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18673500000028

第28章 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一)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个体社会化过程是个体学习知识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形成个性品质、具备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能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个体从出生时的一个“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体社会化起了奠基作用,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正如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所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家庭之所以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逐步教给他们衣食往行的基本技能。从吃饭、穿衣、梳头、洗脸等简单的技能开始,直到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次,家庭教育在教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中孩子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密切交往,发生着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也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行为规范,如互相关心、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孩子在家里总是以父母的言行为榜样,以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经过同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再次,家庭教育在指导孩子确立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去影响子女,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引导他们逐渐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发展他们适当的兴趣爱好,并逐步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此外,家庭教育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有独特的作用。家庭为孩子扮演多重社会角色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家庭中孩子以不同身份与家庭成员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如亲子关系、祖孙关系、表兄弟关系等。要求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每一种社会角色,从好孩子到好学生,再到好公民。另外,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形成个性特征,形成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的功能,而且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它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全职的家庭教师,家庭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它是一种“长成教育”,伴随孩子直到成年,在此期间一直起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双向主动性,父母与子女的天然血缘关系和亲情使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感情深沉真挚,双亲由于爱孩子、对孩子负责而不断提出教育要求,孩子由于对双亲的依恋、爱戴和信任,也乐于接受双亲的教育,因此形成了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主动性。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与父母朝夕相处,一举一动尽收家长的眼底,因此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便于对孩子因事指导,适时施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教育效果也比较显著。家庭教育还具有潜移默化性,它是与家庭生活各方面交叉渗透,融为一体的。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家庭的结构、气氛、风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等,都会通过耳濡目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生活杂乱无章的家庭,往往使孩子形成丢三落四的习惯;性格乐观、待人热情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活泼开朗,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行为粗鲁的家长,其子女的表现也往往不够文明;有良好读书风气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了手不释卷。这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比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更加巨大、有力。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和有利条件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会起到增强学校教育效果的积极作用,因此,是组成教育合力的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育力量。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1.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新时期教育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学校的教育功能发生了变化,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被提到了应有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对未来成员的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创造性、人格等方面都更加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当今社会处在飞速发展之中,社会生活也在急剧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其原有的角色和权威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更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和获得知识的途径,电视节目、报刊、光盘、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家长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校课堂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学生接受的知识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因此,教师和家长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就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国已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时期。这种转变使社会观念具有了多元性,多种价值观并存,生活方式急剧变革,社会现象日益复杂。这些现象极易导致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迷茫困惑、无所适从。由于学校传输的价值观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因而教师与家长合作以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合作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是家庭的需求和学校的需求。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家庭是独生子女,农村家庭子女数也在急剧减少,因而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增高。很多家长以子女为生活中心,倾注了大量金钱和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等误区,因此,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而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了解学生心理,因而能从职业角度为家长提供帮助,使家庭教育的质量得到改善和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理念也在变化,当今我们的学校应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的素质教育与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学校要完成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却是任重而道远。不完善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校园中不时发生的厌学、逃学、暴力甚至触法行为已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严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凭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必需的。

2.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各自应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与家长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教师与家长之间不能很好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对各自的教育责任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应该对学生的学业和品行负责,因此在家长会或别的场合会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班上的表现,往往会找他认为存在问题的学生的家长谈话、提要求。学生和家长的感觉就像是教师在告状,因而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而有些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学校,因此不想参与学校的活动,往往向学校提出较多的要求,而学校会认为这是家长在挑毛病。由于认识有偏差,就会导致教师和家长相互推诿责任,疏远距离,影响合作。

实际上,教师与家长合作的目的是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促进家长与学校的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特殊功能,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目标、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教师与家长应分别遵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各自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合作施教。

其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交流、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合作不够融洽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传递,往往是“教师讲、家长听、家长回家照教师讲的做”的简单模式。家长几乎成了被教育者。教师与家长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向家长提出诸多要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成绩,要求家长为孩子请家庭教师辅导功课,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家长签字,有时甚至出现训斥家长的情况。总之,家长始终围绕学校转。由于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被削弱。而教师方面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反馈激励,也会使工作出现盲目性。因此,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双向交流与平等关系显得尤为迫切。

实际上,学校的家长工作是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学校与教师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必须摆正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自始至终地全心全意地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包括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正确方法,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等等。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平等相处,礼貌相待。要虚心征求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要求;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切磋、探讨,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教师与家长可以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反复讨论,双向交流,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总之,要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的生活,包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改革等事宜。教师真诚的工作可以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家长的变化可以为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激励,这种良性循环对于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合作的有效性有巨大的作用。

此外,教师也应该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由于常常照搬学校教育的模式,没有按照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办事,因此,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很明显,学校家长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家长这一特殊群体,在考虑、选择和确定家长工作的内容、形式、时间和频率等具体问题时,都必须考虑家长的需要,并以这些需求为出发点来开展活动。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进而使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教师就很有必要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借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的途径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进行集体联系的一种基本形式,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使学校与家长互通信息,统一步调,共同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

(1)根据所解决问题的广度不同,家长会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分为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学生家长会和全校性家长会等不同类型。

a.年级家长会。

这是一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需要家长配合、参与时召开的家长会。由各年级学生的家长参加,它可以由分管该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组长主持,一般不定期召开。其中起点班和毕业班的年级家长会显得更为重要。

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会往往备受家长重视,因为孩子刚刚迈入中学大门,家长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也急于了解孩子就读学校各方面的详细情况,所以参加家长会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学校来说,也希望学校各方面工作能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学校和教师也给予高度重视。

孩子小学毕业进入中学读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生活是顺利度过这一转折点的关键。因此,初中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的重点无疑就应该放在这一主题上。

家长会上除了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之外,应该告诉家长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什么变化,对学生的要求有哪些不同,进而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例如,进入中学后,孩子学习任务加重了,学科门类增多、内容加深、进度加快,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对各方面的管束相对减少,学生的自由度增大了,对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学生自己身心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特点:人际交往范围开始扩大,青春期身心的变化开始出现,远大理想也开始形成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指导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特别要培养孩子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交友指导,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引导孩子的友谊向健康方向发展;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青春期身心发生的急剧变化,形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格;指导家长关心孩子的闲暇活动,让孩子参加健康、文明的闲暇活动,杜绝诸如盲目追星、参与迷信活动、看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等行为;指导家长率先在家庭中提倡健康、文明的闲暇活动,优化家庭的文化环境,并引导孩子的闲暇需要和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等等。总之,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新环境新生活,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自然衔接,为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班家长会也同等重要。学生临近毕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及填报志愿等指导成效如何,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开好毕业班家长会,也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有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升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不恰当地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以提高孩子应付考试的能力。例如,给孩子买各种练习题、模拟试卷,请家庭教师为孩子辅导功课,让孩子课余时间去上强化班、培训班。孩子从事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家务劳动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复习功课,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打好升学这一仗。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通过家长会不断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要让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平衡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学好功课,但要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要维持孩子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营养;鼓励孩子参加文体活动和家务劳动。总之,要指导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顺利成长。

b.班级家长会。

这类家长会是各种家长会中最常见、最有针对性、最受家长欢迎的家长会,它是直接沟通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主要桥梁。

在中学阶段,班级家长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也可以由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共同主持。召开班级家长会并不是为了向家长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主要是宣传现代教育思想,介绍本班的工作计划,汇报本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请家长参与班级的工作,为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了解家长的要求,同时邀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以帮助家长普遍提高家教水平。

c.部分家长座谈会。

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及个人努力程度各不相同,在学业水平、行为习惯、智力、品德、个性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家庭教育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就是基于这一原因而召开的。

教师在主持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时,有几条好经验值得借鉴:其一是“小”,即规模宜小。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一次座谈会以邀请6—10名家长为宜。邀请时要分门别类,如独生子女家长座谈会、女孩子妈妈座谈会、班级足球队员家长座谈会、特长生家长座谈会等。其二是“精”,即内容精炼,主题单一。每次座谈会要目标明确,最好集中讨论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切忌多中心或面面俱到。只有内容精炼,主题单一,座谈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话题集中,讨论开阔、深刻。其三是实,即内容实际。座谈会一定要讲求实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家长需求,切实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家长们感到座谈会开得有价值、有成效。其四是“活”,即形式活泼。座谈会有时可采取一些欢快活泼的形式,可以活跃会场气氛,增强会议效果。

(2)家长会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各具特色,都有良好的效果。

展示式:向家长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科技制作、奖状奖品等,也可以有体操、舞蹈、乐器演奏、计算机技能等操作性展示。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刻苦学习的收获,激起家长的成就感和教育、培养孩子的热情。

交流式:这是家长们互帮互学的好形式。可以邀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体会与经验,也可以让在家庭教育中碰到困惑的家长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讲座式:教师可以请家庭教育的专家或富有经验的家长,就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专题讲座,让家长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家庭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家长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的有效形式。

表彰式:学校与班级通过评选优秀家长、表彰优秀家长的形式,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有效性。

(3)怎样开好家长会

精心准备:确定家长会的中心内容,内容要少而精,时间不可太长,教师要提前编写谈话提纲,确定对家长汇报、要求和建议的内容;选择便于大多数家长参加的时间,并提前通知家长会时间、地点和中心内容;事先与约定发言的家长联系,协助家长做好发言准备;开会之前,要动员学生打扫校园,教室桌椅务求清洁、整齐,布置好会场,做好接待工作。

沟通情感:在家长会上,教师态度要平易近人,举止要文明大方,说话要谦虚有格,语调要和蔼可亲。总之,要注意与家长沟通情感,让家长畅所欲言,在教育学生方面与教师达成共识,协助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多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优点、进步、特长,对于缺点错误,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与家长一起分析商讨,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忌将全班学生成绩排名次、公布于众的做法,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训话会,这些不尊重学生与家长人格的做法必须杜绝。

多方参与:家长会不仅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要调动科任老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孩子的成长,既有家长的辛苦,也有科任老师的心血,也是孩子自我努力的结果。班主任要让科任老师事先了解家长会的内容,听取他们的意见;会议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介绍学科教学的情况,而且要满腔热情地向家长介绍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业绩,树立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威望。会后,要让他们听取家长的反馈信息,并一起商量班级工作的努力方向。班主任还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会。西安市85中优秀教师赵延风召开的家长会常常别具特色,她根据家长会的具体情况,分别邀请科任老师或学生参与家长会。例如,学生高二时的一次家长会,赵老师请班委会的全体学生参加,让两位班长主持会议,并指导他们提前准备好发言稿。家长会开始后,先由一位班长向家长们汇报了自己班的同学和班集体成长、进步的情况,又由另一位班长针对班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奋斗目标,并代表全班同学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接下来赵老师只作了简短的讲话,就开始回答家长们的咨询。这种由孩子们向家长讲述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家长会,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在成熟,在进步,更加激发了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培养孩子的热情。有时尽管学生没有直接参加家长会,第二天赵老师也会向他们详细介绍家长会的情况,告诉孩子家长的殷切希望与要求、辛劳与教育中的困惑,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报答家长、老师的关怀。

2.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

家长学校是为了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培训所开办的成人业余学校。它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比较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家长学校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西安市85中举办的家长学校,经常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淑兰、《家庭与校园》主编王国琪等专家、学者为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帮助家长了解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学校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促进子女各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首先,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家长学校的教师应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经验。可聘请教育理论专家、学校教师或教子有方的家长,一般以兼职为主。

其次,家长学校的教学原则有自己的特色。第一,要有针对性——针对家长的特点,如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的需求,孩子年龄特点等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二,要有实践性——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可操作性;第三,要有超前性——对家长的教育指导要略超前于孩子的发展水平;第四,要有综合性——对家长的辅导要与其他家庭教育形式相配合,要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再次,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有灵活性,一般按孩子的年龄分期编班。教学课时数因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教育内容的多少而异。初中、高中阶段可各办一期。每期8—12课时,每课时60分钟左右。分散在各学期进行较为适宜。

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家长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以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为依据,联系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的特殊需要,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于1997年联合制定与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家长的教育责任。具体内容有:(1)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2)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4)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5)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6)爱护、关心和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7)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8)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9)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10)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教师与家长进行互访

互访是指家访与校访,它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取得沟通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应主动进行家访,如实反映学生情况及学生对家长的希望,并了解家庭情况,同时邀请家长主动访问学校。接待家长来访时,可组织家庭教育咨询人员,对来访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教育观点及方式方法,以便家长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4.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作用

学校家长委员会是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教育子女经验的优秀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以支持、帮助、督促等形式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并协助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学校主持,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积极协助工作。班主任可向家长阐明家长委员会的意图、职责,积极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家长参加委员会,并争取家长委员会对本班工作的支持。

5.其他途径

除了以上主要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联谊活动、家长接待日、通讯联系等途径来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联谊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家长工作形式。它是用联谊活动的形式,寓家教于乐,寓家教知识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创设生动活泼、心心相印的教育氛围,使家教知识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得到落实,收到实效。它也是沟通学生、教师与家长心灵的桥梁。联谊活动形式多样,目的、内容依实际情况而定,其范围一般以校一级、班一级为多,也可以是区县一级的。联谊活动一般应该是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开展活动。

家长接待日是指学校选定恰当的日子,敞开学校大门,让广大家长参观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了解学校工作的全貌,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它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好形式。家长接待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一般有:学校教育成果展示,校长汇报学校工作,观看广播操、升旗仪式,随堂听课,开展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等等。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都要注重实效。学校应特别注意情况反馈,请每位家长在离校前认真填写意见反馈表,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这样,学校领导可根据反馈信息改进学校的工作,也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教师,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通讯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保持日常联系的一种补充的联系方式。包括信件往来、电话联系、学校家庭联系手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家长教育孩子记录卡等。通过各种通讯手段,或向对方提出要求和建议,或询问及回答问题。教师与家长联系时,要以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进步为出发点,与家长共同商量教育办法。态度要恳切、诚挚,让家长感到老师确实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通讯联系的方式快捷方便,可以保证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信息,而且能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有利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西安618研究所子校刘辉老师,为了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她设计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综合评价表”,包括“表一、表二”两部分。“表一”由家长填写,向教师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每周反馈一次。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每周一班会上他对“表一”进行小结,表扬典型,鼓励进步,提出希望。“表二”则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由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考核,干部则由其他同学考核。每周给家长反馈一次,使家长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有很多家长反映自从“一体化综合评价”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长大了许多,会关心父母了,自觉性也提高了。例如,学生××的父亲说:

“此表很好,使学校能够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对孩子是一种促进和鞭策。以前,我的孩子贪玩、任性,常去游戏厅,甚至一次偷拿家长100元钱。现在比以前有进步,不进游戏厅了,生活节俭了,也有礼貌了,还主动要求洗碗、扫地,学习自觉性也提高了。”刘辉老师说,通过这一评价表的实行,班级管理走向良性运转,无论是课堂、上操或劳动,纪律都井然有序,学习空气浓厚,多次被评为校“精神文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