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18524700000004

第4章 钱乙,创立六味地黄丸的儿科神医(4)

长公主的女儿痊愈后,长公主也特别高兴,帮钱乙弄了一个翰林医学的职位。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这不,没过多久,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结果,长公主推荐了钱乙。

宋神宗的儿子患病是在钱乙治好长公主女儿的第二年,患的是瘛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种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傻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

宋神宗恨不能把这帮人都给痛打一顿,心想朕平时养着你们,你们倒是好好学习啊,平时不认真读书,到真的诊病时却全成废物了,朕的若干儿子闺女都是因为你们才挂的,等我腾出时间来一定好好收拾你们。

但光生气不成啊,那边那位还抽着风呢。于是问满朝文武大臣,怎么办呢?

大家都大眼瞪小眼的,束手无策。

这时长公主来朝了,她上殿告诉神宗:“我知道个医生,虽然出身草野,但他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

宋神宗一听:“啊?有这样的人,叫什么名字?”

长公主:“他的名字叫钱乙,现在就在京城呢。”

宋神宗这下来了精神头:“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

得,钱乙又是糊里糊涂地被召进了宫里。

这回还好,钱乙没喝酒,他在护卫的带领下,来到了万众瞩目的皇宫。

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

于是钱乙开始心无旁骛地认真诊病。

要说这给皇族诊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个医生一定要达到极高的修养和境界,心中做到只有患者和病症,其他一概不想,才能看好病。否则一会儿想这可是皇族啊,要是诊好了还不飞黄腾达?一会儿又想,坏了,这要是诊不好,还不把我拉出去剁了?您要是这个心态,那可就完蛋了,还没开始诊呢,这手可就哆嗦上了,腿也发抖了,别说诊病了,能稳住自个儿就不错了。

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

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

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便血的病症,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瘛疭没有关系啊。这帮太医们打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这是个什么思路。

顺便说一句,这个黄土汤里的主要一味药就是灶心黄土,现在药名叫灶心土,也叫伏龙肝,这可不是随便在地里抓一把黄土就能用的。那么什么是灶心黄土呢?就是农村做饭用的土灶,在炉膛里的灶底被火反复烧的那些砌炉灶用的黄土,用的时候给撬下来,捣碎,就可以用了。黄土汤的熬制方法是把灶心黄土先熬水,然后用这个水,再去熬剩下的几味药。

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出血症状效如桴鼓。

现在人们很少用了,好多药店都买不到灶心土这味药了。

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我们就等着看你当众出丑吧,民间土郎中还想到我们皇宫里来治病?

皇上也不懂啊,怎么办?反正大家都没有办法了,那就试试吧。

于是如法煎药,就给这位仪国公小朋友喝了。

结果,喝完药后,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

仪国公小朋友此次大难不死,后来长大成人,成了宋神宗活着的儿子里最为年长的。《宋史》记载,宋神宗死后他差点当了皇上,结果因为眼睛有点什么问题,没有当成,让宋徽宗当了(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反正是比他的前八位很早就挂了的哥哥们幸福多了。

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那是相当的兴奋啊:朕的儿女们估计可以避免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厄运了!

他斜眼看了一下羞愧得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露出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意思是:给这帮笨蛋听听),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

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这是中医里面的五行辨证方法,他认为抽搐是由于体内的风邪引起的,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

钱乙接着说:“况且,诸位太医们用了药,治疗得差不多要好了,我只是很凑巧在这个时候给加了把劲儿而已(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看来钱乙还是很给这帮太医们面子的,说话都给留了余地。

宋神宗很恼火地又斜了一眼这帮太医,心想这帮笨蛋给他们留什么面子,你们看看人家钱乙,人家说话多客气啊,你们都学着点儿!

在这种兴奋情绪的感染下,宋神宗对钱乙说:“爱卿治病有功,朕现封你为太医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袋!”

解释一下,这个太医丞就是太医院院长的副手,相当于副院长吧。而这个紫衣金鱼袋是三品以上官员的标志,在北宋一般医生是没有这个资格佩戴的。

总之是宋神宗表现出了对钱乙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他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自己勇猛地生了这么多孩子,总是病死可不是办法啊,一定要把这个儿科医生留在太医院!

相信这是宋神宗当时内心最大的心愿。

很不开心地做了太医院的领导

不过短短两年,钱乙一下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医生变成了太医院里的太医丞。

庆祝吧,欢呼吧!该为自己高兴高兴了,您一定这么想。

您想错了,钱乙面临的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

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首先,诸位太医们肯定不开心。您想啊,皇帝的孩子们病死归病死,大家都有责任,皇帝总不能把太医们都杀了吧,所以大家的日子混得还是不错的。平时拿一些专业的术语蒙蒙这些皇族们,然后领了很高的俸禄,下了班还可以一起去酒楼听听小曲儿。

现在,横空出世了一个钱乙,而且一出手就让大家显得很无能,在皇帝面前着实风光了一把,这哪是我辈所能忍受的?更可恨的是,居然一来就做了我们的领导,我们疏通了那么久的关系也没有坐上的位子,居然让这个民间土郎中给坐了,真是岂有此理!

这就是钱乙同志未来的工作环境,虽然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而且,从钱乙后来很快就不愿意在太医院继续任职了也可看出些端倪。

还有患者这边呢,这些皇族们自以为是惯了,在他们眼里,你太医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奴才,所以他们的态度很不好。你瞧病时说的话很容易惹火他们,他们动辄责骂训斥,在钱乙的医案中就出现了好几处诸位皇族发火的记录。而钱乙是个耿直之人,有时候很不给这些人面子,所以冲突是难免的。

另外,您以为给皇上的这帮亲戚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看病容易吗?给一般老百姓看病,大多也就请您一位大夫,您从头到尾仔细给瞧瞧就可以了。皇宫、诸王府和京城那些达官贵人看病可不是这样,他们有资源优势啊,哪个孩子有病了,一下就把所有的名医请来,什么太医、民间高手都来了,那真是名家荟萃。

您觉得这样看病会更好吗?如果要真是一帮特有水平的大夫,那没问题,跟现在的会诊差不多。可那会儿的医疗水平没那么高,大家实在不是很了解这儿科病到底该怎么治,七嘴八舌瞎出主意。钱乙为了把病瞧好,为了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首先必须把其他错误的思路都给辩论倒了(有时候还包括这帮似懂非懂的患者家属),然后才能面对患者一心治疗,否则这么多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法儿瞧病。

这就是钱乙要面临的治疗环境,很恶劣。好在我们的钱乙早年打下的功底太深了,辩论一交手,马上就显示出了他压倒一切的优势,给反方同学以沉重的打击。然后,他几乎每次都会把正确的治疗方法给大家分析一遍,好让大家知道下次该如何正确处理儿科病。

无论如何,钱乙上任伊始就用精湛的医术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治疗七太尉小朋友

一天,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病了。各位注意,这个“大王”不是通常我们想的“山大王”,而是王爷的意思。不过宋朝这种称呼的确很有趣,每次我看到这儿,都觉得这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莽汉形象。

这位二大王的哪个儿子病了呢?是七太尉,才七岁呢。

您也许觉得更奇怪了,这太尉似乎是个很大的官吧?是的,没错,太尉在宋朝是仅次于太师的位置了,比太傅还要高,是个军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宋朝是一个很搞怪的朝代,他们的皇室似乎对封官赐爵有特殊的爱好,皇家子弟一生下来,就开始狂封官职,然后这一辈子里再不断地加封,怎么说也得封他十个八个的官职,说句实话,最后封得我都不知道该称呼这位什么了。

皇家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会封个太尉的官衔。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到他们王府去串门,开门一看,屋里小板凳上坐着一排的国防部长,个个都流着鼻涕、穿着开裆裤呢。

这位七太尉小朋友病了,当然要派人来找钱乙过去看看。

钱乙赶快跑了过去。什么病啊?是潮热(潮热,中医术语,是指如潮水一样有规律地发热)。他诊断后,说:“这孩子没事儿,不用服药了,用饮食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没事儿的时候,钱乙一眼看到了另外一个年龄更小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八太尉小朋友。钱乙稍微诊了一下这个孩子的脉,说:“那个孩子是没问题了,可这个孩子马上就会有很吓人的暴病(此儿旦夕暴病惊人)。”

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个八太尉活蹦乱跳的没事儿啊。

钱乙接着说:“现在就要预防抽搐了,如果治疗恰当的话,再过三天,中午过后就会好转的。”

二大王听后很愤怒(皇家子弟的坏脾气暴露出来了),这都什么啊,你以为你是神仙啊,还预言呢,真是胡说八道!于是怒气冲天地说:“我们八太尉不是好好的吗?有什么病!你们这帮医生,总是胡说来吓人,不过是为了多得些利益而已(医贪利动人乃如此)!你现在就给我看七太尉的病,没事儿你就走人,不要给我说什么八太尉的病(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

钱乙的表情却很认真:“我说的是真的,您让我好好给他瞧瞧吧!”

大家开始不耐烦了:“去,去,快走吧!”

“我说的是真的,你们这样孩子会受苦的……”

“去!乌鸦嘴!”

结果钱乙很郁闷地离开了广亲宅。

您猜结果怎么样?第二天,广亲宅里可就乱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八太尉小朋友开始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天啊!预言终于应验了,这可是大事啊,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钱乙。

晕!敢情这位讲的话是真的?难道这位会预言?

怎么办呢?还用问?赶快把这个钱乙给我找来啊。

于是大家又把钱乙请了过来。钱乙用药后,到第三天午后的时候,小孩果然好了。

看来在长公主那里发生过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这个钱乙,到底是乌鸦嘴还是预言家?所有的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大家都睁大眼睛瞪着钱乙,交头接耳,神秘气氛开始萌动。

其实钱乙并不是什么预言家,他只是一个掌握了儿童生理病理规律的医生而已。

当二大王心情放松下来后,也饶有兴致地问了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在这个孩子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他会病呢?”

钱乙回答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出现要发病的征兆了。他当时脸上腮部红得厉害,说明是肝经受邪了(这是钱乙本人根据《内经》总结的面部诊断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翻阅钱乙留下的书,在书中钱乙认为人脸上的左腮对应肝,右腮对应肺),目光微微发直,眼睛归肝经所主,所以这也是肝经受邪的征兆。而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心经也必然受邪。我又看到八太尉喜欢坐在石头凳子上,这是体内有热,想要凉快的缘故啊。”

大家都听傻了,敢情这是个推理的过程啊,您的上一个职业该不是侦探吧。

钱乙又说:“他的身体肥胖,脉象急促,这是脾气虚而肝火盛的表现,所以我推断他会出现抽搐。另外,我之所以推断过午时(11点~13点)才能好,是因为午时为心经所用的时辰,而过了午时则是肝经最弱的时辰啊(这是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是按照时辰的顺序来流注到各经的,在丑时(1点~3点)肝经用事,此时肝经经气最旺,而对应的未时(13点~15点)则是肝经经气最弱的时辰)。”

“那您是用什么方法治疗的呢?”

“用的是泻心肝补肾的方法。”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敢情他不是神仙,而是技艺精湛的缘故啊。

二大王也兴致盎然:老大,俺算服了!干脆俺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跟您学中医得了。

竟敢和四大王较劲儿

这边二大王儿子的病好了,没多久,到了六月中旬,那边四大王的儿子又病了。这位,当然也不例外,也是个国防部长级别的,是五太尉。得的什么病呢?是上吐下泻,止不住了,水谷不化(水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吃什么就排泄出什么,没有加以消化)。

怎么办?请太医吧!于是太医们纷纷跑来了,诊了脉后,大家纷纷说这是虚寒啊,该开温补之药。对,温补之药,大家互相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