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三日,调解北新书局与鲁迅的矛盾。二十八日,与鲁迅应李小峰之请赴宴,并调解鲁迅与林语堂在席间的争执。
九月八日,再次调解北新书局与鲁迅就版税事所起的冲突。后应安徽大学之约,赴安庆任教。
十月,作《<;达夫代表作>;改版自序》。
十二月,与鲁迅合编的《奔流》停刊。
本年,与王映霞所育长女静子出生,不久即送人。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十四岁
一月,删去原序及钱杏邨《后序》的《达夫代表作》改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二月十三日,参加发起并与鲁迅领衔签名发表《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
三月,经由鲁迅提名,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发起人之一。因发起组织“自由大同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列入“堕落文人”名单,并加以通缉,遂离开上海避居富阳。《大众文艺》被查禁。
四月一日,小说译文集《小家之伍》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中旬,返回上海。
十一月六日,翻译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沉思》。致函左联负责人,声明自己是小资产阶级的人,并请求除名。“左联”在十六日的第四次全体大会上,通过了“肃清一切投机和反动分子——并当场表决开除郁达夫”的决议。
十二月,按当局要求抽撤《题辞》后,《达夫全集》第六卷《薇蕨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三十五岁
一月,为营救柔石等被捕“左联”作家四处奔走。
九月,就“九·一八”事变发表《军阀的阴谋,消灭异己的政策》一文。
十二月,作散文《志摩在回忆中》,并发表散文《忏余独白》。
是月,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并参加编辑机关杂志。
本年,与王映霞所育次子郁云出生。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三十六岁
一月,因与王映霞纠纷不断,经调解,将部分著作权版权及收益赠与王。
二月三日,因“一·二八”日军侵占上海,盛传鲁迅被宪兵殴伤,下落不明,遂在《申报》临时专刊上刊登寻人启事。四日,前往内山书店分店,看望避难的鲁迅。八日,与戈公振等组织并参加了中国著作家抗日会。
本月,与鲁迅、茅盾等联名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三月,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脱稿,并作《后序》。
四月,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单行本由上海胡风书局出版。
十二月,开始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文章。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交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不久即被当局查禁。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三十七岁
一月,加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
二月,小说散文合集《忏余集》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
三月,《达夫自选集》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将稿费捐赠“左联”作出版经费。
四月,在王映霞的主张与坚持下,全家移居杭州。
五月,发表散文《移家琐记》,并为营救被捕的丁玲等人奔走。
八月,应“文学社”之约,赴沪调解鲁迅与该社的纠纷。
同月,《达夫全集》第七卷《断残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十二月,《她是一个弱女子》在当局命令下,经删改并改名为《饶了她》,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41年,与王映霞所育三子郁亮出生。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三十八岁
三月,译文集《几个伟大的作家》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九月,兼任杭州之江大学文学批评教授。
十月,针对苏雪林哭请当局禁绝郁达夫著作之举,作“自传”代序《所谓自传也者》。
本年,小说单行本《她是一个弱女子》第三次遭当局查禁。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三十九岁
一月,负责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并撰写这一集的《导言》。
五月,与王映霞所生第三子郁亮夭折。
同月,《达夫所译短篇集》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六月,在反对当局读经复古政策的《我们对于文化的意见》上签名。
七月,应郑振铎之约,打算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日本史教授。校方呈报教育部后,被驳回。
同月,《达夫日记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九月,开始写作《秋霖日记》。
十月,《达夫短篇小说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十一月,发表小说《出奔》,这是郁夫的最后一篇小说创作。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四十岁
一月,作散文《风雨茅庐》。十五日,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约,赴闽一游。
二月,被正式委任为福建省政府参议。
因移居杭州后,王映霞与许绍棣过从甚密。始作记叙当事人真实感受的组诗《毁家诗纪》。
三月,《达夫游记》由上海文学创造社出版。
四月,《达夫散文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五月,散文集《闲书》由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他生前手定的最后一本作品集。
六月,被正式任命为福建省政府公报室主任。
八月,就“国防文学”、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问题发表谈话。
二十二日,到达上海,向鲁迅遗体告别并送葬至上海万国公墓;就鲁迅之死答记者问。二十四日,作《怀鲁迅》。
十一月,以为福建省政府采购印刷机和讲学为名东渡日本,在日本《读卖新闻》上发表《今日的中华文学》(上)。
同月,访问郭沫若,并与郭沫若积极协助日本改造社筹备出版《大鲁迅全集》工作。
十二月,发表《今日的中华文学》(下),文中对鲁迅予以了高度评价鲁迅。
本年,与王映霞所育三予郁荀出生。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四十岁
三月一日,为日本改造社出版《大鲁迅全集》而作《鲁迅的伟大》(日文)。
五月,得知南京政府允许郭沫若回国的消息后,即敦促郭回国。
十月,作《鲁迅逝世一周年》。并被推选为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
十一月十五日,负责指导编辑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刊的《救亡文艺》。
十二月,登报声明退出“救亡协会”。不久,《救亡文艺》停刊。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四十二岁
一月,得知母亲于日军攻占富阳时,冻饿致死,悲恸万分,写下了对联:“无母何依,此仇必报。”并决定赴武汉开展工作。
四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常务理事、研究部主任及机关刊物《抗战文艺》编辑委员。
八月十四日,作《回忆鲁迅》。二十二日,在香港《星岛日报》上发表随笔《国与家》。
九月,途中作《毁家诗纪》第十四至十九首。
十二月十八日,应新加坡的《星洲日报》社电邀,与王映霞及长子郁飞赴新加坡加入“日报”副刊编务。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四十三岁
一月一日起,任《星洲日报》早版副刊《晨星》和晚版副刊《繁星》编辑。十五日,接编《星洲日报·星期刊》的《文艺》周刊。
二月,正式接编《星洲日报》的《文艺》双周刊。
三月五日,《毁家诗纪》在《大风》创刊一周年特大号上发表。
六月,接编《星洲日报·半月刊》的《星洲文艺》专栏和《星光画报》的“文艺”栏。
七月,发表政论多篇,并完成《回忆鲁迅》一文的写作。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四十四岁
三月,与王映霞签定离婚协议,并各自登报声明。
四月,接编《星洲日报·星期刊》的《教育》周刊。
同月,发表致日本文艺批评家新居格的公开信《敌我之间》、致林语堂信《嘉陵江上传书》等。
1941年(民国三十年)四十五岁
一月,结识新加坡英国政府情报部(即宣传部)华籍职员李小瑛(李筱瑛),三个月后,在其推荐下,主编《华侨周报》。
三月,领衔发表《星马文艺工作者致侨胞书——反对投降妥协坚持团结抗战》一文。
十二月,领衔发表《星华文艺工作为保卫马来亚告侨胞书》。出席新加坡抗敌动员委员成立的大会,后被推选为团长,与胡愈之、王任叔等共同起草大会宣言。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四十六岁
一月六日,出席星华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和主席。
同月,为宣传抗日及和英国殖民当局交涉有关事宜而积极工作。
二月三日,因当局不关心华侨撤离问题并拒绝签发护照,准备先暂时撤退至苏门答腊。六日,乘船抵达荷属石叻班让。九日,乘船转至另一小岛望嘉丽。十六日,得知新加坡已于十五日沦陷,英国驻军向日军投降的消息。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撤退至望嘉丽对岸的保东村,在此隐居期间,开始学习印尼语,并作《乱离杂诗》。
三月九日,撤至海边小村彭鹤岭。
四月中旬,改名赵廉,抵达苏门答腊入口处卜干巴鲁。表明身份后,被拒绝收容。
五月,前往另一小镇巴爷公务。途中被日本宪兵发现精通日语。
六月初,被强征为日军武吉丁宜宪兵队通译。任职期间,多次以种种方式营救抗日分子和华侨,设法使当地居民免受日军迫害。
九月,作《无题四首——用诗纪中四律原韵》。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四十七岁
六月,趁武青丁宜密兵队人事变动之际,故意使自己染病住院,并提出辞职。请求被批准。
九月初,经他人介绍,与巴东侨生女子何丽有定婚。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四十八岁
一月,例作遗嘱,以防万一。
一月至二月间,日本宪兵获知其真实身分后予以秘密监控。
八月,被带往武吉丁宜宪兵部接受讯问。因对所问一切均从容应答,被当即放还。
本年,与何丽有所育长子大雅(大亚)出生。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四十九岁
一月,例作遗嘱,其时妻子何丽有已有身孕。
八月,得知日本战败投降后,暗中召集当地华侨和文化界人士,商议组织欢迎联军筹备委员会事宜。
同月,被当地日本宪兵诱骗出家逮捕,即被掐杀,抛尸于距武吉丁宜七公里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