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18659400000008

第8章 塞外古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历史概况】:呼和浩特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自古为内蒙古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明隆庆六年(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新城城址选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呈正方形,“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顶阔二丈五尺,底阔四丈。四门楼,门两重。东门曰迎旭,南门曰承熏,西门曰阜安,北门曰镇宁。”(《归绥县志》)清王朝命名此城为“绥远城”。

绥远城建成后,清王朝便移山西右卫之建威将军驻此,附近居住的蒙汉人民大量涌入城中,城中人口骤增。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西北贸易的发展,这里很快成为塞外的经济中心。当时,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商店和娱乐场所大都设在这里。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1913年,开辟了新城与旧城之间的大马路。1922年,平绥铁路通车,车站附近逐渐建起不少货栈、住宅等房屋,于是形成旧城、新城、车站附近三足鼎立之势。城中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电灯公司、面粉厂、毛纺厂等。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政府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省全境解放。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

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与此同时,取消了封建统治者所沿用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归绥”之名,称“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人性格的经典词汇:亦酒亦歌、豪放、坚硬、奔放、英雄。

一句话概括呼和浩特人:彪悍不屈、英勇善战,豪气冲天的勇士。

城市符号:昭君庙

1.内蒙古女人

漂亮指数:75

时尚度:70

【内蒙古女人印象】:内蒙古女人,永远是忙碌在炊烟袅袅升起后的那个影子,祖祖辈辈沉淀下来的勤劳善良已经成为深刻在内蒙古女人骨子里的东西。她们从不会计较自己的所得和付出,总是默默无闻地承受着生活的重担,用绝对的宽容和无限的景仰来对待自己的丈夫,无论她的丈夫是一个英雄或是泼皮,在内蒙古女人的心里,丈夫就是自己的天。大多数的内蒙古女人都得每天面对酒醉的丈夫,帮他处理醉后不愉快的事情,有些时候还要隐忍丈夫暴躁的脾气。内蒙古女人往往用一生的心血来经营自己的家,从不考虑自己的喜好,牺牲小我的精神在内蒙古女人的身上得到深刻的验证。她们大多身材高大,嗓音洪亮,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她们放弃了女人的柔媚和撒娇的权利。同内蒙古的女人打交道,你会觉得自己轻松很多。

【内蒙古女人的勤劳勇敢】:内蒙古女人从小在父辈豪爽粗犷的作风下长大,在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自由奔放的野生动物,不可能让她们形成南方女子温柔雅致的性格,她们在广阔的天空下成长,更加原始自然,更加热情真诚,内蒙古女人全身都洋溢着热情的感染力,她们不贪恋金钱,不用世俗的眼光衡量他人,她们不懂得投机取巧的捷径,只相信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出最好的财富。内蒙古女人也许不时尚不高雅,但她们的勤劳勇敢的品格,不轻易对困难低头的精神,已经为内蒙古女人打造出一个最抢眼的品牌效应。

【内蒙古女人的生活观】:内蒙古这片辽阔高亢的土地,在经历了长期的荒漠化之后,自然条件愈加的恶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像男人一样干起粗重的活,毫无怨言地担起生活的重担,而且她们从来都把最好的留给她们的男人们,荣誉赞美从来都不属于她们,内蒙古女人只是默默无闻地守护在她们所爱的人的身后,为她们守护的人的一点点成绩而骄傲。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内蒙古女人倒下去,上帝赐予她们淳朴乐观的天性,成为她们独一无二的标志。内蒙古女人不需要华丽的外衣,绰约的风韵,她们依然是芸芸众生里最可爱的一群。

2.内蒙古男人

【内蒙古男人的性格特征】:内蒙古男人嗜酒如命,好说大话,生性洒脱,不拘小节,不注重衣着打扮,以舒适为主。对生活没有很高的要求,认为随性就好。对于感情问题比较顺其自然,往往把亲情、友情、事业排在爱情前面。骨子里固执、自我,往往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个必然过程。内蒙古男人大多都很热心,内心深处其实不是很复杂,但是缺少应该有的涵养,脾气暴躁者居多。喜欢交朋友,但是酒肉朋友者居多。很多内蒙古男人保留着原始单纯的生活态度,缺少责任心,对于承诺不是很看重。对于父母孝顺者居多。缺少商业头脑,做事喜欢走捷径(有时运气好是有捷径的,但是这个世界捷径越来越少了),并以此为乐。不注重健康生活,经常打架。

【酒与蒙古人的豪放】:蒙古人善饮,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一个豪放自由的民族,喝酒正是蒙古民族豪放的一种表现方式。蒙古人对你表示的最高敬意,就是同你畅快痛饮,不醉不归。到蒙古人的家中做客,酒是宾主之间传达情谊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你借口推辞,对方会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一种不尊重,在内蒙古,遇到热情的蒙古人你往往是不得不饮。蒙古人从少年到老人,一般都是喝酒的好手,他们不拘小节,喝到高兴时,你就成为了他们的兄弟。蒙古人的豪放由此可窥见一斑。

【歌与蒙古人的潇洒】:歌与酒是蒙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蒙古人喜欢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痛苦分享快乐,他们的歌声嘹亮真诚,很容易打动人心。蒙古人的心地很单纯,他们的开心难过也是一样的单纯直接,他们用歌声寄托自己的情怀,用歌声消散痛苦,扩展欢乐。在悠扬婉转的歌声中蒙古人很容易忘掉烦恼,重新得到一个美好的心情。如果说蒙古人豪爽奔放的天性来源于这片广袤的土地,那他们嘹亮的歌声则寄托着蒙古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3.内蒙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生活在共同地域的民族共同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文化心理和价值观。蒙古族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民族精神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屈不挠,百折不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义;攻金灭夏,为全中国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打开了东西方的大通道,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成吉思汗的统治领导下,蒙古族达到了他们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蒙古族的民族精神也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他们骁勇善战,不吝惜个人的生命安危,冲锋在前,不因一时的失利而垂头丧气,不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正是这种勇敢无谓追求自由的精神,铸造了蒙古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4.大漠中走出的名人

【央视名嘴——白岩松】:白岩松是从内蒙古走出来的央视著名主持人,他先后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98抗洪救灾、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加入等重大活动的报道。2000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此外,白岩松还是“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他的名字正伴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而家喻户晓。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他吃苦耐劳、勇于接受挑战的坚强性格,在困难面前他从不低头,而是咬紧牙关挺过来,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智慧的痕迹,其实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关键看你是不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收回了前进的脚步。永不气馁正是蒙古人具备的美好品质。

【草原走出的歌唱家——腾格尔】:腾格尔说过,如果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源于我蒙古人的天性。腾格尔的音乐根植于他的牧场、草原和蒙古人。是那片辽阔自由的土地赋予了他开阔的视野,宽广的心胸,正直的品德。他以音乐的形式成为这个民族思想与心灵的代言人。腾格尔的歌声总能带给人一种震撼,那是一种对纯净的真实生活的诠释,他那辽阔的音域、自如的音腔,或雄浑或低诉的倾吐,都是为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世界中告别草原而设的。就像是那片能够净化人们思想的草原,腾格尔带给人们的是触摸心灵的声音。

5.内蒙古大草原

草原和大漠,都是非常辽阔,把“广”字发挥到极致的地方,人来到这里,心胸自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在夏天,在草原最美的时候,何不投入到这美妙中间,当一个豪情万丈的游者!你可以哼着歌,但这个时候,牧民们会唱起更抑扬顿挫的牧歌,你一定会受到感染的,即使声嘶力竭,还是会尽情地应和,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融入到草原中。站在草原上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想着腾格尔的《天堂》,特别是那悠扬的假声,把苍茫与辽阔,还有雄鹰翱翔的意境完全地表达了出来。虽然没有鹰,但是奔驰的马群还是很有气势,配以牧人特有的吆喝,极有感染力。

辽宁省(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