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18515900000016

第16章 创新思维的要素(5)

一、联想的概念

联想是大脑的一种跳跃式的信息检索方式,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两个事物间并非一定有逻辑关系。联想思维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且看南航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男人是汉书,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离退休了的是闲书,良朋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文身、彩绘为时髦的青年是男女图书。如果你身高体胖,那是大开本;如果你小巧玲珑,那是袖珍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让我们用心血为墨写好自己,因为我们的印数都只有一册,因此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

写得太好啦,“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惊叹作者的联想能力,也惊叹作者的表达能力。叠用十多个比喻,每个比喻都贴切生动;连用几个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文字插上了联想的翅膀,平添了智慧的魅力。

联想就这样是通过寻求事物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达到表达的创新。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我们说的机智,不是深得评论家青睐的小聪明,而是那种使概念接近,并且从中引出正确的新的结论来的能力。”这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就是联想能力的表现。

二、联想的分类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事物的形式和思维机制的不同,联想有不同的类型。

联想可分为类似联想、相反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等。

1.类似联想

我们来读陆游的《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辞章。上片状物写景,梅花植根处,是荒凉的驿亭外,断桥旁。加上黄昏时的风风雨雨,环境多么冷落凄凉!梅花的处境使我们联想到作者孤高正直却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他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又使我们联想到作者操节自守、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这就是类似联想。它是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类似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事物具有多种属性,两个事物之间只要有一种属性相似或相同,就可以通过联想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中受到启发。

且举一个事例。1920年的某一天,印度诗人泰戈尔收到一位小朋友的来信。信中说:泰戈尔先生,我非常喜欢你,喜欢你的诗歌,同样,我也很喜欢我的小狗。请问,我可以给我的小狗取名“泰戈尔”吗?

泰戈尔回信说:亲爱的小朋友,当然可以。不过,你最好像征求我的意见一样,也征求一下你的小狗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用我的名字。

在回信中,泰戈尔运用相似的联想,巧妙地避开了尴尬,语言亲切幽默。

再读一篇短文《古董的价值》:

几天前,北京电视台《五星夜话》节目找我当嘉宾。马未都也是这期节目的嘉宾。

在录制节目候场时,我向马未都请教什么样的古董值钱。

我问他:“年代越久远的越值钱?”

马未都摇头。

我又问:“数量越少的越值钱?”

马未都摇头。

我说:“那……什么样的值钱?”

马未都说:“品质好的值钱。”

振聋发聩!马未都把鉴定古董的秘诀交给我了。其实,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连没有生命的古董都是品质好的才值钱,何况人乎!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那么素质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多才多艺,就是高素质的表现吗?不尽然。除了这些,还要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心、有责任感、讲文明的人。

由古董的价值自然地联想到人的价值,其中蕴含的道理,不由人不折服。

2002年姚明进入NBA,其后9年,是中国在世界上形象的重大改革时期。一方面,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美国把中国确定为“最大的威胁”。这段时期,中国特别需要一张代表国家形象的名片,这张名片必须少一点政治色彩,多一点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含义,并有独特的民族个性。

姚明仿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身上具备这张名片所需的一切特征:他身材高大,性格坚强,不怕和欧美巨人对抗,在篮球场拥有自己的地位;他有完善的中锋技术,其柔和的投篮手法、灵巧的转身具有东方人的特长;他聪明、幽默、睿智,擅长化解疑难提问;他还有足够的团队精神,包容队友,球场上敢作敢当,具备领袖气质。这些性格特征,反射出国家形象正面、高大并具备包容性。大多数外国人看到姚明会留下一个中国印象:中国很强大,但很安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开放和包容,并且会像姚明那样彬彬有礼。姚明在国家形象宣传上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花巨资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打广告。

可以这样说,姚明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类似联想极为普遍。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由“套子”联想到禁锢人的旧思想和反动的制度;茅盾的《白杨礼赞》,由白杨树联想到驰骋在黄土高原的抗日战士;舒婷的《致橡树》,从木棉树与橡树的关系联想到女人应该具备的独立的人格。

我们教师,经常用下边的事例鼓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寂静的非洲大草原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狮子在奔跑,以追上跑得快的羚羊;与此同时,羚羊也在奔跑,以逃脱跑得快的狮子。因此,无论你是狮子还是跑得快的羚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就是奔跑、奔跑、再奔跑!

由为生存而激烈竞争的狮子、羚羊,联想到为高考而激烈竞争的莘莘学子,二者何其相似!类似复沓的句式,连用五个“奔跑”,置身竞争惨烈的环境,不由你不奔跑。

特级教师魏书生对学生说:

……幼时觉得极高的滑梯,现在看上去几步就能到顶:幼时觉得很高的假山,现在几步就能跃上去;幼时觉得很宽的街道,现在觉得竟是挺窄的里弄……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差异,是我们长大了,眼界高了,是因我们自己改变了。昨天难办的事情今天会极为顺手,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变成为助手,昨天的惆怅今天转化为喜悦,昨天的失败今天会转化为胜利……改变了自己,你会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天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天要蓝。

这段话内涵极为丰富,很富有哲理性,能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个理: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教师在说这段话时,除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词语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使用了类比联想的手法,就是将学生各种熟知的生活现象和心理变化,与当前由于所遇到的某种现象而产生的某种困惑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类似联想在修辞手法中也有重大作用,对联中的“正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同,为关联,互为补充。因此,类似联想就是制作“正对”的基本方法。如2004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上联“春日盈大地”即可用这种方法拟写出“瑞气满乾坤”。由春晖可联想到“瑞气”,由“盈”可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这些都属于性质或特点相同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类似联想还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比如,央视的新闻节目命名为“新闻联播”“新闻30分”“晚间新闻”“午间新闻”等。而香港凤凰卫视则把新闻节目分别叫做“凤凰早班车”“凤凰午间特快”“时事直通车”等。两相比较,后者把听新闻获取新闻信息比做乘坐列车,形象且有快速的感受。

2.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即从性质、特点相反的事物的比较中形成的联想。因为相反的事物能互相映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相反联想的客观基础。

当我走向教师岗位时,作为退休教师的母亲告诉我:

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

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相反的联想,态度不同,“魔鬼”对比“天使”;态度不同结局截然不同,“地狱”对比“天堂”。这是母亲对我的告诫。

相传苏轼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与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在此,幕下士运用相反联想,对比柳永的婉约与苏轼的豪放,语言生动形象。

一次,爱因斯坦被问及何为相对论,他解释说:“你与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相反,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他用了两个对比的比喻句阐释深奥的相对论原理,幽默而生动。

2009年,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我们的挑战可能是全新的。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可能是全新的。但我们成功所仰仗的价值——勤劳与诚实,勇气与公正,容忍与好奇,忠诚与爱国——这些都是古老的。演讲词中“全新的”与“古老的”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美国的价值观。

这里讲一个萧伯纳的故事。一次舞会上,一名舞女娇滴滴地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你很聪明,我很漂亮,咱们要是结婚,将来生的孩子如果像你那样聪明,像我那样漂亮,那该多好啊!”萧伯纳微微一笑,说:“这个孩子的命运可能没有那么幸运,如果他像我这么丑陋,像你那样愚蠢,那就糟了!”舞女自作多情,萧伯纳循其思路,反向联想,在诸多具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中选出于对方不利的一种,运用对比的表达手法让她讨了个没趣。

在文学艺术中,普遍采用的反衬手法也是运用相反联想使作品更有艺术魅力,给人以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并不对称和谐,却那么深沉吸引人;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并非完美无缺,却那么美丽迷人;雨果塑造的卡西莫多丑陋无比,却是那么善良感人。

对联中的“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相反联想就是制作“反对”的基本方法,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写景也是如此。要表现山林的幽静,“鸦雀无声”效果并非最佳,不如让它有一点蝉噪鸟鸣,使人从对比中能更加鲜明、强烈地感受到山林的寂静。正如古人所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影视中,为了表现寂静的室内场面,让人听到几下滴答的钟声,往往效果会更佳。

3.接近联想

让我们读一读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在诗中,作者把与时空相互接近的春江、潮水、大海、明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令人置身于宏伟壮丽、奇异幻妙的景观之中。这就为接近联想的妙用。

接近联想就是指空间上、时间上或经验上相接近的事物彼此形成联想。从日出联想到朝霞,从春天联想到鸟语花香,这是时间上较接近的联想。如果把长江比成一条龙,那么,由龙头——上海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联想到龙尾——重庆也应大发展,这是空间较接近的联想。“落霞与孤鹜齐飞”,则是将时间联想与空间联想交织在一起。

复旦大学辩论队在论证“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时,用了一连串的比喻: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领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这里,由“石”而“火”而“灯”而“路”,联想一路进行,连串展开,挥洒出一连串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正是联想,接通了这些性质接近的比喻。联想与比喻携手合作,对“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这句话作了形象的诠释和淋漓尽致的引申和发挥。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常常借助联想来增添商品的魅力:

一支竹笔沾了尼罗河的水,

填满了埃及的历史衰荣。

一支钢笔蘸了日夜思念的泪水,

写成了阿伯拉与哀绿猗斯的情书。

一支彩笔蘸了大溪的水,

画出了高更的原始野性。

笔因气候而有情绪,人因情绪而有灵感,笔因灵感而有生命。

在每张白纸的童贞面前,

百支有年份、有来历、有气味、有流传的古董笔,更显珍贵。

在此,一支支古董笔跨越时空,将埃及的历史、《茶花女》的情书、高更的画作连缀为一体,展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一只只古董笔的排比句,赋予笔和白纸的拟人手法,又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半命题作文考试,仍然要借助联想,将题目补充完整。且看2012 年天津中考作文题: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至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去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题目:以微笑——

“以微笑——”是个半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对“微笑”作具体的解析,发自内心的微笑,表达的是自信、乐观;与人交往的微笑,表达的是善意、尊重;面对考验、打击时的微笑,表达的是坚强、镇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