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常起居与健康
一、洗漱与健康
(一)洗漱水温与健康
在我国的民谚中有“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健牙固齿;热水泡脚,胜吃补药”的说法。
用冷水洗脸,这是因为天冷的时候,面部皮肤由于受冷空气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会感觉暖和舒适,但是,一旦热量散去,毛细血管又会恢复原状,这样一张一缩,易使人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用冷水洗脸,则可有效地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能和机性御寒能力,预防感冒等病症。
用温水刷牙会使齿缝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得以清除,达到护牙洁齿,减少疾病之目的。日本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研显示,刷牙的水温在35~36摄氏度为适宜,水温过热或过冷都会刺激牙齿和牙龈,引起牙龈出血和痉挛,甚至会导致牙周炎,牙龈炎及口腔溃疡等病症。
(二)正确的洗漱姿势预防腰突症
有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诉说他的腰痛是清晨起床后,在洗脸或刷牙时突然引起,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会变得僵硬而无法灵活运动。此时,如果马上成为半起半坐那样弯腰翘臀的姿势进行洗脸、刷牙,就会对腰椎间盘产生较大的压力及关节囊负荷加大,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诱发因素。为了避免在刷牙、洗脸时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在起床后略微活动一下腰部,做做后伸、左右旋转、“伸懒腰”等动作,使腰部不至于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马上转移到一个增加腰部负荷的动作,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洗脸刷牙时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再向前弯腰,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低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而且能降低腰椎小关节及关节囊、韧带的负荷。此外,洗脸盆位置不要放置得太低,避免由于腰椎过度向前弯曲而加重腰部的负荷。
洗漱动作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动作,但人们往往忽视洗漱时的姿势,使之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平时应加以注意,尤其是常有腰部不适,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的病人。
(三)热水洗脚的好处
热水洗脚,是中医保健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医诀这么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肺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中医学认为,脚掌是人的窗口。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如头部的投射区在脚趾,胃的投射区在脚掌内侧,肝的投射区在脚掌外侧,生殖器的投射区在足跟部,肾的投射区在脚掌心的涌泉穴。坚持热水洗脚,可刺激脚上的穴位,以舒经活络、颐养脏腑、益智补脑和延年益寿。
现代医学认为,脚与人体,特别是呼吸道的健康密切相关。脚部受凉时,上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就会发生收缩,使粘膜的抵抗力下降,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和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用热水洗脚,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粘膜表面的纤毛的摆动加快,从而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防治呼吸道炎症。此外,坚持热水洗脚,还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睡眠,达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目的。
(四)老人宜洗“半身浴”
所谓“半身浴”,就是将肚脐以下的部位,在39℃左右的水中,浸泡30分钟以上。
专家认为:泡热水澡时,从心脏流出的血液,每分钟可在体内循环一次,然后回到心脏。如果只在热水里浸泡3分钟,那么血液只能在体内循环3次;如果能浸泡30分钟,血液就可在体内循环30次。
洗“半身浴”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血液可以短时间内在体内反复循环,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但“全身浴”则不然,医学专家解释说,如果浸泡到肩部,身体大概要承受很高的水压,这样心脏就是顶着水压在输送血液,因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肺部也会受到压迫,会造成呼吸紊乱。
另外,水温不宜过高。因为水温过高,不仅会促使血压和心跳发生变化,还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形成血栓。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不宜在42℃以上的热水中浸泡。
(五)老人洗澡宜每周一两次
勤洗澡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但对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来说,频繁洗澡却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老人洗澡太勤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通常来说,一周一两次即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更需要呵护和休息。就像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而过度的锻炼反而对身体有伤害一样,适当洗澡有利于皮肤清洁,但过频洗浴却可能造成伤害。老年人的皮肤跟年轻人不一样,由于老化,皮肤油脂少,比较干。如清洗太多,不仅对皮肤是一种刺激,而且容易损伤鳞状上皮细胞,使皮肤的自然“防御”功能降低,招致细菌入侵,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老人洗澡的频率要看皮肤的情况和具体的季节来决定,一般冬天洗澡一周一次就够了,春秋天一周两次为宜。夏天天热出汗多,如果是体质较胖、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较多的老年人,洗澡次数可适当增多;但体瘦出汗少的老人则最好控制次数,特别是冬天和春秋天不出汗的时候,可以用擦澡等方式来代替泡澡。
老人每次洗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洗完澡后,需休息片刻再离开。
二、起居与健康
(一)起居生活保健
从长寿老人规律生活的经验和医学专家研究的结果,提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插入图(二、起居与健康)
1.起居有规律
据调查长寿老人的起居,寿星中82%能做到起居有规律,72.5%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生活在农村的长寿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起居有常的生活。老年人离退休以后,生活规律发生变化,打破了过去的工作、学习节奏,则需要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对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作出新的科学安排,形成新的生活规律,持之以恒的运转必有益处。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类生活于大自然中,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昼夜晨昏的变化,体现了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昼夜节律的宇宙自然规律,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凡起居、作息都要顺应自然变化而进行适当调节。春季应早起晚睡,以充分适应春日之气;夏季应早些起床,接受阳光煦拂,以适应夏日之长气;秋天早晨不宜过早起床,晚上也应早些睡觉,以适应秋日之寒气;冬天应谨避风寒,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2.晨醒缓起三、五分钟
早晨醒来,在床上稍微多躺三、五分钟,有助于调节人体各个脏器睡觉时相对减慢的活动。中老年人早晨赖床5~10分钟,可减少诱发体位性晕厥和中风等疾病的突发机会。医学专家倡导,体弱多病老年人起床可遵循三步曲:先睁眼——清醒——注视2~3分钟;再坐起——半卧位——头颈轻转或注视2~3分钟;最后把脚挪至床前——静坐2~3分钟——离床。实验证明,早晨5~6时是生物钟觉醒“高潮”,体温上升,此时起床会使精神饱满。
3.空腹一杯白开水
养成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凉)白开水250~500毫升,水进入体内可迅速分布到身体各部位,使夜间变得粘稠的血液得到稀释,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而且有助于排除血液中的毒素,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还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以及防治便秘起到一定作用。我国民间早有清晨空腹喝一杯水的养生传统,日本流行多年的“白水疗法”也提倡晨起喝一杯水,还有美国研究机构制定的“长寿守则”中有“清晨锻炼先喝水”的忠告。
4.起床开窗,不忙叠被
有的人习惯睡觉紧闭门窗,起床后就叠被子,殊不知,这样做不科学,有碍人体健康。据有关部门测验,室内的新鲜空气中含氧21%左右含二氧化碳0.5%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睡觉感到舒畅。人在心平气和时,每秒钟呼出二氧化碳4毫升左右,吸入5毫升左右的氧气。如关闭门窗,每晚睡觉长达8小时左右,将会吸入多少有碍健康的空气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经常开窗,有阳光的天气起床后先开窗,空气流通,有益健康。为消除一夜睡眠中存留被子里的代谢产物,起床后不忙叠被,先把被子翻个面平摊在床上,再打开窗户,然后去洗漱、晨练,之后再叠被整理床铺,才符合卫生要求。
(二)晨起五宜
老年人多有早起的习惯。早晨空气清新,有利于排出夜间沉积在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但由于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退化,如果不注意保健,早起也可能对健康不利。老年人早起一般要注意五宜:
1.起宜缓: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椎间盘比较松弛,如果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不仅容易扭伤腰背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如果突然改变体位,还可能发生意外。老年人醒来后,可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再下床。
2.水宜温:冷水洗脸对老年人的面部皮肤有较强的刺激,除了长年坚持洗冷水澡和体质较健康者外,老年人以不洗冷水为好。洗脸水温最好控制在10~15℃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冷。毛巾的方向最好是自后向前,自下向上。这样洗脸顺乎血流方向,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延缓面部皮肤衰老。洗脸后用双手掌部干擦面部至面部发热,也有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冒的作用。
3.动宜适:早起后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太极拳、气功、慢跑、徒手操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最适合老年人早起锻炼。活动应以略有心跳加快、略有气急感为度,千万不可逞能。应避免那些快速、旋转或低头过度的运动。有肺气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则以散步为好,且不宜走得离家过远,以免发生意外。
4.茶宜淡:有些老年人喜欢早起一杯浓茶,慢慢品呷,这种习惯对健康其实并没有益处。清晨,胃内基本排空,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而早晨一般不宜饮浓茶。老年人清晨饮茶,可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如能在茶中加少许糖和适量的白菊花,则更好。
插入图((一)起居生活保健)
5.衣宜暖:老年人的衣着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由于老年人的身体防御疾病能力减低,早起易感风寒,衣着以暖些为好。夏季起床后应立即开窗,使空气流通。但在冬季,应在起床后稍过一会,让身体适应室外的气温后再开窗,以免被风吹后着凉,影响健康。
(三)晨起十分钟,保健有奇功
早晨苏醒后先闭目养神,然后在床上慢慢做10分钟保健运动,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各器官功能都有益处。
1.手指梳头一分钟
用双手手指由前额至后脑勺,依次梳理,增强头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可防脑部血管疾病,且使发黑又有光泽。
2.轻揉耳轮一分钟
用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发热舒适,因耳朵布满全身的穴位,这样做可使经络疏通,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等症,有防治之功效。
3.转动眼睛一分钟
眼球可顺时针和逆时针运转,能锻炼眼肌,提神醒目。
4.拇指揉鼻一分钟
轻叩牙齿和卷舌,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并健齿。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且增加其灵敏度。
5.伸屈四肢一分钟
通过伸屈运动,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全身,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和血,可防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四肢大小关节的灵活性。
6.轻摩肚脐一分钟
用双手掌心交替轻摩肚脐,因肚脐上下是神厥、关元、气海、丹田、中脘等各穴位所在位置,尤其是神厥能预防和治疗中风。轻摩也有提神补气之功效。
7.收腹提肛一分钟
反复收缩,使肛门上提,可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力,促使血液循环,预防痔疮的发生。
8.蹬摩脚心一分钟
仰卧以双足根交替蹬摩脚心,使脚心感到温热。蹬摩脚心后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有活经络、健脾胃、安心神等功效。
9.左右翻身一分钟
在床上轻轻翻身,活动脊柱大关节和腰部肌肉。
10.缓慢起床一分钟
在做完上述运动之后,侧身缓慢起床,消除老年人心血管突发疾病的发生,促进血液舒缓流通。
(四)晨练前应进食
对于老年人来说,空腹晨练实在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在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不进食就进行锻炼,因腹中已空,热量不足,再加上体力的消耗,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哪怕只是短暂时间也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较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严重者会感到心慌、腿软,站立不稳,如心脏原来就有毛病的老年人会突然摔倒甚至猝死。
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般都不能剧烈,晨练之前先少量进食后,就不会有什么麻烦,多数老年人时间充裕,简单吃一些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另外,晨练最好待天亮了,太阳升起之后开始,这样才是最卫生和最安全的。对于胃部常有不适的老年人,晨练之前适量进食,即相当于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
插入图((五)哪些老人不宜晨练)
(五)哪些老人不宜晨练
古人喜“闻鸡起舞”,如今人们爱早起晨练。但健康专家认为,清晨并非运动的最佳时间,对老年人尤其不宜,不仅健身效果难以保证,甚至还会危害健康。
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老年人锻炼的最佳时段是下午黄昏前后。此时绝大多数人的体力、反应、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内的糖分增至最高峰,锻炼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的超负荷现象。
早晨是肝脏含糖最低的时候。老年人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作为运动能源的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源不断进入血液后,由于肌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致使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由于心肌活动能力降低,过剩脂肪酸所带来的毒性,往往导致心率失常,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继而危及生命;临床医学研究发现,上午9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后的几小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晨练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十分不利,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群。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现象,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驰状态,心跳和呼吸缓慢,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慢,灵活性差。这时进行锻炼,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造成摔、碰、扭伤等。
清晨大气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扩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段。户外健身需要充分利用室外新鲜空气和适宜的气温等,因此晨练对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减弱的老年人不宜。
三、睡眠与健康
(一)睡前做好六件事
1.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并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特别是腋下、阴股部、肛门周围等处),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2.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保护头发,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3.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这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地进入睡眠。
插入图(3.散步)
4.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水。”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5.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插入图(5.开窗通气)
6.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早在1400多年前孙思邈就提出寒从脚上起的见解,“病从脚上来,双脚如树根,治脚治全身……。”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祟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前人对洗脚的作用早有肯定: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二)优质睡眠、健康长寿
1.午睡
不少老人有午睡的习惯,但如果睡不好,反而觉得难受;午餐后要休息15~30分钟再睡,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胸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现在有种新的看法,认为饭前午睡好,只睡半小时甚至比饭后睡两小时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大。
2.瞌睡
打瞌睡乃正常生理现象,人完全苏醒状态只能维持4个小时,打瞌睡可以为生命充电。老年人如果呵欠连连,就不得不考虑是否为脑血管病的前奏,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3.夜睡
夜间万籁俱寂,是睡眠的好时机。躺下不久即入睡,对健康最有益。如果患神经症而一时难以入睡,要通过自我调节或借助安眠药催眠。
4.睡醒
老年人睡觉醒来之后,发生中风较多,其原因是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当从睡眠的卧位迅速变为起床后的直立位,由静态到动态,血液动力学发生突变,而生理功能不能很好调节,引致血压急剧起伏,容易导致老化的脑血管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这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有血小板因素。老年人睡觉醒后不宜立即起床,动作要慢,要做到“三个半分钟”,即清晨或夜间醒来后,平躺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以免血压骤变发生不测。
(三)老人应选哪种睡姿
睡眠的姿势,不外乎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和俯卧位4种体位。
仰卧位时,肢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因而不容易疲劳,且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但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而重度打鼾是指出现大声的鼾声和鼻息声不仅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可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而出现低氧血症。
右侧卧位时,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故有助于胃的内容物的排出,但右侧卧位可使右侧肢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而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
左侧卧位,不仅会使睡眠时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的输血。
俯卧位可影响呼吸,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因此,老年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而易打鼾的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四)睡眠用品的选择
1.合理的床垫
床的种类、功能、样式日趋多样化。从古老的硬木板床,到现代的弹簧床、水床、复合功能床(健康睡眠床)等等,使人们的睡眠感觉更加舒适,更加合理,有益于健康。
依据人体功能学,在硬木板床上应铺以约8~10厘米厚的软硬适中的床垫,床垫与人体躯干应保持处于生理状态并紧密帖实(腰部不悬空),使骨盆、脊柱和头部在一条水平线上。过软、过硬的床垫对老年人都不合适,特别是患骨质疏松及骨与骨关节病的老年人,更不能睡松软的床,这种床能改变脊柱的正常生理状态,增加病痛。
目前出现的新型寝具,如水床、复合功能床等,不仅更有利于保持人体的生理状态,提高舒适感,而且还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有利于健康睡眠。
插入图((四)睡眠用品的选择)
2.科学的睡枕
一个好的枕头应该能使头部和颈部都得到最佳角度的支撑,软硬适中,能保持颈部的生理曲度,保证头颈部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的畅通,维持脑部及全身的血氧供应。
首先要选择符合颈椎生理状态的尺寸。人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枕头的长度应是50~70厘米之间,宽度为20~30厘米之间,其高度与个人肩宽、脖子长短、身体胖瘦有关,一般应以人在侧卧时耳与肩的距离为限,头枕在枕头上的垂直高度,成人以10厘米左右(自己的拳高)为宜。医学实验表明,人在使用这一范围高度的枕头睡眠时,脑电图检测是最平稳的作息波形。可见,枕头的高度和柔软性是关键。太高或太低,太软或太硬的枕头,既影响睡眠质量,也是造成或加重脊椎病特别是颈椎病的隐患,影响身体健康。
再就是枕芯要选易散热、透气好、防潮性、吸湿性好,软硬度适中,便于洗涤、消毒。民间传统枕芯选用香草、绿豆皮、荞麦皮、谷壳、木棉等天然材料,流传至今。这类枕头价格便宜,透气性好,比较舒适,但洗涤困难,硬度较高,易滋生细菌。现代常用的枕芯,各有利弊,羽绒枕柔软耐用,但洗涤困难且有部分人对羽绒过敏;乳胶枕透气、舒适,弹性好,承受力强,不易滋生细菌,但易老化,洗涤也不方便;一般人造纤维枕芯虽价廉,但弹力不足,不可洗涤;而以特殊工艺处理的优质纤维枕,则不仅具有出色的支撑度和加复性,且可机洗和烘干,防菌防霉。
插入图(2.科学的睡枕)
3.柔软舒适的床单
要选用吸水性强、柔软的棉布制作被罩、床单,不宜用化纤和丝织品。被胎、褥胎用羽毛、丝绵吸水性差,不如棉花好。棉花轻柔有利于维持被窝内温湿度,有助于睡眠。睡眠时,皮肤分泌的汗渍、污垢浸染,枕头、被、褥易被污染,因此,要勤洗、勤晾晒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另外,睡眠时应穿宽松些的内衣、内裤,这样对温湿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又可避免突然掀被而受冷空气的袭击,对稳定睡眠大有好处。
总之,选择什么样的寝具为好,应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如果选择功能健康寝具,能把磁疗、远红外、负离子有机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了一种非药物、非浸入法的功能健康寝具,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又可以在睡眠过程中使一些慢性病得到康复。
(五)失眠的自我调理
1.什么是失眠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性的睡眠的质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继发于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的所谓原发性失眠症。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
通常失眠的发病时间为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入睡困难表现为躺在床上后30分钟甚至1~2小时时还难以入睡,翻来覆去、急躁不安、心慌不适,等到入睡时,已是深夜了。睡态不稳表现为睡眠表浅,多梦易醒,醒后也能再入睡,但每晚要醒3~4次以上,睡眠效率低,为此每晚要少睡20%的时间,而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由于夜间多次惊醒,而影响睡眠的质量,故出现睡眠不足的症状。早醒表现为尚能慢慢入睡,但一觉醒来才睡2~3小时,以后则反复不能入睡,离清晨还有2小时或更早时就醒了,且不能再入睡或似睡非睡、反复做梦。由于夜半醒来,要等到天亮才能起来,如果此时家里人都还在酣睡,失眠者的心情会更加烦躁易怒。
2.失眠的原因
许多失眠情况都是由于身体的某些部位不适造成的,以下介绍几种: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癫痫、偏头痛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3)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睡眠,常常是短而破碎,只有肾透析或肾移植才能有效解决。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频,也可以干扰睡眠。
(4)过敏性疾病,也常常干扰睡眠,如皮肤瘙痒、鼻阻塞、使睡眠无法进行。
(5)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肠炎、痢疾等造成腹痛、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明显干扰睡眠。
(6)循环系统疾病,特别是心衰、心绞痛、高血压、动静脉炎等都可引起失眠。
(7)骨骼、肌肉、关节的炎症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不同程度地引起睡眠障碍。在这些疾病中,失眠多表现为伴发症状,疾病治好了,失眠一般也能康复。
插入图((五)失眠的自我调理)
3.失眠的调理
(1)睡前禁忌
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重要。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方面还要注意有以下几种禁忌:
①忌临睡前吃东西: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
②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很容易失眠。
③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④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⑤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⑥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⑦忌当风而睡: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
(2)饮食疗法
常用安眠药不仅会引起抗药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损伤。科学家们发现,食物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美国的一位医学博士认为,若在睡前稍吃一点催眠食物,更容易入睡。现推荐几种仅供参考:
① 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饮用牛奶的温饱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
插入图(核桃)
②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
③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
插入图(桂圆)
④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烦多梦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⑤食醋:劳累难眠时,可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服。饮用时静心闭目,片刻即可安然入睡。
(3)自我调理
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着而白天却感到精神不振的体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很不利于健康。因此,失眠者切不可依赖于安眠药物,而应加强自我调理。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睡眠周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睡眠周期,选择最合适的睡眠时间及方式,以养成规律性的生理时钟。
其次,每天做中等量的运动,但勿在晚上做。适度的运动可以缓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良方。
再次,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于安眠。
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每晚临睡前洗个热水澡,以帮助自己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按摩也可以促进睡眠。失眠者可躺在床上,放松身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来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几种如下:
①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②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③药粥疗法: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④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⑤敷足疗法:取朱砂,加糨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⑥足浴疗法: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四、衣着与健康
(一)中老年人合理穿衣
中老年人衣着除注重仪表端庄、各有风度之外,更要从其生理功能特点讲究卫生保健,以保护身体健康。
1.宽松舒适
老年人体力不足,动作幅度小、且较迟缓,在量体裁衣的前提下,应选择重量轻、质地柔软,衣袖、档围应宽大些,鞋袜松紧适度,穿在身上既方便又舒适。
2.要适应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中老年衣着的重点是保暖,要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要抓两头:一头是从春入夏时节,气温多变,温差大。在这个季节,老年人要适应气温的逐渐变暖,有步骤地慢慢减少衣服,尽量要穿暖和一些,切勿突然减衣。老年人免疫功能和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春夏之交突然减衣则易发生感冒和其他疾病。另一头是从秋入冬,气候由热转寒,此时老年人切莫因北风突袭而穿上大棉衣,应根据气温下降程度,宁愿让身体凉爽些,缓慢增加衣服,才能适应寒冷气候。我国有句古话:“沤四冻九”就是指老年人增减衣服要掌握上述规律。
3.保持清洁卫生
现代服装的面料及其加工过程中,都有化学物质成分,易引起刺激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特别是内衣、内裤直接接触皮肤,更易引发皮炎。为此,新的衣服应先洗后穿,先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后,清洗几遍再穿;老年人防御功能减退,容易受微生物的侵袭,故身穿的衣服应勤洗,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发生皮肤病。
4.防范干洗衣服的隐患
干洗是利用清洁剂或溶剂除掉衣服上的污渍。干洗的溶剂有一种是高氯化合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害,如长期接触有可能致肾脏疾患;另一种是四氯乙烯,其散发的气体易被皮肤吸收,有可能损伤肝脏的功能,甚至致癌。因此衣服从干洗店取回时,不要立即穿用,或立即将衣服放入衣柜或衣帽间,应先挂在阳台上或通风状况良好的地方,让衣服释放出来的化学气体很快散发掉。当在衣物上闻不到特殊气味时方可穿用或放入衣柜中。
(二)科学选用衣服面料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长,人们开始追求绿色服装,服装业也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顺应回归自然的趋势。如彩色棉的开发可避免染料造成的污染。但目前在呼唤绿色服装的同时,我们还只能依旧大量地穿戴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和其他不利人体健康因素的服装。因此,科学选用衣着很有必要。
在讲究穿着美观的同时,更要注重身体的保健,选用天然的面料最相宜。所谓天然面料,即棉、丝、麻、毛面料。它的保健优点是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小,静电产生少。人工面料的弱点正是上述天然面料优势的反面,即使新上市的高科技、多功能的人工纤维面料,虽有很大改进,但其保健性能仍不及天然纤维面料。为此,中老年人应不穿或少穿化纤面料衣服,确保内衣、内裤、衬裙选用纯棉、真丝制品。以防静电伤害身心,以及因透气、吸湿性差而让霉菌之类得以繁殖,有损健康。
近些年来,人们对丝绸服装的医疗保健作用引起重视,综合各方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种保健作用: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对医治褥疮具有特殊的效果,患褥疮病人使用真丝床单和真丝内裤,不但可吸收渗出液并促进蒸发,保持患处的干燥、透气和清洁,而且其中含的亮氨酸能促进疮口愈合;老年人冬季常穿真丝衬衣、衬裤还可防治皮肤瘙痒症。
(三)中老年人着装忌“三紧”
中年人由于身体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再生功能逐渐减弱,颈部、腰部、踝部应避免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中年人的着装应忌“三紧”。
1.忌衣领紧
在选择衬衣时,领口一定不要过小,领带也不要系得过紧。这是因为颈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上连大脑,下连肢体,内有丰富的神经,两侧的动脉是血液输向大脑和眼睛的“通道”。衣领过紧会对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首先,过紧的衣领可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引发颈椎病。
其次,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大脑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
2.忌腰带紧
如果把腰带束得紧紧的,会给健康带来不少隐患: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受到压迫,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腰椎局部长期缺血缺氧,易发生腰椎损伤、错位、骨质增生,以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浮肿;两侧肾脏受压,肾内血液循环障碍,使肾功能受损,易发生肾萎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日久会产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痔静脉的回流受阻,进而还会引发痔疮。
3.忌袜口紧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踝是脚部血液循环的重要关口。袜口松紧合适,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袜口太紧,会导致静脉血液淤滞在脚踝附近,造成“堵车”,致使心脏负担加重,长久下去可引发高血压。脚部长期血液循环不良还会使脚板发凉,日久会诱发鸡眼、脚垫,导致行走不便。
(四)老人最好穿白色内衣
很多老年人不注重内衣、内裤的选择,认为上了年纪没必要有那么多讲究。其实恰恰相反,对老年人来说,内裤不仅仅是身体的贴身需要,还是帮助老年人在早期发现疾病的好方法。尤其对老年女性朋友来说,最好穿白色的棉质内裤。
穿白色内裤有利于疾病的发现,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一些疾病往往不期而至,特别是很多妇科疾病都可以通过白带颜色的变化识别病变。
例如,宫颈癌患者常表现为水样白带,颜色微黄,有时伴有血性分泌物;滴虫性阴道炎,白带的颜色为灰黄色、灰绿色;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外形呈豆腐渣样。
因此,选择内裤尽量不要选择带有颜色或图案的内裤,以便查看白带的颜色,尽早发现疾病,及时就诊。
插入图(真丝睡衣)
(五)穿真丝睡衣防褥疮
体弱多病的老人卧床久了,难免会长出褥疹,如不抓紧治疗,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褥疮。褥疮瘙痒难耐,抓破后不易愈合,会引起皮肤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使很多老人痛苦不堪。
一般来说,褥疮是压出来的。老人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采取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等措施,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另外,老人常穿真丝睡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褥疮。
中医观点认为:蚕丝性平,味辛,无毒。用真丝制成的睡衣不仅质感顺滑,柔软舒适,而且还具有易干、吸湿、散热性能好的特点,可增进身体表皮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对皮肤产生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从而减少微生物在皮肤上滋生的机会,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卧床老人长期穿真丝睡衣,对减轻因生“褥疹”而出现的皮肤瘙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衣料都不能比的。
应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的睡衣大多由化学纤维材料制成,老年人穿了,本来就干燥的皮肤更容易感到瘙痒,反而会加重褥疹、褥疮的瘙痒状况。所以,在购买真丝睡衣时,一定要选货真价实的。
(六)老年人冬季戴帽益处多
时至冬季,寒气逼人。对体质较弱、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来讲,如果备有一顶冬帽的话,好处是很多的。
人的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的皮肤虽然薄,但血管及汗毛既多且粗,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竟会有3/4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由此可见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很大。一个人如果只是多穿几件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像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热气会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
插入图(帽子)
寒冬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发生风寒感冒、咳嗽、头痛、面神经麻痹(即口眼歪斜)等疾病。
1.有利于保暖
为了防寒,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和保暖鞋,但许多人没有戴帽子的习惯。殊不知,人体的头部也是很需要保暖的。更何况,多数老年人的头发比较稀少(容易散热),更需要帽子来保暖。冬帽的材质,可以是毛线、呢绒,或者羽绒服的连衣帽,反正质地要厚一些,保暖效果才好。
2.有利于保健
老年人的血管毕竟不如年轻人那么通畅,甚至多少有一点硬化,如果受凉的话,难免造成脑血管收缩,轻则会感到头昏、头痛,重则会发生意外。所以,老年人不能小看帽子的保健功能。另外,像绒线帽、连衣帽等,还可以遮住并保护耳朵。
3.防护功能
帽子戴在头上,万一有点轻微的碰擦,帽子可以“缓冲”一下。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身体状况也较年轻人脆弱,所以给予适当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七)老年人不宜穿平底鞋
平底鞋常常为老年人所喜爱,因为它使老年人感到穿着舒适轻便。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平底鞋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人到老年,足底肌肉和韧带都会发生退行性衰老变化,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肥胖者还容易形成平足。这也是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容易感到足、踝、膝、髋和腰等多个部位疼痛的主要原因。若常常穿平底鞋就进一步促进了足弓的弹性丧失,更不利于老年人负重和行走。
另外,穿平底鞋还会使老年人足底抗震荡能力下降,再加上脊椎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功能减退,站立或行走的时间过长,还容易引起头昏头痛等不适。
从物理角度讲,无跟的鞋,定向转动性最大,也就是稳定性最差,容易使老年人慌忙之中控制不了身体的稳定,以致跌倒或引起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各种损伤。
插入图(老年人不宜穿平底鞋)
为此,老年人应该穿有一定高度后跟的鞋,跟高以1.5~2厘米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维持足弓的形成和抗震荡能力,又可限制过度的定向转动,增强活动时的稳定性。
五、居室环境与健康
(一)居室环境与健康
现在老年人日益增多。要使这些老年人欢度晚年,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搞好老人居室布置也十分重要。首先,老人居室应当有良好的环境。家具的选择和布置要适合老人的特点,一些棱角尖锐、开启不便、不好存放的家具不适合于老年人使用。老人的床位布置,不宜放在穿堂风的通道上,以免风量过大或直吹人体。床铺一般以铺板加松软的棉垫为宜,海绵垫、席梦思、沙发床,这些东西容易使老人翻身不便,透气性也差,不如在硬板上把棉垫衬得厚一些,松软一些,使老人休息舒服些。如能在居室内放一把安乐椅或藤椅,往往比沙发还要实用,老年人可坐在上面休息、阅读。
插入图(安乐椅)
其次,居室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宽敞的空间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但应适当控制采光面积,因为日照过量会使室内温度过高,给人以燥热和不舒服的感觉,一般来说,能保证每天两小时日照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起到杀菌和消毒作用。室内通风换气对保障人体舒适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室内不通风不好,而通风过量老年人又受不了,为了调节风速和风量,可在窗上多安几个羊眼缧丝和风钩,就能根据需要来调节通风量了。
居室还应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据环境卫生学要求,室内温度在16~24℃、湿度在50%~60%左右为最好。夏季为了降低室温,可利用自然通风和电扇来调节;冬季,人体内热量少,除了穿着上注意外,室内温度应尽可能保持在20℃以上。北方天气干燥,为了增加空气湿度,可经常在炉上烧壶开水,或经常在地上洒一些水,在室内晾晒湿衣服,都是增加湿度的方法。
插入图(居室)
(二)老年人不宜久待的环境
1.空气污浊的环境
空气污浊环境不仅指垃圾堆、臭水沟、化粪池等肮脏不洁的场所,也包括人群聚集的影剧院、歌舞厅、会场、商场内等场所。由于人体散热、散湿、呼吸和其他排泄活动,这些地方的空气变得十分污浊。
2.人声嘈杂的环境
在固定空间里,单位面积内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们的谈话声、吵闹声汇合在一起构成很大的噪声。老年人若久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产生烦躁情绪,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插入图(老年人不宜久待的环境1)
3.白天无声的环境
噪音有害健康,但如果环境过于安静,尤其是白天,周围一点声响都没有,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对身心健康同样不利。因此,老年人居住地不宜过大过空旷,周围要有邻居相伴,家中无其他人时,不妨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人为制造出一些响声来。
4.光线昏暗或刺眼的环境
如果采光不合理,室内照明度不够,加之老年人视力下降,不但容易摔伤跌倒,还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灰色心理。但环境光线过于刺眼也不好,除有损视力、产生眼花外,还可能使情绪过于兴奋,从而影响睡眠。
5.色彩纷杂的环境
老年人对色彩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久处于色彩纷杂的环境中,因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卧室里的色彩宜质朴自然,不能装饰得五光十色。
插入图(老年人不宜久待的环境2)
6.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
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对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亦明显下降,因此应尽量避免处于雨、雪、冰雹等恶劣气候环境中。
7.建筑物密乱的环境
建筑物密乱的环境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不安、烦躁,使老人缺乏安全感,情绪激动。
8.刺激惊险的环境
各种紧张的体育比赛、惊险的杂技表演,以及游乐场里的过山车等娱乐项目,在使人们兴奋、紧张的同时,也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六、电器与健康
(一)谨防电视病
首先应合理安排收看时间,不要熬夜,每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起床后,要做适量运动,午饭后,最好睡上2个多小时。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使身体的生理状态逐渐恢复正常。
还要注意掌握情绪,切忌过分激动。这一点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尤为重要。要保持平和心态看比赛,过度的紧张、兴奋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并且使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突高,可引起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脑血管破裂而中风,冠心病患者会因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注意保护眼睛,看电视时眼睛与荧光屏的距离要合适。荧光屏距离眼睛越近,要求眼的调节力越大,眼睛就越容易疲劳,以致发生近视。看电视1小时后,最好有短暂的休息,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按摩眼眶周围。室内若有弱光照明,如开一个3瓦的小灯泡,可以减轻小而亮的荧光屏与周围的黑暗背影形成的强烈对比,有利于保护视力。
插入图(电视机)
注意合理饮食,看电视时,视紫质消耗较多,而某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可促进视紫质合成;医学研究表明,每看1小时电视,所消耗的视紫质需要休息半小时才能恢复。合成视紫质的原料主要是维生素A和蛋白质,因此,要多吃些牛奶、禽蛋、动物肝、鱼类、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豆制品、红枣、甘薯、苹果、橘子等。另外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有助于消除疲劳。还要注意不要边吃边看比赛,如果边吃边看,胃就得不断工作,胃肠道的血供增加,就会使大脑的供血减少,影响大脑的功能,边吃边看会使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得一种叫“电视腿”的疾病。久坐易造成下肢麻木、疼痛、浮肿等。加上长时间凝视闪烁的屏幕和活动的图像,可引起刺眼、头昏、头痛和疲乏等症状。所以,看电视累了不妨做做操:
1.坐在椅子上,双腿屈膝抬起,双手抱住小腿,尽力往回使膝盖贴近胸部。重复4~8次,此动作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有预防下肢肿胀之功效。
2.坐在椅子上,双腿轮流快速屈膝向上提起,双臂屈肘于体侧,交替前后摆动。重复30次。此动作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久坐伤肉”。
(二)谨防空调病
空调病是环境因素所致的疾病。随着空调在工作场所和居室的普及,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1.病因
夏季气温高,衣着单薄,长时间呆在低温环境里,冷感觉传至体温调节中枢,指令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停止分泌,以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冷感觉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腹腔内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出现诸多相应症状。除上述冷的因素外,门窗密闭,缺少新鲜空气;空调房内、外气温相差过大;以及虽有空调过滤器能排除大部分灰尘,却无法排除微生物,致病菌容易在空调房内寄宿、生长繁殖等等这些都是致病的原因。
插入图(空调)
2.临床表现
感到疲倦,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头痛咽痛,神经痛,胃肠道不适。女性还会出现月经提前或延迟、经量稀少、经期缩短等月经失调症状。
3.防治策略
(1)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是预防要诀。
(2)室温宜恒定在24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度,因温差过大,冷热剧烈相搏,易伤身致病。
(3)室内空气流速宜维持在每秒钟20厘米左右,勿坐于冷风直吹处。
(4)老年人温度感觉差,体温调节功能也差,易患上空调病。
(5)患上空调病者,可口服中成药正气片,也可用刮痧疗法自疗。
(6)适用穴位:头痛咽痛疲倦者: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胃肠道不适者:中脘、章门、气海、脾俞、胃俞;有月经失调者:肝俞、脾俞、次廖、气海、关元、三阴交。
(三)谨防电脑病
尽管现代电脑已经设计得比较先进,对人体的危害已减少到微弱的地步,但是,电脑工作时还会产生微量的“电子雾”,即电子辐射。若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的环境中,忽视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就容易引起头痛、疲劳、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多种不适。电子辐射还可能直接损伤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使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但此说法未得到医学界的公认。此外,电话操作者连续注视电脑屏幕,长时间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不舒服,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造成视力减退,影响工作与学习。很多中老年人退休后都爱在家上网作为生活消遣,但要注意防电脑病:
插入图(谨防电脑病)
1.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宜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吃东西,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炎。因与电脑键盘接触较多,完毕应洗手以防传染病。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应经常保持脸部和手的皮肤清洁,因为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操作者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如不注意清洁,时间久了,易引起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影响美容与身心健康。
3.注意补充营养:
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全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平时可多饮些茶,因陋就简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吸收与拮抗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对人体造知功能以及遗传基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插入图(注意补充营养)
4.注意正确的姿势:
操作时坐姿应正确舒适。应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在操作过程中,应经常眨眨眼睛或闭目休息一会儿,以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视力减退。
5.注意操作环境:
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定期清除室内的粉尘及微生物,清理卫生时最好用湿布或温拖把,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处理,合理调节风量,变换新鲜空气。最好使用防护屏,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电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6.注意劳逸结合:
一般来说,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室外活动活动手脚与躯干,散散步,望望远处,进行积极的休息。
七、烟酒与健康
(一)吸烟可导致老年性失明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但是,人们仍很难想像,吸烟与老年性失明有什么关系。最近英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给吸烟加上了一条新罪状:吸烟能大大增加患上一种叫做“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疾的危险。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眼睛黄斑区的病变。这种眼疾是造成55岁以上患者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当人的年龄上升至75岁以上时,三分之一的人可患有此疾。
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初期,患者视网膜下可见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被称为玻璃膜疣。这时一般不影响视力。但当病情朝重症方向发展时,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总是呈模糊状。目前的医疗手段对此病基本上是爱莫能助,也就是说,一旦患上,就只能任其发展。
英国科学家所做的这项研究证实,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步入老年后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要高出两至三倍,而且吸烟越多,这种危险也就越大。
插入图(吸烟可导致老年性失明)
(二)老人吸烟易导致腰背痛
吸烟可导致腰背痛,这是因为吸烟时,烟碱被吸入血液会引起椎间盘血管收缩,血供下降。另一种有害物质是一氧化碳,吸烟者体内高水平的一氧化碳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会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减低,腰椎间盘本来不充足的氧和其他营养物更加减少,从而导致其退变过程加快加重,使脊椎对机械压力更趋敏感,最终促使腰背痛的发生。
吸烟常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容易经常咳嗽,当喘咳时,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增加,这是腰椎间盘退化的另一个诱发因素。国外有关资料还显示,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相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后,吸烟者的康复情况不如非吸烟者,并容易遗留部分症状,但戒烟后可以消除。这说明吸烟还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吸烟者患久治不愈的腰背痛,应首先戒烟,其次要加强腰背肌功能的活动锻炼,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以及避免风寒湿侵袭等,将有助于根治或减轻老年性腰背痛。
(三)老年人喝什么酒比较合适
1.黄酒:黄酒是最古老的一种饮料酒,因其酒液颜色黄亮,故称黄酒。主要含有糖分、糊精、高级醇、甘油、有机酸、维生素等,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除饮用外,还可制成药酒,又可作一些中药的“药引”。
插入图(黄酒)
2.啤酒:啤酒由麦芽、啤酒花酿造而成,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饮料,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和烟酸、泛酸、叶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其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具备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因此被称为“液体蛋白质”,又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又称为“液体维生素”。啤酒的产热量很高,被誉为液体面包。适量的饮用啤酒对高血压病、心脏病、青光眼和结核病患者都是合适的。但不宜过量,也不能常饮,否则容易引起体内脂肪堆集,加重心脏负担。
插入图(啤酒)
3.葡萄酒及其他果酒:酒精含量在12~24°,主要成分是水、酒精、醇类、酸和酸性盐、糖、鞣酸、蛋白质、果胶等。饮用葡萄酒对身体虚弱、患失眠症和精神倦怠者及老年人来说是有益的。山楂酒具有开胃止痛、消食化积、治痢止泻、镇痛收敛、调经化瘀、活血止血、软化血管、降脂降压等功效,老年人也可饮用。
插入图(葡萄酒)
(四)适量饮酒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酒喝多了会使人脑子迟钝,但美国1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却显示,适量饮酒能够降低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发作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每周饮酒量如果在相当于1至6小杯烈性酒之间,其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比那些滴酒不沾的老人平均要低54%。
不过,研究也显示如果老人们过于贪杯,平均每周喝到14杯以上,那么痴呆症发作风险将比不喝酒者高出22%左右。
研究结果实际上可用“U”形曲线形象地加以表述。曲线一边是滴酒不沾者,对应的另一边乃喝酒过度者,中间凹下去的则表示适量饮酒者。酒精固然能够防止给大脑供血的动脉或血管产生硬化,但并不能仅以此作为建议老人们喝酒的依据。
插入图(适量饮酒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五)老年人慎喝药酒
长期以来,人们以喝药酒治疗疾病或补养身体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尤其是对老年人不利。因为每次喝酒后能真正饮进的中药有效成分相当有限。若饮量少会起不到治疗或滋补作用;若饮用过量,则酒精的危害比药效的作用大。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因为制酒时使用的漂白防腐剂亚硫酸类物质,在水中容易释放二氧化硫等有害元素,会引起哮喘发作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