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糖尿病防治教育手册
18661100000022

第22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1)

第一节 糖尿病足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中等或较大的动脉血管受累的一组疾病,主要受累器官有心脏、肾脏、大脑和下肢。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与非糖尿病人群比较,糖尿病人群趋于早发,并且趋于更广泛和严重。大血管病变分为:①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左心衰、心肌梗塞;②高血压;③脑血管疾病,如中风;④周围血管疾病,跛行;⑤糖尿病足,缺血性足坏疽。

在糖尿病患者中,总死亡的50%~60%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在有蛋白尿(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于肾移植治疗后的前数年中,50%~65%的死亡原因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而并非肾衰本身。心血管疾病普遍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吸烟;②肥胖;③高脂血症;④高血压;⑤胰岛素抵抗;⑥血小板功能异常;⑦缺乏活动;⑧阳性的家族史等。

糖尿病具有特别高的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对危险性,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1.6%~6.4%。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和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尽早地识别和正确地处理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一、病因及危害

1.病因。糖尿病患者足部损伤是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加上感染或机械损伤。通常发生在不敏感的、缺血变性的足部,可以导致溃疡形成、感染、坏疽。足溃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机械损伤和关节畸形所致,缺血、茧、水肿、继发感染等也参与了足溃疡的形成。

2.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10年、男性、高血糖未得到控制、合并心血管病变、合并肾脏和眼底病变、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关节畸形或关节活动受限、周围血管病变、以往有截肢史、吸烟等。

3.危害。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大约半数以上的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术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足部问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引起慢性致残的原因,足溃疡和截肢是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沉重的糖尿病医疗花费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的1/3花在了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

二、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类、分期

1.糖尿病足常见病变。包括溃疡和坏疽,溃疡可以深浅不一,伴或不伴有感染,坏疽可以是局部的,也可是整个足,少见的足病变如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性水肿。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的原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

2.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级;有发生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蜂窝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溃疡,伴有骨组织病变、脓肿或骨髓炎;

4级:缺血性溃疡,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坏死组织可合并感染;

5级:全足坏疽。

3.糖尿病足R-Y-B分级法。能更好地反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在糖尿病足溃疡、坏疽的形成中的作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R;灰红色——牛肉红,反映炎症或肉芽组织形成,采取保护和保湿措施;Y:铁灰色——黄绿棕,反映湿润坏死的腐肉组织形成,采取清创措施;B:黑棕色——黄褐,反映干性坏死组织形成,采取截肢措施。

三、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无汗、变脆、常有裂口,手足麻木刺痛或感觉丧失,还可能存在爪形足趾、突出的趾骨头、足拇趾炎和Charcot氏关节。缺血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温下降、足部发凉、皮色变暗、上抬后皮肤苍白,下落后发紫,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最典型的表现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夜间痛。晚期出现溃疡和坏疽,坏疽的好发部位是足趾与足跟,坏疽形成后常继发感染,而感染又促使坏疽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水疱病,逐渐扩大、感染,形成溃疡和局部坏疽。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

1.全身代谢紊乱的综合治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治疗,并禁止吸烟。主要是尽量保持血糖、血压达标,严重的糖尿病足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适当的治疗可以使90%的神经性足溃疡愈合。处理的关键是:

(1)减轻足的局部压力。借助拐杖、轮椅等,必要时使用特殊的改变压力矫形鞋(外科鞋),达到减轻足部局部压力的目的,每天换鞋和休息是非常必要的,直至创口完全愈合。

(2)引流清创,控制感染。根据溃疡的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溃疡的换药次数和局部用药;即使非感染性创伤,也必须使用抗菌液进行清洗;感染性的损伤和溃疡,应做细菌培养和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应引流脓液和进行坏死组织的清创,必要时截肢(趾)。

(3)促进溃疡愈合。采用一些生物制剂或生长因子类物质,治疗难以愈合的足溃疡。

(4)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为目的,补充vitB族、营养神经、活血化淤、对症止痛等。

3.缺血性足病变的处理。采取以下措施:

(1)内科治疗:以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为目的,活血化淤、抗凝治疗对于病变早期者有效,静脉滴注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以缓解血管寝挛,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患肢的血供状况,如烟酸、妥拉苏林、前列腺素E等,低分子右旋糖苷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扩大和蔓延。也可考虑高压氧治疗。

(2)外科治疗:包括血运重建术(如血管置换、血管成形或血管旁路术)和介入治疗。发生坏疽时,必须进行下肢血管搭桥(重建)或截肢手术,截肢是最后万不得已的选择,应谨慎决断,坏疽患者在休息时有疼痛,广泛的病变不能手术改善者才考虑截肢。存在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五、糖尿病足的护理与教育

1.糖尿病足护理教育的基本原则。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何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如何来应付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何来保护自己的足;什么情况下应及时看医生等。根本目的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2.糖尿病足护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1)每日观察下肢,尤其是足趾的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弹性等,检查足部是否有水疱、裂口、擦伤及感染征象(如皮肤发红、肿胀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保持皮肤软润,可用甘油涂抹双足皮肤,防止干裂。

(3)每晚用温水及碱性较小的肥皂洗脚。

(4)每天做足部按摩,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5)永远不赤脚走路,穿鞋要合脚,不穿有破损的鞋,新鞋穿的时间不宜过久,避免脚受摩擦和挤压,鞋内避免有砂粒等异物。穿袜宜干净、柔软、透气、有弹性适宜的棉或毛质袜。不穿补丁袜、破口袜、紧口袜,每日更换清洗,女性不穿紧身裤。伴有严重足部血管病变的患者,暂时停止进行运动。

(6)要勤剪趾甲并细心磨平甲端,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应由家人或护士协助修剪,平剪磨平,禁止修剪角度。

(7)鸡眼及胼胝的处理,每晚用温水泡足10~20分钟,用软布擦去表皮,禁用鸡眼膏、鸡眼胶布。不能用刀、剪自行处理,必要时应去医院处理。

(8)皮肤擦伤的处理,任何小的损伤都应认真对待,皮肤红肿、疼痛、生疮等均应去医院诊治。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足溃疡和坏疽。

六、糖尿病足的预防

为了对足部损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足部监护。糖尿病性肢端坏疽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否则病情进一步恶化,就必须截肢。因此,预防坏疽的发生很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糖尿病代谢紊乱及其并发症的控制,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在理想范围,禁止吸烟;积极预防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和感染;强调足部卫生清洁。

如何看护好自己的足?每日用温水洗脚,并用软毛巾擦干,尤其耻缝间保持干燥。夏天应涂抹润肤膏或羊毛脂,保持足部皮肤柔润。冬天注意下肢保暖,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火炉取暖,尤其是禁用玻璃瓶代替热水袋;穿合脚的鞋袜,如有骨关节畸形者,需要穿特制鞋和/或采用特殊的鞋垫,要谨慎地修除足底明显增厚的胼胝,力求平衡整个足部压力,避免局部受压过多。对于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要强调避免外伤,如烫伤、刺伤等,应尽可能地防止足部皮肤损伤和感染。经常检查足部有无损伤的危险因素,如患有脚癣、鸡眼、胼胝时禁止自己处理,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每日按摩足部,应由趾端开始向上方向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途行走,防止双足过度负重。坐着、躺着时双腿避免交叉,以免局部受压封闭下肢血管血供。睡眠或卧位时,若盖被较重时,应在足旁放一枕头,防治下肢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