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18659400000026

第26章 繁华的商埠城市——武汉

【武汉历史概况】:武汉是湖北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自古就是中原与南方、长江中上游与下游间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各方文化的特点。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其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叶,为古今人文荟萃之地。

中国古代著名文化名人屈原、张衡、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苏轼、岳飞、李时珍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迹。武汉在南朝就是著名的商业港口,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商业繁盛、水运发达的商业都会。清代汉口兴起,更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华中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航路通达川、黔、豫、陕、湘、赣、苏、皖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称。近代武汉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继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等国先后在汉口设领事馆。尤其是洋务运动以后,武汉兴起近代工业和教育,航运直达海外,芦(京)汉、粤汉铁路在此连接,遂发展成为繁华的近代工商业大都会。

20世纪以来,先后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国民革命(大革命)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故又是一座革命名城,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现已成为中国中部的经济、金融、贸易、科学、教育和信息中心。

武汉人性格的经典词汇:精细、质朴、头脑灵活。

一句话概括武汉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城市符号:黄鹤楼

1.武汉女人

漂亮指数:80

时尚度:75

武汉女人,既泼辣又温柔,既粗糙又精细,既时尚又质朴,既安于现状又心存梦想。

【一品武汉女人】:武汉女人,多是从五湖四海游到这个城里来的异乡人,往往是在大学校园里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再游往不同的单位,融入这个城市。

她们斯文、优雅,平时多说普通话,但她们也会暗暗地学说武汉话,只是通常不怎么说,只在某些调侃的时候,或者在菜场买菜时说说。她们也讲粗口,但往往是遇到走路被车撞、钱包被人摸的时候,才会脱口而出。她们一般比较淑女,比较知性,看人时眼光也比较刁,但是不动声色。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抓得紧,因为当年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正是这一份坚持让她们更美。

【武汉女人的爱情】:要说一个城市的爱情,自然离不开生活在这里的女人。武汉女人很可爱,尤其是在谈恋爱的时候,特别投入,投入得甚至会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这可能跟这个城市炎热的气候和地理有关,武汉地处中南,南来北往的人武汉女子都见识过,她们的爱情也融合了各种特质,汇聚一起,使她们的爱和恨格外轰轰烈烈。

比起在历史上产生过无数动人爱情故事的苏杭,武汉可能不是个适合恋爱的城市,但却是一个寻找理想妻子的城市。

【追求时尚的武汉女人】:对于武汉女人来说,如果你爱美,只要出门跑得勤,这真的不是一件难事。她们的精彩几乎是可以俯身拾来的,在武汉有着繁华的商业街,可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这样的地域优势,再加上代代相传、互相影响,由此,也养成了这里女人能穿、敢穿、会穿的风格。

2.武汉男人的嘴上功夫

武汉男人嘴上功夫甲天下,尤以汉味俏皮话闻名于世,不幽默不开口,开口便如金口镇开闸滔滔不绝。过年了,劝人不要醉酒,便是“多喝汤,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信息时代电脑升级快,眨眼就从8080升到“奔4”,见人还用老机器,就说:“快点起个绝早把你的386扛到江边扔到长江去,千万莫让人看见了,掉不起那个底子您!”武汉男人的歇后语也多,开口即是,一串串的,如果能够完整地记录下来,就会发现“汉语”是多么丰富多彩,趣味管涌:

癞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叫花子被米压死了——自讨的

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

老鼠爬到秤盘上——自称自

对着镜子作揖——自已恭维自已

床底下放风筝——论高也不高

秀才吵架——为笔(未必)

三个钱买个猪娃——只有一张嘴

跛子拜年——以歪就歪

黄陂到孝感——县(现)过县(现)

和尚做梦抬嫁妆——妄想

刷子掉了毛——光板眼

歪嘴和尚吹风——有一股子斜(邪)气

荷叶包鳝鱼——溜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稻草拐棍——靠不住

螺蛳壳里做道汤——办不了大事

3.武汉商人

【武汉商人——永不服输】:“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武汉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但是事实上,武汉人不服输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武汉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逞能、不服输的劲儿绝对不比北方人逊色,武汉人没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决出之前,武汉人不死心的耐劲儿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历史上的汉口,是明代四大商业中心之一,1861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建国前,湖北省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历史,使武汉人具有良好的生意头脑。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上曾流传着“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着上”的说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武汉人在这股“经商热”中大显身手。就经济而言,1985年以前武汉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全国第4位,仅次于京津沪。尽管近几年湖北的经济落后了,但是与东南沿海相比,他们仍然不服输,“汉货精品”的仗早就开始打了,尽管成绩平平,但他们仍在拼搏。红桃的广告仍然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大肆轰炸,武汉健民制药也在全国各药店以其巨大的宣传牌引人注目……

汉口的汉正街曾因为电视剧《汉正街》而闻名全国。汉正街也算是武汉人不服输的经典作品了。十里长街全是小商品批发,当时在全国算是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南北商人云集于此,1990年统计,平均每天交易货款达5.1亿元。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实在令人敬佩。

武汉人不服输,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精神:利用武汉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人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我所用;不服输的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商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勇于与武汉人做生意,在双赢的策略下获利;小心其不服输的较劲儿,适时进退。

【武汉商人——头脑灵活】:有人说,南方人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

南方人当不了领导,只适合于做商人、秀才和智囊,只有北方人才适合于做征服者,做皇帝。其实,对武汉人而言,他们是既能做征服者,又能做商人。这是武汉人聪明劲儿的一个突出表现。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武汉人的商业头脑也是很突出的。

武汉人经商头脑灵活,新招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快。在善于花样翻新方面,据报载,武汉的武圣路文化市场的盗版书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往往新书刚刚上市,盗版就出场了,并且折价低于正版书。当初畅销一时的《狮城舌战》、《废都》等都是以定价的1/4批发的。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的“水货”市场也多。一位辗转于广州、厦门等地又折回武汉的商人说:“没钱的时候武汉是个好地方。”其意是武汉“水货”多,消费低,生活比较容易。这是武汉商人转脑筋的误区。

4.武汉城市文化

武汉这座城市,不舒服的地方是有一点的,因为是一座水城,汉江与长江相会,湖泊与河港密织,城市周边皆山,龟蛇二山,不过是高一些的大石块而已。在水中间,盛夏无风,阳光直晒,湿度极高,蒸烤交加,人是不舒服。然而,不舒服的实指乃为心情状态,比如武汉男人与外人做生意,赚得不如外人多,就会有习惯性心理失衡,他们说“不舒服”是这样心情,包含有一点点嫉妒。

武汉有一座非常雄伟的建筑值得一看,便是武汉关大楼。武汉关大楼位于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武汉关大楼给武汉增色啊,这个殖民地产物,它沐浴了20世纪的凄风惨雨,1922年破土动工,1924年落成。总占地1400平方米,高40米,钟楼顶端离地面绝对高度83.8米。武汉关大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正方形五层结构,外墙用麻石砌筑,底墙厚1~2米,正门有两人合抱粗的麻石圆柱8根,门前台阶有23级,上面有汉白玉踏步5级,庄重雄伟。殖民地历史终结了,殖民地建筑没有终结,它仍是武汉男人的骄傲。

关于建筑,武汉长江大桥是应该一提的,武汉长江大桥是6300千米长的长江上第一座大桥,前苏联援建的,钢铁铆接结构,铁路公路两用,最有价值的还是铁路,它架通了京广线。因此,长江大桥成为武汉的城标,一个历史时间段武汉产品一律取名“大桥牌”,没有人能统计清楚武汉到底有过多少个“大桥牌”,桥梁本是通达之具,在此也可以是想象力栓阻之所在,“桥崇拜”终结以后,武汉品牌一片狼藉,想通过长江大桥提高知名度的愿望破灭,现在武汉男人将目光投向黄鹤楼,黄鹤楼是武汉唯一的,属于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从“桥崇拜”转而为“楼崇拜”,这个过程缺乏进步因素,基本上是处于思维的滑行。

5.解读武汉城市性格

城市的性格是由它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雕塑成的。

武汉是座古老的商业都市,交通发达,往来便利,诸多年前便已是南人北客与本地土著混杂而居,真正的武汉本地人已难以成为大多数了。武汉有一本关于汉口旧事的书,名为《汉口竹枝词》,其中写道:“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在武汉,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汇入武汉居民的外乡人,初来乍到时,多也对武汉人的性格大有牢骚。然则不多时日,这些发牢骚者自己的性格也都迅速为武汉人所同化,一改他们原先自认为有别于武汉人的地方。

原因何在呢?盖实为武汉根深蒂固底蕴厚重的市井文化也。这种市井文化有着极强的溶解力,轻易就将外来的东西消化掉了,并将外来者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角色。武汉人不像上海广州人那么排外,仿佛跟外来人比跟本地人更能友好相处,大约相当的程度也是因为自己多半来自外地。

与此同时,武汉又是个地处于南北夹缝中的城市。这种地位令武汉生出诸多尴尬。对于北方,武汉的冬天有着它的寒冷,气温可达零下好几度,而在夏天却绝无它的凉爽,当北方人夏夜盖着薄被睡觉时,武汉人却只能把床搬到露天以便能熬过一个闷热得几近残酷的夜晚。对于南方,武汉的夏天有着它的湿热,温度高可达40度甚至更高,而冬天却又绝无它的温暖,当南方人穿着毛衣过春节时,武汉人却不得不在家里燃着炉火以便取暖。

于是乎,武汉这地方便兼有了南北方各自的短处:夏天的高温湿热和冬天的天寒地冻。要命的是武汉偏偏地处南北之间,南方认为你是北方,北方认为你是南方。在南方的办公室里装冷气时,武汉被认作是北方了;在北方的家中设暖气时,武汉又被当作了南方。

万般无奈的武汉人,只好冷时比北方冷,热时比南方热。为此,武汉人的性格便也呈南北兼容之状: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聪慧;换一种词汇,也可谓既有北人之蛮,亦有南人之狡。

大热大冷的生存环境,自是让人的性格亦大起大落。所以武汉人易暴易怒,但也易解积怨,不计前嫌,正所谓来得快去得快。来此长居的外地人,亦同样摆脱不了这气候的压迫,于是身不由己地武汉化了。而仅到此一游的外地人,则只撞得见武汉人的易暴易怒这一个环节,却见不到武汉人于一笑中尽释前嫌的环节,由此而容易对武汉人怀有偏见。

6.武汉著名建筑

【黄鹤楼】: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更加雄伟,共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南楼、诗碑廊、古典商务服务街组成。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漫步各层,江城景色尽揽眼底。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1700多年来七建七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新楼于1981年重建,1985年建成开放。新建的黄鹤楼屹立于蛇山头顶部,长江大桥南端。

名楼自然流传着不少的佳话,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是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帮她致富的黄鹤,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就写下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于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670.4米,其中正桥长1155.5米,两端引桥长51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他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它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湖南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