一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诚实守信地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思路,这就是“在全社会深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实践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新要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扎实工作,全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地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家,是一个以“礼仪之邦”和“文明古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信”就是儒家道德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与“仁、义、礼、智”合为五常,作为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古代,不同朝代的人对于“信”都有精辟的论述。孔子倡导以诚为本,他说“敬事而信”,“信以成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还说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曾经问孔子:粮食、军备和诚信三者哪个对政治对社会更重要?孔子说是“诚信”,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强调信义、诚实是每个人言行处事的基本要求。孟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他反对不讲信誉道德、背信弃义的行为。《左传》以“信”为“国之宝”,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也曾写过一句诗:“一言为重百金轻”,从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到普通老百姓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熠熠生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抛弃美德、缺失诚信,却常常见诸于现实。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出现危机。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偷税、走私、骗汇、骗税问题突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财务失真、做假账、报假账、报假政绩等在一定范围比较普遍。南京冠生园用陈年的馅瓤做月饼欺骗顾客,不仅给广大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重创,还引发了全国月饼市场的“信任危机”,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波。凡此种种现象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加强诚信建设,重建诚信规范,构建与世贸组织规则一致的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诚信建设意义重大深远

1.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诚信”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无信身不立,企业无信业不旺,政府无信令不行,社会无信基不稳。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没有社会诚信就没有社会秩序,也就没有生产力的进步。加强诚信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2.加强诚信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效途径

应当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不诚信行为,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只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把诚实守信教育和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形成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

3.加强诚信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人才和技术上,而且还表现在道德建设上,良好的信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资源和无形资本,是城市最大的品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非常迫切的要求。一个城市如果不讲诚信,失信盛行,不但影响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甚至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影响竞争力的提升,败坏城市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只有把社会诚信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诚信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经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当前应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诚信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每一位市民,各行业、各单位都要结合贯彻《纲要》,广泛深入地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体市民中逐步树立“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道德意识,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把开展诚信教育作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吸收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遵循新形势下道德观念变化的规律,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义与利的统一,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的个人和单位,大张旗鼓地宣传重合同、守信用、讲诚信的典型事迹,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道德示范单位和职业道德标兵。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诚信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人人都讲信用,除了宣传教育之外,关键是要形成使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的利益导向机制,为此要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守信,制约失信,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制度,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个人、企业的信用记录实行信息联网共享,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碰壁。近年来,我市地税、国税系统年年公布诚信纳税企业,并承诺对诚信纳税企业两年内不进行日常税收检查和专项税收检查,极大鼓励了守信企业,使诚信者得到了应有回报。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推动行业诚信建设。连续三年,我们在垄断行业推行“承诺制”,在执法行业推行“公示制”,在经营单位推行“信誉制”,“三制”活动带动了全市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17个“创佳评差”系统,加强诚信教育,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新风,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电信、邮政、供电等行业主动在新闻媒体上公开了服务承诺和违诺处罚赔偿办法,公布了监督电话和承诺内容,开展了“行风万人评”,首问负责制活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深入人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有力地遏制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促进了服务行业中介组织、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的诚信建设。

第四,大力倡导在文明单位中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也是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志,单位文明不文明,关键看诚信。为此,在文明单位中建立诚信档案非常必要。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将纳税信用、物价计量、质量监督、工商管理、消费投诉等方面内容、信息汇总,并采取抽查、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申报创建文明单位的诚信度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这一举措是新形势下文明单位标准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贯彻《纲要》的具体行动,它有利于促进争创文明单位的企业事业单位把诚信作为经济活动的自觉行为,有利于提升企业单位职工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全面打造“诚信汉中”的信用体系。

第五,建立诚信监督和管理体系。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信用数据的征集、信用等级的评定和信用信息的管理,加强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作者单位:汉中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