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有没有感觉,每一次完毕淘宝支付,我都想这么说话呢?
亲,那咱们都用淘宝体说话吧,嘻嘻……
Hold住体
2011年8月,台湾综艺栏目《大学生了没》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名叫谢依霖的女网友以夸张另类的烟熏造型、中英混搭的做作腔调、扭捏妖娆的搞笑姿态向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Fashion”,口头禅是“hold住”。“Hold住体”随即一夜爆红。
示例:买彩票中了500万,叫我怎么能“hold住”。
蓝精灵体
蓝精灵体,俗称“卖萌晒苦体”。2011年夏天,电影《蓝精灵》票房大收之后,片尾曲《蓝精灵之歌》诱发的“蓝精灵体”开始爆红网络。铺天盖地的各式版本倾诉着各行各业的心酸悲苦。
示例: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白领,他们苦命又聪明,他们加班到天明,他们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赶报告,他们年复一年都盼涨工资。哦,苦命的小白领,哦,苦命的小白领,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打败了各Boss ,他们老了还是买不起房子。
怨妇体
怨妇体,源自一条微博———“某互联网企业电梯口,看到一女生打电话,边哭边骂:你是个骗子,你根本一点都不爱我!然后又听到撕心裂肺的一句:你和我在一起,就是为了让我给你做PPT!”这条微博一经发布,众多怨夫怨妇纷纷套用这一方式来造句,在微博上吐槽被骗的经历。自称原创者的网友杨不坏将这一吐槽方式命名为“怨妇体”。
其模板为:某建筑门口,看到一女生(或者男生)打电话,边哭边骂:“你是个骗子,你根本一点都不爱我!”然后又听到撕心裂肺的一句:“你和我在一起,就是为了让我给你……”
撑腰体
2011年10月末,出现这样一条微博:“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该微博迅速被网友转发。而由北大副校长提出的倡议内容精简而来的“撑腰体”也迅速扩散开来,并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用各大学校长、各领域代表的口吻,为扶起跌倒老人的善行做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其模板为:“你是……,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替你……!”
示例:“你是微博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发微博,网友替你喊冤!”
看了一眼体
2012年,掐架好几年的土豆网与优酷网成了一家,让不少网友感叹“又相信了爱情”。受其影响,网络上流行起“看了一眼体”———人家都合好了,竞争对手还在干吗?
示例:苹果看了一眼安卓,蒙牛看了一眼伊利,甲壳虫看了一眼mini,麦当劳看了一眼肯德基,可口可乐看了一眼百事,方舟子看了一眼罗永浩,韩寒看了一眼郭敬明,詹姆斯看了一眼科比。
忍够体
2012年2月1日,香港一家报纸出现一则题为“香港人,忍够了”的大幅广告,表达“反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立场,并暗讽内地人为“蝗虫”,要求当局阻止内地人“入港”。有香港市民表示,这决不代表大多数港人的看法。
对此,内地网友却幽默应对,各种版本的“忍够体”走红微博,曾经的吐槽逐渐转为一种幽默的跟风。其模板为:“您愿意”+“×××忍够了!”+反对内容。
示例:您愿意,看个病,还是先看工作表,向领导请假,一大早在医院门口排队,为一个专家号码?假日看病没专家,忍够了!因为周六专家资源少,想看病就必须在工作日!因为想要一个专家号,就必须请假、翘班、扣钱!因为周末看病难,就必须一大早在医院门口等号!因为假日看病难问题,小病拖成了大病!!请假难、看病难、看专家更难……这些问题是否也困扰着你?
生活体
2012年1月31日,网友“大头ppb”发布一条微博:“看报道说,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这条微博迅速引起网友围观。“生活体”爆红网络。其模板为:“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去××,随便××”+做一些打发时间的无聊事情+“不发一语”+当晚再回××+“突然发现这才叫生活。”
示例:看报道说,有一播音员,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演播室,随便赶上哪个就上哪个演播室,比如到13演播室,独自蹲在演播室里吃一下午盒饭,不发一语,当晚再赶回家里,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高晓松体
2012年3月,音乐人高晓松在腾讯微博发文,力挺退出微博的舒淇:“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片刻欢娱,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这则博文中的独特行文,在字里行间道尽光鲜背后的辛酸,引得众多网友效仿。各行业网友疯狂撰写自己行业的辛酸史。很快,网编版、教师版、建筑版、企划版……各种版本的仿写层出不穷,迅速走红,被统称为“高晓松体”。其模板为:“我们这个行业”+行业辛劳描述+“从未”+干过坏事+“看在曾……”+“能否值回人间温暖?”
示例:“教师版”———我们这个行业,卖文卖命卖青春,用半夜清晨,献知识与成绩。从未巧取豪夺,鱼肉学生,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教好了,谢完领导谢同事,教砸了,骂声批评不绝于耳。顶一辈子虚浮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挣几个辛苦钱(教师工资低于公务员)。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校长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教给大家些许知识,能否值回人间温暖?
甄嬛体
2012年,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许多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汇。“甄嬛体”瞬间红遍网络。常用词汇为:极好、真真、本宫、那是……的、若是……想必是极好地、但……倒也不负……。
示例:“网购版”———小主,今儿新上的这件衣衫款型是极好的,这苏绣的料子配上简洁的裁剪,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多买几件,虽会荷包骤然消瘦,倒也不负恩泽。
元芳体
元芳体,源自《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2012年,“元芳,你怎么看?”成为公众在网络上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一些地方的政府机构也运用“元芳体”发表微博,提醒公众谨防受骗等。官方微博使用网络用语,相比于用刻板的语言教人做事,更引人关注,效果更好。其表达模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最后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舌尖体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广受赞誉,并衍生出走红网络的“舌尖体”。就在该纪录片开播后不久,多个版本的“舌尖上的母校”出现在各大高校的BBS中。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版”:“人大,这个北临海淀黄庄,西靠苏州街的小小校园,却拥有着其他高校望尘莫及的美食消费能力。这个仅900余亩的土地上,拥有着高校里最富戏剧性的美食价格。六块钱一杯的奶茶,七块钱一份的泡面,十五块钱一碗的羊肉烩面,十八块钱一斤的饺子……”
还有网友炮制出各个国家的“舌尖体”。例如,“德国版”:“入冬了,中部的图林根人民吃了一次图林根烤肠;南部的慕尼黑人民选择慕尼黑白肠;而距离不远的纽伦堡人民更加喜欢纽伦堡香肠;东边的柏林人民则将咖喱肠作为他们的餐食。”
一些销售家乡特产的网店已打出“舌尖体”的旗号,等着“吃货”们看完节目,到网络上搜索片中介绍的各地美食特产。在淘宝网店上,2 000多种货物包含这个关键词,而“舌尖上的中国”已成为淘宝网搜索栏的自动匹配词:
“没有四川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火锅、兔头、蹄花、回锅肉啊!”
“没有新疆的中国也不叫中国啊,我的大盘鸡、羊肉串啊!”
……
五、立异标新不冗繁——“微阅读”之文体
纵观中外文学史,每一次传播方式的进化都必然引起文体的演变。纸和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学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于是,出现了朗朗上口的押韵诗。印刷术的普及带来了小说的流行,而网络的便利则产生了网络文学,手机的普遍使用形成了短信文学,网络博客的出现衍生出博客文学,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也催生了微博文学。
这些“新媒体文学”在发端之际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引进了传统文学的表述方式、修辞手段和习惯性话语,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微文学”写作特征,以适应“微阅读”模式。
因为,“微阅读”是一种典型的“眼球阅读”,写作上自然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其写作内容贴近时尚,多是当前受众关注的问题;而其写作视角一般站在民间百姓的角度上,也多有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写作手法上注重营造趣味、设置悬念,跳跃性强,较少甚至没有关于人物性格、事件进程、环境场面等的细致描绘。
如今,“微阅读”模式已经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的新文体形态,大致可以分为资讯类、语录类、故事类、诗文类四种类型。
资讯类“微阅读”催生了“微资讯”,要求资讯内容更精、更短、更实用。因此,手机上“滚动更新式”的报道最适合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形成具有互动感的阅读体验。有的新闻稿不必在开篇就完成新闻确认和评论,甚至无须交代清楚“5个W”;从一个粗糙的事件轮廓开始,随着调查的展开而不断求证、不断廓清,到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30]
如今,人们常在旅途中、在车上翻看手机报,内中新闻每条不过百字,往往可以“秀才未出门,尽知天下事”。在这种“微阅读”模式中,人们以快速浏览来应对海量资讯。因此,标题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往往标题设计得好,点击量就大增。“标题党”纷纷涌现,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又加重了这个趋势。门户网站就专门订制了一个智能手机主页。许多标题更短小精粹,也更耸人听闻。
而较长的正文就须经编辑“裁剪”,将“长阅读”切分成“微阅读”,以迎合阅读趣味;并且要加导语,摘引言,核心观点变字体或加黑,功能性贴士也不可少。[31]且看下面这则经过“裁剪”的“微资讯”:
2011年,《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0 年中国地王图》数据显示,如果把北京的土地全部卖掉,可以制造出超过美国一年的GDP总量。而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把美国2012年的GDP远远地抛在身后。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总结出“激活大脑能力”的10个方法,而在手机报的报道中则须“裁剪”一番,如下:
用蓝色装饰环境。色彩心理学研究发现,看到两次蓝色物体,人的想法会更积极。
适当饮酒。社交活动中少量喝点酒更容易“灵感突现”。
做白日梦。爱做白日梦的人,各项创造力测试得分更高。
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当一个人想象回到童年时,大脑更容易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保持童心,心理就不会衰老。
放声大笑。有人发现,当人们看完一段惹人发笑的喜剧短片后,能够比平时多解决20%的问题。
想象身处远方。想象自己在遥远的地方,人的能力更容易发挥出来。
少说晦涩的词语。如果总把一些专业用语挂在嘴边,思维也会不自觉地变狭隘。
换个工作环境。“环境影响心态”,换个地方,思维也许会大有不同。
到外面去。开放的世界给人开放的思想,大脑枯竭时,不妨到外面走走,让大千世界带给你灵感和创意。
去繁华的地方。美国圣塔菲学院的研究发现,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的创意能增强15%。不妨用“花花世界”刺激一下大脑。
语录类“微阅读”催生了“微语录”和“微评论”,可以用简短的言论引出热点人物、事件和话题,既趣味盎然,又增长见识,尤其适合“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回想当年,雷锋同志在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就经常借着驾驶室的灯光读几行《毛主席语录》。
而追溯起来,孔子可算是“微博语录”的开创者,《论语》则是最早的“微博语录集”: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 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 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加V大号。
如今,越来越多的“微评论”见诸媒体。诸如《新周刊》每年的《年度语录》和《嘴上风暴———十年语录精选》一类的“语录集”总是热卖到不断加印。我们略举几例:
“限娱令后电视栏目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严肃节目娱乐化。雅人妙论俗事是节目的最高境界。”———评论人石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