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言
保证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工程,它需要具有生命全程的最佳设计,将人的优势调整到一流状态,活到老健康到老,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愿望。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求富心切,急功近利,透支身体,浓缩寿命。还有些人功成名就,拥有巨大财富后却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成天花天酒地地生活,结果引发很多疾病。有的不到40岁就老态龙钟,精神憔悴,本来正处在黄金年龄,却大病缠身,卧床不起,最后不得不痛苦无奈地离开人世。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人的金钱、地位如何,对健康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人人需要有健康的体魄、雄壮的体格和聪敏的大脑。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商业和社会应酬越来越多,人口聚集越来越稠密,交通越来越拥挤,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些人不知自爱,常常在无意识中损害欺骗自己,有的暴饮暴食,有的食欲无度,有的通宵达旦地超负荷工作,总想把几天能做完的事一天完成,根本不顾睡眠、休息和娱乐,严重透支摧残自己的身体却全然不知,任其无端地消耗自己宝贵的精力和体力。他们不懂得,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和志向,不能过早过多地消耗机体的能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木工用迟钝的工具做事,一定不会制造出精美的器具来。有些人因为在枯燥和萎靡不振的生活中度过,不仅一事无成,而且身体早垮了,得不偿失。在饮食和生活起居上,如果我们懂得健康常识,按生命规律生活,维持适当的营养,过一种简单、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适度锻炼、并给予充足的水分、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就很少发生消化不良、胆汁过多、头痛脑热等疾病。
第二节 增强保健观念
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保健观念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和精力充沛。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人的健康订立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合适,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以上10条有6条属于身体健康的观念内容,有4条属于生理健康内容。
要保持自己身体健康,必须经常提醒自己要有保健观念。
一 是每年要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测出体内有无潜在的疾病,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进行防治,防患于未然;
二 是有效地节制食、酒、色、财、气、赌等方面的陷阱,以防害人害己;
三 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废物,消除忧愁,增强体质;
四 是合理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五 是每天有规律地生活和进行各种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适时增减衣服,保持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 是思想开朗,从容大度,用友善的面孔接触周围的人;
七 是妥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有理想,不空想,既原则,又灵活;
八 是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情绪和身体意识清楚,并据此安排好自己的活动。
总之,人的生命比什么都更宝贵,任何金钱、地位、美色都不能代替。人的健康是生命的基础,只有自己高度负责,生命才有保障。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保健观念,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每天都处于良好状态。健康的身体,有赖于身体中各部分的均衡发展。而成功的取得又有赖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工作是身体器官的调节器,一个人如果空闲无事则容易诱发许多疾病。生命在于运动,闲着不动便加速死亡。粗劣的生活,会造成粗劣的身体。操劳过度,终日忙碌,严重透支身体,连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都没有,对身体无疑是有害。体力和精力是成就一生成功的资本,对精力和体力要做最经济、最有效的利用。大自然是无情和公平的,在大自然的眼里,君王和乞丐没有贵贱之分,她不会接受任何的借口和推诿,她要求人们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去努力地做事。
第三节 生活要有规律
生命有着自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规律。生命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所以,生命时刻都在动态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有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有一条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活很有规律。医学研究认为:各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在遗传基因中都按其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总的过程做了程序安排,生命过程的这种程序安排,被称为“生物钟”。生物体内的这种“生物钟”不仅影响生物寿命的长短,还影响着各种生理功能。人体内的生命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的时间变化。研究表明:人的脉搏、呼吸、基础代谢率、体温以及各种血液生化指标,均随着一天的昼、夜、晨、昏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亦要与这种节律变化相适应。
中医《内经》讲“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古人说人最低应活到80岁,活到120岁才是应有的寿数。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在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建立一些条件反射过程,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从而能使人的生理活动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节律,过着有节律而规则的生活。现代兴起的生物钟学说与“时间生物学”都认为有规律的生活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关。据报道,前苏联一位168岁的老人在回答日本学者询问时说:我每天6时起床,用泉水洗脸后,经过两小时的林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吃点面包,喝牛奶。上午在果园里劳动,劈柴、割草。午餐多吃新鲜蔬菜,喝酸牛奶。不吸烟,不饮酒。晚饭后散步,……我记得这样的生活大约过了140年。我国一位119岁老医生说:人的身体好比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有节奏的运转,才能减少损伤,永葆青春。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体内的生理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的生命节律与时令、时辰息息相关,人体的细胞、血压、心跳、心情、体温、激素等都与时钟一样顺应生物节律,而进行周期性的变化,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和日出日落,都与生命的规律有关。天冷,血管收缩,血压偏高;天暖,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冷风过后,因交感神经起变化,血压会波动。早晨,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容易上升,心率加快,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开始上升,代谢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从而增加了心血管负担和耗氧量,有心血管病的人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脑卒中。体温凌晨最低,6时后开始上升,下午4时最高,晚上入睡后又开始下降。大脑内垂体分泌的一种促肾上腺素激素或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昼夜有一定节律,午夜最低,此后逐渐增多,清晨醒来后再出现分泌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专家认为,早上7时到上午11时是老年人较危险的时刻。
根据人体血液、体液流注时间推测,子时是人体血液汇集在肝脏化解酸毒和制造胆汁的时间,所以子时要安睡,让肝脏正常工作。丑时为胆囊细胞贮存胆汁时间,这时应深睡,让胆分泌胆汁,以利肠胃消化。寅时肌肉放松,血压降低,脉跳减少,这时人要放松休息。卯时人体血液精华流往大肠,所以这时大肠的蠕动性强,有利于人体排除废物。根据人体内脏新陈代谢的工作规律,人在晚上10时至次日6时正需要安睡,以利于五脏六腑和血液、激素功能发挥正常作用。
俗话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人人都希望无病而健康,健康不靠侥幸,要靠预防和实践,生病不是偶然,疾病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侵入人体的。很多人往往在面临死亡时,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在身受疾病折磨感受痛苦无奈时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在长期病痛的煎熬下才知道患病之难受。如果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适当运动和休息,健康就在自己心里、脚上、口上和手上。
人的生物钟顺应性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按规律的生活和作息,人体生理代谢就会平稳,耗能少,心理、生理处于平衡和谐状态。如果生活没有规律,体内代谢会被干扰,轻者有损健康,重者会致病甚至死亡,这个被医学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每个人都一定要遵循,绝不能图一时方便省事而违背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不需要花钱,生活质量又高,防病治病的效果十分明显。
生命像江河流水,高往低流不回返。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生命健康在于新陈代谢日夜正常运转,生命活动不断取得自然平衡。对此,人不仅要顺其自然,还要内心平衡。生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应用“用进废退”的道理指导人类健康运动。洪昭光教授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奥秘的莫过于生命了,各种看似前后矛盾的理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洪教授提出生命在于动静结合,静是心灵的宁静,心态的平和,动是适当的运动,过分剧烈的运动会伤害身体,甚至会造成猝死。洪教授还提出:“像心脏一样工作,像蜜蜂一样生活,心脏最会休息,当你需要的时候,就把速度提上去,但它不蛮干,一定一张一放,张弛有度。心脏的工作如行云流水,自然和谐,有前瞻性,原则性,规律性,如果我们像心脏那样去工作,既有效率,又不会累。”
生命平衡包括环境、营养、阴阳、动静、心理。无节无常无序的生活会引发许多疾病,引起阴阳失衡、经络不畅、气血失和,进而诱发疾病。岁月不断地流逝,要珍惜生命就要从养生保健开始,现代人住得好,吃得多,运动少,睡觉差,心脑烦,图口欲,重享受,无形中添增生活压力和紧张,导致疾病越来越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节 讲究生活方式
人的生、老、病、死有它的客观规律,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有些人在生病之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违反了自身健康的规律,等病来了才知道后悔起来。过去中国人的最大疾病是贫困,营养不良,卫生医疗条件差造成的。现在社会稳定,物质丰富,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又是患病的根源,喜好酒色,放纵自己,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隐患。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改进。
一 是作息方式。
一天24小时,一般是睡眠、活动、工作各占用
8个小时。即:早晨6:00至8:00活动、早餐;上午8:00至12:00工作;中午12:00至14:00中餐、休息;下午14:00至18:00工作;傍晚18:00至22:00晚餐、休息;夜间22:00至次日6:00睡眠。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工种将会有不同的作息时间安排,但总体原则基本上按三个8小时进行。
二 是衣着方式。
衣着的功能是防寒防暑,保护机体不受外界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因素的影响和侵袭,防止外伤和疾病。衣服应选择棉布类,衣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总的原则是适时、适体、清洁。
适时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而更换或增减。春季宜渐减,春天气候寒暖变化快,人体阳气尚未充盛,减衣不宜过早过快。夏季宜少而薄,夏天炎热,浅色丝绸、纯棉服装相宜,汗湿衣服要及时换洗,以利于身体散热。秋天宜迟加,秋天加衣不宜过早过多,应让肌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冬天宜多而厚,增加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感冒。随着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
适体是指衣着朴素、大方、美观、舒适,要根据肌体生理变化的要求随时换衣,不要追求式样别致、面料华贵。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衣服不应束身过紧,而应选择柔软舒松的衣服。不要穿带静电的化纤类服装。内衣的面料以柔软、吸水性强为佳。外衣的面料应根据个人的习惯和气候的变化进行选择,以利于血气的运行和肌体的健康。
清洁就是勤洗勤换,保持衣服的清洁。尤其是夏季人体容易流汗,更应注意及时更换。
穿轻便、保温性、防滑性、透气性较好,大小适当,便于运动的鞋。最好不系领带。裤带不能扎太紧。要选弹性好、散热快、不扎脚、柔软宽松的袜子。鞋、袜、裤带穿着舒适,有利于血液循环,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三 是饮食方式。
饮食须择品、定时、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饭后应缓慢步行15分钟左右再工作或休息。
1、所选食物要新鲜、细嫩、干净,无陈旧、变质、霉烂;
2、蛋白质、脂糖类、豆奶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搭配适量;
3、少吃甜、咸、熏、腌、烤、油炸、色素、冰冻和坚硬食物;
4、增加新鲜素食,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和胃肠癌的发生有好处;
5、多饮水,成年人饮水控制在3000毫升/天左右。饮水要缓慢少量多次,一次性过多过急饮水会增加心、肾负担。
6、克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不良习惯。
四 是运动方式。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健康状况,选择有节奏性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全身性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开始运动几天,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如运动3~5天仍觉疲劳、乏力、心率增快等就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待2~3周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要有量、有序、有恒地进行。运动后不宜立即吃冷饮、抽烟、洗澡、蹲坐和吃饭,以防引发胃肠、心脏、大脑、皮肤、肌肉、内脏等方面的疾病。运动后动作缓慢、松弛地进行调整,使身体得到恢复。
五 是思维方式。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客观与行动、现象与本质、此时与彼时,有时真让人头晕目眩,如果吃不透那纷纭复杂的世象百态,难免要吃亏上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人知事的深度难度,来自于人的本质复杂性和大千世界的多样性。在思维方式上,应以慢制快,以稳求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事要用辩证的方法观察思考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冷静考虑,谨慎对待,妥善处理。情绪不能过于激动和压抑,始终保持心态平衡,使自己的精神处于愉快乐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