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关系学
18659000000002

第2章 摸透领导的嗜好

奉承领导厚黑学

古代兵书《孙子·用间》说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下属,不知道领导的喜怒哀乐,怎么接近你的领导呢?要学会厚着脸皮往上贴,这是了解领导、知晓领导的厚黑经。

1.了解你的领导

初次接识你的领导,每个人都会忐忑不安,心里犯嘀咕“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红脸还是白脸?”要知道,当你怀着惶惶恐恐的心情,去见那位即将成为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你的前程、影响你的命运、制约你的行为的人的时候,你都想些什么?

在厚黑学看来,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一般会在对方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由于形象给人的感官刺激最直接也最强烈,再加上初次见面大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第一印象的形成会产生持久的首因效应,影响着日后的进一步交往。

当你的领导以一副精明能干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西装革履、气宇轩昂、谈吐优雅、观念新潮,你是否会感到他对你的事业产生一种激励之情,一股与之共同搏击奋进的激情会涌遍你全身?如果你的领导属于保守型,衣着简朴、沉着稳健、平易近人、思想正统,你是否有与慈爱长者接触的感觉?也许你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敬重的思想感情。

或许,你会发现你的领导与你理想中的形象相去甚远:或是太土气,精神风貌与时代不合拍,与身份不相符;或是太洋气,举手投足“洋泾浜”,让人可望不可及;或是太傲气,让人不敢仰视,敬而远之;或是太随便,缺乏威严,让人敬畏不起来。然而,不管怎样,你随意挑选领导的可能性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个人好恶如何,你都必须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其实,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客观,任何人都比你初次感觉到的更为复杂。所以,真正认识一个人,不是通过一两次交往就能完成的,不要让第一印象限制了你对人的深入了解。

随着工作中的进一步接触,领导的形象逐渐在你的心目中丰满、完整起来,你对领导的认识也更具立体感。历史学家认为,认识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探知他的过去。一般说来,你应当知晓:领导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受到什么程度的文化教育、学的什么专业?毕业于哪所学校?曾在哪些部门工作过?具有什么才干?有过哪些工作业绩?他与同级的关系好吗?他最欣赏什么样的下属?他在用人方面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他是否敬业?生活作风严肃吗?廉洁自律吗?等等。这都是作为一名下属应当了解的。

那么,怎样去了解呢?一是从同事那里了解领导的情况,不过应局限于易于公开了解的内容,如年龄、学历、才干、经历等。另外,认识外单位的知情人也是信息来源。当然,初期的行为不可过分,这不仅会引起同事的警觉与反感,传到领导那里就更不妥当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厚黑学教你认识领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了解、知晓领导是何许人也,也就是要不动色、悄悄地摸清领导的底牌。

2.达观态度对领导

“大道无形,大音稀声”。摸透领导秉性要隐于无形之中。

走进总裁办公室,当你第一次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时,发现他边听边离开座位,走到窗前向外凝神眺望。你的心里感到颇不痛快,觉得受到了怠慢与非礼。尤其是从侧面看去,总经理仿佛全神贯注于窗外的景色,似乎忘记了你的存在。你该怎么办?是停下汇报,等待总经理重新回到座位上,还是继续汇报下去?此时的你,切不可感情用事,须耐心等待。事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总经理果然转过头来,提示你继续谈下去。

其实,这丝毫没什么神秘之处,你完全可以从同事那里得知,这是总经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在与外面景色的交融中,他才能够平心静气地理清思路,对问题深人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作为下级,应主动去适应他,才能够形成有机的配合力量。习惯的形成往往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人生百态,每个人的习惯都是其中一景。如果你的习惯与领导大相径庭,还是自己主动调适,而不可能让领导去适应你。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会做下级的人,对上级那些既无伤大雅、又与他人无关的一些行为方式大光其火,横加非议,理由就是看不惯。其实大可不必。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精彩,而又那么无奈,它不会按照任何人的喜恶去塑造芸芸众生。与领导相处,要学会宽容,以达观的态度面对他,你会发现,你所敬重的领导,不一定都具有让你喜欢的行为方式。让自己适应领导要比让你的领导适应自己容易得多。如果每个做下属的人都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将会减少很多与领导之间无谓的是非摩擦。用心计刺探领导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了解领导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尽快适应,这对你大有好处。

3.适应领导调整自己

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特质、不同品性的领导。在混乱的局面下,集权式的领导有利于排除干扰,在短期内恢复秩序,整顿革新。秩序安定了以后,则需要民主式的领导,以利于稳妥、深入地开展工作,巩固以往的成果。两种领导方式各有所长,对哪种领导应该出什么招,无涉厚与薄、黑与白的问题,关键在于看清形势,顺势而动,适时采用。

在现实环境中,只使用单一方式的领导比较少见,但大多数领导都有着某种倾向性,即某种方式占主导,而辅之以另外的领导方式。

集权型领导的自主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不愿下放权力;强调制度,注重程序,纪律严明,原则性强;自信主观,极少听取不同意见。

民主型领导较为淡化个人权威,尊重集体意愿;只抓大事,下放权力,更多地发挥部属的作用,注重工作的结果而非过程;重视下属素质提高和团队文化建设;提倡自主性和自觉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注重情感投入。

在集权型领导手下供职,下级需要有极强的组织观念,凡事必须及时请示、汇报;各项事务都要认真严谨地去做,要经得起审核检验;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融入老板的意志中去,并使领导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他的意志和智慧的体现和延伸。

在民主型领导手下工作,你要有较强的领会领导意图的悟性和创新打拼的能力,要有力求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信心,方可赢得领导的信赖和重视;要注重学习和自己素质的提高,善于自觉规范自我;有较强的团队观念,与同事关系融洽。

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在群体中生活,会不自觉地产生顺应多数、入乡随俗的趋同心理,否则就会受到排斥、冷落或驱逐。在外人看来,有些做法似乎不合情理,甚至荒谬可笑,但为了生活,谁也难以摆脱某一特定环境的束缚。对于势单力薄的弱小个体来讲,只能适应环境。逐渐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从古至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厚与黑,也没有适用于任何场合的、亘古不变的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怎么去看待事物,这个事物的价值就在你的情理之中,关键在于你如何调整态度。所以,无论你的领导属于哪一种权力类型,只要你很好地适应了,你就会少遇坎坷、前程似锦。

4.细观领导怎样交朋友

戴尔·卡耐基说:“你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吗?不是行政才能,不是杰出的智力,不是热情,不是勇气,不是幽默感。尽管它们每一项都必不可少。依我看,应该是交朋友的能力。说得更简练些,就是看到人们最好的一面的能力。”厚黑学讲:“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如果你的领导结交的都是高素质的朋友,那么这位领导人的品位肯定很高,对于下级来说就是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与之建立超出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友谊,可以将他视为事业上可靠的良师益友。

任何一个人奋斗的成功,离不开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关怀和帮助。看一下成功人士奋斗的历程,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凭借朋友的关照去捕捉一个个机遇,去涉过一个个险滩,去攀登一个个高峰,并且从朋友那里获取精神上的慰藉和奋斗拼搏的勇气。

从领导对待落难朋友的态度也能看出其是否可交。亚科卡在其传记中记述了他被福特解雇时的心情:“被解雇后我非常难过。我盼望有人打电话给我,跟我说,‘让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吧!我对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难过。’但是我在公司的大多数朋友都抛弃了我。这是我一生当中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人倒霉时,就会产生悲凉伤感之情,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亲人、朋友的理解、同情和友爱。如果这种时候抛弃落难的朋友,而这位朋友又不是因为原则性问题而遭难的,那么这样的人是绝不可以与之深交的。尤其是领导,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能量帮助下级澄清问题、恢复名誉、落实政策,却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最让人心寒的。

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他们相互利用,狼狈为奸,共谋私利,这在许多领导身上也并不少见。

心“黑”到极致也就成了心“白”。最可敬、最高尚、最纯粹的人是那些能够放下架子,礼贤下士,与你交朋友的领导。不与领导交心,领导是不会与你交心的,你也就不会了解到领导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5.深入了解领导

李宗吾说,人之所以为凡人,就在于人人都有七情六欲,这就是厚黑术存在的物质基础。

公司的刘经理,工作出色,尤其擅长对外谈判,一日随老板外出洽谈业务。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远离公司大楼的老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开朗、随和、健谈、幽默,与办公室里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形象判若两人。他与刘经理谈文学、谈艺术、谈人生百态、谈历史风云变幻……刘经理发现,他们两人的知识领域很接近,有很多共同语言,思想很容易沟通,在许多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原来,生活中的老板竟然是一个血肉丰满、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爱好广泛的人。刘经理对自己的老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愈发敬重这位领导了,同时,也从如何贴近领导、迎合领导上面找到了突破口。

“真正的成功者从不丢弃自己的娱乐天才,这是他的精华所在。”奥本海默如是说。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各类领导。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学识、社会地位、贫富程度有多么大的差异,他首先是个人,这是共性。而人都有以追求真善美和真挚情感为内涵的娱乐需求的。人都是从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人的本性中有着追求浪漫的倾向。对文体娱乐的爱好,能够丰富人的生活,调节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许多当权者,除了在事业上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外,在娱乐爱好方面也有着高雅的情趣,有的爱打网球,有的精于牌术,有的擅长钓鱼……从这些人的爱好特长和艺术修养中,可以看到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强烈热爱。

当然,娱乐爱好并不都是高雅的,打牌赌博、三陪助兴等,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这就要看你厚黑的本领和功力了,要学会厚黑,必须练就一双火眼真睛,遇到有着高雅品位爱好的领导,如果你也正好有些雅好,那么就可以结为知音,在请教切磋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这也会为今后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但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低级趣味的领导,是敬而远之,还是与之“同流”?就需要三思而行了。

6.关注领导家庭生活

“枕边风,最管用”。是当今悟透厚黑术最常用的招数。

作为下属,往往对领导的家庭生活抱有好奇心,领导职务越高,就对其家庭生活越感兴趣,同时还会提出一些疑问,如领导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怎么样?生活是否比一般家庭惬意?

这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心态,这就是:大凡为官者,都是以自身优于其他人的素质登上官员宝座的,这种素质既包括统御他人的能力,也包括德与才,以及“齐家”的能力,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构成人们所期待的完整的威权形象。应当看到,与领导相处是个非常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下级是否乐意接受领导的管理,接受到多大程度,不仅与领导的地位权力有关,也与领导的综合素质能否产生良好的威望有关。如果领导的家庭成员的行为以及家庭的稳定程度达不到社会对他的期待,那么人们便会认为这主要是领导的责任:连自己的家人都管不好,怎么能领导别人?其御人的能力在下级心目中便会大打折扣。

西方人一般不打听别人的私生活,但他们对政府高官的家庭情况却毫不客气地予以曝光。他们认为各级官员的一切生活琐事都应是透明的,只有这样,民众才能放心地把权力交给他。

《大学》中有句话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意思是说,不善治家的人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这话同样适用于公司、企业中的老板、经理们。因为,家庭生活是否安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情绪。

厚黑学告诉你,早上走进公司,当发现领导脸色阴沉抑郁,多半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或夫妻反目,或子女不孝。不善自我控制的老板往往把烦恼带到单位、下级面前,既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也破坏了他人的工作情绪。作为下属,要了解领导的家庭,这是摸透领导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了解领导的家庭,便可清楚领导的素质,包括领导的情操、品位、知识水平等。这样在今后的交住中,便可更有针对性地去迎合领导,使上下级关系更为融洽。

7.琢磨领导是否重视你

一个具有丰富的知人用人经验的领导,能够根据下属的基本素质和日常工作表现,准确判断下属的发展潜力,并予以客观的期待与激励。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中学老师从300名学生中挑选出60人组成“荣誉班”,并告诉这个班的学生,他们都是因为具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些学生很高兴,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很快,奇迹出现了,这个班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若干年后,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后来才知道原来那60位同学都是老师随意抽签决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一个普通人只是运用了自身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力可以挖掘。俄罗斯一位心理学专家伊凡·叶夫莫雷夫说:“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至尾背下,完成几十所大学的必修课程。”可见,每个人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然而,人们自身对潜力的认识,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此可见,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待、看领导是否重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领导可能会明确告诉你他很看重你,并告知他对你的期望目标,而有的领导可能就比较含蓄谨慎,只是暗示你说:“好好干,会有前途的”、“好好干,我是不会埋没人才的”、“我不会亏待你的”等类似的话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领导对你形成某种期待,只要他确实很器重你,他就会为你创造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并推动你的成长进步。了解这些,你跟领导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你按照领导对你的期望提出要求,也会较容易地得到满足。一旦领导对你寄予厚愿望,你就有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就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好好设计一下了。

8.你的领导黑得如何

秘书小姐刚刚上任几天,就明白了她的前几任纷纷离去的原因,老板对下属太严厉苛刻,吹毛求疵,似乎对一切都不满意:“电话记录不完整”、“材料报表不规范”等等。整天生活在一连串的埋怨、指责之中。几天下来,搞得秘书精疲力尽,心烦意乱。用她的话说,老板有点“黑”。

有的领导,虽然有点“黑”,但还算厚道,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精神放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有较为自由的行动空间和回旋余地。有的领导处处追求绝对完美,事事要求绝对正确,凡事都想胜人一筹、高人一等,结果搞得自己和下属都心力交瘁。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整日忙得天昏地暗,结果还是“受气的媳妇,一无是处”。

遇到后者该怎么办?如果你觉得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那么就要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样的领导大多心地并不坏,不要因为工作习惯不合你的心意就对他反感,甚至不自觉地与他对着干。如果这样,那只能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其次是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出发点,看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动机良好,是为了将工作搞得更好,而不是故意摆架子、寻谁的霉头,那么你就应该予以理解,变得心平气和一点;第三,要以平静安详的表情面对待他的浮躁和吹毛求疵,以友善的态度主动帮助他分担责任,减轻他的负担和压力,他会因为受你的感染而逐渐变得平和;第四,要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圆满周到、无懈可击,并适时地虚心向他请教,态度要虔诚、恭敬,要装得愚蠢一点,以便将他衬托得更高明,他会因自尊心得到满足而缓和自己的情绪。

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要展示那些你所具有而他欠缺的才华,使领导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你、尊重你,对你另眼相看,从而能以一种较为平等的姿态与你相处,这样就会使你的麻烦减少了。

9.领导面前安于平庸

很多人想投身于一个好领导麾下,有个英明的“头儿”带领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希望“主上”圣明,这是人之常情,可生活中常有人遇到平庸的领导,你该怎么办呢?

李宗吾在《厚黑学》里对《三国演义》曾有颇多研究,三国时的刘禅,是一位“名传千古”的昏庸之辈,以诸葛亮的才华,位居其下,实在让人觉得是纡尊降贵了,而孔明先生受刘备托孤之嘱,又不能撒手不管。

但孔明毕竟是孔明,他明法纪、昭章法,上书陈情,把刘禅弄得心服口服,因而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只要这样的平庸之辈不碍事,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遇到平庸的上级,你不必希望他会随你的热情而激情澎湃。这时,你要努力发现他的一些优点和长处,肯定他,取得他的好感,让他对你的想法和行动不干涉、不妨碍就行了。这样你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展雄风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对平庸的上级十分不满,怨天尤人,常怀逆反心理,“犯上”的心态颇为严重。对于上级的指示、命令,他们往往不当一回事,有令不行,我行我素;上级的奖励,他们会看作是拉拢人心,上级禁止的事情,他们偏要去做。

人的求异思维也是“犯上”心态膨胀的原因之一。上级布置任务后,让下属觉得“只”有这样才行。有的下属就会想:“为什么那样就不行?”这里还有对事情的好奇心、神秘感的原因,明明吩咐那样不行,有些人就想看看到底怎么样。不可否认,有时这样的“犯上”会另辟蹊径,出奇制胜,但从与上级的关系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当然,“犯上”的原因还有下级与上级的隔阂。因为隔阂,所以就要反抗,结果反抗愈烈,分歧愈大,吃亏的总是下级,因为“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下级要想与上级“和平共处”,就要剔除“犯上”的痼疾,学会服从,包括学会与平庸的上级相处,也包括在上级面前自己要安于平庸。

10.领导爱听什么话

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对于任何一级领导来说,都是很经常的事情,作为下级,你知道领导喜欢听什么样的汇报吗?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不要越级而行。在正常情况下,要遵守必要的工作程序,请示汇报时不要随便越级,否则它会带来许多问题。第一,挫伤中层领导的积极性;第二,造成高层领导与中层领导之间的猜疑、隔阂,甚至冲突;第三,把矛盾引向高层领导并使其不堪重负;第四,即使得到了指令,执行中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2)不要照本宣科。有的人害怕遗漏或搞偏,也有的人不动脑筋,把上级的文件或下面的材料拿来照念。这样虽然保险且又省事,但效果欠佳。如果能在充分尊重事物本来面目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利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来生动地表达,那就更容易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3)既不要违背事实也不要先声夺人。实事求是不仅是个态度问题,而且是个思想方法、思想意识问题。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在请示汇报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脱离了实际,有的甚至掺入了一些个人的东西,这是很不应该的。请示汇报的内容往往就是领导决策的依据,内容不实,后果不堪设想;领导大多处在掌握全局的地位,各种信息在他们那里交汇,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也比较准。在向领导请示汇报时,最好采取只摆不议或根据要求先摆后议的方法,把思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领导。

(4)既不要无备而行也不要絮叨罗嗦。在请示汇报完成后,领导很可能会问:你有什么建议?怎样做最好?如果你有备而去,就会应付自如;如果你毫无准备,就会张口结舌。为了避免难堪,就要未雨绸缪,在请示汇报前,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多做一些分析,对可以提出的方案多做一些研究,这样精心考虑、反复推敲,才能展示出我们的水平、尽到下级的责任。许多人意识到面见领导是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请示汇报工作时反反复复地自我表白,结果不知不觉偏离了主题,这就会适得其反。领导的时间是有限的,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坐下来听你的汇报不是件容易的事,若你迟迟道不出主题,你想,他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印象?

(5)既不要不分主次也不要丧失主见。领导不是讲台下的听众,他直接关注事情的真实情况,不需要什么诱导就能抓住要害。因此,汇报用不着过多的铺垫和解释,那样反而费力不讨好。在熟悉全部细节的基础上,先把结果和关键的部分道出,然后在根据领导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度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保证汇报的全面性。领导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有可能在听取请示汇报后作出一些不当甚至错误的分析,这时你要提出来,千万不要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