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深受文人雅客的喜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洁的莲花,因此,每个人也都有品性洁净的内心。把握这份心,就有机会取得幸福的关照,从而永远脱离世间的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
1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很久之前,有一个皇帝非常喜欢画。有一天他贴出告示,谁能够画出最能代表宁静意境的画,就悬赏一千两银子。
告示贴出去之后,全国的画师们各尽所能,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到皇宫,请国王鉴赏。这些画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清幽的湖水,有寂静的山村,也有静谧的黄昏……可是,所有的画都没有打动皇帝的心。
一天,有一个游方和尚前来献画,谁也没想到,国王最终选择了一副乌云翻滚、闪电雷鸣、狂风大作、雷雨笼罩群山的画,并将一千两银子赏赐那位画师。
对于皇帝的选择,大臣们和其他画师很不解。于是,国王又让他们每个人仔细地看那幅画,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在雨幕中,在嶙峋山石的崖下有一个小缝隙,里面有一个鸟窝,一只小鸟蹲在窝中,安详闲适地待着。外面翻天覆地般的闪电雷鸣,似乎和它没有任何关系,而那些景象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它。
国王说:“宁静祥和,不一定是没有噪声,没有人生活的地方。宁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如果一个人身处逆境之时还能够保持心中的澄澈,那就是宁静的真谛。”
宁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如果一个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也能够保持心中的澄澈,静观其变,那才是宁静的真谛。对于女人来说,唯有拥有宁静的心灵,才不会眼热名声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奢望和欲求都不过是一厢情愿,只能给生命增添无谓的重负,让自己与快乐和幸福绝缘。
很多时候,人的内心都被外物遮蔽了,为此也给人生留下了不少遗憾。在学业上,因为不懂得聆听内心的声音,盲目地遵从他人为自己选择的方向;在事业上,因为看到了众人涌向热门高薪的职业,假装听不到内心的声音,跟随人潮涌向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岗位;在爱情上,因为对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的追求,扭曲了内心的声音,错误地选择了人生伴侣……这一切,让人们离幸福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导致不幸福的根源,其实就是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没能在外界的作用下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
在一条老街上,住着一位老人。年轻的时候,老人绣了大量的工艺品,如今她把刺绣品拿出来卖。东西摆在门前,她从不吆喝,也从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她的生意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好够她喝茶和吃饭。她老了,也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她过得很满足。
有一天,老人在门前喝茶,一个文物商看到了她身旁的那把紫砂壶,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走了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他看到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商人惊喜不已,他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人先是一惊,然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她早逝的丈夫留给她唯一的东西。
虽然老人没有把壶卖给商人,但她心里却难以平静。那天晚上,老人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一把普通的壶突然间成了价值10万元的宝贝,她想不明白。过去,她总是把壶放在身边,闭着眼睛躺在摇椅上养神,可她现在却总是不时地看一眼紫砂壶。更让她感到不舒服的是,周围的人知道她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之后,蜂拥而至,有人向她借钱,有人询问她还有没有其他的宝物,更有甚者半夜推她的门。
老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把紫砂壶。就在她感到纠结的时候,商人带着20万元的现金再一次登门,老人再也坐不住了。她叫来周围的人,当众摔碎了紫砂壶。
现在,老人又可以躺在门前的摇椅上闭目养神,安享晚年了。
宁静能够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鄙等人性的杂质。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老人的安之若素、沉默从容体现出了她的涵养与理智,更给予了她幸福而绵长的人生。一个人只有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安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也只有不追求热闹,环境安宁平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在物质世界当中,会抱着一种超然物外、游戏人间的心理看待人生,即“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当然,超脱其外绝对不是完全对俗世不理不睬。得正果之人,为义为道都会有强烈的奉献精神,绝不会弃道义而不顾,有时即便因此而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毁谤,仍然能按心不动,一副应对自如的姿态,给人好似游戏人间的痴态。
不过,这种游戏人间绝不是玩世不恭,而是让自己的心境轻松,守住做人的本分,从俗事中解脱,不被物质所累,心灵即达圆满。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许多真谛。追逐名利,是误入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是绝不至于会平庸,追名逐利,可能会风光一时,但心灵不会自由,也活不出真正的精彩来。其实,名利是身外之物,面对名利,我们要做到处之泰然,不惊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确实是本末倒置的傻事。
行走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中,那种恬静如诗的岁月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也在繁忙和喧嚣中逐渐被淹没。对物质的欲望慢慢地吞噬我们的性灵和光彩,让我们留给内心的空间无限缩小,而后变得郁郁寡欢。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浮躁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去努力,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这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感悟人生
真正的超越不是精神训练的结果,而是一种轻松、平静、淳朴的凡心。智者使生活的每一刹那都有生命的火焰,使饮茶吃饭都满含慈悲与温柔,是因他了透自性无限圆满具足,而不再有任何执着,如是而已。
2
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一个人请教老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困来睡觉,饿来吃饭。”那人就十分奇怪,就说:“如此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做啊,怎么就是修行了呢?”
禅师说:“每个人都能吃饭,但是却不会好好地吃饭——千般地去计较;每个人都会睡觉,但是却不懂如何去好好睡觉,心中充满百般地思虑;过于计较,过去思虑,人只会被内心的这些虚妄的杂念所困,就是失去了自我,成为杂念之奴。”
其实,禅师的意思就是:事来就应,不必过于去在乎,去计较,去思虑,这就是平常心。
老禅师道出了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实质:就是不苛求、不计较、不思虑。它意味着不骄不躁,用一颗平淡的心去面对世间万物,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又不过于悲观。
通常怀有一颗圣人心的人,从来都是不急不缓,淡然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坦然接受得失成败,直至超脱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生活中,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生活在极为简单的生活之中的。这样才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领域,从而挖掘到灵魂深处的创造的源泉,为此,他们也获得了极为丰富精彩的人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吧,让自己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这是一种极为祥和的生活姿态。
同样地,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忽略我们原本可以享受到的安宁。开始休息的时候,就不自觉地会考虑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而苦恼,想起那个能力不及自己的人却比自己职位高而愤愤不平,想起来自己不再健美的身材而担心……因为我们是如此敏感,所以才让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快乐,皆因自己缺少了一颗平常心。
叶秋一直是个温婉的女子,漂亮温柔,很多人都在猜测什么样的男子才能配得上和她共度一生。叶秋恋爱了,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恋人不但其貌不扬,还没有身家背景。于是很多人都为她不值,她只是笑笑。幸福就像喝水,冷暖自知。
刚结婚的时候,叶秋和丈夫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的她虽然穿不起橱窗里昂贵的衣服,但是她却能把廉价的衣服穿得干净得体;他们的家很小,家具也不高档,但是她却把小家布置得很温馨。当别的人嫁了个有钱人,住豪宅、坐豪车的时候,她看在眼里,既不羡慕也不忌妒,她依然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生活平静而美好。
后来,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很好。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有了大房子,也有了车,还有不少的存款。但是,这个时候的叶秋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奢华的首饰,也没有擦昂贵的香水,她依然是那个干净温婉的女子,简简单单,大方雅致,清新如莲。面对别人的艳羡,她依然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你也有你的幸福。”
在叶秋的心中,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很精彩。因为她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慧海禅师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陷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怀圣人心的人能心无杂念地在世间行走。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生命是一个过程,若以“圣人心”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事物,便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却往往能在“不显不露中出头”,这就是智者的幸福哲学。
有时候,人们为了心中的妄念,做出违背自我的事情,因为手中拥有的东西比别人多,最终反而陷入困境。以恬淡的心境面对万事万物,反而更容易“无心插柳柳成荫”。
保持这样的心境: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不会被淹没。你会因此不将自己置于某种特殊的位置,从而保持着最本真的自我,但同时也在这种平静与坦然中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价值。
感悟人生
“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不苛求,不计较,不思虑,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是一份淡然的心境、安然自在的生活姿态!
3
拭去心灵的灰尘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遇见了普贤菩萨,菩萨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取端午那天成熟的、饱满的大米,用冰雪初融时高山飞瀑、流泉的水珠调和,再注入千年紫砂土烧制成的陶瓮,最后用初夏第一张沐浴朝阳的新荷裹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过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牢记菩萨的秘方,历尽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找齐了所有必需的材料,把梦想和期待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候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到了第四十八天的晚上,即将开瓮的美酒使两个人兴奋得整夜都不能入睡,他们彻夜都竖起耳朵准备聆听鸡鸣。终于,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鸣,悠长而高亢。又过了很久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缓慢而低沉。等啊等啊,第三声鸡鸣怎么也不来。其中一个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弃了再等待一会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但结果却让他惊呆了……
里面仅仅是一汪水,混浊、发黄,像醋一样酸,又仿佛苦胆一般苦,还有一股难闻的怪味。怎么会这样?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即使加上他所有的跺脚、自责和叹息。最后,他只有失望地将这汪水倒掉。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心中的欲望像一把野火熊熊燃烧,烤炙得他好几次都想伸手掀开瓮盖,但刚要伸手,他却咬紧牙关挺住了,直到第三声鸡鸣响彻云霄,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啊,多么清澈甘甜、沁人心脾的琼浆玉液啊!
原本,我们的心灵是一片净土,一尘不染,与世无争。但是,它很容易被世俗杂音污染,失去原有的宁静。由于欲念的存在,我们会被世上的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心中只想将喜欢的东西通通归为己有,而不想舍弃。于是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烦恼,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再也听不到来自心灵的呼唤。
因此,生活中的我们必须学会反思这些不当的心理状态,避免世俗的混杂声所扰乱,要时刻清除内心的欲念,才不会迷失自我,无法自拔,只有这样,才能心无旁骛地酿出琼浆玉液。
有一位有名的作家,每天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总静不下心来去进行创作。于是,他就向一位智者求教。
作家问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成功后觉得自己越来越忙碌,越来越觉得心累呢?”
智者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作家回答:“我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应酬,到处做演讲,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这些事情使我心情烦躁,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负担。我觉得自己太辛苦了,心也很累。”
智者转身打开身后的衣柜,对作家说:“在这一生中,我收藏了许多漂亮的衣物,你试着将它们穿上,就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心累了。”
作家疑惑地说:“我身上穿有衣服,你的这些衣服未必适合我呀!如果我将这些衣物都穿在身上,一定会沉重,会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