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18642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郁达夫是一位天才作家。他不仅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出色的文艺评论家(他一生留下了几十篇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论著)。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开始于“五四”之后,这时的中国文学正处于由传统的古典文学向新文学的过渡时期。郁达夫的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大量作品不断发表于报纸和杂志,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文学界反响强烈。郁达夫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在许多方面拓展了现代文学的艺术空间。他与鲁迅、郭沬若等人共同奠定了我国现代文学的格局,支撑起全新的文学世界,对现代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郁达夫在早年留学日本时期,广泛接触了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对自由主义思想情有独衷,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张扬自我与主观的哲学颇为推崇。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从反观自身出发,进入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自我主体泛化的效果,所表现的也大多是“生活的苦闷”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

在意识形态被高度重视的年代,文学的阶级性长期左右着对作家的评价,像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这样的作家是得不到重视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对郁达夫的研究与再认识开始兴起,不断有人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提出要重视郁达夫,这时郁达夫的真正价值与艺术成就才开始被世人承认。

郁达夫是以创作小说而得以成名的,但散文却是他本人最爱。由于大多数人对郁达夫的了解仅限于几篇景物和游记描写(他的《故都的秋》多年来一直入选语文课本,更是深入人心),他大量的小品文和评论文被忽略了。鉴于这种现实,本书从郁达地的散文中精选了几十篇最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的文章,并在每一篇文章后作了赏析,意图在于帮助读者更发地理解他的作品。文章后的赏析是编者在精心阅读作品后经他细推敲写成的,力求揭示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但又不加以随意褒贬,只是启发读者自己去体味、去思考。由于水平有限,在对作品的解读时可能会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