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努尔哈赤传
18671600000020

第20章 投军入伍 军营献良策

努尔哈赤在山沟定居之后,凭借着自己年轻力壮,每日早起上山挖参、打猎,晚上回到家里就习兵练武。三五个月就带着自己猎获的山货到抚顺的马市换回一些衣食用品。没有了继母的苛刻,小两口的日子倒也过得蒸蒸日上。这期间,曾经结拜的“八兄弟”也时常前来拜访,所以努尔哈赤的日子过得还算如意。婚后的第二年,佟甲氏就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东果格格。

女孩满月那天,觉昌安骑马前来看望重孙女。当他在努尔哈赤新居的山口刚跳下马,忽然从道旁树林子里走出一个少妇,那少妇人问道:“请问大人,努尔哈赤家住何处?”

觉昌安捋着马鞭子,惊疑地问:“你找他干什么?我是他爷爷,你说吧。”

梨花立刻跪下,将自己跟努尔哈赤几年来的交往,简约地说了一遍。

原来,一年多以前,梨花在老秃顶子岭上被明军逼得跳山涧后,身子受伤挂在悬崖的孤松上,傍晚被一个姓万的猎户老人救下。

觉昌安听梨花说完,说:“努尔哈赤已另娶了妻子。”说着,他掏出几块银子放到梨花手心,“孩子,你离开这吧!”

梨花没要银子,擦干了泪水,转身就走。觉昌安看着女子远去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但却从没跟努尔哈赤提及过此事。

夏日的傍晚,几只喜鹊从这枝儿跳到那枝儿,在草房后的大杨树上“喳喳”叫着。

努尔哈赤站在杨树底下,手握一张招兵告示,走来走去。他有时站下自语:“李成梁招兵,去不去呢?”这时他暗自合计:自从下山回家,整日老婆孩子,柴米油盐,困得寸步难行,即使每日早晨习兵练武,也终归纸上谈兵!这样下去,焉能成将才!更不能报仇雪恨!如果在疆场驰骋几年,真枪实刀地干他一番,不就可以练就一身真本事吗?万一能带兵打仗,弄他个一官半职,统率千军万马,不就可以垫个底儿,由小至大,由弱变强,与尼堪外兰之辈争个雌雄,再杀李成梁个回马枪吗?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下意识地又摇了摇头,叹息道:“不成,不成,万一李成梁认出我是五年前他要邀功的钦犯,那时怎么办?”

“成!成!”努尔哈赤话刚落音,忽听身后传来爷爷觉昌安的声音。

努尔哈赤回头,见爷爷也拿着一张招兵告示,笑嘻嘻地走来,连忙打千问安。觉昌安见努尔哈赤手里也捏着告示,便说:“看来,咱爷孙二人想到一起了!你不必担心李成梁会找你麻烦。一则,你可以改名换姓,混进军队,千军万马,李成梁很难发现;二则,即使有人发现,向李成梁告密,他也不会当场把真相说破,因为五年前,他已向北京钦天监报了功,以火烧‘混世龙’,在皇上那里领了重赏。如若他把‘混世龙’努尔哈赤未死的消息透露出去,那就要治他欺君之罪。”

努尔哈赤惊喜地点着头。

“至于……”觉昌安把花白的长长的辫子盘到头上,又说道,“至于李成梁不重用异族人,这不必担心。女真人和汉人长相一样,风习接近,都穿上军服盔甲,难分难认,只要作战英勇,自有出头之日。”

三天后,觉昌安就以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名义,给李成梁写了封信,从本卫挑选了十九名身强体壮的女真小伙子,由努尔哈赤带领,投奔李成梁。信上写道:

总兵大人台鉴:

兹选派本卫二十名男丁,投您帐下,以孝敬大人。望大人多多栽培。

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叩首

努尔哈赤到广宁后,很顺利地以佟大郎的名字,编进明军。不久,婆猪江建州卫王兀堂起兵,发兵数万,攻占明境边城,烧杀淫掠。王兀堂采用稳扎稳打的办法,攻一地占一地。王兀堂很快攻至鸦儿河岸,然后踞山守城,凭借天险河谷,安营扎寨,休养生息,以待再战。

王兀堂的起兵,引起万历皇帝的震惊,马上令李成梁率兵先去镇压。李成梁接令,立即带兵连夜赶到鸦儿河。可是,他脚跟还未站稳,就立即遭到王部的猛烈反击,一时箭如飞蝗,使明军寸步难行。当晚,李成梁坐在临时军帐,召集各路军马领兵议事。军帐里烛光荧荧,鸦雀无声,一个个蹙眉叹息。李成梁见众人神情沮丧,马上问道:“诸位领兵,为何愁眉不展?”

心直口快的右翼大将霍地站起道:“夷人凭借河水天险,踞守一地。眼下,吾军既无兵船,又无水兵,怎能过河?河水难跨,何谈攻城?”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六路领兵齐声附和,帐内又是一阵沉默。

“啪!”李成梁猛然从腰中抽出皇上赐给的宝剑,往桌上一摔,立着眉毛喝道:“有个屁理!难道大明朝的十多万兵马,就攻不下几万夷民的乌合之众?鸦儿河不破,我这个新封的宁远伯怎么向皇上交代!”

一个白胖子谋士见总兵盛怒,上前禀道:“小人尚有一计,不知可说不可说?”

“说!”李成梁的大手啪啪拍着桌子说。

“大人向来主张对夷人以夷治夷,今日何不从夷人兵卒中,挑些有智有谋者,前来献策?”

李成梁蹙了蹙剑眉,思虑片刻道:“所言极是。”

当下,从六路军营中挑选了一些女真、蒙古族兵卒,连夜进帐,听候总兵吩咐。李成梁见进帐者一个个惊恐不安,就连忙叫人给每人端来一杯热茶,热情招待。等一个个仰脖喝光,李成梁马上满脸堆笑地说:“今日本帅与诸位有一事相商。”

接着一位随军女仆递上水烟袋。他边抽边道:“眼下我大明朝的军队与逆贼隔河相望,他们凭借一河之险,拒我于大河之西。如今我军既无军船,又无训练有素的水兵,很难渡河歼敌。为此,请诸位进帐献策。”

起初,空气很沉闷,十几个人一言不发。后来一个长着两撇唇髭的大个子耐不住性子,先开腔:“明军与王贼以十对一,就是渡河强攻,也可以完全取胜。”

李成梁摇了摇头道:“不妥,那样我军损失太大!胜负难说。”

“大人,”又一个矮墩墩的中年兵卒拱手道,“老话讲,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们为啥不能逆河而上,从河道最狭的地方冲过去,然后回头冲向王兀堂所占之地,杀他个措手不及。”

李成梁捻了捻短须,不动声色地说:“此为下策。据探兵报,能抢渡的地方,离这有四五百里,再加之途中翻山越岭,来回要走上千里的路程,那样会把队伍拖得兵疲马乏。再说,皇上下谕,要我们速战速决。因此,此为下策。”

站在众人之后的努尔哈赤,本不想进帐,因为他不想看见自己的仇人。当传令兵把他推进帐内,他又故意躲在众人身后,找了个不显眼的犄角,佯装疲乏的样子,低头沉思。但,当李成梁装腔作势地说兵论法时,他又不知不觉地抬起头来,瞥一眼李成梁那表面和蔼,实则狡黠的面孔。他马上想起梨花及自己九死一生的遭遇。他恨不得立即抽出长剑,刺穿这个冠冕堂皇的人面禽兽。然而,可惜进帐时兵器早被帐外的兵卒扣下。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又强忍心头怒火,自我劝慰着: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想砍倒眼前这棵大树,还得先靠这棵大树。接着,他又想起范鸿的忠告,爷爷的寄托,大秃顶子岭上诸兄弟的期望。于是他慢慢挤出人群,向前施礼道:“小人倒有一计。”李成梁一连听了七八个人的献策,觉得都不可取,他无精打采地坐在垫着东北虎虎皮的太师椅上,连连打着哈欠。当努尔哈赤站到他面前时,他半眯着眼睛,应付地说:“说吧。”

努尔哈赤马上平身直立道:“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小人之见,此战应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吾军人多势众,只要攻之城下,便宣告对手兵败。”

“哗众取宠!”李成梁晃动着身子,不耐烦地说。不过,他琢磨了一阵儿,又觉得面前青年的话有理,就又瞥了一眼身披盔甲的努尔哈赤道,“我想听你说怎么过河?”

努尔哈赤见李成梁不可一世的神态,本不想再说下去。但,转念一想,机不可失。于是便慷慨陈词:“当年诸葛亮能草船借箭,大破曹军,我们就不能先收箭,后攻城吗?”

“什么?”李成梁蓦地站起来,仔细问道,“你说什么?”

“先收箭,后攻城。”努尔哈赤不卑不亢地回答着。

“箭,怎么收法?城,怎么攻法?”李成梁颇有兴趣地凑到努尔哈赤面前忙问。

努尔哈赤依然笔直如松,侃侃而谈:“我们攻城不得要领的原因,并非水深浪急,而是敌军飞箭如蝗。如果我们能使对方箭尽弓废,岂不就可以瓮中捉鳖吗?”

为了保守军事机密,努尔哈赤便伏到李成梁耳边,一一陈述了收箭的想法。

李成梁听罢,拍着努尔哈赤宽厚的肩膀,哈哈笑着,连连点头。于是李总兵下令,当夜各路兵马,披星戴月,进山割革,各扎二百个草人。拂晓前,各路大军总共扎了一千二百个草人,及时送到河岸。寅时未过,一千多兵卒举着草人,趴在河岸,齐声呐喊,鼓声震天,摆成佯攻的阵势。

王兀堂听到呐喊之声,真以为明军过河攻城,忙命令弓箭手万箭齐发。东方刚露曙光,明军马上命令手持草人的明军退下,然后把刚宰过的三百只羊血洒到河岸和水里。天亮时,王兀堂远眺河岸,见对岸血流成河,暗自欣喜。当天就杀猪宰羊,犒劳弓箭手。

李成梁见用草人眨眼之间弄来敌军六七万支雉尾箭,高兴得在军帐里跳了起来。这样连续佯攻了三天,使敌军丧失了二十多万支雉尾箭。第三天黎明又收起草人,仍将箭头取下,各路军马进营歇息去了。李成梁忙叫人把努尔哈赤找来问道:“佯攻何时结束?”

“今日。”

“为什么?”

“据小人到永奠马市暗查,王兀堂近年到那里共买了万把斤生铁。每个箭头照一两生铁计算,他总共不过十六七万支箭。眼下他已失去二十多万支,就是说连平日积攒的箭头都用上了。大人如若把敌军射来的雉尾箭,细细察看,就会发现,今天射来的箭尾之雉毛已经变色,略可闻到霉味。据此可推测,敌军今天已经翻库倒箱,接近箭尽的境地。今天晚上,如果我们再佯攻片刻,便可乘胜过河,连夜攻城。”

努尔哈赤的精细、智谋,颇得李成梁的赞赏。李成梁听罢,连忙双手拍着他的肩膀,夸奖道:“佟太郎,好好干,将来我拨给你三千精兵,做我的先行宫。”

当晚,月色朦胧,李成梁集合十万重兵,分三路进军。中路派兵二万,举火把,执草人,在河岸摆开阵势,击鼓呐喊,时攻时退。其他两路,各派兵四万,各自在中路附近搭浮桥偷渡。

站在对岸城头的王兀堂,这时朝明军营中观望,他眼见火光冲天,鼓声震耳,立刻调动全城兵马出西门直奔中路堵截。两军在河水里、河岸边交战半个时辰。明军佯装大败,纷纷逃回军营。正当王兀堂收兵进城、狂笑不止时,忽听城南门杀声震天,几万明军潮水般地涌进城里,这时他才如梦方醒,哀叹了一声:“哎呀!我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

厮杀声、马叫声、狗吠声混合在一起从城内传到了城外。王兀堂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形势,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明军的十万大军。于是便想到了逃生,赶忙跳下马来,乔装打扮成平民百姓,弃城而逃。鸦儿河之战结束,李成梁立刻将化名为“佟大郎”的努尔哈赤传入内帐,把他留在身边充当自己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