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父爱
18664200000052

第52章 爱的符号

宛彤

父爱中蕴藏着的,是太阳的光泽,是莽莽苍苍山林的气息。无须语言,甚至无须何种方式,父爱,只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入狱改造几年了,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同监犯人之间常传阅家信,算是分享亲情吧。我也因此看过很多别人的家信,常使我感慨心酸。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名皖北籍犯人的家信。他家人称他为狗伢。

狗伢家住在几千里外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都是聋哑人。因为穷,村里几乎没有人读过书,能把一封信念出个大概的也没几人。而要动笔写信,只有求离家几里外的那所学校的唯一一名老师了。他父母一个大字不识,想求人写吧,可儿子坐牢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给他写信,便是家中一件大难事了。

狗伢刚入监时,看到别人捧读家书时那种陶醉的神情,羡慕得不得了。可他知道家里的情况,只好深夜蜷在床板上暗自垂泪。

就在那年冬天,狗伢那思子心切的聋哑父亲,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一头年猪,从几千里外风尘仆仆地赶来广东探望他。当时别人喊他有人探望,他死也不信,直到值班干部亲自来喊,狗伢才相信这是真的。

一个心焦难语的山里老人,一个思亲欲疯的囚子,我实在想不出这样一对久不见面的父子,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狗伢接受探望回来时,带回一包焦黄喷香的小咸鱼干,这是他聋哑的父亲千里迢迢送来的唯一一点东西。好长一段时间,狗伢都舍不得吃。听他讲,这种比小拇指还小的鱼是他家乡的特产,每年只有秋天才会出现,而想要逮住它,只有垂钓。不知道他父亲钓了多久,才能攒上这么一大包。

一天晚上收工后,狗伢照例拿出那包放了好久的鱼干,坐在那儿发呆。有个广东犯人嘲笑他说:“这不是我家喂热带鱼的鱼食吗?难道你爸是卖鱼食的,卖不完才拿给你!”气得狗伢要跟他拼命,大家劝说了好半天,直到广东犯人道歉,才平息了狗伢的怒气。

事隔不久,狗伢拿了封信神秘地找我说:“喂,给你看我的信。”

展信一看,我呆住了!一张千皱百褶沾满汗渍的三十二开田字格的背面,竟没有一个字,只画满了千奇百怪的图案。看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狗伢说这是他爸上次探望时与他约定好的交谈方式。

原来,探望那天,哑父比划着家里太穷,以后不能常来看他,想他时就会给他写信。狗伢吃惊父亲什么时候会写字了。哑父忙“解释”:画个“小狗”就是喊他狗伢;画个就是家中一切安好;画个“△”就是家中有事……狗伢不忍扫父亲认真欢喜的兴致,忙从政府发的零用钱账户上买了五十个信封邮票,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监狱的地址。这样,只要他父亲在纸上画上一些相关的图案,往里一装就行了。

看着那满页似像非像的图案,我实在不忍想象一个白日在田里劳累了一天的老人,晚上佝偻借着身子,借着昏黄的灯光,用那双握惯了锄杆的龟裂的大手,笨拙地捏着笔,吃力地一笔一笔画着……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

我禁不住流泪了,这是第一次为不相干的人流泪。

从那以后,每隔一个月,狗伢总能收到一封哑父寄来的别人无法看懂的家书。后来,信中又名了些新内容:比如春天,信里还会夹着一朵桃花或一片油菜叶——狗讶就知道家里的桃花开了,油菜长高了;秋天,信封里会装进几粒饱满黄灿灿的稻谷——他就知道家里的收成很好;在寒冬到来时,父亲常常会画上一件肥大的棉祅——那是父亲在叮嘱他:天冷了,别忘了加衣。

年复一年,一封又一封家书源源寄来,没有一封是画“△”的。

可是这期间,狗伢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抱病在床、房子被洪水冲倒……是父亲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一个个“△”抻成了一个个“〇”,用宽宏深沉的爱,为狗伢撑起了一片亲情的晴空。

良知一点点被唤醒,灵魂一点点被净化,那年五月,狗伢立功减刑提前出狱了。临别前夕,狗伢对我说:“志坚,把我爸这几年写的信留给你作个纪念吧!别忘了,不论在哪里,都有一个牵挂我们的家。你也要早点回家呀。”

捧着这被狗伢视为命根子的沉甸甸的父爱,我久久无语。是啊,我也该回家了。

心灵感悟

爱可以变化成任何的形式,就算是符号,只要有爱的存在,那些符号也都是爱的结晶,那样的温馨之感,是一种家的感觉,也是共同的快乐,更是新生命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