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神头电力城
18530200000002

第2章 电力城的自然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同盆地南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神头街道办事处内。地处洪涛山下,桑干河源头,东至北京450公里,西靠中煤集团平朔有限责任公司,南至太原239公里,北至大同116公里。厂区与北同蒲铁路和同太公路贯通,厂址海拔1060-1063米。地理条件适宜,煤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为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一电厂厂区占地总面积5588.37亩。其中一期工程1496.18亩,二期工程764.10亩,三期工程3328.09亩。

据气象资料记载,厂区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干燥严寒、冷热不均、温差较大,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全年无霜期150天。历年平均气温6.8℃,最冷月平均气温-9℃,最热月平均气温21-23℃,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32.4℃,年降雨量488mm。

该厂机组生产用水源是神头泉群,它是黄土高原最著名的大型岩溶泉群之一。分布在盆地北部洪涛山前的神头镇一带,为桑干河源头之一。泉群沿元子河河道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金龙池、黄道泉、水围寺泉、玉龙泉、五花泉、三泉湾和莲花池等7个泉组,包括大小100多个泉点组成。泉群总流量为7-9m?/s。神头泉群已有1500年历史,水温14-14.5℃,水质良好,清澈见底。明万历《马邑县志》载:“金龙江池水如蓝,长夏涓涓浸碧潭,千古佳名传冀北,一园清致胜江南”。华北、山西电力设计院水文站有15年实测资料。最大年平均流量8.41m?/s,最小年平均流量6.5m?/s,多年平均流量7.5m?/s,泉群水质为PH=7.6、悬浮物90mg/L。温度最低5℃、化学耗氧量5mg/L、不溶性10mg/L、总硬度4.65mg/L。

第二节 人文地理

据朔州峙峪旧石器遗址考证,距今约两万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朔城区居住。相传秦始皇时,大将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曾在这里筑城养马,从此便有了“马邑”这一古地名。秦汉时期,马邑县在今朔州市。据《马邑县志》记载:神头东的马邑村,唐开元五年(717)设立马邑县,管辖今小平易、神头、大夫庄、滋润、汴子疃、南榆林、神武、福善庄、贾庄九个乡镇的156个自然村和山阴县的安荣、薛圐圙、张庄、后所四个乡的22个自然村和神池县温岭、小寨的九个自然村(马邑“飞地”)及宁武、利民、平鲁部分村庄(称西山十八村),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到民国22年(1933)裁县并入朔州,共1217年,一直是朔州东半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尤其神头电力城周边地区地肥水美、广阔平坦、人才辈出,对朔州历史上的发展曾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三国魏张辽(大夫庄)、唐代状元苑论(马邑)、后唐周德威(红壕头)、宋代党进(马邑)、元至元年间朝中参政崔斌(司马泊),尤其是明清两代进士、举人、贡生等盛多,如霍巡按(新磨)、田翰林(司马泊),康熙礼部佥事赵承基(马邑)等朝中高官及州县以下官员都是一肩空囊、两袖清风的好官,老百姓都对他们念念不忘,他们有的墓遗址有些现尚存。

神头地区地处朔州和马邑两个行政中心之间,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唐王朝李氏天下的强大和在此建县、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缘故,神头地区居民以李姓为最多。现马邑县旧址城墙除城砖不见外,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它就在神头电力城东。电厂的储灰场就在该村东北。经国务院批准的朔州市固废循环工业园区就在村边。

电力城所在朔州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西汉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后唐名将周德威、明朝东阁大学士王家屏、归侨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诸多叱咤风云的古今人物,共同构筑了所在地璀璨的历史星空,代代英杰辈出。丰厚的文化蕴藏成就了众多的历史景观,境内有现存世界最高、最古老的应县木塔,有全国罕见的以减柱艺术筑就的朔城区崇福寺,二者均为典型的辽金建筑,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朔州地理显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甚多,有北击匈奴的杀虎口,杨家将浴血抗辽的“金沙滩”,戍边屯军的广武古城堡,掩埋汉代屯军将士遗骸的汉墓群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众多的古迹文物与周边的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雁门关、旧石器时代的峙峪人遗址、佛教圣地五台山、天池、万年冰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等编织成了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朔城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较大的古战场。电力城所在地——神头是这个古战场的腹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泉群,而且是古代名将的故乡。周德威当年占山为王的聚岩川和朱连寨,就是现在洪涛山中的朱宗山,已被神头一电厂占为灰场。

电力城所在地的神头,有被誉为“塞上西湖”的神头海。神头海水面如镜、草萍丛生、鱼禽可数、鹅鸭相嬉、青山倒映、微风吹拂、碧水荡漾、波光粼粼、水流击石、浪花飞溅,好似珍珠美玉,熠熠生辉。水流稳定、水质良好,自然喷泉气势磅礴、破地而出,非常壮观,可同崂山、晋祠媲美。神头7泉,尤以金龙池称著,其水清澈见底,严冬不凝,依山傍源,风景秀丽。民间流传着优美的神话故事:尉迟恭神头海擒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至今还有马跳庄、马鞍庄等与此传说有关的村庄。

当地民风强悍、豪爽大气。电力城自建设以来,尊重当地民情,为周边村民解决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不少村民依靠附近的资源靠开山场供应石料和跑运输、揽小工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电力城附近的村庄又多出美女,个高肤白。一些职工工农结合和附近的富裕家庭村民后代通婚,双方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第三节 经济地理

神头电力城的厂址之所以定在神头镇王圐圙、司马泊、北邵庄、大洼村之间,主要是考虑到这里是有建设大型发电厂应具备的经济地理特点:

一是厂区平坦开阔、厂址地质构造良好,保证了主厂房设备基础的可靠性;二是靠近北同蒲铁路线神头站,专用铁路线接轨距离短,便于机械施工,生产设备及各种材料、燃料的运输。现有5.28公里铁路专用线,进入厂区分为七股道,其中七道为材料专用线,直通厂区北端的油库,可以卸火车运来的酸、碱、油等各种设备材料,二道和三道分别是通一号和二号翻车机的重车道,一道和四道分别为一号和二号翻车机的空车道;三是公路方便职工生活。建厂初,厂区周围有公路六条,四通八达,其中距厂区0.5公里的干线公路,南通朔县、宁武、原平、忻州直至太原,北达山阴、怀仁、大同市直至北京;四是地下水资源丰富,天然的神头泉群,为建厂后的供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煤炭资源丰富。朔县、平鲁地区素以煤炭资源著称,其储量丰富而又集中,在本地区中部形成,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的长条带煤系地层分布。总地质储量约311.5亿吨,占山西总储量2035亿吨的15.31%,属山西宁武煤田北端部分。其特点是煤质稳定,煤种单一,以气煤为主,有少量肥气煤及弱粘结煤。发热量一般为4345大卡/公斤。

此外,还有一些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石灰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砖瓦粘土及盐、碱、硝,这些资源无疑有利于电厂的生产和建设,尤其是石灰岩是电厂石灰粉厂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