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城失落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8648400000019

第19章 欧洲古城失落之谜(1)

苏美尔人之谜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两千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无数后人为之倾倒?

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4000年期间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酒是人们最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农人历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儿子的口气写的。这位老农民对儿子不厌其烦的讲述应该如何务农,要注意的各种事情。比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等。

大约在五千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作陶器了。他们制作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涂有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像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像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

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上切碎的麦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两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像制砖、织麻、刻石、珠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这种文字始终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分相像,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是60进位。古希腊、罗马都采用了这里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共三百五十四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

星期日(太阳神)

星期一(月亮神)

星期二(火星神)

星期三(水星神)

星期四(木星神)

星期五(金星神)

星期六(土星神)

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七天仍以这七星命名。不过,当时的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准确的。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

早在五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的确令人神往。

苏美尔文明起源之谜

有一个古老的文明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存在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支文明过去被称为巴比伦文明或者巴比伦——亚述文明。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创立者既不是巴比伦人,也不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民族。所以我们也称两河流域的文明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这个民族大概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迁来两河流域定居,但是,苏美尔人的语言同迄今为止的任何语言都没有亲属关系,他们起源于何处也不大清楚。如果说两河流域文明的源头是苏美尔文明,那么,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之谜又该如何解开?

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苏美尔文明的起始时间,但考古工作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诱人资料。

剑桥大学的琼·奥茨想揭开这个谜,为此打算调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萨迈拉人与南部的欧贝德人(苏美尔人的直接祖先)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1968年,在今伊拉克境内、最早的欧贝德文化区域与已知的萨迈拉文化区域之间,奥茨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此前这里从未有人注意过。她的考古队发现了一群有八千年历史的土墩,其中最大的一座名为乔加马米。

他们在发掘乔加马米的过程中,在欧贝德遗迹之下、四个清晰的萨迈拉文化层之上,发现一个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千年的地层,从而揭示了美索不达米亚发展过程中一个未知的阶段。

奥茨很快就明白该地层有不同寻常的东西。她在检查出土的陶器碎片时,发现它们既非完全的萨迈拉风格,也非完全的欧贝德风格,而是呈现出两种风格融合的特色,表明两地的居民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在乔加马米发掘出的灌溉渠废墟则进一步把欧贝德人和萨迈拉人联系在一起。萨迈拉人是最早大规模发展灌溉的民族,土墩附近的古代沟渠表明,欧贝德人显然采用了这一技术。如果欧贝德人是苏美尔人的直接祖先而且受到萨迈拉人的影响,那么萨迈拉人肯定也与苏美尔人有联系。

而且,在乔加马米出土的一尊黏土头像非常逼真,人物发型与两千年后的苏美尔早期石像上的完全相同。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一个低矮的土墩阿瓦伊里丘,也为揭开苏美尔人的起源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法国考古学家让一路易·霍特认为它是一处史前期遗址,并于1976年开始对它进行发掘。他在土墩风干的表面发现了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千五百年的陶器碎片,表明该台形土墩至少与苏美尔城市埃里都最古老的文化层属于同一时代。更令人惊讶的是,它还埋藏了比埃里都更早的欧贝德文化时期陶土头像的碎片。霍特起初把这种陶器命名为欧贝德0号,现在他可以把这种陶器与乔加马米出土的“过渡型”陶器联系起来了。尽管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最常见的装饰图案非常相似,这足以表明阿瓦伊里丘和乔加马米之间的联系。

阿瓦伊里丘的建筑物还表明了萨迈拉文化的影响。法国考古队在发掘该土墩底层时,发现了大型住宅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大小和结构,与北部典型的萨迈拉文化遗址恩萨万丘相似。设计出色的阿瓦伊里住宅面积是三百二十五平方英尺,但这种住宅有柱子,这一点是它与恩萨万丘的重大区别。

这种住宅太先进了,但也许更令人惊讶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欧贝德农夫竟会住在如此先进的住宅里,而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乔加马米和阿瓦伊里丘的发现将苏美尔文明的确切时间往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不幸的是,波斯湾战争打断了在阿瓦伊里丘的考古工作。直到重新发掘此处遗址并发现更多的史前期遗址之前,苏美尔人的起源之谜只能算做解开了一半。

我们期待着考古学家们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现。

尼布甲尼撒之谜

夏日的巴比伦是十分炎热的。这里没有高山,也没有森林,太阳光毫无阻挡地逼射着大地。好久没有下雨了,热风吹裂了干燥的泥土,地里的庄稼开始枯黄了。但是,当人们抬头遥望巴比伦城的时候,只见空中花木层层,青翠碧绿,十分喜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是闻名全球的古代伟大建筑——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空中花园的缔造者是尼布甲尼撒,他是古代西亚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在《圣经·旧约》里,曾经多处提到了他的一些事情。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由于内乱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领那波帕拉沙尔的领导下,联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灭亡了亚述。那波帕拉沙尔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国王。在这一时期,还是一个少年的尼布甲尼撒就跟随父亲统兵作战,由于他勇敢机敏,能够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后来率领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将埃及军队歼灭。公元前605年,巴比伦老国王去世,尼布甲尼撒顺利的登上了王位,并立即得到了新巴比伦王国各个城市的承认。

新国王尼布甲尼撒即位后举行婚礼,米堤亚公主赛米拉斯做了他的王后。但是,这位王后一到巴比伦,只见一片平原,满地黄土,不觉生起思乡病来。她日夜愁眉苦脸,茶不思,饭不想,本来非常美丽的公主,逐渐地骨瘦如柴。

这一下可急坏了巴比伦国王。伊朗高原是王后的故乡,那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可是,在巴比伦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怎么办呢?他请来了许多建筑师,要他们在京城里建造一座大假山。经过几年的营造,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奴隶们的血汗,一座大假山终于造好了。空中花园里,还建造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国王和王后可以在这座宫殿里尽览全城的风光。据说,米堤亚公主从此兴高采烈,思乡病一下子全好了。

巴比伦城建造在幼发拉底河的中游(令伊拉克巴格达之南),地处交通要冲,世界各国的商人都到这里来,是当时亚洲西部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被称为“上天的门户”。到公元前四世纪末,这座富庶的城市由盛转衰,到公元2世纪化为废墟。至于城内的空中花园,它的遗址近几年也已经被发掘出来了。

这座大假山每边长一百二十多米,高二十五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一层向上堆砌,直达高空。当然,这些石头是从几百公里外运来的。假山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以防渗水。为了防止万一,上面再铺两层砖头,还浇铸了一层铅。经过这些措施以后,才在上面一层一层地培上肥沃的泥土,种植许多奇花异草。这些花木远看好像长在空中,所以叫做“空中花园”。

空中种了花木,浇水是个大问题。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特意在顶上设计了机械的提灌设备,用螺旋泵不断地从幼发拉底河里取水。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艰难的大工程啊!

虽然,尼布甲尼撒二世巩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局面,为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古代史上是一个有名的国王。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讲,尼布甲尼撒二世则是一个可怕的人物,这都源于历史上那次有名的惨痛的经历——“巴比伦之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登基以后的尼布甲尼撒曾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诸小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的国王都被迫纳贡称臣。公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这一次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新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三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

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齐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