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你说朝东,孩子偏要朝西;
你的孩子搭不好积木就乱砸积木;
你的孩子不允许别的小朋友动他的玩具;
稍不顺心,小家伙的坏脾气就会“嘭”地引爆;
那么,你需要阅读本章
它将告诉你
孩子的独立意识正在迅速发展;
孩子的内心都有一定的秩序感;
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不讲理?
孩子不讲理时,家长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大人的错“爱”会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碍”;
孩子每次的不讲理都是改善他性格的最好时机;
它将帮助你
怎样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如何正面引导孩子的性格;
如何正确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行为20:孩子成了“小霸王”——纠正“放纵溺爱型”孩子的霸道行为
一天晚上,妈妈带4岁的浩南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后,浩南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糖块不见了。这块糖是妈妈的朋友塞给他的,而浩南家里没有这样的糖,所以他很爱惜。
看到糖块不见了,浩南着急地哭了。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答应浩南第二天就给他买喜欢的玩具。但是,无论大人怎么说,浩南依然没有妥协,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我要!我要!我现在就要!”
说着说着,浩南一屁股坐在地上打起滚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见他这样,实在是心疼不已,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而出。
大家沿着回来的路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搜寻,可是,找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找到。妈妈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又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再讨一块……
一次小小的失望,竟然让浩南如此歇斯底里。
后来又有一次,浩南姥姥来看外孙,浩南一见姥姥就要礼物,当时姥姥身上正好装着两块糖,就哄着他说先吃这块糖,晚上再带他去超市买礼物。
浩南一听就不干了,“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边哭边坐到地上。而面对浩南的哭闹,一家人也是束手无策。
这之后,类似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即便大人训过、骂过孩子,可是,浩南这“小霸王”的性子始终改不掉。
读懂孩子的行为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小霸王”,他们常常是想怎样就怎样,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要不然就吵闹不休,甚至动手打人,任凭大人好言相劝或是打骂训诫,也无济于事……那么,为何孩子会变得如此蛮不讲理呢?
1.家长过于宠爱孩子
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当世小皇帝”,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家长都会顺着他的意思,虽然有时只是想息事宁人,但是时间久了,往往会让孩子养成任性霸道的性格。而人小鬼大的孩子似乎总是能精准地抓住家长的软肋,所以才会事事得逞。也许,最初家长迫于孩子的哭闹与眼泪会心软,一切听从孩子的安排。可是,当孩子独立涉足社会时,谁又会对他心软呢?总有一天,他们会四处碰壁,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说,这是一种颠倒的爱,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家长朋友们,当你打算将无私的爱化为“蜜汁”,让自己心爱的宝贝沉浸其中时,一定别忘了,过分的“甜蜜”很可能会引发孩子内心的“变质”。
2.隔代教养的弊端
养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大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一双手都呵护着孩子,每一颗心都牵挂着孩子。可是,有些老人却把晚辈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不肯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吃半点苦,这样极易使孩子错过形成优秀品格的关键时期。而无数事实也再次证明,祖辈对孩子的爱一旦变了味道,他们就会越俎代庖地“帮”孩子做好一切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而此时,祖辈的“帮”无疑会成为“害”,而祖辈的“爱”自然也就成了“碍”。
此外,也有不少家长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这种霸王行为会自然消失,不管也无妨。其实,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孩子的话,那么他们在其日后的情感成长、人际关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如果孩子刚开始显露霸王的端倪,父母就要及时关注他们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换种方式爱孩子
虽说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会为孩子的霸道行为而大伤脑筋,但是总有一些具体措施是可以借鉴的,如果你的孩子在4岁以后,依然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你就要格外注意了。下面几招就能帮助你“对付”家里的“小霸王”。
1.变溺爱为慈爱
无私的爱与溺爱,两者之间离得并不是太远。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爱多爱少家长很难界定,而一味地溺爱只能换得孩子的自私与无情,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自己,从不考虑他人,这样的教养只会把他们塑造成冷酷、无情,甚至是伤害别人的“坏孩子”。然而,用慈爱取代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则是非常有益的。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不妨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不忘补充一句安慰的话,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仍然存在。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硬碰硬”
孩子不讲理时,家长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谁也不让着谁,而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当然,家长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让只会变成溺爱,这个尺度一定要很好地把握住。
3.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
家长与孩子相处要时刻保持冷静。面对因愿望没有被满足而哭闹不休的孩子,家长不妨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合理的就予以承认,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合理的,千万不能迁就姑息。请记住,如果说孩子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家长的暴力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家长的婉言相劝仍然无效,不妨在不会使孩子太难堪的情形下,对他们来个不理不睬,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以后,再告诉他为什么不去满足他的愿望。
4.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任性、也不讲理。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起着“示教”与“榜样”的作用。家长的不良习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这种坏习惯。
此外,如果霸道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并引导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爱怜弱小之心,霸道之气自然会逐渐减少。
行为21:“我的玩具谁也不许动!”——让“小霸王”学会与人分享
3岁半的俊楠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遥控车,在小区花园里投入地指挥着,玩得有滋有味。
就在这时,和他年纪相仿的邻居小男孩博超走了过来。
博超看到俊楠丢在地上的奥特曼,兴奋地跑过来说:“俊楠,咱们一起玩吧!”
刚说完,博超正要伸手去拿,还没把玩具拿到手,俊楠就气冲冲地朝他大喊:“这是我的玩具,谁也不许动!”说完就狠狠地把玩具抢了过来。
博超反而友好地对他说:“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可以一起玩的。”
可是,俊楠依然很固执,语气肯定地说:“那也不行,我的玩具谁也不能玩!”
俊楠妈妈看到两个孩子争执,赶忙来劝说,但是俊楠不依不饶地跟妈妈奋力争夺,就是不肯让步。
一时间,俊楠妈妈感到很没有面子,但是又不得其解。想当初,俊楠那么大方那么好说话。不管有什么玩具,只要大人要求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他都毫无怨言地让大人拿走。拿着吃的,只要别人逗他“给我吃一口”,他都会把小胖手伸到你嘴边。
可是如今,怎么越大越小气?该怎么办才能让他懂得分享呢?
读懂孩子的行为
孩子不愿意分享,表现出“自私霸道”的一面,很大程度上与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有关。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不满1岁的孩子来说,在其头脑中还没有形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他们会非常大度地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到了2岁左右,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而且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于是,我们常能听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习惯把“我的”挂在嘴边;然而,在3岁以后,孩子开始渐渐意识到哪些东西属于自己,而哪些不属于自己,而且对于自己的“财产”,他们往往会严加看管。所以说,在3岁左右孩子的意识里,他们已经明白如果把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就没有了的道理。这种时候,不管大人如何用“再给他买新的或是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就给他”这些理由向他解释,他就是不能忍受现在的失去。
从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看,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知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再加上,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把孩子摆在家中最重要的位置,任其说一不二,对其有求必应,这样极易加深孩子的“自我中心”,使其头脑中只有“你”、“我”、“他”等概念,因此,孩子说话做事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忽视他人的感受。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又何以愿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呢?
从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来看,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孩子被贴上了某个名称或是标签时,他就会作出相应的自我印象管理,无形中让自己与标签达成一致行为的现象。具体到“自私”这个问题,无论孩子做什么,从家长口中总是说出“自私”这类的负面评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其结果呢?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当初也许并不那么自私的孩子真的成为一个“自私”的孩子。要知道,幼儿阶段的“自私”多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行为,如果从小被身边最亲近的人贴上这样的标签,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成为大人期望他成为的人。
除此之外,孩子有自私表现,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形成的。他们将成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如果父母本身霸道,孩子自然就会耳濡目染。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先检查自己是否以身作则。请记住:要想孩子学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做得好孩子才能学得好!
换种方式爱孩子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4岁多了,还不懂得分享,那么作为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呢?
1.家长应该认识到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痛苦。
2.让孩子分享之前,家长一定要征求他们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诉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一定不要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一意孤行地把玩具交给他人或是指令孩子“一起玩儿”。也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必须对成人言听计从,按照成人给他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亦步亦趋,要知道,这样只会害了孩子。
3.家长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家长要学会理解并接纳孩子对于分享私人物品会感到困难这一正常反应,而是应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长。
4.让孩子理解分享的内涵、体验分享的乐趣。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明白能和别人分享是有爱心、与人友好的表现,他会因此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比如,如果孩子像老母鸡似地守护着自己的喜爱之物时,家长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如果你把薯片分给小朋友一块,他会很高兴、会对你笑,你们就能成为好朋友”,“如果小朋友护着自己的玩具不给你玩儿,你心里会不会难过呢”。
此外,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规则,比如,在公园里轮流玩秋千时,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谁先拿到谁先玩儿,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这样的规则。在家里,家长要让孩子分清每个人的所有权,并且告诉孩子,未经许可,不能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边,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行为22:“你说朝东,他偏要朝西”——孩子为什么这么“轴”
一天早上,文博妈妈许女士送3岁半的文博去幼儿园。出门前,文博坐在换鞋的地方就是不愿穿鞋。
许女士说:“快点,我等着你哪!”越说快点,文博反而越不穿。
许女士只好使出“杀手锏”,对文博说:“我数到3,如果还没有穿好,就只好光着脚出门了。”可是,等她数到3,文博还是没有穿。
眼看时间不早了,许女士急忙蹲下帮他穿,可是文博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许女士只好把他拉出门,让他自己拿着鞋,可是进到电梯里,文博仍然不穿。
许女士没好气地对儿子说:“如果还不穿,等车到了幼儿园,你就得光着脚走进教室,路上会有泥巴、石头,还会有脏粑粑。”不管许女士怎么说,小家伙拿着鞋就是不肯穿。
后来,许女士只好先开车把他送到幼儿园,到了班级门口的小木架子旁,许女士问他:“数一数,我们在第几个木架那里穿鞋?”
文博用小手指了一下位置,许女士让他坐在那里,说:“好,就在这里穿鞋吧。”可是,一听到要穿鞋,文博就苦恼着不穿。没有办法,许女士只好请老师出来。后来,听老师说文博吃早饭也没有穿鞋,吃完早饭,出去转了一圈才把鞋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