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18659400000021

第21章 美丽的小岛城市——厦门

【厦门历史概况】: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厦门人性格的经典词汇:豪爽,大度,不善言辞,友善温和。

一句话概括厦门人:温馨的城市,罄尽厦门人的心扉!

城市符号:鼓浪屿

1.厦门城市中的女人花

漂亮指数:78

时尚度:75

厦门女人爱家胜过一切,她们爱护家园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夏秋之际,凤凰花就会漫山遍海地染红厦门的天空。这本来只是生物的自然规律,但厦大骄子们却认为这是凤凰花的灵性,它为毕业生留下灿烂的回忆,给新生带来红火的开端。年复一年,凤凰花开竟渐渐被讥讽为没有原则的讨好。花,一直是对女人的一种比喻。而厦门女人就像厦门经济腾飞迅猛,积极采纳新鲜科技元素为己所用。厦门女人也是“善变”的,她们乐天,很温和;厦门很诗意,很静雅;厦门很安逸,厦门女人很知足。厦门女人高兴的时候,不易喜形于色;生气的时候,难免怒发冲冠;难过的时候,又能够哀而不伤。不要以为厦门女人没有性格,她们只是比较乐天知命、乐以忘忧、乐在其中而已。

2.厦门男人

如花园一般的厦门,孕育了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般温柔的女人,也把男人滋养得心满意足,温顺敦厚。

【闲适随意的厦门男人】:厦门男人总给人闲适随意的感觉。他们似乎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总是一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样子。干着一份还可以养家的工作,领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守着老婆孩子,安安静静地过日子,那种抛家别子到外面闯荡的生活是厦门男人所无法适应的。厦门男人习惯于居家过日子,这也许是女人宠出来的。厦门男人大多有一个勤勉慈爱的母亲,有些还外加一个或两个对他关怀备至的姐姐。厦门男人习惯被爱着被疼着。即使有了自己的小家,也还是喜欢隔三差五回父母家,喝母亲熬的参汤或和父亲对饮几杯。离开时还不忘带走早就备好了的鸡蛋五香条。

【顾家好男人】:厦门男人是出了名的天生一副好脾气。他们不打老婆不骂孩子,即使闹别扭也不过是到朋友家泡泡茶打几圈扑克,可以说是顾家的好男人,既是好老公又是好爸爸。值得称赞的是厦门男人很顾家,买菜、做饭、拖地板样样帮着做。双休日的公园与麦当劳,到处都有厦门男人悠闲的身影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这是厦门男人幸福的生活方式。

虽说如此,但是厦门男人是很爱面子的,他们只想悄悄把对妻的爱化为行动,却不希望在哥们中落下怕老婆的“美名”,可谓有些小男人的做派。

3.厦门历史名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治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降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著名军事家——施琅】: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龙湖衙口人。著名的军事家,先后被授予同安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右都督,封靖海将军。康熙七年(1668年)调入京师为内大臣,封伯爵,奉朝请。康熙二十年(1681年)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授命专征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率军从铜山(今山东)出发,二十二日攻克澎湖,八月十三日到达台湾,迫使郑克爽投降,顺利地平定了台湾明郑政权,晋封靖海侯;之后又力劝康熙皇帝派兵镇守,设府管理,促使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他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海峡两岸做出许多善举,对闽台两地社会经济、文教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重要的贡献。卒赠太子少傅,钦赐祭葬。

4.魅力厦门——“海上花园”鼓浪屿

“不游鼓浪屿不算到厦门”。鼓浪屿位于厦门岛的西南,原名“园沙州”。开拓于元末,明朝时改称“鼓浪屿”。全岛面积1.78平方千米,常住居民230000多人。岛长约1800米,宽约1000米,呈椭圆形,海岸曲折逶迤,岩石起伏有致;绿树、红瓦、金沙交辉;海湾、礁石、峭壁、丘峰相映成趣,各式建筑错落点缀,日光岩奇峰突起,群群海鸥腾飞……组成一幅鲜艳夺目的海岛画卷。鼓浪屿以其独秀绮丽的风光赢得“东海明珠”、“海上花园”之美誉,1988年被辟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小岛的西南隅海边,有两块相叠的岩石,长年累月受海水侵蚀、中间形成一个竖洞,每逢涨潮时,波涛撞击着岩石,发出如鼓的浪声,人们称它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

鼓浪屿素有“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岛上人家就拥有500多台钢琴,许名闻名中外的音乐家在这里诞生和成长。鼓浪屿的轮渡码头,外形就像一台打开琴盖的钢琴,使人们一踏上码头,就感受到这里独有的情韵。

鼓浪屿的房屋、街道依山而筑,忽高忽低,曲折盘旋。深巷里花影绰约,墙头上藤蔓攀延。这里虽有街区闹市,却无车马喧嚣。岛上山峦起伏,最高峰是龙头山,与厦门掳头山隔岸对峙,故有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的传说。岛上东有升旗山,西有笔架山,面临东海突出部有覆鼎岩,此外还有鸡母山、燕尾山、骆驼山、英雄山等。这个小岛有4000多种植物,80多个科属,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占有绿化面积5.1平方米。岛上空气清新,树木繁茂,一年四季鲜花竞开,故有“海上花园”之称。

5.厦门的节日活动

厦门的民俗风情多种多样,一年到头均有林林总总的节日庆典,这些都是源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厦门人称为“上元”或“灯节”。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近年来每逢元宵节在中山公园举行“鹭岛灯会”已成惯例,民间还经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人称为“五月节”。以往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家中进行清扫,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集美学村的龙舟池和市区的员当湖是厦门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竞赛时这里金鼓齐鸣,人声鼎沸,健儿们驾着颀长的七彩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别有一番风情。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300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都会大量生产这种饼上市供应。

江西省(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