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18659400000035

第35章 万人朝圣的壮丽之都——拉萨

【拉萨历史概况】: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之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

传说松赞干布驱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昭寺,人们便以“惹(山羊)萨(沙土)”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角街(也称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地或佛地)之名便取代了原有的名称。“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人性格经典词汇:朴实、厚道、善良、圣洁。

一句话概括拉萨人:拥有世界上最清澈笑容的人。

城市符号:布达拉宫

1.拉萨女人

漂亮指数:70

时尚度:70

【浑然天成的拉萨女人】:拉萨女人是美丽的,即使在常年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已经变得黝黑,但是在黝黑皮肤的衬托下愈加显得拉萨女人的眉目清秀、明眸皓齿。就像一粒黑珍珠,本身的颜色并不能掩盖掉珍珠的光华明媚。藏袍是最能体现出藏族女人身上那股浑然天成的美丽,不加修饰的美丽,一览无遗的美丽。《红河谷》中,丹珠穿着红色藏袍站在高高的山涧上,一如圣洁女神,天地万物为之倾倒。

【“驼背”的拉萨女人】:在拉萨,中年女人走路的时候腰一般都不是直的。严重的就是弯着腰走路,就如同阿拉伯数字“7”。很少看到中年以后不弯腰的拉萨女人。拉萨女人一生都在劳作,照顾丈夫孩子,放养牛羊,挤奶剪毛。长年累月弯着腰干活,使得她们的腰部脊椎严重受损。等到想要直起腰休息的时候,才发现腰已经直不起来了。拉萨女人的腰是生生被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压弯的。

【封建压迫下的拉萨女人】:在拉萨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习俗,为了让女人传宗接代,拉萨人在女儿满16岁的时候,就在自家的毡房前面搭一个小帐篷。只要年轻男子过得了拴在帐篷前面的藏獒,就可以进入帐篷。只有等女人生下孩子,男人才能把女人娶回家。在拉萨那样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拉萨女人继承香火的特性被强化。没有了这个特性,女人仿佛就没有其他的作用。直到现在,一些小的村落中还保持这样的习俗。

2.拉萨男人

【千杯不醉的拉萨男人】:拉萨男人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有着热情爽朗个性的西北大汉。这样的男人怎能少得了酒的陪衬。拉萨男人爱喝,也能喝。他们经常吃着牛羊肉、糌粑,喝着当地特产的青稞酒,就着拉萨壮丽的山河,不知不觉间就产生人生几何的想法,大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之势,到底是“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虽然没有仙去,但是海量是练成了。

【自由的拉萨男人】:在拉萨这个城市,有着广阔的天地,自由的人心,总是能让人轻易地忘却城市的喧嚣,远离尘世的烦忧。生活在这里的拉萨男人们,明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含义,也更加明白自由在他们的生命中所占据的意义。所以,一年又一年,一地复一地,拉萨男人四处迁徙,四处为家。

【拉萨男人的英雄情结】:在海拔3000米的拉萨,环境的恶劣使得拉萨男人一出生就有着很强的征服欲,骨子里带着英雄情结。这种情结在他们的服饰上就可略窥一二。拉萨男人将黑色或红色的丝线与发辫相互盘结于头顶,称之为“英雄结”或“英雄穗”,这样看起来显得刚武勇猛。而拉萨男人腰间饰物除了火镰、扩身符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藏刀。据说藏人在佛祖面前立誓“藏刀出鞘必见血”。寒光四射的藏刀似乎说尽了拉萨男人骁勇善战的一生。

3.拉萨商人

【拉萨商人的起源】:最早的拉萨商人是几个年轻的拉萨小伙子,把拉萨特有的银饰、手工艺品等运出拉萨,后来又把四川的茶叶运回西藏。这条路线就是川藏茶马古道,它几乎被人们遗忘。但是不管从历史的悠久程度、茶叶的销售量,还是路途的艰险程度,滇藏和青藏都远不如川藏茶马古道。拉萨商人用自己的勤劳和勤奋、诚信和诚实、知足和情义、艰难和艰辛、辛酸和泪水、无知和伤痕开拓了藏商的前进道路。

【最有人情味的拉萨商人】:拉萨商人在全国的商团中,是比较特别的一组商人。在他们眼里,钱只是钱,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目的出现。在八角街卖东西的拉萨商人,从来都是识货的分文不收,不识货的千金不卖。虽然说不能真的分文不收,但是起码会便宜很多。不要说他们是看人下价,既然做生意就不能不求回报。拉萨商人是有人情味的,可以罄尽家财去帮助他们认为应该帮助的人,即使散尽千金也是值得的。

4.拉萨名人

【六世班禅】:于乾隆三年在后藏向扎喜策转世,3岁时坐床。班禅是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班是梵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是藏语“大”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宝”。六世班禅名贝丹益西(1738~1780),意译吉祥智,清乾隆四十年(1780年)奉命进京给清高宗祝寿,先住承德避暑山庄,后随驾到北京,清室赐给玉册玉印。同年在北京黄寺圆寂。

【大慈贡噶宁布】:1092年生,通晓文学、历算,精通佛学论著及章法,对艺术、医学、声明学、修辞学亦有很深造诣,为世人所称颂。在章第·达玛宁布大师处学《大乘阿毗达磨难集论》,在格西穷·仁钦扎巴处学《无部地论》和《二律仪》;另从师众多高僧大德,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严守三律。有菩萨慈悲心肠,不贪欲不妄念,一心修法,侍奉上师,终于取得正果,贯通教义教规。论著除《释量论十一解》外另有两部。公元1158年,藏历第三绕回土虎年九月十四日于茹觉若卡圆寂,享年67岁。

【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意为“圣者”。幼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1244年随伯父至甘肃见蒙古阔端汗。被忽必烈奉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即位,奉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1264年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1269年(或1270)制成,颁行天下。忽必烈封他为帝师大宝法王。1270年他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摩仪轨》1卷,忽必烈亲为制序。1271年又著《根本说一切有部习学略法》1卷。1274年末,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论》2卷。1276年又回西藏萨迦寺,1277年于楚弥地方召开佛教大会。1280年卒。元世祖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于大都(今北京)建大塔纪念。

5.拉萨文化性格

拉萨是包容的,无论你是什么肤色的人,穿着什么样的服装,走在大街上穿梭都会是那么和谐,不会有人觉得你奇怪,更不会有人对你指指点点。微笑是拉萨这座城市的表情,无论和路上谁的明亮目光接触,他们都会传达过来善意的笑容,这种氛围可以让人减压很多。看着西藏博物馆里,那600多米的画卷,藏文化是一个密切相连的体系,让人感到步步生命的延续中文化的厚重。在拉萨,你会感受到生命原始的召唤,那是一种亲近而包容的力量,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似乎会有一种新的力量,让你的心灵得到源源不断的净化。

陕西省(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