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成吉思汗传
18670500000014

第14章 建国之后首征西夏 略用计谋初战告捷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第一个所要征服的目标便是西夏。

西夏国,源流甚远,其始祖名叫拓跋思恭,乃北方党项部的后裔。

西夏属于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自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后,改国号为夏,到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在中国西北的统治时间达二百年之久。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由拓跋思恭率领兵马前来镇压起义队伍,并且立下了大功,因为被唐朝皇帝封为“夏国公”,又赐姓“李”,也称夏州,就在蒙古的南境。到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党项首领李继迁背叛宋朝投降辽国,随后还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想着能够就此机会,独立发展。

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先后将疆土开拓到了凉、甘、肃、瓜、沙等州,在公元1038年的时候,登基称帝,将国号定为“大夏”。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位于华夏中原的偏西方,所以又称之为“西夏”。

西夏的首都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当时国力强盛,有雄兵五十万,屡次攻掠宋朝的边境地区,长年发生战争。

金朝兴起以后,西夏国势日渐衰弱,而且内部争权夺利,上层人物奢侈腐化,国力更弱。当李仁孝嗣位时,奸臣擅权,坏人当道,国势岌岌可危,幸亏金世宗发兵扶助,削平了乱世,西夏才避免了亡国灭种,但从此以后,西夏也就长期地沦为金国的属国了。李仁孝死后,其子纯枯接位,就是夏桓宗,当时西夏建国已经快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

同时,西夏作为一个小国,长期处于辽与北宋、金与南宋等大国之间,在夹缝中生活,巧妙地使用降服和对抗的方针,有时联辽抗宋,有时联金抗宋,但有时又对周围的强国同时表示降服。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蒙国已经兴起,对蒙古政权应持何种态度呢?

在西夏内部没有统一的认识,以国相唐行章为首的大臣们主张联蒙抗金,另一派以桓宗的堂弟李安全为首皇亲国戚的,则坚持联金攻蒙,两派策划激烈,斗争相持不下。

这位桓宗皇帝为人忠厚老实,虽有富民强国的良好愿望,却没有得力的股肱亲信去协助他,只能是空有一腔抱负了。

一天上朝时,国相唐行章向皇上建议道:

“如今,成吉思汗已统一了蒙古,国力强大,兵马众多,为长远计,不如派使者去蒙古,争取与成吉思汗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金国。”

成王李安全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蒙古乃游牧民族,整日带着帐幕,东游西走,飘忽不定,怎能与他们联合?我们是农业区域,长年不动,还是投靠金朝合适吧!”唐行章又说道:“成王有所不知,金国这些年来‘不治戒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还哪有力量照顾我们?一旦成吉思汗派兵来袭,我们无力抗敌,金国又不能来援,岂不危险么?”

李安全不耐烦地说道:

“你别把金国看瘪了,何况我们西夏与金朝也是历朝历代的世交了!”

这时候,大臣汪力先说道:

“我以为,世代的交情不能代替实力!如今的蒙古,正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成吉思汗很讲信义,又是兵多将广,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而金朝国力衰弱,正像是西天的夕阳,余辉能有多少光亮?”

李安全很不高兴地说道:

“这西夏是我们李家的江山,你们外姓人未必真心爱国,还是让我们自己当家作主罢!”

听了成王这么说,满朝大臣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竟高声质问道:

“太飞扬跋扈了!我们连爱国的权利也没有了!”

这时候,国相唐行章立刻说道:

“成王这么说了,我们这些外姓人还在这里干什么?别自讨没趣,不如走吧!”

说完,他便领着大臣们就要走,忽听夏桓宗大声喊道:

“站住!你们往哪里去?成王的话并不能代表皇上的意见,有话慢慢说嘛!”

听桓宗这么说,唐行章等一班大臣这才回来重新坐下,可是成王李安全等一些皇室成员却有意见,只见成王挺身而起,气愤地说:“我们走!让他们去空口说白话罢!”成王一走,那些皇亲国戚们一个个站起来,也都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夏桓宗看着,心中十分气恼,无力地说:

“不成体统!这不是闹意气么?”

桓宗气得两手哆嗦着,也下朝回宫里去了,这一次朝议不欢而散,关于联蒙抗金,还是联金抗蒙,朝中两派各持一端,相持不下,只得暂时搁置下来。

不久,成吉思汗领十万兵马来攻的消息传来了,西夏国满朝文武,一片惊慌,桓宗正准备召集大臣们再议联蒙还是抗蒙的大事,不料成王李安全与罗欣欣皇太后勾接在一起,向文武大臣们通报说:

“李纯枯身为皇帝,却无德无能,轻信朝中奸佞小人,误国害民,现咨议废去,拥成王李安全为帝,改元应天,是为夏襄宗。”

李纯枯听说之后,先是一惊一怔,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儿,拿了一根绳子上吊自杀而死。

国相唐行章听说桓宗被废自杀之后,自知成王不会容他,连夜悄悄溜出城去,投蒙古成吉思汗去了。

这时候,夏襄宗主政了,他主张联金抗蒙,便派人主动向金章宗上书,要求册封。

金章宗也顺水推舟,封李安全为西夏国王,算是承认了李安全的合法地位,至此,西夏与金朝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蒙古。

为了抵抗成吉思汗的兵马,李安全立即命令西夏大将高令公抓紧组建军队,修捕都城的城墙,厉兵秣马,积极备战。

其实,早在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以王汗之子桑昆逃入西夏为借口,曾派兵马攻破西夏边境上的两座小城,掠走一批财物。

这次试探性的进攻,使成吉思汗了解到攻城作战的艰难,为大规模入侵坚城深垒的农耕国家锻炼了部队,积累了经验,因此这等于是一次实战演习。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时,当时是夏桓宗李纯枯在位,他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反击,蒙古的骑兵已经大掠而退了。

后来,夏桓宗下令修复各地被蒙古骑兵破坏的大小城堡,并大赦天下,又把国都兴庆府改为“中兴府”,很想有所作为的。

这中兴府作为西夏的国都,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它位于黄河岸畔,在贺兰山与鄂尔多斯草原之间,这是一片绿洲。

在中兴府周围,勤劳的西夏人民在这里修建了布局巧妙的灌溉网,到处栽植了婀娜多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的杨树,果实累累的果园,水草丰美的草地,麦浪翻滚的麦地,丰收在望的庄稼。

中兴府还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这里的驼毛纺织业和毛织品,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

经过整修,国都中兴府的城墙又高又结实,城外又挖了护城河,这是防止成吉思汗的骑兵所设的重要设施。

公元1207年秋天,成吉思汗领兵马十万人,派大将忽必来任先锋,由西夏原国相唐行章带路,开始了第二次征讨西夏的战争。

从克鲁伦河流域到西夏国,相距一千余里,由北而南,要通过广大的戈壁滩。

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蒙古骑兵纵马奔驰着,成吉思汗及部下放眼望去,到处是砾石、沙和粘土构成的坚硬而平坦的地面,活似一片无边无际的跑马场。

在这片干旱的荒野上,只有浅灰色的蒿类植物和鸢尾草等植物。

在戈壁滩上,经过长途奔驰,成吉思汗的队伍进入西夏国内,直抵兀拉海城下。

这个兀拉海城,位于狼山隘北口附近,它是西夏国防御北方敌人的一个军事重镇。

成吉思汗立即指挥队伍把兀拉海城四面包围,一面派人进城劝降,一面把西夏国前国相唐行章与塔塔统阿找到帐内,与他们讨论攻城的策略。

蒙古大军围城一月,城中缺粮缺柴,成吉思汗派人进城找到守将罗学友,表示两天内交出一千只猫和一万只燕子,蒙古大军就撤走。

罗学友不知是计,遂下令全城百姓,全城百姓都被轰动起来了,凡是有猫的,都把猫逮住拴起来。

家家户户关起门来捉燕子,有的人说:

“只要成吉思汗撤军,要我干什么都行。”

两天的期限到了,送来的猫加在一起是1002只,燕子共100004只。

罗学友立即派人到城外向成吉思汗报告:

“你们要的一千只猫,一万只燕子全都备齐,请派人来验收罢!”

成吉思汗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他立即派出唐行章与塔塔统阿领人前去接收,同时又向四门的攻城将领们交代了任务,要他们按原先的计策执行。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兀拉海城外,当成吉思汗一声令下,一千只猫,一万只燕子被放出之后,立即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场面:那一千只猫的尾巴上拖着燃烧的麻絮扎成的火把,没命般地窜上城墙,奔向它们的主人家里,顿时将房子燃着了火……

顿时,战鼓响了,角号响了,蒙古的士兵叫喊着抬着云梯,飞快地架到城头上,迅速攀着云梯,登上城头,高举着大刀,冲进城去!

不到半个时辰,兀拉海城被攻破了,成吉思汗的十万人马,刹那之间杀进城里,他们见人就杀,那些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们,有的被大刀砍死了;有的被骑兵的战马踩死了。

城里的几条道路上尸身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叫喊声,呼救声,呻吟声,混成一片。

成吉思汗被部下簇拥着进入兀拉海城,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定居民族的文明生活。

成吉思汗的队伍在兀拉海城里住了两个多月,把城里的财物掳掠一空,又到附近的村庄,集镇大肆抢劫一番,前后共五个多月,方从西夏撤军,满载而回。

一年半之后,由于西夏仍然不向蒙古纳贡称臣,成吉思汗十分恼怒,便于公元1210年的秋天,第三次出兵攻打西夏。

成吉思汗率领兵马十万人,命木华黎为前锋,从克鲁伦河出发,再次穿过戈壁滩,大军直向兀拉海城逼近。

消息传到西夏国,襄宗李安全立刻召集群臣,他愤怒地大声说道:

“成吉思汗两次派兵来侵,我们都没有反击他,因为我们是的文明国家,怎能与他一般见识?现在又第三次领兵来侵,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这次,我们再不能按兵不动,任其肆意地掳掠了!我们要反击,要让蒙古人知道:我们西夏人绝不是好惹的!”

于是,夏襄宗立即任命太子李承桢为元帅,右丞相高令公为副元帅,领兵八万人迎敌。

军队出发前,夏襄宗再三叮咛,要他们采取开关迎敌的战略,企图通过野战来挫败蒙古的军队。

李承桢、高令公领着八万人马,越过兀拉海城,来到西夏与蒙古交界的狼山口驻营。

成吉思汗得到情报之后,向唐行章问道:

“李承桢为人怎样?”

“庸懦无能之辈!”成吉思汗又问道:

“听说高令公是将门之后,此人文武全才。”

唐行章立即说道:

“这个高令公,名叫高良惠,是西夏国的右丞相,被人们称为‘高令公’。其父高逸,曾任西夏大都督府尹,确是出身将军,他虽是文臣,但也有一身武艺,不可轻敌。”

前锋大将木华黎问道:

“依你之见,这狼山口第一仗,应如何打?”

唐行章毫不犹豫地说:

“西夏的兵马多年不加训练,又是平原作战,怎能经得住大汗铁骑的冲击?别看他们气势汹汹地领兵前来,只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第二天,双方的军队在狼山口外的一片平地上相遇了,成吉思汗领着部下将领,立马阵前,举起马鞭一指,向西夏军喊道:

“让李承桢出阵说话!”

不一会儿,只见李承桢由高令公良惠陪着,来到阵前,那位右丞相高良惠先责问道:

“成吉思汗,你也太霸道了!两次入侵西夏,我们夏王遵循应天顺人的宗旨,不予反击,这又无端挑起战争,真是欺人太甚!”

成吉思汗说道:

“自古以来,强国为王,弱国称臣,小小的西夏还枉自尊大,真是自不量力!多年以来,你们不向我大蒙古国纳贡称臣,却去联络金朝,一起反对蒙古,我怎能容你?”

高令公也据理不让地说:

“西夏国与谁结盟、联络,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你成吉思汗无关,你无权干涉我们的内部事务。”

成吉思汗非常生气,向将领们问道:

“谁先出阵把那李承桢擒来?”

大将忽必来举刀跃马,请战道:

“报告大汗,让我去生擒活捉李承桢罢!”他见成吉思汗一点头,便拍马来到阵前,举刀飞快杀过去,李承桢见来将勇猛异常,便勒马退回阵中,高良惠正想迎战,身后的年轻将领左林许催马上前,接着厮杀。

两个人各自拿着大刀,使力砍杀,只看到那刀光闪闪,刀刃间碰撞得叮哨乱响,火星直飞。

大约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后,忽必来突然将手中的大刀一横,将左林许的砍刀架在空中,只见他伸手从肋下抽出了随身钢鞭,突然朝着对方的面门挥去打去。

那左林许发出了“哎呀”一声惨叫,直被那钢鞭打中面门,当场坠马死亡。

西夏军中高令公将手中的令旗一挥,带领着他身后的八万兵马齐声呐喊着,向前冲了上来。

成吉思汗看到之后,也将手中的马鞭朝前一直,对着手下的将士们叫道:

“冲啊。”

已经将要五十岁的成吉思汗,手中挥舞着大刀,率先杀入西夏人的军中,只看到他左一刀右一刀,上劈下砍,一路杀过去,西夏人马一个个丧命在他的刀下。

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左右将领分别是博尔术、者勒蔑、木华黎、忽必来等将领,他们紧跟在成吉思汗的身后,奋勇杀敌,还在守护着成吉思汗,生怕他会受伤。

在这种集团式的冲锋下,西夏的兵马没有多久便自乱阵脚,再也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攻击,最后只能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