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儿科醒
18560300000015

第15章 治痘论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各等分水一钟。煎七分温服。

搜毒煎 解痘疹热毒炽盛。紫黑干枯。烦热便结。纯阳等症。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研) 黄芩 木通 连翘 蝉蜕 芍药(各等分)水一钟半。煎服。表热者加柴胡。

四味消毒饮 治痘疮热盛。毒瓦斯壅遏。无问前后皆可服。

人参 甘草(炙) 黄连 牛蒡子(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加姜一片。水一盏。煎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鼠粘子汤 治痘稠身热毒盛。服此以防青干黑陷。并治 疹稠密。

牛蒡子(炒研) 归身 黄 甘草(炙) 柴胡 黄芩(酒炒) 连翘 地骨皮水煎服。热退则止。

芎归汤 养营起痘。

当归 川芎(减半)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红花汤调服。

六物煎 治痘疹血气不充。随症加减用之。神效不可尽述。

甘草(炙) 当归 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白芍(俱随宜加减) 人参(或有或无随虚实用之气不虚者不必用)水煎服。如发热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风佐之。如见点后。痘不起发。或起而不灌。或灌而浆薄。均宜单用此汤。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以助营气。如气虚痒 不起。加川山甲炒用。如红紫血热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脾气稍滞。宜加陈皮山楂。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干姜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滞者。加木香陈皮。表虚气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黄 。气血俱虚。未起未灌而先痒者。加肉桂白芷。如元气大虚。

寒战切牙。泄泻。宜去芍药。加黄 。大附子干姜肉桂。

羌活散郁汤 治实热壅盛郁遏。不得达表。气粗喘满。腹胀烦躁狂言谵语。睡卧不宁。大小便秘。毛竖面浮。眼张若怒。

并有神效。并为风寒外搏。出不快者同治。

防风 羌活 白芷 荆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连翘 甘草 紫草 大腹皮 鼠粘子上为粗末。水一钟。灯心十四根。煎六分温服。

凉血养营煎 治痘疮血虚血热。地红热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结溺赤。凡阳盛阴虚等症。悉宜用此。

生地 当归 白芍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黄芩 红花水一钟半。煎服。量儿大小加减用之。渴加天花粉。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盛者。加牛蒡子木通连翘之属。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

犀角散 治痘疮痈毒时毒。热盛烦躁多渴。小便赤涩。或赤 。

犀角(镑) 甘草(炙各五分) 防风 黄芩(各一钱)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服无时。

紫草快 汤 治痘疹血气不足。或血热不能起发灌脓。色不红活。

紫草 人参 白术(炒) 当归 川芎 白芍 茯苓 甘草 木通(等分)上加糯米。每服三五钱。水煎。

参姜饮 治脾肺胃气虚寒。呕吐咳嗽气短。小儿吐乳等症。

人参 (三五钱或倍之) 甘草(炙三五分) 干姜(炮五分或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水一钟半。煎七八分。徐徐服之。

当归丸 治便坚三五日不通。里气实而禀赋强者。

当归(五钱) 紫草(三钱) 黄连(一钱五分炒) 甘草(炙一钱) 大黄(二钱上以当归紫草熬成膏。下三味研为细末。以膏和为丸。如胡椒大。三岁以下儿服十丸。

七八岁儿。二十丸。食前清米饮下。渐加之以和为度。

退火丹 治痘中狂妄神方。

滑石 朱砂(飞各一钱) 冰片(三厘)共为细末。冷水调一分服。得睡少时。神安气宁。痘转红活矣。

九味异功煎 治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症。用代阵氏十二味异功散等方。

人参(二三钱) 黄 (炙一二钱) 附子(制一二钱) 熟地(二三钱) 甘草(炙七分或一钱)当归(二三钱) 肉桂(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 丁香(三五分或一钱)上量儿大小加减用。水一钟半。煎七分。徐徐与服。泄泻腹痛。可再加肉豆蔻(面炒一钱) 或白术(一二钱)。

十二味异功散 治元气虚寒。痘疮色白。寒战切牙。泄泻喘嗽等症。

人参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陈皮 浓朴(各二钱五分) 白术(炒) 茯苓官桂(去粗皮各二钱) 当归(三钱五分) 半夏(制) 附子(制各一钱五分)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去渣服。

木香散 治痘疮虚寒多滞者。

木香 丁香 大腹皮 人参桂心 甘草(炙) 半夏(制) 诃黎勒赤茯苓 青皮 前胡(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去渣服。薛立斋先生曰。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

其疮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五七日内。泄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气促作喘。或身虽热而腹胀。足指冷。或惊悸。或汗出。或寒战切牙。或欲靥不靥。疮不结痂。或靥后腹胀。

泄泻作渴。此皆脾胃虚寒。津液衰少。急用此药治之。若误认为实热。用寒凉之剂。及饮蜜水生冷瓜果之类。必不救。张景岳先生云。以上二方。温性有余。补性不足。用治寒症则可用治虚症则不及也。

黄 建中汤 治诸虚羸瘠百病。

甘草(炙) 桂枝 生姜(等分) 白芍(倍用)大枣 胶饴(即麦芽糖) 黄 (炙)上水煎减半去渣。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

元参地黄汤 治痘疹衄血。

元参 生地黄 丹皮 栀子仁甘草 升麻(各五分) 白芍(一钱) 蒲黄(炒五分)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本方宜减去升麻。恶其上升也。加陈墨汁和服。黑色象水。能制火也。

大厘清饮 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溺血蓄血。腹痛淋闭等症。

茯苓 泽泻 木通 猪苓 栀子 枳壳 车前子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温服。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草之属。如大便坚硬胀满者。加大黄。

调元汤人参 黄 (炙) 甘草(炙)上水煎服。按此即保元汤无肉桂者。名为调元汤。即东垣先生之黄 汤也。东垣用为小儿治惊之剂。魏桂严用以治痘多效。因美之。名调元汤也。盖小儿元气未充。最易伤残。用此保全。诚幼科王道之妙方。但能因此扩充。则凡气分血分。虚寒虚陷等症。皆可随症增减。无不可奏神效也。

葛根解毒汤 治痘毒止渴良方。

葛根 升麻(减半) 生地 麦冬 天花粉(等分) 甘草(减半)上取糯米泔水一盏。煎七分。入茅根自然汁一杯服之。

黄芩汤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发汗。

黄芩 甘草(炙) 白芍 大枣上水煎温服。若呕者加半夏生姜。按此方系治泄泻。第此症不多。不可以此方误治虚寒泄泻也。宜详前热论。

甘桔汤 治一切风热上壅。咽喉肿痛。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水煎。食后服。喉中有痘。初见点时痛甚者。加牛蒡子。

人参麦门冬散 治痘疮微渴。

麦门冬(一钱) 人参 甘草(炙) 白术(炒) 陈皮 浓朴(姜制各五分)水煎温服。量儿增减。薛氏曰。此方治痘疮热毒。气虚宜用之。若因气虚作渴。宜人参白术散。

双解散 治痘疹表里俱实者。

防风 川芎 当归 连翘 白芍 薄荷 大黄(各五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荆芥穗 白术(炒) 桂枝(各二分) 滑石(二钱四分) 甘草(二钱)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一钟。温服无时。

六气煎(方见辨惊风之误论)十全大补汤(方见辨惊风之误论)柴归饮(方见辨惊风之误论)四物汤(方见虚论)六味地黄汤(即地黄丸作煎剂方见热论)六君子汤(方见寒论)五君子汤(方见寒论)理中汤(方见寒论)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四君子汤(方见热论)人参理中汤(即理中汤人参分量加重用方见寒论)四顺清凉饮(方见里论)柴胡饮子(方见实论)辰砂六一散(方见辨惊风之误论)导赤散(方见实论)胃关煎(方见寒论)犀角地黄汤(方见辨惊风之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