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514400000047

第47章 所谓原始积累(5)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与超额剩余价值( 8—10段)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为了追逐剩余价值,他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使他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结果不仅获得剩余价值,而且还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性质属于相对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但是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质( 11—13 段)

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趋势,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从而使工人便宜,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目的绝不是缩短工作日,而是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可见,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生产力,是以达到进一步加深对工人剥削为目的的,这就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之间的对抗性质。

思考题:

1.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它是怎样形成的?

2.试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质?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本章的中心是论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本章1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问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1—3段)

在第五章曾经撇开各种历史形式,只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考察过生产劳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因为没有反映出生产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概念必然扩大。

从资本主义生产看,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

二、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4—6段)

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只与工作日长度有关,不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它要以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为条件。

第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则在实际上隶属与资本。

第四,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第五,从一定观点看,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不是由自然条件决定而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 7—14段)

第一,没有一定的劳动生产率,就不能产生剩余劳动。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自然条件的好坏有一定联系。从这个意义说,剩余价值有个自然基础。

第三,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人对自然起着支配作用,还跟人的作用和社会条件相联系。

第四,良好的自然条件只提供剩余价值的可能性,能否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制度。因此,剩余价值只能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物,而决不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

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为什么说自然条件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

第六篇 工 资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这一章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本章选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问题。

一、工资的本质(1—7段)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是商品。

第一,劳动不是商品,它本身没有价值。

第二,说劳动是商品,可以出卖,它必须在出卖之前独立存在,可是劳动是在工人出卖劳动力以后,才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进行劳动的。

第三,说劳动是商品,不是违反价值规律,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基础。

二、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8—12段)

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劳动力的日价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于是,“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思考题:

1.工资在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中有何重要地位?

2.如何理解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工资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篇中心考察资本的积累过程,阐述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七篇除导言外,共有五章。

第二十一章,研究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着重论述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第二十二章,研究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着重论述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第二十三章,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着重论述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第二十四章,论述资本原始积累,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十五章,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殖民理论,进一步论证了资本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第七篇的导言部分说明在研究资本积累过程时,首先,暂时抛开资本流通过程,假定剩余价值能够顺利实现;其次,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作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暂不研究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样做,更便于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考察资本积累的一系列内容。

简单再生产

本章选20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问题。

一、再生产的一般规定性(1—3段)

什么叫再生产过程?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就是再生产过程。

生产条件同时也是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再生产也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 4—20段)

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思考题:

1.什么是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哪些新特征?

3.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本章的中心是研究由资本积累引起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本章选一个小节。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这一节分析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实质。本节3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问题。

一、资本积累的含义、条件及实质(1—14段)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第一,年剩余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能够作为新资本的物质要素,即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第二,要使新资本的这些物质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职能还需要追加劳动。把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工人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就完成了。

资本积累的实质。

二、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15—36段)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这里着重考察的是追加资本问题,而对资本家原有资本的来源问题,留到第二十四章再做分析。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来的。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结果。第一,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第二,这一产品的价值,除了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外,还包括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第三,工人保持了自己的劳动力,只要找到买者,就可以重新出卖。

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不是违反而是利用了商品生产规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根本条件。

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要具备那些条件?

2.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本章的中心是阐明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本节主要论证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增大对工人阶级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这一节共选9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问题。

一、资本构成的基本概念(1—3段)

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决定的。

资本技术构成,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决定的。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平均构成。

二、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给工人阶级的影响(4—9段)

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它的需要超过通常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就会上涨。

工资增加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

资本主义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限。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本节主要论证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资本的增大对工人阶级的命运的影响。这一节共选16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问题。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与资本构成的提高(1—7段)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劳动生产率提高必然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

二、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相互促进,使资本构成提高( 8—16 段)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使其总额增大。

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资本合并为较大的资本,或者是竞争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者是几个资本联合为股份公司。竞争和信用是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

集中在加速积累过程的同时,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加速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本节主要论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同时也是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日益扩大的生产。这一节共选15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问题。

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1—5段)

(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相对过剩人口的变动;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增长的杠杆;现代工业周期变化,也是立足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比可变资本的减少更迅速( 6—11 段)

只增加工资而不增加工人;增加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而不增加工人;雇佣不熟练工人排挤熟练工人;相对过剩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就业人口所受剥削更重。

三、相对过剩人口变动对工资的影响(12—15 段)

决定工资变动的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减;批判“工资铁律”,“工资铁律”论者认为工资的变动依存于人口量的绝对变动,这是一个虚构的教条。批判“补偿理论”,所谓补偿说,即认为失业的工人总会就业的谬论。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本节主要论述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本节选9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问题。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几种存在形式(1—5段)

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最后,相对过剩人口的最低层是需要救济的赤贫阶层。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6—9段)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社会地位和社会状况恶化,他们的生活陷入贫困化。资本积累必然是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和奴役的积累。

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同资本积累的关系是什么?

2.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无产阶级的命运有什么影响?

3.如何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积累的杠杆?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论述?

所谓原始积累

本章不仅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对枟资本论枠第一卷的总结。

1.原始积累的秘密

这一节主要是揭示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本节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问题。