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18520000000028

第28章 职场顶尖催眠术(2)

比如学生普遍感觉在面临考试时神经紧张,一面对空白的试卷,大脑就立即变得一片空白。于是他开始恐慌,几乎想不起来任何东西,这样下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催眠有助于克服这一常见现象。学生在考试前接受几次催眠治疗,催眠师在治疗中暗示他的无意识心灵说:“你在考试时会感到平静、放松,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思考过程。你会保持头脑清醒,最重要的是,你能够记得自己所学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的暗示还有:“你在考试完毕后会感觉平静满足,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这可以避免考试后恐惧。在考试时正常发挥极为重要,因此任何患有考试神经紧张和恐慌的人都应当考虑尝试催眠疗法,这确实有效。不过要记得,催眠本身不能使你成功通过考试,你必须要付出努力、认真备考。催眠只能够帮助你树立起记忆优良的信心,并时时提醒你要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你自己必须坚信“我能行!”

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恐怕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催眠首次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如果每一个孩子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对一个讨厌学外语,对学外语充满畏惧情绪的孩子实行催眠。在催眠状态下给他下达提高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的暗示指令。可以这样暗示:外语是我们和外国朋友交流信息的一种有力的工具,也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多学习一门语言,就可以为你多打开一个崭新的、奇异的美丽天地。现代社会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外语,如果你想要结交外国朋友,使用国外生产制造的产品或者到其他国家欣赏那美丽的异域风光,体会那里的风土人情,你就必须要学会外语,只要你一步一步努力。扎扎实实打牢基础,将来一定会学得很好的。

在给予暗示性指令之后,可以让孩子在催眠状态下听一段外语,让他背下来,翻译过来,然后就可以暗示他说:你背得很快,翻译得很准确,你有学习外语的天赋和才能。你就高高兴兴地学吧,这样你的单词就记得更快、更准,语法就练得更熟了,你一定能学好外语的。接着,还可以让孩子在催眠状态下反复背诵那段外语。因为这是处于催眠状态,孩子会遵从暗示指令,反复进行背诵,专心致志,这在孩子意识清醒的时候是较难做到的。

当把孩子唤醒之后,虽然他已经记不起催眠状态下学的那些内容,但是却感到很熟悉,就会很容易地背下来,学习的情绪也就有了越来越好的变化。经几次这样的催眠,孩子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以后也就可以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知识链接:小团体催眠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由于自身的性格、爱好、兴趣以及目标等因素相仿,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小团体文化。在这之中,小团体中的语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催眠效力。

小团体语言,是某个团体中经常使用的话语。虽然大致来说与团体范围之外的人并无太大差别,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网络语言就属于典型的小团体语言,其中有许多文字、词句是网络上独有的,比如灌水、潜水、楼主、沙发、板凳……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或者意思用法与之截然不同的语言,成为了只有网络群体才懂得的语言形式。在这样的小团体中,各区域之间的语言差异、行业术语使得团体内部之间的沟通具有独特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正是由于小团体语言的这种定位,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认同自己作为团队一员的地位、角色和价值。既然心底已经认同,那么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观念、思维、行为与团体对照,不相同的部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修改,以适应和属于这个团体。这就是所谓的小团体催眠。

3.催眠成就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人游走于各种人之间,不管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他们都能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某些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的人来说,人际交往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比如患有“社交恐惧”的人,他们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甚至因为不善人际交往而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严格说来,社交恐惧不是一种病。它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而且很多人总是觉得恐惧社交跟人天生的性格有关,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常常不予以重视。虽然轻度的社交恐惧并不会对人的生活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是严重的社交恐惧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危害了。有社交恐惧的人因为害怕被人们另眼相待,即使恐惧也会极力压抑,但最后只能使问题变得更严重。长久陷于这种恶性循环中,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度不良的影响。

其实,社交恐惧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心理的障碍,而且不是一种通过简单的心理治疗就能够治愈的心理障碍。许多时候,它的形成是有着一定的诱因的,但深入人的内心,与记忆痕迹丰富的潜意识进行对话,可以达到对这种心理障碍的彻底清除。当然,人们要有强烈的意愿时,通过催眠治疗会产生积极效果。

李小姐患有社交恐惧症。她最怕她的老板,每天一见她的老板就会有种莫名的恐惧,其次是怕在会议上发言,见到男同事也会面红耳赤。她看过几位心理医生,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后来,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李小姐决定接受催眠治疗。

催眠师让李小姐双手握拳,然后直直盯着她的双眼,要求她也看着催眠师的眼睛,同时,催眠师把双手盖在她双手的外面,并不断地暗示她的双手会握得越来越紧。过了十几秒钟,她开始不适应这样的直视,不知不觉地将眼光滑向一边。但催眠师要求她把眼光拉回来,同时继续暗示她的手正在握得越来越紧。她的双手突然出现一阵颤动,眼睛也紧紧闭上,好像在逃避什么。

催眠师问李小姐想到了什么,她痛苦地说她看到了她上小学时的一个男同学,那个男同学一直欺负她,嘲笑她是个丑小鸭,并警告她不许对父母讲,否则就揍她。于是,她真的一直没敢向父母讲。催眠师暗示她把愤怒集中在紧握的双手上,暗示她无法分开她的双手了。结果,李小姐真的无法分开自己的双手。催眠师要求她睁开眼睛,看着她眼前的这个男同学,鼓励她向男同学挑战。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她大声地反驳了那个男同学。

通过这样的催眠治疗,李小姐对男同学的潜意识恐惧很快被消除了。她的社交恐惧症也得到治疗。三次催眠治疗结束后,李小姐的社交恐惧已基本解除,而且她已经学会了自我催眠,自己可以随时强化这种新的心理状态。

当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出现问题时,不妨想想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事实上,除了“社交恐惧症”给交往活动带来不利甚至危害之外,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也是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有一个丈夫厌倦了自己每天出门工作而妻子却整天待在家里,他希望妻子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辛苦打拼的。于是他祷告祈求:“全能的主啊!我每天在外工作整整八小时,我这么辛苦,而我的妻子却仅仅是舒服地待在家里。请你帮帮我,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的躯体调换一天吧。”无限智慧的主果然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男人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女人。她起床为她的另一半准备早点,然后叫醒孩子们,为他们穿上校服,喂他们吃早餐,并装好他们的午餐,再开车送他们去学校。回到家,她挑出需要干洗的衣物送到干洗店,回来时顺路去了银行,然后去超市采购。回到家后,她马上放下东西,因为要缴清账单、结算支票本。

等到她终于打扫完了猫盒,并给狗洗完澡,已经是下午13时了。她匆忙地整理床铺,洗衣服,给地毯吸尘、除尘、清扫,擦洗厨房的地板。下午15时,她冲往学校去接孩子们,回来的路上还同他们争论了一番。

回家后,她准备好点心和牛奶,督促孩子们做功课,然后架起烫衣板,一边忙着,一边看会儿电视。16时30分,她开始削土豆,清洗蔬菜做沙拉,给猪排粘上面包屑,剥开那些新鲜的豆子,准备晚餐。吃完晚饭,她开始收拾厨房,打开洗碗机,叠好洗干净的衣物,给孩子们洗澡,送他们上床。晚上21时,她已经累得不行了,她很想坐下休息一会儿,但她的每日例行工作还没结束。她不得不爬上床,去迎合讨好她的另一半,无论多累,她都不能有任何抱怨。

第二天一早,她一醒来就跪在床边,向主祈求:“主啊,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我怎么会傻到嫉妒我妻子成天待在家里?求你,哦,求求你!”这时,仁慈的主回答她:“我的孩子,我想你已经吃到苦头了,我也希望让一切恢复原来的样子。但是……你得再等上十个月,因为昨晚,你怀孕了……”

看到这里,许多人会忍俊不禁,确实,这个故事的结局充满了喜剧效果。不得不说,故事开头男人所有的心态是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有这种心理的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甚至对他人指手画脚。很多事情其实是两面性的。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很可能不同的意义,要想与他人达成共识,和谐相处,就要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

在交往过程中,懂得用心去倾听对方在表达些什么。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催眠状态下,人可以依靠想象的感知性来感受不同的想法。下面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首先找一个既安全、安静又舒适的环境,关掉手机,去掉身上的饰品和眼镜。然后放松,尽可能地放松自己,使自己从那种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够体谅他人,更愿意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然后在催眠状态中诱导自己去想象处于他人地位时,一天所需要处理和经历的事情。完成之后唤醒自己。这种通过自我催眠来理解他人的方法很有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相互催眠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始终贯穿着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经常进行这样的自我催眠,可以更加理解他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拥有理解心,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游刃有余。

知识链接:催眠式人际沟通

人际交往就是在解除冲突,解除矛盾,面对阻抗。我们谈到阻抗的时候,会学习很多面对和处理阻抗技术性的问题,但在我们真正处理它之前,催眠治疗的根本是我们希望做出一个改变,真正做到催眠式人际沟通。

面对阻抗的时候,一定要扫除他内心的尘埃,要从认知上做一个调整。先分析一下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点,边缘性人格障碍有推拉式的反应。什么是推拉式的反应?就是说我要这样做,请你来帮帮我,但是你帮不了我,没人能帮得了我,拜托,救救我吧。我爱死你了,你一定要跟我生活一辈子,我恨你,你赶紧离开。这是人格障碍当中核心的一个标志。

如何处理这种阻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通过催眠沟通潜意识。我们学习荣格,学习弗洛伊德,我们讲求集体无意识。潜意识的反应很重要,潜意识里会有双重的现实,会有多重的现实反应。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种现实,就会让我们在催眠治疗上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来做治疗。

4.商业广告中的催眠术

在当今这个供大于求的商业社会,推销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是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的活动;商界,宛如一个巨大的催眠场,催眠施术中所有的技艺、方式、方法在这里应有尽有,并且在利益的驱动下都发挥到了极致。一位商界资深人士说:“商战的战场其实是在消费者的心里。”诚如斯言!

在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推销活动中,能否卖得出去,能否卖得很好,这与公司的销售策略和营销人员的推销水平有着直接的相关。那些经典的营销个案,那些优秀的推销人员,或者是因长期经验的积累而与催眠术的原理、方法暗合;或者是有些人直接学习过催眠术、接受过正式的催眠术培训。以至于在推销活动中,有些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超群脱俗的产品却卖得出奇地好,好得让人没法理解,如肯德基、麦当劳;有些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却有人趋之若鹜,如名牌服装等;同一件产品,有人推销得非常顺畅,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些人却门可罗雀,三天卖了两碗饭;有些厂商赚了消费者的钱,别人却还有良好的感受,甚至对他们千恩万谢,另一些则是人财两空……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广告在发挥着魔力,支配着人们、左右着人们!

就广告而言,其本意是广而告之,但广告主所期待的广告的效果,却不仅仅,或者说主要不是让人知道自己的产品,而是希望广告能拨动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心弦,进而发生购买行为。且看精明的厂商们是如何有意无意地利用催眠原理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并使之产生共鸣,直至按照广告主的意愿去行事的。

广告中最为直接的类催眠现象当推潜意识广告。催眠术最主要的效能就是直接进入人的潜意识,或改变人的某个观念;或按催眠师的意志建立起一个新的观念,进而导致意识层面观念与行为的改变,或是催眠师所希望的行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