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18524700000039

第39章 吴鞠通,妙手回春的温病大家(6)

嘿,大家一听,也有道理啊,敢情糊涂人也有明白的时候啊。

吴鞠通这时向大家解释说:“各位也别担心,各位无非是怕麻黄量大,发太多的汗亡阳了。我虽然开的分量重,但也不一定非要喝那么多,我们是一小杯一小杯地喝,等一出汗,后面的药就不用再喝了,所以各位不用担心。我倒是觉得这个患者阴寒太重,这么多的药恐怕还发不出汗来呢。”

于是患者家里这才放心,就让仆人去药店抓药,这个药店叫仙芝堂,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反正店家一看这个方子,当时脑袋就嗡的一下,差点气爆了:“这是什么医生,把麻黄二钱给误写成麻黄二两了,拿回去改!”

仆人说:“就是这个方子,分量没写错。”

店家:“没写错?得,那您爱哪儿买哪儿买去,我们可不敢卖,好家伙,我打学徒到现在也在药行混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过这么开方子的。”

最后,还是陈同志的家里人亲自来药店,总算是把药买了回来。

结果吴鞠通判断得还真准确,陈同志把这些药都喝了,愣是没有出汗!

看来这阴寒的确是太重了,要知道,这麻黄可是发汗的重剂啊,后世一般的医生都不敢用呢,有的人发了汗以后,汗出不止甚至虚脱,这位陈同志居然什么反应都没有。

第二天,众人又都来了,一看,什么?愣是没有汗?得,汗不出者死啊,这病我们看是没救了。

只有吴鞠通没有摇头,他坐在那里,仍旧目光炯炯,他说:“大家先别放弃,如果是死症,那前面服用的鲤鱼汤就应该没有效果啊。这样吧,我模仿仲景先师用桂枝汤后服粥助汗的法子来试试吧。”

各位,这桂枝汤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张仲景在桂枝汤的方子后面强调说明了服用的方法,就是在喝了桂枝汤后,再喝上热稀粥一碗,以助胃气,这样才能使得身上微微地出一层汗,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个服法,结果没有出汗,病也没好,就责怪说桂枝汤没有效果。

吴鞠通这次独出心裁,没有用热稀粥助胃气,而是选择了鲤鱼汤,他让人又买来了一条四斤重的大鲤鱼,熬成汤,然后喝一小碗药,紧接着就喝一小碗鲤鱼汤。

结果,奇迹发生了,在患者服用了第一轮以后,家里人就发现,咦,怎么眉毛以上出汗了(汗至眉上)?

于是,休息一下,再喝第二碗药,然后接着服用一碗鲤鱼汤,这回,上眼皮以上开始出汗了(汗至上眼皮)。

再服一轮,汗就出到了下眼皮(汗至下眼皮);再服一轮,鼻子以上开始出汗(汗至鼻);再服一轮,上嘴唇以上开始出汗(汗至上唇),就这么着,每次出汗的部位向下移动大约一寸,结果一昼夜以后,正好服完了一服汤药,也把鲤鱼汤都给喝光了,到这个时候,汗已经出到了膝盖以上,肚脐以上的肿已经消了,但是肚子仍然胀大。

到了初六这天,吴鞠通再次出诊,患者的家属很高兴啊,觉得这个病这么治下去很快就能痊愈了。

吴鞠通却皱起了眉,他说:“《内经》说过,汗出如果没有出到脚,那么患者仍然会死啊,大家不要太乐观了,现在是身体下部水肿了,我们开始利小便,让水从小便排出去吧。”

于是,他就开了五苓散这个方子(五苓散,《伤寒论》中的方剂,用来治疗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之症),这个方子也是特简单,就五味药,有猪苓、茯苓、泽泻,再加上桂枝和白术,有温阳利水之功。

结果是这个方子连着服用了十五天,一点效果也没有,病情也没有加重,这下陈同志的家属有点沉不住气了,客气地说:“吴先生,您前面用的麻黄那么出神入化,这次用的方子却没效果,小便一点都不出来,怎么办?要不换个方子试试?”

吴鞠通叹了口气,说:“这次的药之所以没有见效,是买的药的质量不好啊,今天你一定想办法去买到上好的肉桂,如果仍然是前面买的那种,我明天就不来开方了,开了也没有用啊。”

各位,吴鞠通的这句话可透露了大玄机了,这说明吴鞠通把五苓散中的桂枝理解为肉桂,对于这个问题,历代一直在争论,争论的核心是张仲景使用的桂枝,到底是细细的树枝还是厚厚的肉桂。这两者是一棵树上不同的部位,有很多人认为张仲景说的是肉桂,因为张仲景总在桂枝后面标注要“去皮”,现在桂枝那么细细的,还哪儿有地方去皮啊?总之两种观点都有,现在临床中基本用的是细细的桂枝。

吴鞠通吩咐了以后,患者家属赶快到处购买,结果第二天就买来了新鲜的紫油安边青花桂。各位,这个肉桂也有说道,过去好的肉桂叫“官桂”,那是要进贡给官家用的,是上好的肉桂,所以方子里总开“官桂”多少克的。但是您现在可别按照这个古书抄,现在的“官桂”是品级最差的,油最少,很辣,用了很燥,容易引起口鼻上火,现在品级好的是企边桂。

吴鞠通看到这个上好的肉桂,说:“好!得此桂,一定会有小便的,只是怕小便出来后人会虚脱,因为他气虚啊。”

于是把五苓散的分量加到二两,又多用了肉桂四钱,然后用了东北的人参三钱(顺便说句,以前中医使用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参,使用东北参是从明代北京的鹤年堂开始的)。同时吴鞠通告诉患者家属,各位别大意,多准备几个盆,放在床下,就让他在床上尿,等明天再换床。

您该问了,没这么夸张吧,能尿那么多吗?

结果是,从半夜子时开始,尿就通了(此时一阳始生,阳气开始借药力渐旺),然后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尿,家里人就在床下面换盆,到了卯时(早5点~7点),一共尿了三盆半。吴鞠通在辰时(7点~9点)来到患者家,一看患者,自己都不认识了,只见消肿的患者身上的皮肤像个空的布袋(视其周身如空布袋,又如腐皮)。

于是,吴鞠通开始给陈同志调理脾胃,等到一百来天以后,这个患者就痊愈了。

此次治疗,充分显示了吴鞠通对药物高超的驾驭能力,其中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尝试,现在也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治病先治心

在座的做过医生的都知道,有时候病是很难治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治疗得见了效果,没两天就又犯病了,这种情况很多是因为患者虽然在服药,但是他的生活习惯或者情绪并没有改善,而这些因素正是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给各位举个例子,比如现在那些炒股票的股民,这帮朋友的情绪那绝对是跟着股票的涨跌大起大落啊,经常有人来找医生要求调治失眠的,这种失眠,那才叫难治呢,你这边给他服用药物,见效了,一转眼,股票暴跌,他又两眼红得像兔子似的来找你了:我又两个晚上没睡觉了。

这叫什么?这叫心境没有调过来,吃了药有时候效果也会打折扣的。

这不,就在治疗陈同志水肿的同一年,吴鞠通碰上了这么一位姓郭的妇女。

要说这位郭氏62岁的人了,命运对她还真是够残酷,她的老公去二百里以外的祖坟那里上坟,不知是由于太悲痛还是怎么着,竟然一口气没上来,死在了祖坟之侧!

郭氏听到了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霎时间感觉天都塌了下来,孤儿寡母,一边痛哭着,一边赶赴二百里外的祖坟。到了那里,更是悲从中来,心里想着自己和丈夫度过的这一生,两人感情深厚,可这一眨眼,丈夫和自己就阴阳两隔了。抚摸着坟前的墓碑,郭氏是痛不欲生,从此“饥不欲食,寒不欲衣”,最后居然就不想回家了,就在丈夫的坟边住了下来,席地而卧,连着住了一百来天,天天痛哭不止。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与最亲的人阳阴两隔,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

等到郭氏被人给拉回了家,就一病不起了,什么病呢?是单腹胀,这种病又叫鼓胀,症状是肚子胀得很大,有时肚皮上青筋暴露,四肢基本不怎么肿,在很多病的晚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亲戚朋友一看,这哪儿成啊,这么下去这人可就活不成了,于是赶快请来了吴鞠通。

吴鞠通到了以后,照例是先诊脉,手往脉上一搭,就知道这是重病,为什么呢?因为六部脉都弦而没有胃气。

同时,患者的症状是气喘,不能吃饭,嘴唇和周边都没有血色,面色淡黄,身体瘦弱。

吴鞠通心里想,这可是一个难治的病症啊。疾病到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是很难治了,再加上患者自己已经没有了生的欲望,一味悲痛,想要把她治好更是难上加难了,怎么办呢?“无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啊,我一定要先用话语开导她,让她情绪好转,然后才能有机会让药物发挥作用啊。

于是,吴鞠通就端坐下来,认真地和这位郭氏聊起天来了。

这段聊天简直是太重要了,直聊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如下。

吴鞠通问:“你现在悲痛万分,一般人痛苦些日子就过去了,你为什么比常人要痛苦得多呢?”

郭氏有气无力地回答:“吴先生,你不知道啊,我们要孩子要得晚,现在我的丈夫死了,他留下的两个孩子还没有成人,我是怕不能把他们抚养长大啊!”

吴鞠通叹口气,说:“你为何不能明白里面的道理呢?”

郭氏不解地问:“啊?什么道理?”

吴鞠通说:“一个女人,丈夫去世了,我们怎么称呼这个女人?我们叫她‘未亡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她是等待死亡的人啊!”

郭氏连连点头:“是啊,我实在是想和丈夫一起死啊!”说完,忍不住又开始流泪。

吴鞠通说:“现在你非常思念丈夫,干脆就在坟墓边自杀,两个人葬在一起,这样不就遂了心愿吗?现在有了病,为什么要请我来治疗呢?还不是因为有孩子在吗!”

郭氏回答:“是啊!”

吴鞠通接着说:“一个妇人,丈夫没有死的时候,是以丈夫为重的。等到丈夫死了,就要以孩子为重!抚育孩子长大成人,这就是在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啊!”

郭氏连连点头。

吴鞠通说:“现在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个守护者,如果你再死去,谁来抚育你的孩子呢?你这么病死了,不但无益于你的丈夫,而且还伤害了他的孩子,你丈夫在九泉之下看到此种情景,能够瞑目吗?”

郭氏开始瞪大了眼睛。

吴鞠通顿了一下,接着说:“你现在要尽妇人之道,就要明白丈夫在去世前最后的一个愿望,他一定是希望你把孩子抚养成人的!所以你一定要尽到自己做母亲的职责,把孩子抚养大!你现在病成这样,一心求死,还怎么照顾孩子们?”

郭氏愣愣地听着。

吴鞠通话锋一转,接着说:“现在这个单腹胀,是个死症啊,脉无胃气,是死脉啊。死症见到死脉,一定要有强烈的生存的欲望,这样心火才能渐旺,才能泻去肝郁之阴气,然后血脉才能畅通,这样才能有生存下来的机会啊!”

郭氏听完以后,眼泪慢慢地流了出来,半晌,收敛悲容,微笑着说:“多谢吴先生你开导我!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再忧愁,我要好好地活下去,把孩子抚养成人!”

吴鞠通此时长长地出了口气,说道:“你笑了,就有生存的希望啊(笑则生矣)!”

于是,吴鞠通开了疏肝理气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几服药以后,疾病就痊愈了(十数剂而收全功)。

如此重症,痊愈得如此之快,应该说情绪的调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心死去以后,就连生存下去的勇气也不复存在了。

但是,一个好的医者,会用自己至诚至真的心意,点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让患者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一本叫《温病条辨》的书

一转眼,到了公元1798年,吴鞠通正式行医已经六年,他也成了一个41岁的中年人。此时他的生活那叫一个忙,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在这种高密度的临床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越发地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啊,大家怎么对温病都不了解呢?这么犯错误,患者哪里受得了呢?

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那位高中榜眼,当了大官的汪廷珍同志突然向吴鞠通提出了一个写书的建议,这个建议实在是很有价值,因为一本中医界非常重要的著作将因此而诞生。

这个事情的来由是什么呢?原来,我们的汪廷珍同志不但平时苦读圣贤之书,而且他还喜欢医术,没事儿的时候就拿本医书当课外读物来读(真是个好学的好同志啊)。从他留下的文字来看,他对中医还真是很精通,谈论问题头头是道。

要说这位汪廷珍同志实在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这不,这天在家里就琢磨着,老百姓的生活最近不会出什么事儿吧?于是就拿出了《黄帝内经》,按照其中的五运六气理论,推算起这两年的天气来了。

各位可能在我写的内容中不断地看到五运六气的内容,这到底是什么理论呢?我给各位简要地解释一下吧,所谓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我国古代把气候规律进行总结后,排列出的每年中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这就跟按照节气来指导农业耕作一样,五运六气是按照时间来指导养生和医疗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要比节气复杂,是需要进行推算的。

以汪廷珍同志的智力水平,搞搞五运六气理论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在他搞了一番科研后,得出的结果不禁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哎呀,不好,来年是己未年,“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老百姓恐怕是要有瘟疫之灾啊!

于是,出了一头冷汗的汪廷珍同志赶快上轿,急匆匆跑到了吴鞠通的家里,揪住正在忙碌的吴鞠通,把他拉到客厅里坐下:“先别忙了,来,跟你谈件正事儿。”

吴鞠通很迷惑:“轻点儿拽,干吗?这么严肃?出什么事儿了?”

汪廷珍同志就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跟吴鞠通讲了,然后说:“温病你是最了解的了,我看你还是努努力,写本书吧(子盍速成是书),这样对老百姓有好处啊(或者有益于民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