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18524700000037

第37章 吴鞠通,妙手回春的温病大家(4)

吴鞠通的玉女煎和张景岳的玉女煎有些不同,原来张景岳的玉女煎方子组成是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而吴鞠通这里居然给改了,变成了石膏、细生地、麦冬、知母,而且他还经常给加上一味元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吴鞠通认为原方子里的熟地太滞腻,而且太温了,恐怕对病情不利,所以给换了细生地了。而且他还把原方子里的牛膝给去掉了。牛膝的药性是下行的,可以通下肢的经络,滋补下肢的筋骨,其中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两种药材,前者以通为主,后者擅长滋补。父母腿脚不好的,可以仔细地研究一下这味药,和其他药配合使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吴鞠通认为在这里是用不着的,因为现在患者的病是在上面,如果加入牛膝把药性引到下肢去了,那就耽误大事儿了,所以干脆就把牛膝给解雇了。

所以各位可要注意了,看吴鞠通的书的时候,如果看到“玉女煎”如何如何的,那可不是张景岳原来的方子了,而是吴鞠通改造后的玉女煎了。

史女士按照上面这个方子服了一服以后,到了第二天,吴鞠通再来的时候,患者的情况就改善了,具体的反应就是肚子里的小宝宝不再躁动了,患者本人也不再那么烦躁了,于是吴鞠通就按照这个方子,又开了三服。

到了初五那天,吴鞠通再来的时候,患者的情况又有了改变。此时患者的大便不通,小便也每次只有数滴而已,而且感觉尿道疼痛,而且再看舌苔,已经由黄色变成了黑色,嘴唇也干裂了。

各位可以分析一下,这个病现在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

表面上看,这个病是变重了,因为舌苔由黄变黑了,下焦的症状开始严重了,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邪气要从里向外出的表现。在温病中,当邪气从里向外出的时候,舌苔反而会由白变黄,甚至变黑,然后再慢慢地退去。而下焦症状的出现,也是邪气正在寻找外出的通路,但是由于患者身体气机不畅通,所以阻塞在了那里。

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吴鞠通想出的办法是:泻下法。

此法一出,患者的家属倒是比较担心了,这位可是孕妇啊,吴先生您别不是给忘了吧?孕妇您用泻下法,这要是伤了胎儿,导致流产可如何是好啊?

对此,吴鞠通在经过谨慎的思考后,显得胸有成竹,他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话:“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流传。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比如当坏人劫持了一个人质,如果你的枪法够好,有把握命中目标,那你就可以开枪,击毙歹徒,将人质安全地解救出来,如果一直犹豫下去,则人质有可能就危险了。

于是吴鞠通开了方子:生大黄六钱、元明粉四钱、川朴一钱、枳实一钱,然后让患者家属给熬成两杯,分两次服用,大便一通立刻不再服剩下的药。

初六时,患者的大便已经泻下了,泻了以后,患者身体发热的情况就消失了,脉也安静了下来(脉静身凉),突出的眼睛也开始缩了回去(目睛渐收)。

这说明邪气已去,吴鞠通就又开了些“甘寒柔润”的药物。

初十,患者的情况继续好转,吴鞠通开了复脉汤,去掉了其中的桂枝、生姜等热药(这是吴鞠通的一贯做法)。

十四日,在前面的复脉汤的基础上,又加上“三甲”,即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到这个时候,患者就基本痊愈了,接下来就是善后工作了。

二十日,吴鞠通给患者开了个他自己独创的秘方药膏——专翕大生膏,而且开了十二斤。这个方子我以后再给各位介绍,估计各位听了一定会目瞪口呆,因为里面的药现在都太贵了,方子中光海参和鲍鱼就各用了二斤,这要放现在,这一服药得花多少钱呀!所以我估计当时还不算贵,否则吴鞠通不会给孕妇都使用的。

后来,这个孕妇足月生出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当这个小宝宝懂事以后,我想他的母亲一定会给他讲当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他们母子俩经历过的这场特殊的瘟疫的故事。

近期工作总结

在这场大规模的瘟疫过去以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吴鞠通同志的近期表现吧。

吴鞠通同志在这场战役中表现良好,据他在《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说“幸存活数十人”,也就是说治愈了几十人,这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一般在我们的想象中,似乎是只要有一个名医存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瘟疫就会被全部扑灭,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一个医生能够治疗好周围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医疗制度,好的治疗方法不会马上被政府拿来研究然后推广。实际上,很多推广工作都是由医生自己做的。所以根据吴鞠通同志的良好表现,我们可以给他打出一个很高的分数。

这次治病,就好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打的第一仗,对于诸葛亮的同事们来说,开战前大家觉得这事儿特没谱,一个读书人,能打仗吗?等打了胜仗,服了。吴鞠通同志,同样也遭遇了别人的质疑,苦读了十七年的医书,这些理论上的东西都有用吗?是否真的能治病?结果,正是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现在让我们来开一个现场研讨会吧,会议的题目就是讨论吴鞠通同志在1793年瘟疫治疗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肯定吴鞠通同志的表现是不错的,这主要体现在他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通常我们治疗瘟疫都会找出一个基本方法(因为瘟疫的病情就有相似性),使用相似的一个方子,比如李东垣开出的普济消毒饮子。但吴鞠通却不同,他治疗这些瘟疫虽然治疗方针都是以清透为主,但是治疗方法却变化多端,就像水一样,跟着病情变化,随弯就弯,正如《吴鞠通医案》的编著者在总结这次瘟疫治疗时说的那样:“今于其证中之有证者,先生则法中之有法……真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这次战役我们可以放心了,就凭着这十七年读医书打下的功底,吴鞠通同志已经是一个高手了。

其次,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不足的地方,使劲地吹捧一个同志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那我们就骨头里挑刺,找一些让我们困惑的地方吧。

前面我们说过,吴鞠通治疗瘟疫,怎么用的都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方子,什么承气汤、白虎汤的。除了张仲景的,还用到了张景岳的玉女煎什么的,虽然给修改了一下才用,但那也是人家的方子啊,吴鞠通自己的方子怎么没有几个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吴鞠通在治疗这次瘟疫的时候,他的医术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

让我来给各位揭示一下吧!

各位要理解,这是吴鞠通在苦读了十七年医书之后的第一次大战,此时的他,学识渊博,自己的治疗思想也已经基本有了一个雏形。但无论怎么说,吴鞠通还是一个刚刚开始全面走向临床的新人,所以还是很谨慎,所用的方法也都是成法。我给各位做个比喻,一个武功高手,刚刚将各门派的武功全学会了,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门招法,遇到了敌人,形意拳、通背拳、地趟拳,哪种招法能将敌人打倒就用哪种,总之都是别人的招法。终于有一天,这位把所有的招法都融会到自己这里了,他就创出了自己的拳法,成为顶尖的高手。

我们看吴鞠通后来的诊病医案,可以看到他已经是随证立法了,好多方剂都是自己创立的。

吴鞠通创立的方子很多,其中一些成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名方,比如银翘散,现在我们药店里面卖的银翘解毒丸就是根据这个方子弄的;安宫牛黄丸,现在也根据它整理出了成药。还有一些比如桑杏汤、杏苏散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方子,我们以后再讲。

吴鞠通在这个时期还在不断地探索着各种药物的使用,他对书中的理论不断地进行着尝试,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记载在《吴鞠通医案》里,是他治疗自己的疾病的过程。故事很短,所以很多人看的时候忽略过去了,但是这个医案却反映了吴鞠通在这个阶段是怎么进行实践的。

那是丁巳年(公元1797年)的六月十三日,北京的六月已经开始热了,阳光照射在城墙上,光线灼人,云似乎被阳光烤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街头一些开店铺的商贩都躲到了遮棚的阴影下,以取得一丝凉意。

吴鞠通这一年已经40岁了。40岁,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年龄了,但对某些古人却似乎是事业的开始,朱丹溪在这个年龄还没有遇到罗知悌呢,吴鞠通也才刚刚走出书斋,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

很不巧的是,今天吴鞠通患了外感病,他先是被毒辣的太阳暴晒了一次,受了暑邪,然后又被风吹到,受了风邪,具体是什么症状呢?是“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

估计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我们会难受地躺上两天,严重了去医院打点滴,反正七天以后如果不引起肾炎或者心肌炎什么的,病自己也就好了。

吴鞠通同志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实践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挽起袖子,拿自个儿当做小白鼠,做起了试验。

吴鞠通分析,这是桂枝汤证啊,那么这个桂枝汤的疗效到底如何呢?(桂枝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

对于桂枝汤治疗感冒,很多医家有疑问,就是说用了以后疗效不是很确切,后来清代一个医家叫王清任的把话说得更绝,他说桂枝汤从古至今未见治愈一人(这话当然是太绝对了,应该批评)。

吴鞠通也疑惑啊,怎么办?疗效如何,得用事实来说话嘛。于是就给自己开了一服桂枝汤。其实桂枝汤的组成特别简单,就是桂枝、芍药、炙甘草,一共三味药,再加上大枣、生姜,有的人称它为酸辣汤,酸的是芍药,辣的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都是甜甜的,总之这个汤不难喝。但是我们平时开的药量是多少呢?桂枝也就开个9克、十几克的,芍药的量与此相似,但是吴鞠通同志本着科研要严谨的原则,开了一个量比较大的方子,“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就是用了60克的桂枝,这么个开法儿就比较火暴了,搁现在有的药店都不能给抓药。

结果是,喝下去以后,一点效果也没有(毫无效验)。

吴鞠通就纳闷了,难道大家说的都是真的?难道桂枝汤对太阳中风证确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啊,仲景方子个个疗效惊人,怎么唯独这个在《伤寒论》中排第一的桂枝汤会没有效果?

于是,吴鞠通开始怀疑剂量,其实《伤寒论》中方子的剂量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在讨论,原来的方子张仲景标注的分量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后世医家认为汉朝的重量单位和现在的不一样,所以桂枝三两也就给改成了三钱,也就是9克,实际情况是,对于轻一些的病症疗效还是可以的,但救急的重病就不行了,总是没有效果。

这个困扰也降临到了吴鞠通的头上,搞得吴鞠通的头老大,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不能绕过去啊,一定要解决,这涉及自己对张仲景教授的信任问题。

吴鞠通还真不是一般人(一般人都干不出这种事儿),他决定,更改试验计划,加大药物的投放剂量(这是置小白鼠的生死于不顾啊),加大到什么程度呢?桂枝用八两!

对,您没看错,桂枝用了八两!一般人用三钱,他用八两,这个分量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从古至今,据我所闻,这么对待自己的,除了吴鞠通,没有第二人了。

结果怎么样呢?吴鞠通自己记录道:“服半贴而愈。”意思就是说,这服药只服用一半,病就好了。

吴鞠通这次起效的药量是桂枝四两(120克)。

从此吴鞠通对用药的量有了新的了解,这是从他自身的体验得来的。

后来,在他写《温病条辨》的时候,把桂枝汤列在了开首第一方的位置,但是用量并没有那么大,只是用了桂枝六钱。

可见,吴鞠通等温病学家们并不是排斥经方的,相反,他们个个都是使用经方的高手。他们充分地理解了经方的精髓,又加以发挥,发展了中医对于温热病的治疗理论,其功伟矣。

网友互动

ydfzj问:

看完吴鞠通治疗孕妇邪热内盛的故事,不由得令人赞叹吴神医的胆大心细!请问一个问题:孕妇感冒用什么方呀?不发烧的。

罗大伦答:

朋友,孕妇感冒了要及时治疗,不要挺着,但是要看感冒处于什么阶段。如果只是发冷,切几片葱白,泡开水,喝点出汗就可以了,或者少用一点苏叶也可以。如果咽痛,痰黄,有感染了,要用连翘、金银花泡水喝,各6克就可以,也可以放入6克的板蓝根,解毒的作用更强。注意保暖,应该很快就可以恢复的。但是轻易不要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最好找当地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这样会判断得更准确些。

qingwuse问:

罗老师,我得了带状疱疹,又在哺乳期,有什么好办法吗?谢谢!

罗大伦答:

朋友,因为你是在哺乳期,我给你个外治的方法吧。用地榆50克、紫草25克、车前子30克,研成细末,然后用鸡蛋清调成泥,每次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一换药,其余的药要放在冰箱里保存。三天后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