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8646900000020

第20章 “超级生命”之谜(6)

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然长,但阴天非常多,实际到达地面的辐射能很少,再说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另外,暖水下沉后,必然使整个水层的水温升高,而不可能仅仅使底层的水温增高。

地热活动说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而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正在喷发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表明这一带地底岩浆活动是非常剧烈的,岩浆上涌现象很严重,受地热的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现象。科学家们发现范达湖所在的赖特干侣区中并没有地热活动,这一学说也就宣告失败了。

这样一来,太阳辐射说就比较权威了。这一学说的主力派的代表——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日本学者鸟居铁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论点。他们指出,虽然南极阴天多,地面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很少,但是冰是有一定透明度的,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这样,表面以下的冰层也或多或少会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加上这个地区风特别大,冬天的积雪被风吹走,积雪层很薄,多为裸露的岩石,使得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多,气候较为温暖。日积月累,表层及以下冰层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到了融化的程度。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不会升至表层,结果,就使高温的特性保留下来。同时,表层水冬天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依靠上面水层的保护,失热微小,因而底层水温特别高。近来,人们观测到底层水温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依据。

持地热说者虽然没有占住脚,但也不同意威尔逊和鸟居铁的说法,认为上述说法有许多想象成份。例如,几十米厚的冰层究竟能透过多少阳光?这些透过冰层的阳光使冰层融化并使水温升到这样高的程度,有什么科学依据?如果事实真的像威尔逊、鸟居铁所说的那样,那么,类似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就会有很多,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持地热说者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正在寻求新的论据。看来,争论仍在继续,南极热水湖疑谜还有待揭开。

恐怖的“死亡谷”

在世界上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隐伏着若干让人谈虎色变、不寒而栗的死亡之地,鸟类、爬行动物或人类都无法进去,如进去,往往立即死亡。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为“死亡谷”。

对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许多科学家曾长期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的“死亡谷”头上笼罩的面纱已被彻底揭开,如前苏联勘察加半岛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内的“死亡谷”,是由于那里积聚的足以使人窒息的毒气——与碳酸气和硫化氢同时发生作用的剧毒挥发性氰化物。我国昆仑山内的“魔鬼谷”是由于隐藏丰富的磁铁矿而造成频繁雷击所致。而埃及西部沙漠之中的“死亡之地”,却是众多的蚁狮所为。但世上仍有许多“死亡谷”今还是无法揭晓的奇谜。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州毗连的地带,有一个“死亡谷”,它长225千米,宽6~26千米,面积1408平方千米。

山谷两侧悬崖峭壁,山岭绵延。这里的气候极端炎热干燥。

1848年,一队外来移民误人谷地,迷失方向,大都葬身谷底,连尸体都找不到。1949年,美国一支勘探队冒险进入“死亡谷”,几乎全部死亡,其中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过后不久也不明不白死去。后来,又有不少人前去探险,结果也屡屡身亡。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个被死神统治的地方,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初步统计,这里繁衍着23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7种蜥蜴,1500多头野驴,还有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昆虫,草本植物随处可见。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威胁人的生命,却不伤害这些飞禽走兽?人们至今未得其解。

据美国科学家考证,“死亡谷”在非常遥远的古代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才演变成今天奇特的面貌。距今约3000万年前,由于这一带地壳运动频繁,埋在地下的岩层受到两侧重压的挤压,褶成弯曲伏,有的地方隆起突出,成为高地或山岭,有的地方凹下,成为河流或盆地。“死亡谷”就是一狭长形的闭塞盆地。以后气候渐变炎热干燥。到距今约2000万年前,地壳再次发生剧烈的褶皱和断裂,沿着断裂地带形成了一条深达1200多米的大断层。很厚的沉积物把大断层履盖了,长期以来没有被人发现。有些学者推测,一些人误人“死亡谷”,迷失方向,可能踏进大断层上面的沉积物而掉人大断层的深渊中,以致死亡,连尸体也不见了。

“死亡谷”里有丰富的卤素矿、硼砂矿等。有些学者认为可能在谷底某处地下藏有某种至今尚未查明的剧毒矿物元素,当人们靠近这种矿物时,就会中毒死亡。这只是一种猜测,尚无定论。

“死亡谷”也不是绝对的禁区,有些人却能安然无恙地通过“死亡谷”,未发生过意外。在“死亡谷”边缘一些怪石林立、峰岭险峻的地段,已辟为自然奇景区,向游人开放。

美国科学家认为,这个“死亡谷”是一个不寻常的自然之谜,要彻底查明一部分人进入谷地死亡的原因,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在印尼爪哇岛上有一个死亡之洞,位于一个山谷中,共由6个庞大的山洞组成。令人惊奇的是,据说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站在距洞口6~7米远的范围之内,就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进去。一旦被吸住,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脱身。因此,洞口附近已堆满了各种动物和人的尸骨残骸。死亡洞为何有生擒人兽的绝招?被它吸住的人和动物是慢慢饿死,还是中毒而死?迄今都无人能作出回答。

有趣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与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个死亡谷,它们与上述的美国死亡谷恰好相反。它们不会危害人类的生命,但却经常威胁着飞禽走兽的生存。据科学家统计,在该谷地,每年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600多头,所以意大利人称它为“动物的墓场。”至今,人们也无法解释它们的死因。

渤海湾内的水下影像异常之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地球的观察就是如此。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站在天外,再来观察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就会发现许多地球上看不到的各种人间奇迹。

在对渤海湾卫星图像进行解释时,科学家发现多波段彩色合成的卫星图像中有一清晰方正的矩影像异常,中间有一种线将其分成两个方格。矩形影像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中心位置在大连市西北方向约79千米处渤海湾内。矩形影像异常的纵边与子午线一致,上下底边与纬度线平行,从经度和纬度上量恰好都合14分,这种巧合不像自然现象,而像是与人类的活动分不开的,并体现了与天文地理上的自然联系,这种方方正正、坐北朝南的布局似乎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建筑的风格。会不会是沉陷在海底的水下古城池的显示呢?为此,科学家搜集有关水下资料,从水深图中发现有三条浅水带与影像三条纵边吻合。该区附近平均水深在30米左右,三条浅水线深在10~20米之间,说明该异常为一正地形显示,这与推测影像为古城池的解释相一致。为了进一步探索上述推测,科学家走访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几位考古专家。据他们介绍,在辽东半岛和沿海岛屿曾发现过多处唐代小古城遗址和囤粮遗迹,但其规模都很小,从史料中查不出该地曾有过大型古城遗址的记载。他们认为,如系古城,规模如此之大似乎不太可能,但从影像特征来看,图像如此之规正,不排除人工遗迹这种推断的可能性,建议水下验证。

此外,科学家还走访了有关单位,根据古地理研究,渤海湾有过多次海进海退,最后一次海浸距今约六七千年左右,从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分析是不太可能完成如此巨大工程的。那么,是否是沙俄或日伪时期偷建的水下军事工程呢?

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似乎完成这样大的水下工程也并非容易,这种推断从有关单位得到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渤海湾内水下影像异常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海底地形地貌或海底地质构造现象的显示吗?如果是,这样规则的图形是很难用自然现象加以解释的,亦不好断言定论。但是,鉴于该异常位于郯庐断裂西侧边缘,该区地震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因此不能排除古代人类活动的人工遗迹因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形成影像异常的这种可能性。

不管目前如何解释,对渤海这一影像异常很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如果这系人类活动遗迹的推测得到证实,无疑对研究渤海湾的形成,古地理的演化变迁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将具有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百慕大三角区谜团

世界已进入了宇航时代,人类不仅打开了火箭飞往月球的大门,而且更深入地把航天器发射到了太阳系的一些星球上。至于飞机,由于它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代惯导系统的应用,似乎可以说,地球上的每个角落,什么样的航线,它都能安全通过和到达。

可是,你知道吗?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我们的地球上,却还有一个神秘的角落,飞机、舰船通过它时都惧怕三分,格外小心。这就是有名的百慕大三角区。

所谓百慕大三角区,是位于美国东南部,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的南端为一点,与位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岛和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相连的一个三角区。在这个区域里,飞机、舰船常常不明原因地出事、失踪,而且连残骸也找不到:

因此直到今天,它仍然是需要人类探索的一个未解之谜。

奇怪的飞行事故

“起飞,好!”

从指挥塔上发出了命令,美国海军的5架“复仇者”强击机(也称作雷击轰炸机),先后从跑道上滑跑、起飞,轰隆隆地飞向蓝天。

这是1945年12月5日14时10分。

这5架“复仇者”强击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洛德代尔堡海军航空基地起飞,进行预定的导航和鱼雷攻击训练。这天,万里无云,是绝好的飞行天气。

“风速不大,发动机的声音很好。”电波中传来编队长泰勒大尉的声音,清晰明快,听得出这是个老驾驶员。的确,泰勒是个出色的飞行教官,至于其它4架飞机上的驾驶员,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了各种飞行技能的人。

演习的航线,泰勒他们已顺利无误地飞行过数百次了:从基地向东飞行108公里,以附近的一个小岩礁作目标,演习鱼雷攻击,然后继续向东飞行至120公里处,转向正北方飞行120公里,再折向西南返回基地。多么熟悉的三角形航线!

然而,起飞一个半小时后,即15时45分,一架执行其它任务的美国海军飞机在飞经同一空域时,飞机上的驾驶员——海军大尉柯库斯,无意中听到了泰勒与僚机的对话。

泰勒问:“方位仪恢复正常了吗?”

“看不出现在的位置,方向改变时,指针不动。”

柯库斯连忙使用自己飞机的电台,呼叫泰勒大尉:“发生了什么事吗?”

“两个方位仪郡发生了故障,想往基地飞,但方向不明。”

泰勒回答。

“应该向佛罗里达半岛飞,要让阳光在你们的左侧,飞到后,再沿海岸北上至迈阿密,洛德代尔堡在它前面约30公里处,基地在港口的左侧。”柯库斯细致地指出了返回基地的路线。

突然,柯库斯感到对方声音微弱,忙问:“你的电台信号为什么这么弱?高度多少?”

“1500米。”

就在这通话的一瞬间,柯库斯机上的电台也发生了故障,他连忙飞往基地。泰勒直接报告指挥部:“控制塔,发生非常事件,我们好像离开了飞行航线!”

指挥部命令:“报告你们现在的位置。”

泰勒回答:“位置说不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怎么办?”

“把飞机头调向西。”

“看不准哪边是西,方向根本抓不准,看到的只是海。”

此时,基地指挥部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的确,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驾驶员的技术,他们完全可以放心,飞机上带的油量足可以再飞上4个小时,剩下的问题,就是叫飞机一直朝西飞,飞到海岸线,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16时28分,基地通知泰勒:委任驾驶员阿本暂时代替编队指挥,因为他的飞机方位仪还能够正常工作;并命令5架飞机对着270度航向(正西)飞回。

然而仅仅过了”分钟,基地听到了泰勒大尉的报告: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半岛的西面)的上空……为了返回基地,我们对准30度航向(东北)飞行,45分钟后,再转向正北……”

基地的指挥员们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飞机离开了训练区域数百公里跑到墨西哥湾了呢?他们开始担心——飞机是不是失去了控制,像没头的苍绳,瞎撞起来。

到了18时,仍然看不见5架飞机的影子,根据飞行时间等因素的推算,飞机又飞到了基地东北方380公里处,距离最近一处海岸也有192公里远。在临近黄昏时,5架飞机忽而向西,忽而折向西北,忽而向东……从各个飞机发回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泰勒大尉传来的最后报告是:“我们的位置怎么也弄不明白……这儿全是……”19时04分,再也听不到空中的任何声音了。

徒劳的寻找和救护

19时30分,从基地起飞了两架大型“马丁·马里纳”号飞机进行紧急救援。一架按照估计的泰勒飞行编队最后所到海域的位置进行搜索。另一架,沿佛罗里达半岛的东海岸向北,再向东飞行,搜索海区;奇怪的是,这架飞机,仅仅飞行了一小时,也说不出自己的位置就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