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简单逻辑学
18522300000013

第13章 识别逻辑圈套——激活逻辑思维,莫被“卖拐的”忽悠了(6)

赌徒谬误,心存侥幸的人们

赌徒谬误又叫蒙地卡罗谬误,蒙地卡罗是摩纳哥大公国的一个地区,是全球著名的赌城。摩纳哥的赌博业本身在世界上就首屈一指,因此蒙地卡罗在全球赌博业享有极高盛誉。所以,“赌徒谬误”也以这座著名的赌城来命名。 赌徒谬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它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相关的关系,即假如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事件B,那B就是“依赖”于A的;认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几率跟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几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其中曹操的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赌徒谬误。

孙刘火烧曹军战船之后,曹操与张辽等突围的将领带领几百名士卒逃窜,但见四处火起,心中不胜凄凉感慨。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曹操心里才渐渐地安定,心想总算是逃过一劫,大难不死。曹操便问随从:“这是什么地方?”随从报告说:“此是乌林的西边,宜都的北边。”曹操见周围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便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都感到不解,就问曹操为何兵败还如此大笑。曹操就说:“你们不知道吧,这里是埋伏的好地方,不过你们看现在这里不是没有埋伏吗,我们总算逃脱了,要是有埋伏我们必死无疑。”谁料想这话刚说完,两边鼓声震响,火光冲天而起,惊得曹操差点坠马。原来是赵云早就听从诸葛亮的计策在此处埋伏了,曹操慌忙叫徐晃、张辽双敌赵云,自己逃窜而去,费了很大功夫才得以逃脱。

在逃窜途中,天快要亮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于是曹操命将士们在林中避雨休息。这时,曹操坐在树林之下,又仰面大笑起来。众将便又问:“刚才丞相笑周瑜、诸葛亮,以为没有埋伏了,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现在为何又笑?”曹操便又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队人马,以逸待劳;我们纵然留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他们一定没有在这里埋伏。”正说的时候,前军后军一齐大喊,曹操大惊,弃甲上马。原来,张飞早就奉命在此地埋伏,只等曹操经过。

逃出十几里后,曹操看追军已经不见踪影,又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为何又大笑?”曹操说:“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现在看来,都是无能之辈。要是在这里埋伏些人马我们必死,你们没看这里哪里有埋伏。”他话还没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此均面面相觑,料想绝无生机。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关云长因感激曹操昔日的恩义而将其放走。

故事中曹操三笑周瑜、诸葛亮无能,没想到却三次都险些丧了性命。曹操生性多疑也免不了犯赌徒谬误的错误,随便地就以为没有埋伏,放松警惕,还自大狂笑,以为诸葛亮已经用尽了计谋,前面都算计那么好,这里应该不会有埋伏了,掉以轻心,险些因此丧命。假如不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伤亡也许不会那么惨重,一代枭雄也不至于那么狼狈。

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连续几个跌停板之后,有很多投资者就会觉得不会再跌了,市场有望反弹。而且,混迹期货市场的老手更容易陷入赌徒谬误,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市场在几个跌停之后一般会出现反弹,尽管并不是每次都会这样的。其实,下次出现“涨”和“落”的几率是一样的。所谓的经验在这里根本是无效的,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而那些依靠经验在此时买进的投资者,同样有可能会输得血本无归。

某专家曾做过一个关于“赌徒谬误”的心理实验。结果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个人投资者或潜在个人投资者中,“赌徒谬误”效应对股价序列变化的作用占据着支配地位。也就是说,不管股价连续上涨还是下跌,投资者更愿意相信价格走势会逆向反转,他们觉得事情不会一直好下去,更不会一直坏下去。

实验者共选取了285名具有高学历的人来进行这项实验。他们主要是复旦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成人教育学院会计系、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员以及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培训学员,都是在职人员,来自不同行业,从业经验4到20年不等。实验过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试验中假设给每个人五万元的资金,让他们投资股市,理财顾问给他们推荐了基本情况相差无几的两支股票,唯一的差别是,一支连涨而另一支连跌,连续上涨或下跌的时间段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四组。每位投资者给定一个时间段,首先表明自己的购买意愿,在“确定购买连涨股票”、“倾向购买连涨股票”、“无差别”、“倾向买进连跌股票”、“确定买进连跌股票”5个选项间作出选择,然后再看他们在各种涨落之间卖出情况的选择。

最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持续上涨的前提下,上涨时间越长,买进的可能性越小,而卖出的可能性越大,对预测下一期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认为会下跌的可能性则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反之,在连续下跌的前提下,下跌的月份越长,买进的可能性越大,而卖出的可能性越小,投资者预测下一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呈下降趋势,而预测上涨的可能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个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长度增加,投资者的“赌徒谬误”效应越来越明显。

很多股民都存在恐慌、贪婪、欲罢不能、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同样,那些用大量钱财购买彩票的人也是如此。从每天爆满排队开户的新股民和争相买彩票的人不难看出,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下一次会大涨或者下一次中大奖,渴望一夜暴富。这种赌徒心理,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赌徒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的根源,比如利欲熏心、侥幸心理、缺乏理性思考。就是因为有了赌徒心理,那些贪官、盗贼才会越陷越深、越走越远,把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人处世最忌的就是赌徒心理,这跟掩耳盗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们不过是在自我安慰罢了,于自己没有半点好处。

牢记诈骗的6个部分

其实,大多数诈骗手法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受害人相信自己的野心、偏见或贪婪能因此被满足。而受害人不懂的是,不管骗子用什么借口来行骗,他的忽悠伎俩都不会有多大变化,因为行骗组成部分是固定的。

通过电话推销毫无价值的股票、地皮、金矿、钻油平台或珠宝等各种大型诈骗案件,有着一个开山祖师,那就是“名犬诈骗”,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名犬诈骗”的模式。

有个男人带着一条狗进了酒吧。这个人对酒保说,这条狗非常名贵,可能还会出示它是冠军犬的文件给酒保看,但他有重要的事,他已经约好要跟银行人员见面,但狗又不能进银行。于是,他希望酒保能帮忙照顾狗2小时,事后会给他10美元的报酬。

狗主人离开后,顾客乙出现了,他点了一杯酒,注意到这条狗,并且大为赞赏。意外的是,这个客人居然愿意出100美元买这条狗。当然,酒保不能把狗卖给他,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

“听好了,”顾客乙说,“我不想骗你,这条狗很名贵。我是懂狗的人,我愿意出5000美元跟你买狗,现在就给钱。怎么样,卖不卖?”

酒保觉得拒绝这笔交易非常不明智,于是告诉对方,真正的狗主人很快就回来了,他会把这个提议转告狗主人。

顾客乙说:“那就看你的了。我现在必须离开一下,3小时后回来。假如你能帮我搞定这件事,我会付你5000美元买狗的钱,外加200美元小费。”说完客人就走了。

一会儿,狗主人回来了,一副沮丧的样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贷款泡汤了,我急需一笔现金。”

就在此时,酒保说,自己愿意出500美元买他的狗。可想而知,狗主人当然不甘心自己的狗只卖这个价钱。最后,价钱拉高了一些,顺利成交。等狗主人离开之后,酒保开始等啊等,等着顾客乙再次出现。

大家都明白,顾客乙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两个人是合伙来骗钱的。骗子想短时间获取现款时,会设下这类骗局。在商业上,这种诈骗模式又被叫做简易诈骗。当受害人不是酒保而是有钱的商人,当标的不是混种狗而是地皮、金矿、油井或珠宝时,获利可以达到数十万美元。无论是哪种标的,你可以确信它的作用跟狗是一样的。

经过总结发现,一切诈骗都可以分为6个部分。只要牢记诈骗的6个部分,当有人试图骗你时,你就能迅速识别真伪。

◎劝诱

劝诱的工作一般由下套人来负责,他们的任务是让受害人进入圈套中。下套人会用各种手段取得你的信任,有的会出示证件,但大部分是诉诸个人魅力和推销技巧。

◎诱因

诱因是受害人被骗的主因。在典型的诈骗中,诱因通常是快速致富,也可能是其他的好处,如美人诱惑。有时,诱因还可能来自于助人,如各种慈善募捐。当然,骗子的慈善都是假的,让你把口袋的掏出来才是真的。

◎“托儿”

大部分骗局里都会出现一个“托儿”,也就是第三人,为了配合行骗,这个人有时还会装笨,或者装作跟双方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以便诱使受害人上钩。比如,拍卖会上的假买家会哄抬价格。“托儿”也会让受害人明白,要赢得果壳游戏与三张牌赌局是很容易的事。

◎调包

骗局里最精彩的一幕要数调包了,也就是用假货来取代真品,比如,受害人自以为得到了真的翡翠,谁知是啤酒瓶碎片;受害人重金买来一枚2000年前的古罗马钱币,谁知是昨天新做的。在性诈骗案中,花钱找来的妓女根本不会出现。在“仙人跳”的骗局中,花钱找来的妓女出现了,但却让受害人惹上一身麻烦。她可能跟受害人一起上床,但绝不会真的“上床”,因为在关键的时候,她的“丈夫”或“警察”(都是托儿)突然闯进房内。“托儿”会让受害人付一笔封口费,否则就要把丑事闹大。

有时,诈骗集团调包的技巧非常拙劣,比如,用铅砖代替金砖,用白纸代替百元大钞。在某些情况下,调包从有形变成无形,比如,引人上钩然后调包的广告,“哇!我们昨天广告的那台便宜的索尼64寸电视,30分钟前才刚刚卖出。”

◎压力

在调包前后,诈骗者会对受害人施压,催促其进行交易,让受害人没有办法谨慎思考。通常的做法是给出时间限制,要么说以后没机会,要么说有别的买主出了更高的价钱。这种“现在就做,动作要快,不要考虑”的压力,是诈骗集团的拿手伎俩。

◎迟延

延迟的目的在于阻止受害人报警,它是整个诈骗计划的核心部分,通常有两种类型:法律迟延和时间迟延。

法律迟延:通常受害人没有及时报案的原因,在于受害人本身也犯下了走私、伪造或赌博等罪行。假如行为没有明显违法,那就可能关系到个人名誉,性诈骗就是这样。恐怕没有人想告诉警察或自己的妻子,自己花钱找妓女,结果进了房间后遭遇洗劫?

时间迟延:有时,时间可能会无限拖延下去,因为受害人不知道自己低价买进的古董是赝品,他从没有将古董拿去估价。而他不拿去估价的原因,在于他买的是赃物,不敢公示于人。有时,时间迟延是有限制的,如受害人不能在特定期间内将假的铀矿股票变现。时间迟延的目的,通常是要让诈骗分子借机脱身。

其实,任何诈骗手法都是换汤不换药,它们几乎全由这6个部分组成。因此,名犬诈骗在本质上跟股票诈骗没什么区别。所有的防骗书籍都不可能毫无遗漏地介绍各种诈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牢记诈骗的6个部分,以便及时辨认出诈骗。

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

对于要做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前面的某一处藏着呢。如果想探究真正的原因,没有点刨根问底的精神可不行。

原因通常是一系列的。比如,A是导致B出现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用图形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A→B→C

让我们假定C代表事件中突然出现的一个疑难问题,亟待补救。经过初步研究,我们发现C是由B造成的,于是我们决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B身上,遵循解决事务的正确方法把这一问题解决掉。

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我们走得还不够远。B的确是导致C出现的直接原因,但它并非根本原因。因果链的源头还有一个A,它才是造成问题C的根本原因。

B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所以假如C有问题,则B也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B本身也是一个结果,所以跟B有关的问题必然要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应有的关注,否则C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张大妈闻到厨房有一股腐烂物的气味。通过观察,她发现气味是由水槽下面的一只桶里发出的,那里有半桶散发着臭味的水。只要她倒掉桶里的水,臭味就会随之消散。但是,半个小时的工夫,桶里就会再次接满带臭味的水,那是从上面的管道里漏下来的。现在,假如张大妈不断地通过倒水来解决问题的话,没有一个人会夸她聪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修好漏水的管道,因为它才是臭水出现的根源。

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由于我们懒惰,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的关系。无论应对什么问题,我们对原因的探寻都不应该半途而废,因为那样很容易遗留后患,无异于给自己设下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