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危难自救:城市应急手册
1865700000029

第29章 游乐伤害 (4)

钓鱼时,要选择远离高压线的地方,以防触电。现在的鱼竿一般都是碳素制成的,其中含有碳元素,尤其是在沾水后,就更容易导电。而高压线下有强磁场。当鱼竿,尤其是细长鱼竿靠近高压线时,容易产生感应电磁场。而脚下的大地又是一个很大的磁场。特别是夏天雷雨天,周围静电大的时候,一旦接触就会被吸上,此时人变成了连接高压线和大地的导体,一般高压线电压都大于380伏特,而人体的安全电压只有36伏特,两着差距10倍之多,一旦意外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雨天最好不要去垂钓,首先,湿气大对身体不好,其次,如果周围有高压线,或者其他电线,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野外动物伤害

在野外游玩,难免会遇到野生动物,所以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急救常识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要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尽量不要打扰到它们。

遇熊脱险办法

1.首先是不能让熊靠近自己。可以利用熊害怕人类的弱点,敲打物体发出响亮的声音吓走它。

2.在夜间可点燃火把,野生动物一般都是怕火的。

3.如果在坡路遇到熊,则可以扔下背包吸引它的注意力,之后迅速下山逃跑。因为熊类是前脚较短的动物,所以它们下坡的速度会比较慢。

被毒蛇咬伤的处理

1.不要惊慌,不要快跑,以免毒素扩散。

2.用布条绑住伤处离心脏最近的那一侧,防止毒液随血液流动到心脏。

3.将伤口切成深1厘米左右的十字型,方便快速地将毒液挤出。

4.如果毒液仍不出来,则可以用口吸。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吸一口都要将毒液吐掉,并且用清水漱口。

5.敷上茶叶,或者其他治疗蛇毒的药品,将伤口用绷带包住,赶快送往医院抢救。

对付蛇的策略

1.为了避免毒蛇的攻击,应该选择不外露皮肤的宽松服装。带上手套,将裤脚扎紧。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打草惊蛇”,把蛇赶走。

2.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3.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的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4.如果无法逃脱,就只能迎战了。打蛇打七寸,当蛇弓起身子,昂起头时,表示它要进攻了。此时可以用木叉压住它的头部,或者用木棒敲打。

被蜜蜂螫后的急救办法

蜂的种类很多,有蜜蜂、黄蜂和土蜂等等,蜂的腹部末端有与毒腺相连的螫刺,当螫刺扎入人体时,可随之注入毒液将人体蜇伤,蜇伤后伤处会出现肿胀、水疱,局部剧痛或搔痒,甚至出现头痛、恶心、烦躁、发烧等症状。被蜂螫伤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l.不要紧张,保持镇静。

2.如有毒刺螫入皮肤,先拔去毒刺。

3.清洗伤口,最好用肥皂水、食盐水或糖水。

4.被黄蜂蜇伤的,可以用食用醋涂在患处。

5.可以将大蒜、生姜捣烂后取汁涂于患处。

6.如有韭菜,可取少许洗净捣烂成泥状并涂在患处。

7.症状比较严重的,应该赶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水蛭吸血的处理办法

1.如果发现身上有水蛭吸血,不要用手拽,因为水蛭通常吸附很紧,若是强行拉扯,水蛭吸盘易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鞋或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食醋、酒、盐水、烟油水或清凉油涂抹在水蛭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落。或者用温水浇,因为水蛭怕热,受热就会自然脱落了。

2.用水清洗伤口。

3.涂抹消炎药。

对付鲨鱼的办法

1.遇到鲨鱼时不要仓皇逃走,应朝着鲨鱼前进方向的横侧躲避。

2.如果感觉鲨鱼越来越靠近,可以用手掌用力拍打海面,用巨大的水声把鲨鱼吓走。

被水母螫

如果被水母螫到并且皮肤红肿时,可以用酒精涂抹。如果身边没有酒精也可以用酒代替涂抹。

野外的取暖方法

在野外露营保暖很重要,否则易导致发烧感冒,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各方面机能,严重损伤身体。

睡袋的选用

睡袋是最常用的野外露营寝具,所以睡袋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自身需要选择。

1.根据旅行计划选择睡袋。

根据露营的地区环境和出游季节,再结合当地的气候选择。如果估计天气极其恶劣,气温很低,可以选用填充鹅绒,充绒量2000克以上,含绒量90%,有隔断领设计的睡袋。

2.选择舒适度。

3.考虑隔温层的材料。

天然羽绒材料是到目前为止性能最好的睡袋隔温材料,但是这种材料不容易吸潮,不适宜潮湿的环境。而人工合成材料,其优点是不易受潮,但不适合寒冷、干燥的环境。

4.选择睡袋的形状。

木乃伊形:其修长紧凑的外形不仅提高了睡袋的保暖效率,而且节省了行李空间,尤其是头兜可以阻止大量的热量散失。但比较紧凑的形状必然使某些人在睡眠时感觉不够舒适。

半长方形:在隔温效果依然较好的基础上,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睡眠的舒适性。但由于有更多的空气需要被加热,所以相对于木乃伊形的睡袋来说,这种睡袋的保暖效果要略逊一些。

长方形:正长方形的形状使睡眠时的活动空间更大,因此较为舒适。但它的缺点在于不仅保暖性能一般,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体积和重量可能过大了一些。

人多的时候可采用交错睡法,以节省空间。

睡袋的使用

1.如果在潮湿的地方,可以在睡袋下面铺上一层垫子,或者铺放稻草、树叶、小树枝。

2.如果人数很多,需要挤在一个帐篷里时,可以以交错的方式睡,这样可以节省空间。

没有毛毯和睡袋时的保暖方法

1.穿上所有的衣服,包括雨衣和塑料套也能御寒。

2.全身都要保暖,当然也包括头、手、脚,所以应将围巾、帽子、手套都戴上。

3.用背包当下半身的睡袋,把脚伸进背包中取暖。上身可以用塑料袋包裹。

4.地上铺上报纸、稻草或者小树枝等用来隔潮。

5.自己做地热。可以将石头烧热,之后放到挖好的坑里,上面盖上土,睡在土上,用土的厚度可调节温度。

烧热的石头不仅可以用来煮汤,也可以用来做地热。所以野营的时候火源很重要,一定要带上打火机,或是多带几盒火柴。

安全泡温泉

温泉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常浸泡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并且有医疗保健、美容养颜等多重功效。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泡温泉的常识,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温泉的种类

1.单纯温泉。此类温泉是缓和性温泉,其所含矿物质虽然少,但因温度常年不变,故治疗效果亦佳。因水温不同,其作用与治疗的疾病也有所不同。

2.碳酸泉。这种矿泉的主要成分为游离二氧化碳,其含量在1克/升以上时称为碳酸泉,是一种无色透明稍有辣味的泉水,其主要医疗保健作用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治疗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

3.硫磺泉。又称硫化氢泉,因为硫磺泉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氢。其显著特点是走近温泉,即可闻到臭蛋气味。硫磺泉的主要保健医疗作用有:具有软化皮肤、溶解角质、灭菌、杀虫作用,对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活跃,用于需要兴奋的患者,如神经损伤、神经炎、肌肉瘫痪等;能促进关节浸润物的吸收,缓解关节韧带的紧张,适用于各种慢性关节疾病;因泉水中所含胶状硫磺分子微小,易进入体内组织,起类似触媒作用,使人体内的废物由皮肤和肾脏排出体外,所以,硫磺泉对代谢性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4.氯化钠泉。多位于沿海地区或古海水埋藏地带,广东的珠海、中山、湛江等地多属这类温泉,低浓度的温泉与淡温泉作用相似,而高浓度的温泉浴疗则具有特殊作用:氯化钠能刺激皮肤,促进组织生长,促进新陈代谢,镇静神经,加速关节机能的恢复。

5.碘泉。碘是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能明显地激活机体的防御机能。碘离子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浴后血中碘含量增加。对各种炎症都有显著消炎及促进组织再生作用。同时,又能降低血脂,使脑磷脂明显下降,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6.铁泉。有硫酸铁泉和碳酸铁泉两种。硫酸铁泉的收敛作用更明显,对慢性风湿病、妇科炎症、营养不良、下肢溃疡、皮肤病等有治疗作用。

7.氡泉。氡能有效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胃痉挛、胆结石、慢性肠炎、痛风、神经衰弱、失眠、各种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荨麻疹、冻疮等病症,对心律和血压的调节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此外氡还有减肥的效果。

泡温泉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泡前先沐浴净身,从头到脚彻底洗干净。

2.入池前用手试温,全身放松,从脚开始缓缓入水中。

3.水温最好在38℃—40℃之间。泡高温池时,第一次先泡3分钟,起来休息3分钟,再入池泡5分钟,反复入池3次—6次。单次泡不超过15分钟。

4.泡完后休息30分钟。

5.泡温泉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

6.过热的温泉对男性精子质量与活动力都会有影响,因此对于正值育龄的男性最好不要泡太久或是泡在过热的泉水里。

7.女性若是泡在温泉中过久,也容易使阴道中正常的酸碱度与益菌生态受破坏,阴道容易受感染,而产生发痒的现象。

8.年龄较大的老人[80岁以上]或婴儿都应避免泡温泉,因为他们对水温较不敏感,容易烫伤。

长时间将金属饰品带进温泉中,极易造成金属饰品的腐蚀,所以泡温泉前,先摘掉饰品为佳。

泡温泉禁忌

1.饭前30分钟和饭后一小时内不可泡温泉。因为温泉的热度会刺激血液不断往皮肤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统的运作及抑制食欲中枢。

2.酒后以及饮酒过量不可泡温泉。因为温泉的温热作用会使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脏负荷过重,站立时大脑的血液较少,易引起头晕而摔倒,导致意外事故。

3.泡浴时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头晕、心跳过快、呼吸困难或反胃现象,要立刻离开温泉池。

4.不要单独泡温泉,最好找个伴。

5.不要贸然跳入温泉池,要先用温泉水冲淋,让身体习惯水温。

饭前饭后,避免马上热浴[指高于42℃的温泉]。另外,浴中出汗多,会丢失一些钠离子,使人感到疲乏,食欲下降,浴后可慢慢喝几口温盐开水,一般浴后半小时,方可喝足量开水。另外,浴后最好安卧30分钟—60分钟,暂勿出外游玩或运动,不要马上吸烟或喝酒。

不宜泡温泉的人群

第一类: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泡温泉,即使要泡,也要注意选择水温不要太高[不可高于42℃]的温泉,浸泡时间也不要太久。

第二类: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泡温泉,此外,注射了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温泉,会使胰岛素吸收加快。而且,长时间身体过热会使肌体能量消耗加大,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发生意外。

第三类:有过敏性皮炎者慎入温泉。要注意的是,皮肤有伤口、溃烂或皮肤有严重感染、霉菌感染的人,如脚气、湿疹患者就不适合泡温泉,因为这样不但会污染水质,还会使伤口恶化。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也不适合浸泡在高温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肤出现发痒、红疹块状的荨麻疹。

另外,有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肾脏病者,耳膜破洞患者,癫痫患者,大小便失禁者,孕妇,以及皮肤敏感度差和感觉障碍患者都不宜泡温泉。

下列情况应暂停泡浴

1.暴怒后;

2.彻夜失眠;

3.体温超过37.5℃;

4.女性例假来前1日—2日及经后3日内;

5.恶心、过劳、心悸[心跳超过1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