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保健大全
18667000000012

第12章 心理健康与保健(2)

第二节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一、老年人心理保健十法

1.平心静气法。遇到不愉快、生气的事,不要立即大发脾气,或急于行事,先平心静气十分钟。还不行,就延长时间;再不行,就睡一夜后再处理此事。

2.精神胜利法。要不服输,始终保持旺盛精力。遇到挫折失败不灰心丧气,而是寻找原因,研究对策,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战胜它,完成它。

3.异想天开法。听音乐,你想到音乐家;观舞蹈,你想到舞蹈者,你要极力把自己想象成是实践者,是演员,摆脱观赏者、观众的地位,要主动地做主人,不要做旁观的客人。

4.众采博集法。要有广泛的兴趣,可以钓鱼、养花、书法、绘画以及收藏各种物品,总之要“闲不住”,常动手动脑。

插入图(老年人心理保健十法)

5.返老还童法。经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游访童年的旧居、旧址、故地重游,旧事重提,仿佛你又回到童稚时代。

6.腾云驾雾法。读书、看电影电视或听人讲话介绍,要专心致志,并随之腾云驾雾追踪。书中介绍巴黎,你仿佛也在巴黎大街漫步;电影放映泰山风光,你仿佛也在山顶观日出。

7.投机取巧法。不要卖傻力气,不因循守旧。要尽量省时、省力、节约;想出新的办法来解决各类问题,可以培养创造力。

8.到处伸手法。广交朋友,乐为大家办好事,做一个社交家、“外交大使”。

9.“见异思迁法”。对新鲜的、奇特的、未知的事,要喜欢它,接近它,研究它,掌握它。

10.“贪得无厌法”。对知识的获取要永不满足,每天的工作表要安排满当,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

二、老年人心理平衡六要诀

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可老年人若是以老眼光看新问题,有些问题定然看不惯,因而生闷气,发牢骚。生气恼怒对老年人极不相宜,为了避免意外,老年人应有自控能力,学会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1.目标

老年人要不服老,老有所为,就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但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的范畴内。对社会进程中某些不良现象要正确对待,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要树立长寿的信心,学习、生活有计划,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使离退休生活充实而有趣。

2.奉献

离退休了,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你就能享受继续奉献的乐趣。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乐意助人可以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与人相处“和为贵”。

3.期望

对子女、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对于女的事不要什么都管,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时刻牢记“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名言。

插入图(沟通)

4.沟通

遇烦恼要向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倾述,以沟通信息,敞开心扉,取得帮助。如聊天、参加健身活动、外出旅游,都可以充分获取人间真情和欢乐。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容易赢得心灵的贴近。

5.自控

平衡心理关键在于自控能力。遇事一定要冷静,即使是不顺心的事,也要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将不良情绪的惊涛骇浪清醒而理智地引向平衡的彼岸。生活经验证明,不生气、不上火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法宝。

插入图(放松)

6.放松

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打打门球,听听音乐,下下棋,跳跳舞,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心情自然舒畅。一句话,“放松”对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平衡十分有益。

三、老年人心灵体健得长寿的法宝

(一)冥想有助心理健康

冥想不仅仅使你感觉舒畅,心情平和,还可以改善你的脑结构,实实在在地健脑,这是科学家在最近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学家用一种可量化的方法对冥想的功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注视一个液晶显示屏,当某种图像显现的时候,志愿者被要求尽可能快地按动一个按钮。一般来说,图像出现之后,人们按动按钮需要200至300毫秒的时间作出反应,但睡眠不足的人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无法作出反应。

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冥想前后参加按动按钮的测试,并与同时进行的其他测试,例如有关睡眠、阅读、交谈的测试予以比较。实验表明,冥想使志愿者在作出反应时取得了好成绩,尤其是在一夜未眠的时候,冥想的提神作用更是十分显著。

(二)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老年人如何保持年轻的心态呢?以下几招不妨借鉴。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1.活

是指活动手指。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2.转

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3.参

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4.睡

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5.调

即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6.听

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三)自信对健康有益

老年人阅历丰富,有思想、有见地、有情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其情绪自然会受生离死别、病痛缠身等影响,若没有顽强的自信来抵御,必会精神颓废,悲观失望。于是,百病丛生,又何言健康长寿?其实,老年人的自信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当你退休而失去工作,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身体尚可,自会寻到展现自我,发挥余热的事儿干。当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孩子,为事业而远走他乡,要自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把缠绕心际的缕缕亲情,化为支持晚辈的动力。当你患了某些老年疾病住进医院时,要在自信中树立“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的思想,相信现代科技能把绝大多数老年病治好……要用自信把自己从逆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愉悦心境。这才是老年人应持有的正常心理,也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利保证。

插入图(自信对健康有益)

(四)难得糊涂可长寿

人都会老,这是人自己无法左右的自然规律。当面对离休、退休这一关口时,过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过得不好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常被戏称为“老小孩”。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记忆力与感知功能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都可使老年人在性格上变得古怪,例如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生理上的衰老又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患有难治之症和癌症等老年病人还可能产生自怜、自杀等绝望心理。

所谓随遇而安即能使自己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无论它发生多大的变化,也能入乡随俗,随方就圆。俗话常说的“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说的正是此理。能随遇而安的老年人遇上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待遇优厚时,能做到不眼热;遇上飞扬跋扈者,能进能退,会斗争也会保护自己;遇上喜争风吃醋、爱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宽容、谦让;遇上看不惯的事儿能不生真气:他们对自己与自家的一切生活现状始终满意。会随遇而安的老年人眼光远大、胸怀宽阔,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这样的老年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自然健康长寿。

郑板桥有四字名言:难得糊涂。人老了,力不从心了,有时不妨就糊涂点,闭上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都闭上。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以求体健寿长。

插入图(难得糊涂可长寿)

(五)静听天籁静养心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的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宁心养神。

静心养神便是清心寡欲,以一种崇高的宽容,使世间一切无谓的烦恼,涣然冰释,使人对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一无牵挂,进入一种高超的心灵状态。

静心养神的具体操作便是静听天籁。风声、雨声、鸟声、水流声,便都是天籁。静听天籁,就是洗脑静心、陶冶性情、调节神经、松弛心理。如清晨,可听树叶响动,听虫儿的吱卿,听鸟儿的啁啾,听轻扬过树梢的款曲……由近及远,由低及高,由粗略到细微;所有日常的积尘、积怨、积郁、积忧、积乏,顷刻都会化作烟云。静听天籁就是以皈依自然的方式,熨贴酥慰紧张与烦恼,使之静心养神,获得深度的休憩。

插入图(静听天籁静养心)

(六)音乐养心神

人类最早享受的音乐便是自然界优美动听的自然声响。淅淅沥沥的雨声、风吹树林发出的沙沙声、叮咚缠绵的泉水声、千回百啭的鸟鸣声……因而古人有“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的名言。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并能与细胞共振,按摩细胞,使人感到清心而神爽。专家还指出,音乐对老年常发病症——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许多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音乐在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老年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

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就可以调心、调息、入静、放松、联想,在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益寿延年、安神养心、平肝潜阳、健脑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