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成吉思汗传
18670500000022

第22章 铁蹄旋风势如破竹 一鼓作气横扫欧亚

迦勒迦河大战之后,蒙军长驱直入斡罗思境内,沿途无抗者。之中有一个城市的居民闻蒙古军至,不能敌,相继执十字架出城乞免死,蒙古军尽杀之,死者万人。蒙军在斡罗思南部肆其残杀,自第聂伯河进至黑海北岸,一路进军到克里米亚半岛。

1223年底,他们又经过伏尔加河,进入不里阿耳境内,然后经过里海成海北部,东归与成吉思汗会师。

1220年冬,蒙军进入阿塞拜疆境内。当时,这里的统治王朝是阿答毕地方王朝。1146年,伊拉克国王封自己的一个突厥奴隶为阿答毕,相当于“太傅”,负责治理阿塞拜疆。不久,这位阿答毕即成为该地的国王,从此“阿答毕”一词也是“国王”之意。其首都在帖必力思,即今阿塞拜疆的大不里土。后来,此地成为旭烈兀王朝伊儿汗国的都城。者别、速不台远征时,阿塞拜疆的阿答毕名叫月即伯(斡思别),人称突厥王月即伯。月即伯年老迷恋于酒色之中,压根儿不想用武力与蒙军对抗。刚刚听说蒙军向帖必力思进军的消息,他就带着一些亲信、宫女跑到其他地方避难去了,授命城中的贵族、官吏与蒙古人讲和。这些贵族、官吏向城民勒索了大量货币、衣物、马畜等,献给蒙军作为献城费,于是帖必力思得到一份成吉思汗的文告,没有遭到蒙军的屠杀和掠夺。“蒙古军遂退出阿哲儿拜占境外,驻冬于里海沿岸木干之原。”

木干草原位于里海西岸的阿腊斯河以南,今大部在阿塞拜疆境内。如此看来,当时蒙军没有制定进攻谷儿只的作战计划,只是为了寻找驻冬营地,“便道”“路过”谷儿只境内,但谷儿只派一支万人大军前来迎击,双方才展开了战斗,这就是发生在1221年2月的梯弗利恩(第比利斯者别、速不台将当地的突厥人及曲儿忒人编成一支前锋军,由阿塞拜疆的玛麦里克部人阿忽失率领,首先杀人谷儿只境内。这只军队“所向焚杀”,直指梯弗利思。“谷儿只军来御,阿忽失军力战不利,多所损伤;而谷儿只军亦因以疲弱,蒙古军乘势继进,突击败之,斩杀过半。”由于蒙古人发现谷儿只境内“丛林茂密、行军困难”,才没有继续前进。

这是蒙军对谷儿只的第一次攻击,这次战争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得力于突厥蛮人和曲儿忒人的踊跃“应募”,得力于这支前锋军的“焚杀”和“力战”。在这里,宗教矛盾、当地的民族矛盾又成为一部分人投靠外敌、残杀异己的借口。1221年春,蒙古军第二次来到了贴必力思,当地的都督送来了很多贡税,于是他们满意地离开了。随后,蒙古人围攻了蔑剌合城。由于当时城主为一女王,女王住在鲁因的思,城中无人决策抗战。但是蔑剌合居民却同蒙古人展开了战斗。蒙古人将伊斯兰教徒俘虏用去攻城;退者即斩。就这样,他们相互厮杀了好几天。最后,城被强攻下来,平民、贵族全都一律杀死。蒙军攻城,往往采取“借兵于敌”的策略,“置俘虏于前,其为敌兵所杀害者,故以此种不幸之人为多。”蔑剌合的被残灭固然与城民拒不投降、奋起抵抗有关,但这种抵抗却是没有首领,民自为战,而且有许多的居民并未投入战斗。长期的和平生活和宗教精神使当地居民丧失了自卫的能力和勇气,面对着蒙古人的进攻和屠杀,敢于奋起反抗的人竞为数寥寥,多数人则是伸颈就戮,难怪当年几万蒙古骑兵竟然可以横扫欧亚,所向披靡。

不久,者别、速不台得到情报,说花刺子模的奴隶者马刺丁阿必额等人在哈马丹发动叛乱,杀死了蒙古长官,并将亲附蒙古人的阿刺倒剌抓起来关在位于罗耳的,一个州内的哈里惕堡内(该堡位于今北卢里斯坦的侯腊马巴德之南)。于是蒙古人重新向哈马丹进军,者马刺丁阿必额出来迎降,但蒙古人并没有放过他,他与他的那些同谋者全部被处死了。一二二一年秋,蒙古军回师北进,第三次来到贴必力思城下。阿塞拜疆国王阿答毕月即伯之子哈木失表示愿意归降,蒙古人将玺书和木牌发给了他。

在这一年之内(1220年秋至1221年秋),者别、速不台的远征军扫荡了伊拉克,击溃了谷儿只,三临帖必力思,降服了阿塞拜疆,从而为蒙军进军钦察除去了后顾之忧。

者别、速不台率军离开阿塞拜疆后,就进入阿儿兰地区。“阿儿兰”位于高加索山以南、库拉河和阿腊斯河会合后形成的三角洲中,西方古文献中称其为“阿勒班尼国”。其大部在今阿塞拜疆境内,一部分属于亚美尼亚。据《史集》说,阿儿兰的首府为别儿答阿。

蒙军一路攻城略地,于一二二一年十月左右进军到阿儿兰重镇拜勒寒城下。很快攻下了这座城市,“尽杀其男子,女子则辱而后杀,刳孕妇,戕其胎。”“接着,他们向阿儿兰最大的城吉阳札进攻。攻下城后,将该城完全毁掉了。”这是蒙军对谷儿只的第二次进攻。

受过一次败仗的谷儿只人滋长了一种恐敌症。但谷儿只军毕竟是长期在战火中的国家,因此他们并没有向蒙军屈服,而是“列阵以待。双方相遇,者别带着五千人隐蔽起来,速不台带着军队冲上去。最初,蒙古人败退,谷儿只人(格鲁吉亚人)追了上来。哲别遂从埋伏处冲出来,将他们包围在中间,此战歼灭了三万多谷儿只人。”这是对谷儿只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但蒙古军以谷儿只险隘遍国内,不敢深入,遂饱载虏获,继续北进。

他们从那里向设里汪进发,企图寻找一条越过太和岭(高加索山)的通道。

“设里汪”是里海西岸、库拉河北面的一个地方王朝,今为阿塞拜疆国的一部分,其首都为舍马哈城。当时的国王是设里汪沙法鲁黑咱忒。

者别、速不台从当地百姓那里了解到,太和岭山势险峻,在太和岭与里海之间只有一条通道可以进入钦察部驻地,那就是设里汪境内的打耳班城,它是该地区北面边境上的一座大城,人们称它为铁门关,今为阿塞拜疆里海上的一个著名港口。它是南北往来的要道,在当时也是一个有名的商业城市。在进军打耳班的途中,蒙军首先攻下了设里汪的首都舍马哈城,驱走了许多俘虏,屠杀了许多城民。但打耳班有一条设防坚固的隘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能顺利地通过打耳班,他们派人与设里汪国王讲和,说:“请你派人来缔结和约吧严于是设里汪国王派了十名使者去见者别与速不台。”他们全是设里汪最著名的大臣,蒙古人杀死了其中的一个,然后威胁其他九个人说:“只要你们将通过打耳班的道路指引给我们,我们就饶恕你们,否则我们就把你们杀掉!”那批显贵的使者贪生怕死,背叛了他们的国家,告诉蒙古人沿着山谷可以绕过设防坚固的打耳班隘道。于是蒙古人顺利地偷渡打耳班,越过太和岭,进入了阿速部与钦察部驻地。

“阿速部”与居住在阿儿兰地区的阿兰人属于同一种族。阿速部分布在太和岭北麓,是一个伊朗民族沃舍梯人的祖先,其生活范围在今亚美尼亚及俄罗斯那一带。阿速部的左邻就是钦察人,这是者别、速不台进攻的主要目标。

钦察地处在里海之北,东起乌拉尔河,西至顿河的辽阔草原波罗夫草原,即钦察草原上,有史学家称其为“库蛮”,俄罗斯编年史称之为“波洛维赤”,伊斯兰教著作叫他们为“钦察”。钦察人属于突厥语部族,当时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阿速部及其他高加索部族属于当地的部族,都信奉基督教。

蒙军越过太和岭后,马上遇到了钦察和阿速等高加索各部的联合抵抗,联军人多势众,双方激烈争战,相持不下,胜负未决。这时,者别、速不台又采用了分化瓦解、利用矛盾的策略,派使者去见钦察部首领,进行反间活动。他们对钦察人说:“我们和你们是同一部落的人、来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我们的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的协议吧,你们想要金子、衣服,我们给你们,你们将阿兰人给我们留下吧。”钦察人听信了蒙古使者的甜言蜜语,又贪恋蒙古人的财物,于是单独与蒙古人讲和停战。蒙军集中力量进攻阿速各部,阿速各部被打得大败,遭到了命定的掠抢、屠杀。当时,钦察人相信了缔结的和约,他们无所顾虑地在自己的地区上散开了,将士们带着许多金钱、财物,欢天喜地的各自向家中走去。但时隔不久,“蒙古人突然向他们突袭,见一个杀一个,夺回了以前给他们的东西。许多软察人变成了蒙军的刀下鬼,蒙古军抢夺的财物大大超过了议和时送的财物。”

钛察草原曾受到蒙古军队的突然袭击,钦察人被迫离开原来的驻地,西迁到伏尔加河(亦的勒河)和第聂伯河(涅卜儿河)之间的钦察人处,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蒙古军队占领了水草丰美的钦察大草原,在钦察草原的中心地带度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天。

一二二三年春,蒙古人继续追击钦察人,进军到今克里米亚半岛,攻占了萨波罗什城。钦察人集合自己的军队迎击蒙古军。因为其首领临阵脱逃,许多人丧失了生命,钦察人被迫向第聂伯河方向逃窜。

游牧于第聂伯河以西的钦察各部,分部游牧,各立可汗,其中的忽滩汗威望最高。他发现情况危急,赶紧向斡罗思(俄罗斯)人求援。当时,斡罗思正处于诸侯割据时代,分割为若干个公国。其中加里奇侯国的姆斯梯斯拉夫勇侯是忽滩汗的女婿。忽滩汗派人对加里奇勇侯说:“今天鞑靼人扫荡了我们的土地,明天就会攻占你们的土地了。”加里奇勇侯分别致书斡罗思诸侯,提议到基辅(乞瓦)聚集,以便商计变化着的形势。其信中说:“弟兄们,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波罗维赤人),那末他们就会隶属于他们鞑靼人,那末他们鞑靼人的势力就会更大起来。”他提出了钦察人和蒙古人联合的危险性和支援钦察人的必要性。但是有些斡罗思诸侯很少思考到斡罗思的整体命运,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内部的政治纠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诸侯都响应了加里奇勇侯的号召。但无论如何,与钦察相邻的斡罗思南部的一些大公毕竟预感到唇亡齿寒的威胁,最终集会于基辅,决定与钦察部联合,共同抗击蒙军。他们说:“在别人的土地上总比在自己的土地上迎击(他们)好得多。”蒙古人又再次上演了对付钦察和阿速人的故伎,派使者对斡罗思诸大公说,我们“无犯斡罗思部之意,所讨者仅其邻部。况此部平昔侵扰斡罗思部有年,应乘此时期而谋报复,与蒙古军结合,同分虏获。且在宗教一方面言,蒙古人只信一上帝,尤应与相结以讨敬仰偶像之钦察也。”这次斡罗恩大公没有上蒙古人的当,杀死了十个蒙古使者,乘势进军。

斡罗思诸大公的联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其军队数量虽然非常庞大,但其组织却具有封建零散的性质,指挥不统一,每一个侯都各自为战,同时每一个封建主也能随意退出战场。这就导致严重的后果。蒙古人发现敌人兵力强盛,主动向后方的草原撤退。钦察人和斡罗思人以为他们害怕而退走了,便(向前)攻击蒙古人十二天。1223年5月31日,轻敌冒进的加里奇勇侯率领部分斡罗思联军与钦察军一起,在迦勒迦河与蒙军主力接触,两军发生了一场大决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迦勒迦河之战。

在这场有关双方生死存亡的大决战爆发之前,斡罗恩联军内部却出现了矛盾,基辅侯是斡罗思联军的国王,加里奇勇侯则是这支联军的实际组织者,他曾百战百胜地打败过波兰人和匈牙利人,所以被人们称为勇敢的人、常胜的人。“两雄不并立”的原则在需要双方团结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作用,他们二人都瞧不起对方,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吵,互相之间有些不和。所以,当加里奇勇侯与钦察军向蒙古军队出击时,基辅大公竟按兵不动,屯兵于迦勒迦河对岸的高岗上,采用了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的幸灾乐祸、袖手旁观的态度。

“在战斗正酣时,波罗维赤军(钦察军)不支后退冲垮了斡罗斯诸侯结扎的营寨,因此后者无法抗拒鞑靼军。这一战是十分激烈的,战斗既凶猛而又残酷。但是军力是不平衡的,因为基辅侯姆斯梯斯拉夫就从不投入战斗,他据守迦勒迦河对过的山上以自固,一直袖手旁观斡罗斯武士队的覆灭。”斡罗思联军被击溃了,六个大公当场阵亡,加里奇勇侯和沃伦侯舟尼尔逃过第聂伯河,损坏了所有余下的船只,使蒙古军队无法渡河,才得幸免于难。而剩余的军士则成群结队地各自逃回家去了。

击败斡罗思主力以后,蒙军包围了自作聪明的基辅侯的军营,对他围攻达三天之久。基辅侯支持不住,被迫乞降,要求蒙古人不要杀死他和他的两个女婿。蒙古人与基辅侯的使者对天发誓,放其回营。但基辅侯投降后,蒙古人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斡罗思的战士全部被杀死了,基辅侯及其诸王也被捆绑起来,放倒在地。蒙古人在他们身上搭了一层木板,随后在木板上举行了庆功宴,诸位大公及其将领在蒙古人的欢笑声中悲伤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斡罗思、钦察联军与蒙古人的第一次大会战,就这样以惨败而告终了。诺夫哥罗得的编年史家写道:许多的人被杀死了,哀号悲泣之声遍于城乡各处。迦勒迦河一役是留在人民记忆中的一件大事,由于在这次的事件以后,罗斯土地颓废荒凉。

迦勒迦河大战之后,蒙军长驱直入斡罗思境内,“沿途无抗者。”之中有一个城市的居民闻蒙古军至,不能敌,相率执十字架出城乞免死,蒙古军尽杀之,死者万人。蒙军在斡罗思南部肆其残杀,自第聂伯河进至黑海北岸,一路进军到克里米亚半岛。1223年底,他们又经过伏尔加河,进入不里阿耳境内,然后经过里海咸海北部,东归与成吉思汗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