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暗示力
18522200000010

第10章 『内心』是健康和快乐的真正操控者(2)

我还记得波兰语笑话流行的时候,有一位房地产经销商对我说,她办公室的同事都由于某种原因讨厌她,而且一有机会就开她的玩笑。我问她有什么证据,她举例说同事们都讲波兰语笑话。不过,这位女士已婚,但没有使用娘家姓,因为娘家姓能够显而易见地暴露她的波兰血统。但在她告诉我之前,大家始终不知道她是波兰人。

一次,我偶然遇到有人与我并排开着车。他快乐地和我讲起医生的笑话。我觉得这些笑话很好笑,但我根本没有想过他内心里是想嘲笑我这个人。这件事与上面的房地产经销商遇到的情况没什么两样,但是我们俩涉及的自我意象肯定不一样。

如果你习惯性地把每一点小事、每一句偶然听到的谈话,甚至在媒体上读到或听到的内容个人化,那就说明你流露了一种非常敏感、非常爱面子的自我意象。而这种自我意象的“免疫力”是最低的。

对这类事情一笑置之吧。正如谚语说得好,去煎更大的鱼儿吧(指去做更重要的事)。狂热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的人,日程表上安排了一大堆要事去做的人,根本没有时间为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冒犯言行所困扰。多数无意中道出、不带感情色彩的话,仅仅是戏言而已,并无潜在的含义;寻找它们的潜台词(当然,是当你被它们惹恼了的时候)完全是浪费时间。

控制内心的批评家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位内心的批评者,他时刻准备着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给予消极的反馈。这些来自内心的批评在我们的意识边缘徘徊,无形中打击贬低我们。无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功,它总是让我们丧失自信、自尊和所有自我良好的感觉。

回忆上次你公司开会时的情景吧。尽管你已经提出了一个很大胆、很有创意的想法,它却告诉你:“你或许以为你的主意很不错,但是在别人眼里他们可能认为你在做白日梦。”它合理的批评能让我们很好地自省,而反复出现,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水平和思想产生怀疑,让我们变成一个胆怯的小白鼠。

我们完全应该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评价自己过低不是美德,而是恶习。比如说,忌妒是导致许多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这种心理几乎总是因为疑神疑鬼引起。自我怀疑是看不见的,它会逐渐吞噬你的自我意象,就像癌细胞侵蚀人体器官一样。

面对“内心的批评家”,你所应该做的就是有意识地发展你的内心教练,模拟一场演练——你应该坦诚、坚定地站在它们那边,庆祝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提出鼓励的意见。

所以当“内心的批评家”开始工作,并一点点摧毁你的信心时,请你的“心理教练”出来:“你的想法超前,你看大家都对你投以钦佩的目光,你应当为你作出的努力而自豪。”同时,你的“心理教练”也让你以具体客观的方式来了解你该如何改进。例如在肯定之余,你会听到:“希望你更加努力,做一个可行性规划,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更完美了。”

通过不断地演练,“心理教练”散发的正向能量会越来越强,声音会越来越有力度,直至淹没了“内心批评家”的声音,让它闭上挑剔的嘴巴。而这时,你也会豁然发现,那些原本困扰你很久的压力问题都迎刃而解。

你“内心的批评家”也是偷走快乐、自我接受、自尊和安宁的贼,其影响力远甚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批评家。我们知道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总是会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但同时也会认真地判断谁的意见是正确的,并对意见谨慎运用。我们应该聆听内心的声音,但是必须谨慎运用!

当“内心的批评家”开始絮絮叨叨地小看我们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喊“打住”,把这位“批评家”送回原来所在的阴暗角落,让它可能因怀疑我们而受罚。

学会自我接受

《天才雷普利》一书中,主人公是个饱受痛苦、性格复杂而又自卑的年轻人,生活得很不快乐,不愿意接受自我,同时又忌妒别人,以至于杀害了另一位生活更富有的人,还想取代他进入对方的生活,甚至冒充死者与其女友和家人交往。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没有哪个人缺乏自我接受到如此残暴和反社会的程度。更常见的是,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是在慢性自杀而不是迅速自杀。用梭罗的话说,许多人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

如果一个人得不到某种程度的自我接受,那么任何真正的成功或真正的幸福他都不可能获得。世上最悲惨、最痛苦的人,总在不断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你们认为我是这样,我偏偏不是你们认为的那样。当你最终不再伪装、虚假,并且愿意还原本来面目时,才会真正缓解痛苦、得到满足。成功来源于自我表现:当你竭力想成为“某个其他人”时,成功往往对你敬而远之;而当你愿意放松下来成为你自己时,它却通常主动现身。

现在的我们,多数人都要比我们认识的更好、更睿智、更强大、更能干。创造一幅更好的心像并不能创造出新能力、新才干和新力量,但却能释放并利用它们。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但不能改变“本我”。个性是一种工具、一条途径、自我的一个焦点,我们可以用它来面对物质世界。个性是习惯、态度和已知技能的总和,我们要通过个性来展示自我。

自我接受意味着接受,意味着接受现在的我(就像我们现在表现的那样)。它不仅意味着接受我们的财富和力量,也要接受我们自身存在的一切缺点、弱点、不足和错误。然而,如果懂得这些消极面虽然属于我们,但不是我们自身,那么自我接受更容易实现。许多人不敢进行健康的自我接受,是因为他们固执地把自己与自身错误混为一谈。

在实现理想的自我体现目标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运用负反馈数据纠正路线,就像任何其他的目标追寻局面中所做的那样。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并接受):我们的个性、我们“体现出来的自我”或某些心理学家所称的“实我”永远是不完美、有改进余地的。

不要将行为、思想、情绪、身体与自我等同起来,身体、思想、心灵和行为,它们仅是“你”的某个部分,你不能将局部等同于整体。学会接受这一“实我”并接受它的所有缺憾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拥有的唯一手段和媒介。

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自己想要的东西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这通常源自于早年养成的自我批评习惯“我觉得自己配不上”的情结。这一信念常常跟其他信念,甚至相矛盾的信念混杂在一起:“我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有能力满足自己”,等等。

肯定是创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养成好习惯、培育持久积极心态的一个好方法。一旦你了解到你不爱自己的诸多方式,你就可以抓住每一个机会对自己做更正面、欣赏和爱的陈述。当你有意识地开始欣赏自己,你会很快发现你对其他人也更有爱心了。

想想自己身上你确实欣赏的那些品质。就像你虽然清楚看到朋友身上的诸多缺点和不足,却仍然爱他们一样,你虽然意识到你有待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你依然可以爱着真实的自己。这样做真的会让你感觉很棒,而且它真的会在你的生活中创造奇迹。

◎加入自己的名字,运用第二人称做肯定陈述非常有效:

苏珊,你值得被爱,我非常爱你。

苏珊,你是友善的和友爱的,你有许多东西可以与他人分享,我感谢你。

苏珊,你聪明、有天赋、极具创造力,我喜欢你。

苏珊,你很有魅力,我欣赏你。

苏珊,你配得上生活中最好的事物,我支持你。

苏珊,你爱这世界,这世界也爱你,我相信你。

像这样直接对自己做肯定陈述有为有效,因为我们很多负面形象都是因为早期受到其他人对自己这样那样负面的判断所影响。尝试在脑海中勾勒自己最为清晰的形象,并且就像对自己关心的人所做的那样,送出对自己的爱。

◎重复做迎接宇宙之善的肯定陈述也非常重要:

我敞开胸怀,接受这丰盛宇宙的赐福。

一切美妙之事(或任何正面的事物)都轻松自然地向我涌来。

我接受我的优点,此时此地它们正在我身上洋溢开来。

我配得上最好之事,最好之事此刻正在降临。

我接受越多,就给予越多。

运用肯定的多种方式。

◎口头肯定

1.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想起,对自己默念或大声念诵。

2.面对镜子大声念诵。这一方法对提升你的自爱尤其有效。坚持做,直到完全体会到正视自己、爱自己的滋味。在这一过程中,你或许会发现,有一些情感会涌现出来,有一些情感会被放下。

3.将你的肯定记录在录音带上面,需要时为自己播放。或者你也可以记录一段话,将理想中的你,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

◎书面肯定

书面肯定陈述是一个很有力的技巧,因为写下来的言词对我们内心有着很大影响。

1.找出任何一个你想运用的肯定陈述,依次将它在纸上写10~20遍。在句子中加入你的名字,分别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这句话。

2.写的时候留意自己是否对所写内容有抵触,疑虑或负面情绪。如果有(哪怕很轻微),就把纸翻过来,在背面写下这些负面想法以及你认为某些肯定陈述不真实、没有效果的原因,然后再回去写肯定陈述。

3.写完之后,看一下纸的背面,检查一下负面信念的起因,并想想有哪些肯定陈述可以帮助你克服它们,接着将这些肯定陈述写出。

每天坚持作书面肯定一到两次,持续几天。一旦真正看到了自己的负面习性,就不要再将它们写出来,只需要继续写肯定就行了。你所肯定的东西最终经常会神奇地展现出来。

设计一个自己的开场白

在卡耐基的培训班开课之前,他曾做过一个调查,让人们说出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课程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是:“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这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地当众站起来,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众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做到明晰且有说服力。”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况。在潜意识里,拒绝与人交流或者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独自具有的心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除了训练班的成员,对大学生我也进行过调查,80%~90%的学生都产生过不敢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与人交流的畏难情绪。

这好像是在说“恐惧交流”是人天生就具备的。的确如此,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并且和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人是思想和环境的产物。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可以看出,一个人没有自信,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真的天生不如人,而是他自以为如此。因此,只有完全克服这种感觉,你才能在需要交流的场合不做冷场王。

你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说话的那几分钟。不管你准备得如何,在一般情况下,说话的时候都可能会有不自信的感觉袭来。产生它的原因,可能是你担心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实际上你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了,但是你认为自己可能疏漏了什么,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担心听众比你的水平高,而你所讲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过于简单;或者你担心可能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比如在你的说话过程中有人打断你,等等。这些想法最致命的危害就是给你消极的自我暗示,你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从你的心里赶出去。

你首先应当认识到,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对人的交流是有益的,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应付环境中不寻常挑战的能力。当你注意到自己的脉搏和呼吸加快时,千万不要过于紧张,而要保持冷静。因为你的身体一向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种警觉表明它已准备采取行动,以应付环境的挑战。假使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是在某种限度之下进行的,当事者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来说,还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的更为精辟有力!

那么,我要告诉你们的一个秘密就是:即使是职业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他们在开始演讲时也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有些怯意。只不过他们能很快用自己设计的常用语克服这种怯意,并进入镇定的状态。

所以,你大可不必认为自己不能够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而应该采取热诚主动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否则,恐惧将一发不可收拾,它不但会造成你心灵的滞塞、言辞的不畅、肌肉的过度痉挛而无法控制,结果会降低你说话的效力,让你在众人面前更加不自信。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好多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它们以很高的频率出现。比如,有人喜欢说“倒霉”,有人喜欢说“没问题”,也有人喜欢说“太好了”。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口头语,这两三个字就决定了经常对自己进行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习惯用语也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些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反反复复地暗示着自己,对人的心理产生着影响。一个豁达、乐观的口头语能让自己沮丧的情绪悄然冰释。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光彩照人、信心满满,就开始为自己设计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头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