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1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喜看大寨昔阳迈新步》。文章说:
大寨大队和昔阳县新变化的报道,使人看了特别高兴。这里的广大干部、群众,终于冲破“左”的束缚,迈开新的步伐了。
昔阳县在新县委领导下,平反昭雪了大批冤、假、错案,逐步落实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人们笑逐颜开,山山水水活跃起来了。这些可喜的变化,是从党的三中全会开始的。长期被“左”的一套紧紧束缚着思想、捆绑着手脚的昔阳干部、群众,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清是非,冲破“两个凡是”(凡是大寨的就照搬、凡是大寨代表人物说的就照办)的禁区,学大寨运动中那一套“左”的东西开始土崩瓦解了。真理终于战胜谬误,历史经过了曲折,按照自己的规律开始向前发展。
1982年12月24日,新华社报道:“大寨大队党支部委员宋立英最近对新华社记者说,大寨大队从今年秋收以后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不再吃大锅饭了。他们把860亩耕地全部由社员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的一座粉坊、三台拖拉机、200亩果园、800亩山林,也都承包给社员。”“宋立英说,现在她再也不用扯着嗓门喊社员下地了,社员也再不用那么紧张了。她还说,过去大寨卖粮多,社员口粮不足,现在社员口粮充足了,以前每人一年只能分到50多斤小麦,今年分到了200斤,社员非常满意。社员群众说,过去搞的极左那一套不灵了。”
1992年5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大寨村的十一名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穿上了江苏省江阴市毛纺织染总厂发给的崭新工作服,开始接受该厂为期一年的技术培训。
在此之前,时任昔阳县委常委、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南下江苏考察。她在江阴市说:“想不到你们一个厂的产值顶上咱一个县,看了真够开眼界。”“过去全国学大寨,现在大寨落后了,要向全国学习,尤其要向苏南及沿海开放地区学习。”
江阴市毛纺织染总厂分三批为大寨义务培训五十名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期间,厂方免费提供食宿,还发工资。厂方为大寨提供生产需要的毛纱,并负责调试、安装设备,保证对方正常投产。工厂方面的唯一要求是,今后生产的羊毛衫能用大寨的牌子当商标,郭凤莲欣然同意。
1992年10月初,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十四大代表、昔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郭凤莲接受记者采访。她说,这一年里,“放着胆子冒了一下”,全村人均纯收入由七百多元增加到一千多元。大寨人说,一年来,这位女书记为大寨走下虎头山,汇入商品经济的大潮,马不停蹄地奔忙。她曾四次“北上”,三次“南下”,引资金、请人才、学经验,在县城办了大寨贸易公司,还办了草编厂,还准备把经营不景气的化工厂改成股份制企业。
2007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郭凤莲与人合写的文章《改革开放让大寨焕发活力》。
2008年6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曾经的大寨“铁姑娘”,现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是奥运圣火传递太原站的最后一棒火炬手。郭凤莲既兴奋又紧张:“这是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使命,我代表农民承担起这个使命,就要代表农民跑好这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